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城故事觀後感作文

學識都 人氣:3.16W

導語:愛,是一分鐘都不能缺少的感情和安慰。愛和感情像陽光和空氣一樣,讓一個活着的人獲得生命,獲得成長的力量和勇氣……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費城故事觀後感作文,歡迎閱讀!

費城故事觀後感作文

  篇一:費城故事觀後感作文

前幾天看了一部想看很久的影片《費城故事》,先前就聽說過它是講關於同性戀方面的,但我對於此類類主題並不是大感興趣,而真正地原因是在於其獲得過奧斯卡大獎及其主演是湯姆.漢克斯,恰巧我又是喜歡看電影的人,所以便抽出空來去學校禮堂瞧了一瞧,因爲這場電影是爲了紀念世界艾滋病日而專門放映的,感興趣的人不是很多,所以空位不少,隨便挑了一張椅子坐下,可這一座,便是90分鐘……

主人公安德魯是費城一位非常傑出的律師,他畢業於名牌大學,思維敏捷,精通法律,原本在事業上一帆風順,可由於他同時是個同性戀,和其他“同志”一樣,不時地出沒於各種專屬於同性戀者的場所,到那裏去尋找只屬於自己的快樂。不過非常可惜,他因此患上了艾滋病,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種致命的病毒,死亡率很高,而在主人公生活的年代,因爲自身的某種“不良行徑”而患上這種病則還有另一層含義:你將被社會所拋棄。因此當他的上司從他臉上的傷疤知道他患有艾滋病之後,便使用詭計將他開除出了公司,安德魯當晚知道他被開除的真正原因,可以預見其當時的絕望心情,但他並不服輸,隨後在走訪了9家律師事務所都沒能如願找到幫他打這起非法解僱員工案子的律師之後,他踏進了喬(我們的男二號)的事務所。不過同其他多數人一樣,喬對於艾滋病(尤其是因爲“同性戀”引起的)一開始也是十分反感。他看不起同性戀者,認爲他們是社會的異類,是不潔身自好的臭蟲,並不肯爲其打這場官司。於是安德魯只好絕望的離開,但是當鏡頭長時間地給到其出門後在大街上好似四處尋覓的雙眼時,我開始意識到我錯了,他的眼睛裏閃現的並不是絕望,而是“堅韌”,是希望。

影片到此已經是很吊觀衆的胃口了,觀衆急於想知道主人公將怎樣處理這一絕境的,不出意料,安德魯的確是個不肯輕言放棄的人,他隻身坐在圖書館中查閱有關保障同性戀權益的法律條文,或許在他心中始終有一個不變的信念:我與其他人一樣,沒有任何的不同。另外,我想影片之所以把背景設置成爲費城——《獨立宣言》的簽署之地,應該是有意爲之的,而主人公恰是一位律師——美國司法界的一員,更是有想對美國司法界說點什麼的意思。

事實上這起案件重點並不是經理對員工的解僱是否非法,而在於他的上司是因爲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纔將其解僱。真正令我感動的也並不是艾滋病患者的權益最終被保護,而是主人公最後真的可以說一聲“I’m ready”。他深知自己也許活不到庭審結束就會死亡,但是他依然不屑的努力,去爭取自己的尊嚴,這種信念與堅持,正式打動我最深的地方。影片並沒有將筆墨過多的放在主人公的個人情感上,也沒有過多的描寫如何去打贏這場官司獲得賠償,相反地,這些情節僅僅是一筆帶過,重點是突出了安德魯之所以能坐下去的原因。

那麼安德魯的信念來自何處呢?回答很簡單:愛。並不僅僅來自於他的“伴侶”,更來自於他的家人,他的父母、兄弟姐妹……

沒有他們的支持與鼓勵,安德魯就不會有勇氣走到法庭上,去追求自身的權益。愛是這部電影的主題,也是導演想要將他融會到社會問題中去的原因,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患病後被人拋棄,失去愛的感覺。當世人對你不予理睬,當你失去了工作,當你被人誤解時,來自家庭、愛人的情感將支撐你走向最後。影片結尾的一曲《Philadelphia》以及背景上孩童時期的安德魯玩耍時的情景意境幽遠,寓意深刻……

那麼就請相信愛的力量,因爲他會帶給你生活的勇氣。

擁有愛,天塹終會變通途;喪失愛,你將寸步難行……

篇二:費城故事觀後感作文

你知道一千個律師被綁在海底,意味着什麼麼?他意味着一個好的開始

很多年前第一遍看的時候是國語配音,一塌糊塗的翻譯。湯姆漢克斯憑藉此片首度奧斯卡。你們知道直擊人心的地方是哪裏麼?不是生死觀、不是疾病,更不是愛情,而是透過生命看到的尊嚴。丹澤爾華盛頓的精彩辯詞,讓人無不動容。心中泛起許多種不平靜,這種思考的延續性讓我熱血沸騰。這個兄弟之愛的城市,有着平等,追求自由的權利。更包含愛的含義,這是我們心中的費城,心中所形成的源源不斷的價值理念。促使我們更好的看這個世界。

我們將呼籲人們,爭取平等,爭取自由,爭取愛的權利。但是就算是費城,他都要經歷這樣一個荒唐的時代,他們所能詮釋的是心中無法面對與敢於面對的。他們大膽的追求人道主義平衡,卻又是自私而狹小的忽略一些理智所能承受的弱點。法庭裏沒有性別、種族、性取向的歧視。但是我親愛的法官,我們的人生在法庭之外。但是我們只能在法庭之內維護自己的權利。

湯姆漢克斯在片中沉吟的歌劇 片段:這是我最喜歡的歌。是瑪麗亞·卡拉斯,劇目是《安德里亞·塞尼亞》,奧伯託·芝奧丹奴作曲。這是瑪德蓮。她說,法國大革命時暴徒如何放火燒她的屋子,她的媽媽死了……因爲救她。“看,撫育我的地方在燃燒。”你能聽出她聲音中的痛苦嗎?你能感覺到嗎,喬?現在是絃樂了,調子完全變了。音樂充滿了希望,還會再變,聽着……“我把痛苦帶給我愛的人。”哦,那是大提琴!“在痛苦中,愛來到我處。”充滿和諧的聲音。它說,活下,我就是生命。天堂就在你的眼中。在你周圍全部都是血和泥嗎?我是聖潔的,我是救贖,我是上帝……從天而降,要讓大地變成天堂。我就是愛!我就是愛。

Life is not about waiting for the storm to pass,it's about learning to dance in the rain.「生活,不是等待暴風雨過,而是要學會如何在雨中翩翩起舞。」這是上乘的引申意,我們不該爲此而感到盲目。

這是生命的卑微與偉大,你一定不會忘記,在丹澤爾華盛頓眼中所看到的,以及他所流下的剛毅的眼淚。還有在門外精彩的內心表達。這或許是一個律師最應該擁有的理智與情感吧。而他們的意義是能夠成爲這個時代促進和平的一份子。他們有最細膩的情感,最鋒芒的辯詞,最理智的頭腦,和最佳的人品。

生命沒有殘缺,人性充滿衝突。就算是嚴肅的法律他也永遠成不了上帝。上帝在所有人的心中,所以人都有一個自我,而當所有的自我聚集在一起的時候,那纔是上帝最大的.體現。就算是法律也要爲之讓步。

篇三費城故事觀後感作文

每年都有很多的新電影上映,然後真正能入人心的電影並不多。經歲月沉澱下來的老電影,總是那麼耐人尋味。如品茶,入口後餘香嫋嫋。

費城故事以一個同性戀艾滋病患者爲爭取自己的權利展開。

受歧視的白人艾滋病患者和受敬仰的黑人律師。這樣的角色設置有很強烈的對比。

電影一開始時,Andrew和Miller爲了同一個案子而出現。當時意氣風發的兩個年輕人,或許想不到不久之後的結緣。

昔日被公司重用的Andrew,因同性戀因艾滋病被解僱。爲了爭取自己的權利,他站出來,不畏懼異樣目光,只爲了討回自己的權利。他到處尋找律師到處碰壁。科技醫療水平發達的現在,面對艾滋病患者,人們仍舊會畏懼,害怕日常普通的交流接觸導致病毒的傳播,更何況在當時,人們對面愛滋病患者的恐懼較如今必然是有過之而不及。Miller是他尋求的第九個律師,當然,得知情況的Miller並沒有當即決定幫他,Miller雖然是個萬衆矚目受人敬仰的律師,但也同常人一樣害怕被傳染,再加上Miller歧視同性戀。Andrew被一次次拒絕後,眼神絕望無助卻透着堅強以及執着,讓人感動,印象深刻。

在見到Andrew在圖書館遭遇歧視,經妻子說明發現身邊不乏同性戀後,Miller決定站出來幫助Andrew。

美國電影電視劇中總是有這樣一個人物影子存在,屢次遭受挫折,卻仍然頑強固執的執着。就像電影中那段歌劇的場景。Andrew描述瑪麗亞卡拉斯的那段歌劇:開始充滿悲傷,之後飽含希望。讓我想起一句話,人生的關鍵不是在於拿了副好牌,而在於打好一副壞牌。

在瑪麗亞卡拉斯歌聲中,電影到達了短暫的高潮部分。Andrew明白自己命不久矣,或許無法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這個案件的勝利,面對Miller對同性戀的不理解,世人對同性戀的歧視,但他希望同性戀這一團體得到社會他人的重新認識。在和Miller談論案件時,他轉移了話題, Andrew說:你聽歌劇嗎?這是瑪麗亞卡拉斯的。然後手握吊瓶支架,沉浸在音樂之中。光影忽明忽暗,彷彿命運之燈,明明暗暗。安德魯說:我即生命,我是神聖的,來到這世上,我被遺忘了,我是愛!在瑪麗亞卡拉斯的歌聲中,Andrew熱血沸騰。音樂停止,Andrew眼含淚水。

的確,人活着應該有信仰,應該執着。每個人有愛與被愛的權利,那麼愛的是同性或是異性也不應被刻意規定。不畏懼的堅持自己所愛,不畏縮的追求自己的權利。

電影以Miller勝訴Andrew安心死結尾。電影的最後,每個人向Andrew擁抱道晚安,。Miller由最初牴觸與Andrew接觸到後來主動擁抱Andrew。這一切的發展,似乎也反映了電影所要表達的對艾滋病對同性戀的態度。

像面對Andrew這樣的艾滋病患者,有同情,有鄙夷。同情和鄙夷的多少決定立場的不同。Andrew逝,同性戀艾滋病仍舊存在,歧視與同情仍舊存在。Andrew人物所反映的是一種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