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觀後感作文5篇

學識都 人氣:2.35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故宮觀後感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故宮觀後感作文5篇

故宮觀後感作文5篇1

暑假裏,我和媽媽一起參加了北京世紀明德夏令營。在豐富多彩的夏令營生活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故宮之遊了。

走近故宮,寬敞的大紅門展現在我們眼前,只見川流不息的遊客在空地上走來走去,人山人海。不過,這些絲毫沒有影響我遊故宮的心情。

走進大門,導遊姐姐開始講解關於故宮的傳奇故事和故宮的文化。聽導遊姐姐說,故宮佔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9999間,宮廷爲青白石底座,高大的屋脊,黃色的琉璃瓦,到處都是龍的圖案,並飾以金碧輝煌的色彩。故宮曾有24位皇帝陸續在此居住,故宮也極爲壯觀。

接着,導遊姐姐又帶着我們去參觀了許多宮殿,有太和殿、中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林宮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太和殿了。那是皇帝上朝和批奏摺的地方,也叫外朝。太和殿內有無數的珍寶,建造時,明代所用的木材大多采自川、廣、雲、貴等地的。太和殿也是故宮中最大的宮殿,它高5。05米,佔地面積2377平方米,有72根柱子。太和殿內不但空間大,而且裏面的用具非常精緻和實用。我特別喜歡的就是皇上坐的那把龍椅,現在雖然有些陳舊了,可依然有着當年那樣耀眼的光芒。

這次北京故宮之遊,不但讓我感受到了古代時宮廷裏的繁華,同時也讓感受到了宮廷裏雖然過着奢侈的生活,但也有鐵一般的紀律,一旦違背,後果相當嚴重。下次有機會再來北京,我一定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故宮的.歷史和故事。

故宮觀後感作文5篇2

北京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紫禁城,現在人們叫它故宮。故宮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有五百多年曆史。

經過了幾小時顛簸,我們終於來到了故宮。擡頭一看,那高高的城牆把故宮緊緊圍住,爲這座雍容華貴的宮殿增添了幾分別緻。我們來到故宮的第一個門――端門。聽說清代時候,文武大臣上朝覲見皇帝時,就要在端門前,把自己的官服整理端正,然後纔可進見皇上。所以我很自然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和帽子。

一座高高的城牆出現在我們面前,我擡起頭仰望,這城牆大概有二十多米高吧,城門上寫着兩個大字“午門”。據說這是以前人們把犯人拉出午門斬首指的就是這個門,我看着午門兩個字心裏有點發毛。

我們到了故宮的三大殿第一殿:太和殿,這是當時皇上面見文武大臣的殿。

故宮第二殿是:保和殿,這是皇上親自監考的地方,誰中了狀元就能從這裏騎馬掛花去遊北京長安大街。

最後一個大殿是中和殿,那裏是皇上休息的地方。

你們知道整個皇宮有多少間房子嗎?然我來告訴你們吧整個故宮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爲什麼會出現半間房子呢?天上一萬間房子,皇帝不敢冒犯,就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其實,有八千七百零七間,如果每天住一間,住到25歲才能住完。

我們就這樣興趣盎然地沿着故宮中軸線遊覽着,等走出故宮北門時已是中午了,故宮真大啊!

故宮博物院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有機會你去細細賞玩。

故宮觀後感作文5篇3

各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你們好!歡迎來到北京故宮,我是各位本次的導遊,下面我就帶大家去細細遊賞一番吧。故宮舊稱紫禁城。它始建於1406年,距今已有600年了,是明清兩代皇宮,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羣。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說完歷史,現在來說說它的佈局吧。故宮佔地約70萬平方米,屋宇9999間半,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爲一長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風格綺麗的角樓,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建築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

故宮宮殿的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爲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在故宮的中心部位,建在高約5米高的漢白玉臺基上。臺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欄稱爲望柱,柱頭雕以雲龍雲鳳圖案。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上掛“正大光明”匾,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徵——金漆雕龍寶座。太和殿紅牆黃瓦、朱楹金扉,在陽光下金碧輝煌,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中和殿位於太和殿後,平面呈方形,黃琉璃瓦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形體壯麗,建築精巧。

保和殿也是故宮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後。平面長方形,黃琉璃瓦四角攢尖頂。建築裝修與彩繪十分精細絢麗。

故宮觀後感作文5篇4

北京的故宮是個有名的大皇宮。我懷着快樂的心情來到了故宮。進入午門,繞過太和門,就來到了廣場。這裏據說是當年百官朝拜的地方。

走過廣場,踏上石階,便來到了故宮中最大最雄偉的宮殿——太和殿。太和殿規模宏大,橙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琉璃瓦屋頂下,有幾圈刻着龍鳳、祥雲的花紋、硃紅的宮牆,看出了當時皇族至高無上的權力。透過窗子,隱隱約約地看到了一座龍椅。我看着太和殿,眼中浮現出了當年的情景:在皇帝登基的那天,大臣們站在大廣場,爲新皇帝進行九拜之禮,而皇帝則安坐在龍椅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一陣風吹來,把我從想象中拉回現實。我離開了太和殿,向別的地方走去。

繞過了中和殿、保和殿後往東走就是九龍壁了。九龍壁中的九條龍惟妙惟肖,姿態不一,雖然經過了幾百年的風雨侵蝕,仍然栩栩如生。

我離開了九龍壁,再往北走。經過寧壽宮,便來到寧壽花園。寧壽花園裏有一個大湖,湖水清澈見底,就像一面鏡子在那裏爲旁邊種着的許多種類不同的花木記住它們的美麗容貌,有牡丹、梅花、桃花,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花園裏還有幾座涼亭,坐在裏面,可以休息、喝茶,欣賞這美麗的風景。還有幾座用石頭砌成的小假山等等,漂亮極了。

故宮的景色壯觀雄偉,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也去細細遊賞。

故宮觀後感作文5篇5

蕭寒主編的《我在故宮修文物》,爲讀者分享了12位頂級文物修復師的人生履歷。他們在日復一日看似平淡的日子裏,用自己的生命延續着文物的生命。讀過此書,自己的心也靜了下來。

修復大師分別從事鐘錶、銅器、摹畫、裱畫、木器、漆器等6個不同類別的工作,讀來感受到的是他們共同的氣質。

沉靜似水。

心是沉靜的。修文物的第一條規矩就是要守住寂寞。裱畫組的頭3個月練刮紙;篆刻組的寫一年篆字後才能動刀。無論哪個類別,來到這裏的人都要先磨性子、靜下心來,這裏最大的基本功就是耐心。

生命是沉靜的。這邊就像一片淨土,狀態很純粹,沒有人去強調名利,大家更尊重的還是專業上的含金量。“擇一事、終一生”,不浮躁,不功利,超然物外,餘事皆是打擾。陶行知先生講,“人生爲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馮忠蓮跨越十八年完成《清明上河圖》的臨摹,技術與生命的巔峯都用來臨摹一幅畫,從數量上看少得可憐,但她藝術生命的質量輝煌得驚人。

心存敬畏。

敬畏,是因爲珍惜文物一代代傳下來不容易,懂得它們的價值,視它們爲生命,也明白自己修復的責任有多重。

職業的敬畏與謙恭滲透了他們,變成生命底色的一部分,對待工作極端認真,如履薄冰。“不能修的我不接”,“不遇良工寧存故物”。

講究傳承。

文物修復技藝是師父帶徒弟,一代又一代傳承。傳承製對傳統技藝的保護是有優勢的,傳統技藝裏好多東西是難以描述的、只可意會的。每位師父只教一到兩名徒弟,徒弟跟師父長期朝夕相處,耳濡目染,慢慢地悟,漸入佳境。這種關係是維繫一生的,即使師徒這個形式化的東西不存在了,師父也會時刻關心、毫無保留地持續分享經驗。徒弟也尊重師父,青銅修復專家王有亮52歲了,依然經常提起他的師父,自己手藝的源頭。這種“重教”與“尊師”,是技藝的傳承,更是精神的傳承。

嚮往那種純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