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坦然面對考試結果

學識都 人氣:1.88W

通常有考試焦慮症都是因爲沒有辦法坦然面對考試結果,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坦然面對考試結果呢?下面爲大家帶來如何坦然面對考試結果,快來看看吧。

如何坦然面對考試結果

案例一:

小波一直覺得自己是個能力很不錯的人。第一輪模擬考試結束之後,小波第一時間從老師那裏得到參考答案進行了覈對。覈對答案後,小波對這次考試已勝算在握,再次確認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也正是因爲這種自信,讓他更有勁頭地投入了下一階段的複習中去。

案例二:

小芳走出考場時,心裏其實就知道答案了,自己這次第二輪模擬考不可能有啥好的結果。仔細想想,這倒也是意料中的事情。畢竟,考前自己就根本沒有認真準備,複習也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小芳覺得,如果自己在複習期間能夠再努力、再認真一點,成績一定會相當不錯。因此,小芳雖然對考試結果有點小鬱悶,但並不是特別難過,她準備重振旗鼓,再接再厲。

案例三:

三輪模擬考總算結束了。想想這一年來,自己也還算勤奮努力,可爲什麼還是考得這麼差呢?小倩在消沉了幾天後,將今年模擬試的考題與往年的進行了認真的對比。結果發現,今年無論是數學還是英語、語文,難度都比往年大。頓時,小倩心裏好受多了,因爲她知道自己的失敗並不是因爲能力不足,也不是因爲自己不夠努力,而是題目太難了。

案例四:

小亮這段時間心情跌到低谷,快要崩潰了。每天,小亮總是最早到教室、最後離開的一個,終日埋頭苦讀,可三輪模擬考下來,成績卻糟透了。小亮不免開始覺得考試完全靠的就是賭運氣。當初,若是聽信了神算師傅的勸告,交些錢解個劫數,自己的成績也不至於會這麼糟糕。小亮只有哀嘆自己命運不濟了。

【案例解讀】

——以上幾個案例,全是關於考生最近一段時間模擬考試後對自己的考試結果做出原因推斷的例子,即心理學上所謂的“歸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什麼是“歸因”。

所謂歸因,就是歸結行爲的原因。指個體根據有關信息、線索對行爲原因進行推測與判斷的過程。以上四個案例,主人公對自己考試的結果都進行了原因分析。有人將自己的成功歸結爲自己能力不錯,有人將自己的失敗歸結爲題目太難,有人將自己的失敗歸結爲運氣不佳,等等。

談到行爲結果產生的原因,我們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哲學上說的內因和外因—— “事物變化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看到這裏,大家可能會想,這麼抽象的歸因理論跟我有什麼關係呢?我關心的是每次考試的成績,又不關心什麼歸因!如果你真的這麼想,那就錯了。要知道,歸因對我們的生活和學習都有着很大的影響。下面,請聽我細細道來。

首先,歸因會影響我們的情緒。

我們對行爲結果原因的推論,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如上述案例中的.四位同學,由於對自己考試結果原因分析的不同,其情緒便有着很大的差別。小波將自己考試成功歸因爲自身能力很強,因此感覺非常良好;小倩雖然考試失敗了,但她將之歸因爲題目太難,因此,雖然有點小鬱悶,但還不至於太難過;而同樣是考試失敗,小亮卻將其歸因爲自己運氣太差,因此,也只有無奈地哀嘆命運不濟了。

一般來說,當我們將成功歸因爲可控的因素,如能力、努力時,我們便會體驗到正能量的情緒,如自尊、自信、成就感;當我們將自己的失敗歸因爲可控的因素,如能力、努力時,我們便會更多地體驗到負能量情緒,如自卑、挫敗、痛苦等;而當我們將成功歸因爲不可控的因素,如任務難度、運氣時,雖然我們會因此體驗到一些正能量情緒,如高興、快樂等,但卻不太會容易體會到自信、自尊;當我們將失敗歸因爲不可控的因素,如任務難度、運氣時,雖然我們會因失敗而體驗到一定的負能量情緒,如懊惱、煩悶、傷心、痛苦等,但這些情緒的負性強度都不會太大,所以也就不會給我們造成太大的負擔。

其次,歸因會影響我們後續行爲的動力。

我們對行爲結果原因的推論會影響我們後續行爲的動力。

案例一中,小波將考試的成功歸結爲自身能力很強,於是強化了“我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這樣一種自我認識。可以想象,小波接下來做任何事情都會信心百倍,動力也會相當足。

案例二中,小芳將考試失敗歸結爲自己複習努力不夠,因此她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可以重新再戰。這樣她在接下來的複習中一定會付出更大的努力,動力因此也會很足。

案例三中,小倩將自己考試的失敗,歸結爲並不是因爲自己能力不足,也不是因爲自己不夠努力,而是題目太難的緣故。可以想象,她在接下來的複習中將不大會揹負上沉重的負擔,從而輕鬆上陣。

案例四中,小亮將自己的失敗歸結爲命運不濟,可以預見,他考試失敗後即使再迎來下一次考試,也會將希望寄託在所謂神算師傅的預測上,將希望寄託在命運的眷顧上,也不一定會付出最大的努力。

一般來說,當我們將成功歸因爲可控的穩定的因素,如能力時,我們便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後繼行爲的動力會很足;而當我們將成功歸因爲不可控的穩定因素,如任務難度等時,我們會開心,但後繼行爲的動力並不會很足;反之,當我們將失敗歸因爲不可控的穩定的因素,如能力時,我們很快便會對自己失去信心;而當我們將失敗歸因爲可控的不穩定的因素,如努力時,我們會繼續付出更多的努力,後繼行爲的動力也會非常足。

最後,歸因會影響我們對自我的正確認識。

認識自己,是青少年成長的主要課題之一,而歸因會影響到我們對自我的正確認識。試想一下,如果你不能找準自己行爲後果出現的正確原因,長此以往,便很容易對自己形成錯誤的認識。如:原本自己的失敗,是因爲努力不夠,你卻將之歸因爲能力不足,自然也就對自己的認識發生了偏差;原本自己的成功,是因爲運氣好,你卻將之歸因爲自己能力強,在認識自我時,便容易變得狂妄自大、妄自菲薄。

當然,現實生活中,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會更爲複雜,因此,我們對自我的認識也會更加的複雜。但不管怎麼說,我們可以發現,歸因對我們的情緒、後繼行爲的動力、自我認識都有着很大的影響。

既然歸因對我們有這麼大的影響,你可能會問:什麼樣的歸因方式纔是好的呢?學習上,我們是不是應該將自己的失敗歸結爲運氣、任務難度,而將自己的成功歸結爲能力、努力呢?答案是否定的。

應該說,客觀的歸因纔是正確的歸因。也就是說,找到行爲結果產生的真正原因,纔是正確的歸因。不能說爲了讓自己開心,讓自己體驗到自尊、自信,就隨意將成功歸結爲能力強,而將失敗歸結爲運氣不佳、任務太難,等等。我們只有找到行爲結果產生的真正的原因,才能正確認識自我,幫助自己更快、更好地成長。

最後,你肯定會問:我應該怎麼做才能形成正確的歸因呢?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幫助我找到行爲背後的真正原因呢?以下幾點建議供同學們參考:

建議1:從不同角度分析整個事件

造成一個行爲的結果,往往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因此,我們在尋找事件原因時,需要從不同角度分析整個事件。如在分析每一次考試的結果時,就需要考慮以下這些因素:自己的能力如何、自己在複習過程中是否盡了全力、考試題目的難度如何、自己臨場發揮如何,等等。只有學會從不同角度去分析整件事件,纔有可能找到背後真正的原因。

建議2:尋求家人好友的幫助

尋找造成行爲結果的原因,光靠自己一個人分析或許會有一定的難度,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時,不妨尋求家人好友的幫助,請他們一起來幫忙分析。

建議3:尋求專業的心理老師幫助

有時候,專業心理老師的幫助也是必要的。可以在每一次考試之後,尋求專業的心理老師的幫助,畢竟,專業老師對心理學上所謂的“歸因”知識就掌握得較爲充分。所以,請求他們的幫助,效果會更好。

TAGS:坦然 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