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的管理層次-物流知識

學識都 人氣:2.01W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國形成的,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原意爲“實物分配”或“貨物配送”。1963年被引入日本,日文意思是“物的流通”。20世紀70年代後,日本的“物流”一詞逐漸取代了“物的流通”。下面,小編爲大家講講物流的管理層次,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物流的管理層次-物流知識

物流的管理層次

第一層是基礎技術

包括基礎網絡架構,OA(Office Automation)辦公自動化,財務管理,信息的採集條形碼、射頻識別(RFID),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等等。

第二層是運作執行層

包括倉儲管理(WMS)、運輸管理(TMS)、流程管理(PM)與事件管理(EM)等應用系統。

第三層是計劃協同層

包括供應鏈計劃(Supply Chain Management)和網絡設計(Network Design)、需求計劃(Demand Planning)和高級計劃/高級排程(AP/AS)、以及B2B業務集成(協同)應用等。

第四層是戰略決策層

在這一層並沒有太多的軟件系統可以幫助領導者決定企業的戰略方向,尋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決定企業採取何種競爭、發展策略。

領導者的思路大概是最好的系統。供應鏈信息化的四個層次和供應鏈管理的戰略、計劃、執行是相對應的。

物流管理的目的

以前,實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儘可能最低的總成本條件下實現既定的客戶服務水平,即尋求服務優勢和成本優勢的一種動態平衡,並由此創造企業在競爭中的戰略優勢。

根據這個目標,物流管理要解決的基本問題,簡單地說,就是把合適的產品以合適的數量和合適的價格在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地點提供給客戶。

物流管理強調運用系統方法解決問題。現代物流通常被認爲是由運輸、存儲、包裝、裝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諸環節構成。各環節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觀念。

系統方法就是利用現代管理方法和現代技術,使各個環節共享總體信息,把所有環節作爲一個一體化的系統來進行組織和管理,以使系統能夠在儘可能低的總成本條件下,提供有競爭優勢的客戶服務。

系統方法認爲,系統的效益並不是它們各個局部環節效益的簡單相加。

系統方法意味着,對於出現的某一個方面的問題,要對全部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和評價。從這一思想出發,物流系統並不簡單地追求在各個環節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爲物流各環節的效益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傾向,存在着交替易損的關係。

比如過分強調包裝材料的節約,就可能因其易於破損造成運輸和裝卸費用的上升。

因此,系統方法強調要進行總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應和成本權衡應用的分析,以達到總成本最低,同時滿足既定的客戶服務水平的目的。

TAGS:物流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