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後感「最新」

學識都 人氣:1.79W

 2016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後感(1)

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後感「最新」

細想自己一直以來做的無聊的事--在學校時,很少能逮住一整個下午的空閒時間,如若有,總是很有儀式感的去看些什麼東西。「首先是提前下載好在我看來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睡上一個淺淺的午覺。坐起來擺好架勢開始看,好的電影總是能看它個三四小時,有些時候陷入情節不願動一下,又遇到漂亮的構圖。就只嘚看完這一段返回來,一點一點的截圖,一下截不到好的就倒回去重新截。看完了電影,再去微博豆瓣上翻翻別人的影評,再寫一篇不算長的評論。說起來也不能算是評論,更多的是自個對其的理解與感悟。接下來的幾天在做事情時可能也會有所回味。」這樣看起來似乎是有些繁文縟節的囉嗦,可每次這樣有儀式感的做下來,不僅是一種放鬆,還有生活在生活裏的愉悅。說到這裏,不禁感嘆高中時做過的傻事。戴好耳機放上喜歡的音樂,打開帖吧的旅行貼,一頁一頁的瀏覽別人出去遊覽的照片,看着看着時間就過去了,簡直像是自己也去旅行了一遍一樣。

說回正題,<我在故宮修文物> 這個只有三集的紀錄片,介紹了這個聽起來高大上的工作,不過講的也只是匠人們平和樸實的日常生活。不像現在的上下級制度,他們沿用的還是古老的師徒模式,感到有種親暱,特別好。這種工作環境呆一輩子都不會心冷心煩的哪兒去。朝八晚五的工作時段;蹬着自行車在故宮裏晃悠;每逢時令季節,一羣人去摘杏棗子無花果;修復器物與過去對話。這項工作看起來繁雜枯燥,可卻很考驗人的各項素質,審美、耐性、美術功底、文化底蘊、知識儲藏,你要是沒個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就幹不了。這羣不嬌躁不買弄的人,博物館展出的來之不易,這種匠人精神無一不令我肅穆敬重起來。

年少的我們少些輕狂,多些謙卑去好好看看這個世界。

好不容易假期,就會鑽進某些大部頭的書裏,平日沒有耐性但好的有些冗長的紀錄片裏。

有些文字是難懂的。不過這也正常,畢竟大部頭的書,讀第一遍的時候,自然有許多讀不懂的地方。可畢竟還是讀懂了些什麼,比買回來放在那裏,除了書名外一無所知要強得多。然後讀第二遍,第三遍。寫很多很多的筆記,遇到頂困難的地方就停下來思考。或者乾脆不去管了。休息一會兒再接着讀--總有累的時候,只不過這個極限隨着面對困難的經驗增多而拉長。 - -勺布斯

你問時間是不是變快了?時間沒有變快,只是被我們過快了.交往一天便想知道是否合適,努力三天沒有希望就徹底認輸,一週沒有答案就認定這是人生死局.生活開始像微波爐加熱的食物,快速方便,但熱量和水分也消失得迅速,過時就被扔進垃圾桶.凡事若少了走心的過程,告別都開始索然無味.

 2016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後感(2)

昨晚一口氣看完這三集的紀錄片,時時有淚目的衝動,但那只是出於我一直以來對故宮的莫名深愛,以及對中國傳統工藝的自豪和對這些大師們的敬佩。但是今天做家務時,一種慢悠悠、穩當當的節奏感支配了我,這時又一下子想起了這部紀錄片,和那些閒散而踏實地生活在故宮的人們。

我特別喜歡這種淡然的、不慌不忙的節奏。在浮躁的生活裏,能保持自己的本心,然後全神貫注、一絲不苟地去做好一件事,這真的難得,帶來的也會是別樣的成就感。這也是故宮裏的大師們對待修文物的態度。修復精密的鐘表,可能一坐就是半天、一天,要慢慢地讓裝飾盤上每一個翅膀、每一處關節動起來;修復漆器,每一滴漆都得在深夜去山裏親手採集;絲織品要親自緙絲,女子不能塗香水、化妝,保持最本真的狀態,用肉眼去調節每一點色差;面對陶器、青銅器,一點點的調色、上釉,做舊如舊,點滴也馬虎不得;書畫作品復原,拉起薄如蟬翼的紙張,稍有不慎就可能毀掉一幅無價之寶。。。年復一年地做着這樣的工作,感覺紀錄片裏的大師個頂個兒地性子溫和、耐心,心態分外平和。在故宮的偏院裏,他們自己種樹、種菜、打水、掃地、採果子、開開風趣的小玩笑,在紛紛擾擾的現代世界過着與世無爭的`古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