小學生讀《三字經》有感

學識都 人氣:1.44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生讀《三字經》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讀《三字經》有感

小學生讀《三字經》有感1

最近,媽媽給我買了本《三字經》,我可開心了。

書中寫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就是: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而我理解是,人小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只是學習方法和教育方法不同,長大了就會有好,有壞。所以,我們平時交朋友,要交善良,愛學習的朋友,不能交行爲不好,不愛學習的朋友,否則你學了他會走上歧途的。在我們周圍就有這樣的例子。有一個同學他原本學習很好,品質也不錯。可是他一不小心交了一個愛打遊戲的朋友,結果他每個星期都泡在網吧裏,沒錢用還到家裏偷拿,成績更是一落千丈。真是不應該啊!

書中還寫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是:一塊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爲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樣的,如果不通過學習,就無法明白爲人處世的道理。我的理解是,即使你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但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不經歷磨練,長大了只會一事無成。我曾經讀過《傷仲永》的故事,仲永小時候是那麼聰明,被稱爲神童。但後來稍大一點後就不再發奮努力,他的父親只是帶着他四處參加宴會,浪費了時間,荒廢了學業,最後成了一個平平常常的人。真是讓人心痛啊!

雖然,《三字經》到我手上才幾天,雖然,我只讀了其中的一兩句,但我已經喜歡上了這本書,相信它會讓我明白許多道理,我一定好好讀完它。

小學生讀《三字經》有感2

今年暑假,媽媽指導我背誦《三字經》,還給我講了裏面的故事。讀完《三字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其中,孝順是我最大的收穫。

在這本書裏,有“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它講的是東漢時期,有個小女孩叫黃香,她九歲就幫父母溫席,讓他們能睡得好。還有“首孝悌,次見聞”,說得是一個人首先要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纔是擴大自己的見聞。

以前,有時候我喜歡在父母面前生氣,做什麼事都喜歡依賴父母。自從讀了《三字經》以後,我下定決心做一個孝順的孩子。爸爸媽媽工作那麼辛苦,還要輔導我的學習,我又怎麼不爲他們多想想呢?於是,我就開始學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洗澡,倒垃圾,掃地等等。有時候,我看媽媽改作業辛苦了,就幫媽媽倒杯水,媽媽可開心了,我也很高興!

今後,我要繼續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小學生讀《三字經》有感3

《三字經》是一本好書,因爲她教會我很多知識,告訴了我很多名人故事,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讓我意識到:浩瀚宇宙,奇幻莫測。星辰鬥轉,風雲突變,山川升降,江河氾濫,花木生息,鳥獸遷徙,無不紛繁多變。人,作爲萬物之靈,只有不斷探索學習,追尋那因果關係,理清那內在緣由,才能遵循事物發展規律,有效地改造世界,才能讓世界更加和諧美好。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又叫我懂得: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君臣,這叫五倫。父慈,子孝,夫唱,婦隨,兄愛,弟恭,朋誼,友信,君敬,臣忠,稱爲十義。若能做到,社會就安定,家庭也快樂了。我們中國人歷來重視禮儀規範,講究長幼有序,朋友同事交往,重情義講信用。像“桃園三結義”至今爲人們津津樂道,交口稱頌。同學間,如不講信用,說話不算數,有誰樂意常來互往呢?

“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又使我知道:晉代孫敬和戰國蘇秦,他們沒有老師督促卻能自覺勤學苦練;晉朝車胤與孫康,他們雖然家境貧寒卻從不停止學習;漢代朱買臣及隋朝李密,他們身體儘管很勞累卻依舊發憤苦讀終成有用之材。這一個個歷史人物,怎不令我敬佩?如不好學上進,有何顏面見爹孃?我要學習,要無愧於自己!

諸如此類的“三字經”還有很多很多,當你打開扉頁,我想你也會愛不釋手,被其中描述的人物故事所吸引入迷,被其中蘊含的豐富情感所感動流淚,被其中綻放的精神花園所留連忘返……不信,就試試!

小學生讀《三字經》有感4

《讀書求學》主要講了:讀書的方法是各種各樣的,因人而異的,我們來學習一下古人的讀書方法。歐陽修發明了“計字日誦”的讀書方法,細水長流,積少成多,通過這樣的讀書方法,我們也可以學到書本里更多的知識。

在一年級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些帶拼音的課外讀物,讓我多識些字,也可以讓我學到更多的知識;到了高一些的年級,爸爸給我買了《中國歷史》、《成語故事》等等,讓我繼續閱讀、拓展自己的視野。我每天寫完作業,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堅持讀4—6頁的課外書,這也叫細水長流,慢慢積累。這樣的方法確實使我認識了很多課本里不曾見過的生字,也積累了一些詞句。另外,爲了讓自己的寫作水平更上一層樓,我還用熒光筆把自己從課外書中積累的好詞好句畫下來,儘量用在自己的習作上。我也會從作文選中選一些好的段落,想方設法把它們變成自己的.東西,吸取裏面的精華,這樣對自己的習作也是很有幫助的。

小學生讀《三字經》有感5

文章介紹了歐陽修的讀書方法——“計字日誦”。歐陽修每天讀,用了三年半的時間將十部書讀完。然後,他又每天背誦150個字,這樣只用了七年時間就全部背誦完畢。積少成多,同樣可以學到大量的知識。

讀了這篇文章,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爲我也正用類似的“讀”字法來背古詩。這種方法第一天要讀十遍,第二天讀五遍,第三天讀五遍,第四天讀兩遍。假期我就用這種方法來讀《桃花源記》。因爲沒有“背”的要求,所以我減輕了許多壓力。四天後,我不但輕輕鬆鬆地背誦下來,而且記得很牢固。直到現在我仍然堅持每天用這種方法背誦古詩。

“堅持”二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說它容易,是因爲只要願意,人人都可以做到;說它難,因爲能夠真正堅持下來的,卻往往只是少數人。

千里之程,在腳下,不在眼前。

小學生讀《三字經》有感6

成功多半在於勤奮。凡是勤奮好學的人,學問都會與日俱增:如若懶惰嬉戲,則一事無成。這是我讀完《三字經》中“勤有功,戲無益” 後明白的道理。

開始我還疑惑,何紹基爲什麼會得到“大書法家”的稱號呢?原來何紹基立下誓言,堅持“百字練”。他每天都會堅持練一百個字。這需要大的毅力和志向啊!當我讀到“它描了又寫,寫了又摩。玉版紙屑了一刀有一刀,松香墨溶了一塊有一塊”時,我驚歎了,何紹基的成就是靠勤學苦練得來的呀!

何紹基的認真勤奮讓我慚愧。我一點也不勤奮,一遇到難題就置之不

理。從此,我決心向何紹基一樣,勤奮學習,去收穫自己的未來。

老師說“勤奮是智慧的朋友”,因爲好多名人靠的勤奮得以成功。媽媽說“勤奮是致富的根源”,因爲我家靠的勤勞得以致富。我也想說“勤奮是學習的助手”。

“勤有功,戲無益”。我現在要把這句話當做我的座右銘,它會激勵着我一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