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森林場的工作總結

學識都 人氣:2.16W

國有濟源大溝河林場始建於1958年,位於濟源市西南,黃河小浪底北岸,現有職工80餘名,(其中在職職工45名,退休職工35名)。擁有林地6萬畝,森林覆蓋率97.8%,林木蓄積量10餘萬立方米,屬重點生態公益性林場,是省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單位,20**年批准爲省級森林公園。在上級各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我場從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入手,搶抓機遇,迎難而上,以改革爲動力,以調整產業結構爲主線,以安置富餘人員爲核心,以制度創新爲保障,在抓好營林管護的同時,多措並舉開闢新的發展渠道,在經營管理、機制創新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國有森林場的工作總結

一、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確立奮鬥目標

偏僻的位置、信息的閉塞,特殊的環境、因循守舊的觀念是制約林場發展的重要原因。林場要改變貧困面貌,唯一出路是必須發展,必須真正的幹起來。因此我場按照《決定》要求,首先從改變觀念入手,採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多次學習林業政策、先進單位典型事蹟,觀看學習碟帶,不斷提高林場職工的認識,增強改革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二是請專家教授等人員到場授課,讓大家瞭解國際國內形勢、林業發展形勢、科技知識、致富信息及社會發展趨勢從而使大家掌握了一些政策、信息和科普知識。三是走出去參觀考察。先後組織骨幹人員和職工到鄢陵花卉苗木基地、固始養雞場、養豬場及其它先進林場、企業參觀考察學習,並要求寫出考察報告、心得體會。經過參觀考察學習,走出大山的林業人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其後組織全場職工進行大討論,查問題,找原因,挖掘自身優勢,尋找發展出路。經過討論,大家認識到我們的資源是優勢、技術是優勢,我們有上級的支持、有勤勞的雙手、有樸實的品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別人能幹的事我們也能幹,從而使大家達成共識:消極等待思想要不得,只有發展纔有出路,只有依託自身優勢,搶抓機遇,大膽開拓創新,纔會走上強場富民之路。並制定了以林爲主,圍繞自身優勢,開展多種經營的發展思路,確立了“一年理順打基礎,兩年起步圖發展,三年之內見成效”的奮鬥目標。思想統一了,目標明確了,發展意識增強了,轟轟烈烈地開始了二次創業。

二、發揮自身優勢,調整產業結構,開展多種經營

奮鬥目標確立後,我們經過詳細的市場調查,充分的論證,決定依靠資源優勢、人才優勢、技術優勢成立了“濟源市黃河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實行股份制經營,從事荒山造林、園林設計與施工、通道綠化、苗木培育與銷售等業務,三年來,該公司先後承擔三十餘家的設計、施工業務,創造了產值500餘萬元,增加固定資產80餘萬元。爲了和園林公司配套發展,我場收回了過去承包給農民的土地,又租賃了一百餘畝的苗圃地,全部育上了綠化苗木,形成了較好的產業鏈。通過園林公司的成立,不僅安排了二十餘名下崗富餘人員,又從社會上招收了部分下崗職工,並安排了部分職工子女就業。園林公司的成立,通過職工入股分紅,到公司加班勞動,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園林公司的成立,已成爲我場走出林場辦企業、發揮優勢謀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年在完善往年工程的基礎上,又承接了濟源聯創、恆通化工、邵原一中、邵原實驗小學、市委市政府、第二行政區、市區大樹進城項目、濟源賓館、濟源林業局等單位綠化工程,創產值180萬元,預計利潤25萬元。其次,利用我場豐富的林下資源優勢,發展了土雜雞養殖,實行職工自主經營,政策扶持,自負盈虧的自營方式,開闢職工脫貧致富的綠色產業。

三、走科技興場之路,與科技院校攀親結緣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科技進步,纔有長遠的發展。爲了增強職工的科技意識,走科技興場之路,一是積極同大專院校、科研部門攀親結緣,引進智力和項目,依靠科技促進發展。20**年同河南林校達成將林場作爲該校的實習基地,幾年來,已接待學生數千人。20**年初,當我們獲知中國森林網絡生態系統小浪底定位研究站將在小浪底庫區一帶籌建後,我們積極同國家林科院有關人士聯繫並承諾無償提供實驗林地、土地,並做好一切服務工作,我們的熱情和誠心換取了國家林科院的認可。截至目前,在我場已投資100多萬元建成了綜合實驗樓、兩座觀測塔、十個徑流場,今年由林科院出資又租用100餘畝耕地,用於農林複合經營實驗用地,並安排了我場幾名職工。同時“十一五”計劃中的兩個科研項目數個子項目將重點在我場實施。通過同科研部門的合作,不僅使我們學到了知識,給我們也帶來了信息,帶來了項目。二是開展科學研究,實施科研項目,20**年我們在濟源市科技局申報的困難地造林試驗項目,已順利實施並通過了檢查驗收;今年在省林科院的大力支持幫助下,申報的彩葉樹種引進和推廣項目正在實施中,已獲得科研經費近10萬元。三是引進人才,培養企業發展後勁。近三年來,我場引進本科學生3名,大專學生4名,從其他場調進2名,結束了我場三十多年來沒進一個本科生的歷史。目前,這些技術人員已經起到了骨幹作用,有三名同志已經充實到了中層領導崗位。這些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不僅爲單位增加了新鮮血液,也必將爲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將這些人留住,爲林場的事業發展奠定基礎。歡迎您訪問

四、強化內部管理,着眼於建立長效發展機制

一是加強人的管理,精簡機構,實行一人多崗,一人多職,實現人盡其能;二是完善制度,目標管理,獎罰分明,實現幹多幹少不一樣,幹好幹壞不一樣的激勵機制;三是實行競爭上崗、末位淘汰的競爭機制,樹立“崗位靠競爭、報酬靠貢獻”的觀念,充分調動職工積極向上、踏實工作的積極性。

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創造良好工作環境

基礎建設作爲改善職工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的一項常規工作始終是我場堅持不懈的努力方向。深入基層瞭解職工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逐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打深水井一眼、建護林房三座、高標準瞭望塔一座、新配備七臺電腦、各護林點全部通上了電、配備了電視機等設備,實現了辦公自動化,提高了辦公效率,改善了林區生活條件。穩定了職工情緒,激發了職工工作熱情。

六、本年度生產經營情況

(一)狠抓營林生產培育林場後備資源

要振興林業,使林場經濟不斷向前發展,形成良性循環,真正做到青山長綠,後繼有林,就必須把營林生產放在工作首位。因此,我場始終堅持“以林爲本”,把造林培育擺在全場工作的重要位置,完成造林520畝,成活率均在90%以上,完成大田育苗150畝,重點培育山地造林樹種側柏、速生楊樹40畝,四旁、道路、園林綠化樹種110畝。

(二)狠抓護林防火,確保森林資源安全

1.森林防火工作歷年來都是我場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強化意識,進一步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的宣傳教育,提高廣大羣衆的防火意識,營造濃厚的防火氣氛,在林區各主要路口設立五個醒目的防火警示牌,路邊、村莊、學校書寫防火標語萬餘條,與精神病人、癡呆人的監護人簽定防火責任狀,確保防火法規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二是強化責任,領導分片負責,護林員劃定山頭、地塊,場與林區內濟邵高速施工等單位簽訂防火責任協議,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護、火有人救、責有人擔;三是認真做好值班和火情監測,進入防火期,實行領導帶班的防火24小時值班制度和護林員夜間巡視、瞭望臺不間斷監測的措施,確保火情信息上傳下達通暢,並加強了主管領導巡視檢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消除隱患,重點佈防,確保萬無一失,取得了全年無森林火災的成績,被市森林防火指揮部評爲“20**年度全市森林防火先進單位”。護林員某同志榮獲“全國優秀護林員”稱號。

2.搞好森林有害生物的測報與防治。年初根據今年我場刺槐尺蛾的發展預測,及時向市森防站上報,並在5月初進行了飛機生物農藥防治,面積達1.6萬畝。

3.加強《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宣傳,在今年“愛鳥周”期間,市林業局在我場舉行了“愛鳥及屋”的掛巢儀式,爲鳥類提供溫馨舒適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提高了全民愛鳥護鳥意識,關注生態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七、經營收入情況

經過一年來的努力,完成全年經營收入**萬元。其中:種植業**萬元,養殖業**萬元,承包戶上交收入**萬元,補貼收入**萬元,營業外收入**萬元。

八、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建議

(一)存在問題

1、林場性質不確,體制不順。目前林場屬差供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職工身份既不是國家產業工人,又不是事業單位員工,也不是農民。在管理上,國家只給林業建設投資,林場的生產、技術不給經費,工資、福利等經費嚴重不足。看好的項目因沒有啓動資金難以上馬。林場要搞一些科研項目,也是因沒有科研經費投入而無法進行。林場從事的是公益性事業,追求的是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幾乎沒有經濟效益,應將林場納入全額事業單位管理,所需經費由財政負擔。歡迎您訪問

2、林場基礎設施落後,林區房屋破舊,吃水困難。林區護林房大多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由於年久失修,房屋已成爲危房。生活條件遠遠落後於當地羣衆。

3、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健全,除養老保險參加外,醫療、工傷保險因無力補交(40餘萬元),而不能參加。

(二)、建義與要求

1、儘快出臺國有林場林地、林木和林權流轉以及真正能夠操作林木林地抵押借款等相關政策,加快國有林場的改革發展步伐。

2、要求國家安排專項資金解決林場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

3、要求每年給國有林場森林防火專項資金,加大防火設施建設力度。

4、出臺相關政策,給國有林場明確定性。

5、有關部門下達撫育間伐計劃。自天保工程後,沒有撫育計劃,大多已成過熟林,林分密度大,自然老化現象嚴重。應採取積極穩妥措施,恢復撫育間伐,提高森林質量。

6、切實解決國有林場職工醫療、工傷、失業等社會保險欠帳問題,解決職工後顧之憂。

7、增加管護人員,確保資源安全。由於我場地處淺山丘陵區,道路多,林區內農村、農民居住多而分散,人爲活動頻繁,國有林地和集體林地縱橫交錯,而上級覈定的管護人員少(5700畝/人),且經費不足,管護困難,森林資源達不到有效保護。建議每人管護2000畝。

TAGS:國有 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