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際物流管理的認識

學識都 人氣:3.25W

引導語:現代物流指的是將信息、運輸、倉儲、庫存、裝卸搬運以及包裝等物流活動綜合起來的一種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務是儘可能降低物流的總成本,爲顧客提供最好的服務。

對國際物流管理的認識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國形成的,當初被稱爲physicaldistribution(即pd),譯成漢語是“實物分配”或“貨物配送”。1935年,美國銷售協會闡述了“實物分配”的概念:“實物分配是包含於銷售之中的物質資料和服務在從生產場所的流動過程中所伴隨的種種經濟活動。”1963年,物流的概念被引入日本,當時的物流被理解爲“在連接生產和消費間對物資履行保管、運輸、裝卸、包裝、加工等功能,以及作爲控制這類功能後援的信息功能,它在物資銷售中起了橋樑作用”。我國是在80年代才接觸"物流"這個概念的,此時的物流已被稱爲logistics,已經不是過去pd的概念了。

logistics的原意爲“後勤”,這是二戰期間軍隊在運輸武器、武器和糧食等給養時使用的一個名詞,它是爲維持戰爭需要的一種後勤保障系統。後來把logistics一詞轉用於物資的流通中,這時,物流就不單純是考慮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貨物配送問題,而且還要考慮從供應商到生產者對原材料的採購,以及生產者本身在產品製造過程中的運輸、保管和信息等各個方面,全面地、綜合性地提高經濟效益和效率的問題。因此,現代物流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爲目標,把製造、運輸、銷售等市場情況統一起來考慮的一種戰略措施,這與傳統物流

把它僅看作是“後勤保障系統”和“銷售活動中起橋樑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廣度上又有了進一步的含義。

二 物流的劃分

物流的劃分有多種可以參照的標準。

1. 宏觀物流與微觀物流

宏觀物流是指社會再生產總體的物流活動,是從社會再生產總體的角度來認識和研究物流活動。宏觀物流主要研究社會再生產過程物流活動的運行規律以及物流活動的總體行爲。

微觀物流是指消費者、生產者企業所從事的實際的、具體的物流活動。在整個物流活動過程中,微觀物流僅涉及系統中的一個局部、一個環節或一個地區。

2 .社會物流和企業物流

社會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戶的以整個社會爲範疇,以面向社會爲目的的物流。這種物流的社會性很強,經常是由專業的物流承擔者來完成。

企業物流是從企業角度上研究與之有關的物流活動,是具體的、微觀的物流活動的典型領域,它由企業生產物流、企業供應物流、企業銷售物流、企業回收物流、企業廢棄物物流幾部分組成。

3 .國際物流和區域物流

國際物流是指當生產和消費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獨立進行的情況下,爲了克服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空間距離和時間距離,而對物資(貨物)所進行的物理性移動的一項國際經濟貿易活動。因此,國際物流是不同國家之間的物流,這種物流是國際間貿易的一個必然組成部分,各國之間的相互貿易最終通過國際物流來實現。國際物流是現代物流系統中重要的物流領域,近十幾年有很大發展,也是一種新的物流形態。

區域物流是相對於國際物流而言的概念,指一個國家範圍之內的物流,如一個城市的物流,一個經濟區域的物流均屬於區域物流。 4 .一般物流和特殊物流

一般物流是指物流活動的共同點和一般性,物流活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涉及全社會的廣泛性,因此物流系統的建立及物流活動的開展必須有普遍的適用性。

特殊物流是指在遵循一般物流規律基礎上,帶有制約因素的特殊應用領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勞動對象、特殊機械裝備特點的物流。

三 物流學說

1. 黑大陸學說

著名的管理學權威p·e·德魯克曾經講過:“流通是經濟領域裏的黑大陸”,德魯克泛指的是流通,但是,由於流通領域中物流活動的模糊性尤其突出,是流通領域中最具潛力的領域,所以,“黑大陸”說法現在轉向主要針對物流而言。

2 .物流冰山說

物流冰山說是日本早稻田大學西澤修教授提出來的,他潛心研究物流成本時發現,現行的財務會計制度和會計覈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費用的實際情況,因而人們對物流費用的瞭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虛假性,他把這種情況比做“物流冰山”。冰山的特點是大部分沉在水面以下,是我們看不到的黑色區域,而我們看到的不過是它的一部分。

3 .利潤中心說

利潤中心說的含義是,物流可以爲企業提供大量直接和間接的利潤,是形成企業經營利潤的主要活動。非但如此,對國民經濟而言,物流也是國民經濟中創利的主要活動。物流的這一作用,被表述爲“第三利潤源”。 “第三利潤源”的說法主要出自日本。從經濟發展歷程來看,能夠大量提供利潤的領域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資源領域,第二個是人力領域。在這兩個利潤源潛力越來越小,利潤開拓越來越困難的情況下,物流領域的潛力被人們所重視,按時間序列排爲“第三利潤源”。

4 成本中心說

成本中心說的含義是,物流在企業戰略中,只對企業營銷活動的成本發生響,物流是企業成本的重要的產生點,因而,解決物流的問題,主要並不是要搞合理化、現代化,主要並不在於支持保障其他活動,而主要是通過物流管理和物流的一系列活動降低成本。所以,成本中心既是指主要成本的產生點,又是指降低成本的關注點,物流是“降低成本的寶庫” 等說法正是這種認識的形象表述。

5 .服務中心

服務中心說代表了美國和歐洲等一些國家學者對物流的認識,他們認爲,物流活動最大的作用,並不在於爲企業節約了消耗,降低了成本或增加了利潤,而是在於提高企業對用戶的服務水平進而提高了企業的競爭能力。因此,他們在使用描述物流的詞彙上選擇了後勤一詞,特別強調其服務保障的職能。通過物流的服務保障,企業以其整體能力來壓縮成本和增加利潤。

6 .效益背反說

效益背反說是物流領域中經常出現的普遍現象,是這一領域中內部矛盾的反映和表現。以包裝問題爲例,包裝方面每少花一分錢,從表面上看這一分錢就必然轉到收益上來,包裝越省,利潤則越高。但是,一旦商品進入流通之後,如果簡省的包裝降低了產品的防護效果,造成了大量損失,就會造成儲存、裝卸、運輸功能要素的工作劣化和效益大減。

7. 戰略說

當前非常盛行的一種說法,實際上學術界和產業界越來越多的人已逐漸認識到,物流更具有戰略性,是企業發展的戰略而不是一項具體操作性任務。應該說這種看法把物流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企業戰略是什麼呢?是生存和發展。物流會影響企業總體的生存和發展,而不是在哪個環節搞得合理一些,省了幾個錢。

四 物流發展概況

物流的發展不僅與社會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有關,同時也與科學技術發展的水平有關。按照時間順序,物流發展大體經歷了以下階段。

20世紀初,在北美和西歐一些國家,隨着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大批量生產和銷售的實現,人們開始意識到降低物資採購及產品銷售成本的重要.單元化技術的發展,爲大批量配送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爲人們認識物流提供了可能。

1901年ell在美國政府報告"關於農產品的配送"中,第一次論述了對農產品配送成本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揭開了人們對物流認識的序幕。1927年odi在"流通時代"一及中首次用

logistics來稱呼物流,爲後來的物流概念奠定了基礎。從實踐發展的角度來看,1941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 期間,美國軍事後勤活動的組織爲人們對物流的認識提供了重要的實證依據,推動了戰後對物流活動的研究以及實業界對物流的重視。1946年美國正式成立了全美輸送物流協會(americansociety of traffic logistics),這是美國第一個關於對專業輸送者進行考查和認證的商業運營模式.電子商務帶來的這種交易方式的變革,使物流向信息化並進一步向網絡化發展、此外,專家系統的推廣使美國物流管理實現了智能化,提高了整體效果。爲了保障效率和效果,一方面通過銷售時點信息系統(point of sale-pos)、條形碼、edi網絡技術等收集、傳遞信息,另一方面利用專家系統使物流戰略決策實現最優化 ,從而共同實現商品附加值。

日本在進入八十年代中期以後,物流合理化的觀念面臨着進一步變革的要求。尤其是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的崩潰,使以前那種大量生產、大量銷售的生產經營體系出現了很多問題,爲此,日本政府制定了一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綜合物流施策大綱》。這個大綱是日本物流現代化發展的指針,對於日本物流管理的發展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大綱中提出了日本物流發展的基本目標和具體保障措施,其中,特別強調了物流系統要實現信息化、標準化以及實施無紙貿易。

這一時期,歐洲一些跨國公司紛紛在國外特別是在勞動力比較低廉

的亞洲地區建立生產基地。歐洲物流企業的需求信息直接從顧客消費地獲取;採用在運輸鏈上實現組裝的方式,使庫存量實現極小化、信息交換來用 edi系統,產品跟蹤應用了射頻標識技術(rf tage)信息處理廣泛應用了互聯網和物流服務方提供的軟件。目前,基於互聯網和電子務的電子物流正在歐洲興起,以滿足客戶越來越苛刻的物流需求。

五 結論

21世紀是一個物流全球化的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將十分激烈。要滿足全球化或區域化的物流服務,企業規模必須擴大形成規模效益。規模的擴大可以是企業合併,也可以是企業間的合作與聯盟,與此同時物流必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