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字經》有感

學識都 人氣:1.96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三字經》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三字經》有感

讀《三字經》有感1

媽媽在廬山買了一套書給我。這套書的總稱是《中國古典文庫》,裏面有《三字經》、《增廣賢文》和《百家姓》。其中我最喜歡《三字經》。

《三字經》裏我最喜歡這一句三字經:勤有功,戲無益,節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奮好學的人一定會事業有成;遊手好閒、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爲的。年輕人應該經常用這兩句話告誡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

一讀這句話,我就想起一個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不喜歡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時,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問:“老奶奶,你磨鐵杵做什麼呀?” 老奶奶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問:“這麼粗的鐵杵能磨成針嗎?” 老奶奶說:“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鐵杵一定會磨成針。” 李白聽了,後悔自己貪玩而浪費了讀書的時間。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後來成爲了大詩人。

讀《三字經》有感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是我從小就已經會背的,至今仍然滾瓜爛熟。但不同的是,如今,我已經懂得了何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了。

每當我讀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時,我都會深有感觸。當我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排練,覺得很累,很想放棄時,我都會想到這一句話。它使我明白到:如果我現在不努力學習,將來肯定不會有大的成就。所以,我每次都用這句話來鼓勵自己,讓自己堅持下去。也正因爲有了它作爲動力,才使我成爲今天的多才多藝的我。

在我們學校,很多老師都說我很聰明。但在我心中,我覺得自己並不聰明,我所取得的所有成績,都應歸功於我至愛的媽媽。如果我沒有了媽媽十一年以來對我的幫助、教導和支持,我現在怎麼可能成爲那麼出衆的孩子呢?古有孟母爲其兒子“擇鄰處”,現如今,我的媽媽也是“子不學,斷機杼”。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每次讀到這一段時,我都很慚愧,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要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孔融四歲的時候就知道要禮讓同輩,讓大的梨子給哥哥吃,自己吃小的。而我自己呢?都長這麼大了,也不會替父母親着想,還常常做出一些讓他們生氣、傷心或擔心的事情,真是丟人。

讀了《三字經》,我感覺我的知識豐富了許多。因爲我從這些經文中,懂得了更多的人生道理,使我以後能夠做得更好。我覺得,《三字經》是一本能夠啓發和引導我如何做事,如何做人,讓我做得更加完美的好書。它似乎就在我心中,時時刻刻地提醒着我,指引我走向正確的道路,讓我感覺到,成功的人生路,就在我面前向我揮手。我知道,書常讀常新。我要常讀《三字經》,不斷領悟它的真諦,體會其中道理。待我領悟更多,體會更多之時,我離成功的距離就不遠了。當然,我也清楚,在這個過程中,我會遇到許多挫折,不過,我依然會頑強地面對,克服重重困難。我相信,成功,將屬於我!

《三字經》,是一本讓我終生受益的好書!

讀《三字經》有感3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 、家喻戶曉的啓蒙讀物,它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禮貌待人 、勤奮好學 ,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最近我認真的讀了這本書。、

“人之初,性相近,習相遠……”我被這種簡潔精湛的哲言雋語所吸引:“孟母擇鄰” 、“黃香溫席” 、“孔融讓梨”……我被一個個寓意深遠的故事所感動。

我特別喜歡讀“孟母擇鄰”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他就常常模仿那些辦喪事的人哭泣。孟母就把家遷到了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旁,孟子終於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說明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有了良好的環境,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現在我們的爸爸媽媽都爲我們的學習成長安排了好的環境和物質條件,我們應該立鴻鵠之志,刻苦學習,勇攀高峯,長大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建議同學們都去讀一讀,它一定會給你帶來很大的收穫。

讀《三字經》有感4

你可別小瞧它,這裏面含意無窮呢!其中書中有一個故事讓我最受感動。這個故事講的是東漢時,有個小女孩叫黃香。才九歲就開始幫父親做家務,而且還很孝順父母。天氣炎熱時她會用小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讓父親睡;冬天天氣寒冷,她又會在父親睡前,把被窩躺暖才讓父親睡……黃香她小小年紀就這麼懂事,懂得爲父親減輕負擔,知道父親在外工作十分勞累,主動承擔家裏所有家務,還細心地照顧父母,真是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小女孩。

看看她,再看看我,真是有天壤之別。我現在雖然讀六年級了,卻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少爺,在家不但什麼事都不幹,吃飯還特別挑食……我和一個小小年紀的黃香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呀。所以我要向黃香學習,做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孩子。《三字經》有一段是這樣寫的:“頭懸樑,錐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戰國的蘇秦,讀書時爲防止瞌睡把頭髮吊在房樑上,睏倦時用利錐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神。

他沒有老師教誨,而是靠自己勤奮刻苦。晉朝人車胤夏天抓螢火蟲裝入紗袋,當作現在的電燈泡照明,用來晚上讀書;孫康冬天夜晚借院子中雪反射出來的光看書。他們家裏都非常非常的'貧窮,但從來沒有放棄和停頓過學習。我覺得古人的做法雖說有些不合科學道理,但這種自覺學習的精神影響了一代代的後人。

從歷代文學家、政治家和科學家的經歷來看,沒有任何一個有成就的人是不愛學習的。想一想自己,感覺十分慚愧:家庭有能力支持我讀書,學校是修文規模最大的學校,老師教學水平也很高,可以說各方面條件都很好,可以更廣泛和深入地學習知識。可是自己沒有好好珍惜,學習不刻苦,有時還做了違反紀律的事,回想起來真是後悔。今後我要向這些優秀的古人學習,學習他們克服困難、勤奮學習的精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讀《三字經》有感5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讀朗朗上口,想必大家都知道這是南宋官員暨經史學者王應麟所著《三字經》,家喻戶曉,距今800多年,一直廣爲流傳。

《三字經》一直作爲兒童啓蒙讀物而聞名海內外,是一部優秀的兒童道德教育教材,今天我站在一個成人的角度重讀《三字經》,對其中一些思想有些更深的理解。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儀",本意是講"一塊沒有經過雕琢的玉石,是不能成爲美玉的,同樣,一個人沒有經過教育,是不會知曉禮儀的"

我理解作爲一個成年人,要想有所作爲,成就一番事業,首先要善於學習,只有學習讓我們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才能讓我們具備成就事業的基本條。同樣,在我們高速公路行業,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積累,熟練掌握相關的專業和技能,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得出色。

其次,人生需要雕琢,需要經歷很多事情,沒有人可以永遠成爲溫室裏的花朵,只有經歷挫折,不斷雕琢、沉澱和積累,才能成長爲一塊"美玉"在我們的工作領域,沒有誰敢說自己永遠不犯錯誤,錯誤不可怕,只要我們在錯誤中汲取經驗和教訓,錯誤也可以成爲我們進步的階梯。

總而言之,要想成爲一塊"美玉",必然要經歷兩個過程,第一是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第二是雕琢的過程,在挫折中成長,錯誤中涅槃。

"我教子,唯一經;勤有功,戲無益",這句話也很有感觸,不僅僅是南宋王應麟自己教育孩子的宗旨和方法,也值得我們現代所有人特別是爲人父母的借鑑和學習。

"勤有功,戲無益"這六個字非常經典,我們應該時刻牢記心底,只有勤奮、刻苦,纔能有所成就,如果是隻知道玩耍,浪費大好時光,那是一點好處都沒有,到時候會追悔莫及。聯想到現在一些年輕人,整天打遊戲,沉迷於網絡,白白浪費本該用於學習的美好光陰,到最後的結果只能是一事無成。所以我們自己應該以身作則,在自己生活、工作中以"勤有功,戲無益"嚴格要求自己,教育自己的子女時也要以"勤有功,戲無益"爲宗旨,自己先做到刻苦勤奮,以自己爲榜樣影響我們的子女,培養我們的下一代成爲對祖國和社會有用的人才。

讀《三字經》有感6

成功多半在於勤奮。凡是勤奮好學的人,學問都會與日俱增:如若懶惰嬉戲,則一事無成。這是我讀完《三字經》中“勤有功,戲無益” 後明白的道理。

開始我還疑惑,何紹基爲什麼會得到“大書法家”的稱號呢?原來何紹基立下誓言,堅持“百字練”。他每天都會堅持練一百個字。這需要大的毅力和志向啊!當我讀到“它描了又寫,寫了又摩。玉版紙屑了一刀有一刀,松香墨溶了一塊有一塊”時,我驚歎了,何紹基的成就是靠勤學苦練得來的呀!

何紹基的認真勤奮讓我慚愧。我一點也不勤奮,一遇到難題就置之不

理。從此,我決心向何紹基一樣,勤奮學習,去收穫自己的未來。

老師說“勤奮是智慧的朋友”,因爲好多名人靠的勤奮得以成功。媽媽說“勤奮是致富的根源”,因爲我家靠的勤勞得以致富。我也想說“勤奮是學習的助手”。

“勤有功,戲無益”。我現在要把這句話當做我的座右銘,它會激勵着我一致努力。

讀《三字經》有感7

今年暑假裏,學校里布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讓大家背誦《三字經》,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三字經》資料十分豐富,並且能琅琅上口,象兒歌似的,十分趣味,又能啓迪心智,我被《三字經》這博大精深文字深深的吸引了。

《三字經》包含多方面的知識,如歷史故事、古今賢文、人生哲理等,《三字經》是一篇有勸學的,有講道德的,有講做人的等等。它是每三個字一句、四句一組的詩歌,每一句所表達的意思都不相同,雖然僅有三個字,含意深刻,簡潔明瞭,能讓我們一讀就懂。我讀《三字經》後,覺得它對我幫忙很大,它不僅僅讓我懂得了許多人生哲理,明白珍惜時間,講禮貌懂禮貌,讓我在少年期走正確的成長道路。同時還使我的知識面擴大,異常一些歷史方面知識讓我懂得了許多。文中還有許多經典故事,如孔融讓梨,讓我回想起尊老愛幼的好精神。《三字經》中還有激勵我們學習的典故,如頭懸樑、錐刺股,講述一個道理,一個人僅有趁年輕的時候刻苦學習,才能長大成才,爲國效力。從《三字經》中,我還明白了,一個國家或一個人,如不上進,則會後退,一個君主不明智,將會成爲昏君,最終使國家滅亡……

《三字經》是古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學瑰寶,直到此刻也不失爲一本好書。《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讀《三字經》有感8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書房中傳出我朗朗的讀書聲。我正在讀一本中華經典書籍——《三字經》呢。

這個學期,學校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教師向我們推薦了好多古今經典詩文,而我最喜歡讀的就是《三字經》。它是我國明清時期的兒童啓蒙課本,作者是宋代的王應麟。這本書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句句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節奏感,令我百讀不厭。

我的這本《三字經》不僅僅有它的原文,並且還有註釋和相關的故事,圖文並茂,使我讀起來興趣盎然。

讀《三字經》,讓我懂得謙讓、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是講孔融四歲就明白把大梨讓給哥哥;“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是講黃香九歲就明白用身體把被窩焐暖讓父親休息;“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是說人應當首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纔是增長見識,學習知識。

讀着這些資料,我不禁感到一陣陣臉紅。我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只要我開口,要什麼就有什麼,真可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一向以爲父母爲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當的,從來沒有想到爲他們做些什麼。每當學習不順心的時候,甚至還會向父母亂髮脾氣呢。和孔融、黃香相比,我真是無地自容呀。今後,我要改變自我,多體諒爸爸媽媽,多爲他們着想,儘量讓他們少爲我操心。

讀《三字經》,我還懂得了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幼不學,老何爲”警示我小時候要用功讀書;“玉不琢,不成器”告誡我人不經過鍛鍊是不會成才的;“勤有功,戲無益”告訴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的人是必須會後悔的;“頭懸樑,錐刺股”提醒我學習時必須要全神貫注;“昔仲尼,師項橐”告訴我學習應當不恥下問……

《三字經》的資料包羅萬象,爲我們講道德,論古今,有名人英雄,有歷史戰爭,有學習方法,有自然規律……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

徜徉在這樣的經典詩文中,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次洗滌。在這些精練短小的語句中,蘊含着人生的哲理,讓我明辨是非,學會感恩,懂得做人的道理……閱讀者,收穫着,我樂此不疲。

讀《三字經》有感9

《三字經》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的精華,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學。這個寒假我又仔細讀了一遍,從中學到了許多爲人處事的道理。比如,孝順父母的”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意思是在黃香9歲的時候就已經十分孝順自己的父母。其實孝順父母是很簡單的事情,比如爲爸媽倒杯水,給爸媽捶捶背,理解他們,聽他們的話,不讓他們操心,關鍵是用心學習,用自己的勤奮和上進來報答他們,他們一定會歡樂開懷的。

《三字經》,讓我長見識,明禮儀,伴我快樂成長。

讀《三字經》有感10

我認真學習了《三字經》,感到受益匪淺,它讓我學到了許多人生道理。

《三字經》中有句話說到: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不學習還不如小動物。做爲小學生應該好好學習,古代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我們更應該明白這個道理的重要性,我們要加倍努力學習!

讀《三字經》有感11

在我三歲的時候,媽媽就經常讀《三字經》給我聽,那時候的我記憶力特別的好,沒用多長時間我就把三字經背誦下來。由於我太小了,在背到一半的時候就累的口水流到了我的下巴上,溼乎乎的,聽我讀的人們都誇我記性好,前途無量。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不再喜愛背《三字經》,因爲我覺得它枯燥乏味,所以漸漸的遺忘了它。

去年寒假,老師要求我們讀《三字經》,我極不情願的找出那本沉睡了六年的《三字經》,誰知拿起來竟一眼不眨的看了兩個小時。

有一段“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戰國的蘇秦,讀書時爲防止瞌睡,把頭髮吊在房樑上,睏倦時用利錐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神。他沒有老師教誨,而是靠自己勤奮刻苦。晉朝人車胤夏天抓螢火蟲裝入沙袋,晚上讀書用來照明。孫康冬天夜晚借院子中雪反射出來的光看書。他們家裏都非常貧窮,但從來沒有放棄過和停頓過學習。我覺得古人的做法雖說有些不合科學道理,但這種自覺學習的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後人。從歷代文學家。政治家和科學家的經歷來看,沒有任何一個有成就的人是不愛學習的。想想自己,家庭有能力支持我讀書,而且擁有自己的學校和優秀的老師,可是自己卻不夠刻苦,甚至還厭惡過學習。這樣一對比簡直讓我無地自容。

其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處我突然明白了母親曾經放棄了一個生財之路的原因。我奶奶說過,姑姑搬家之前,家裏經營着非常掙錢的麻將館,讓母親來接手經營,可母親拒絕了,她開了現在的課後輔導班,輔導留守兒童的學習。可是不但收入微薄,還特別操心,母親以前明亮的嗓音已經變的沙啞,經常含草珊瑚含片來緩解。嚴重的咽炎讓她經常乾咳。我曾經暗暗的覺得母親不夠聰慧,是《三字經》讓我知道了母親的良苦用心。

我深深的讚歎和感激古人爲我們留下這智慧的結晶,文學的寶藏,永不退色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