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讀書筆記

學識都 人氣:8.59K

從小我們便接觸《論語》,許多箴言我們都耳熟能詳了,例如有關學習態度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或是有關學習方法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論語》的讀書筆記

而我個人對於孔子所提倡的“仁德”也是欣賞不已的。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之。又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孔夫子認爲做人要重視“仁德”,認爲“仁德”是做人的根本,必須放在第一位,只有在仁德的基礎上做學問,學禮樂纔有意義,這又何嘗不是呢?從小我們就接受教育,而“學會做人”始終貫穿着我們的學習。對於傳統儒學而言,仁德當然也必須繼承到我們現代人的生活中。

試問“仁德”的力量有多大?這我們可想而知了,我們知道聰明的無德者是最令人發汗的!他們往往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幹些傷天害理有違道德的勾當!某些在人格上有殘缺和扭曲的人,某些無德的僞科學家對着殘疾人下狠手,在成功率渺茫的情況下試驗他們的“不良發明”。那些無仁德觀念的'殺手就是社會的恐怖分子。而當這些駭人聽聞的事件曝光時,我們更加領悟到《論語》中“仁德”的重要性了。又如微軟招聘中的用人條件:有德有才重用,有德無才小用,有才無德不用!他們的負責人宣稱他們絕不接納三類“高智商天才”,分別是:口是心非者,犬儒主義者,思想負面者。因爲他們認爲就算這些人的能力一流,也會給公司造成混亂,所以他們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而但丁也曾說:“道德常常能夠填補人們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不能同樣填補道德的缺陷。”

而怎樣去做到“仁”呢?《論語》中弟子顏淵曾問“仁”,而子曰:克己復禮爲仁,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也就是說只有剋制自己,讓言行符合“禮”就是仁德了,即“仁”是後天修身的克己的結果,我想這該是做人的原則了。

大智慧中往往是做人的道理,所以鞭策自己去達到仁德的五項標準:恭、寬、信、敏、惠。簡單來說就是恭謹,寬厚,信實,勤敏,慈惠。總而言之,一旦我們修身養性,規範自己的舉止,一旦做到了言行符合“禮”,那麼我們就成“仁”了。而我個人十分認同孔子的做人原則,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我想這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做個正直、光明磊落的人。而當今社會中,許多不正直的人卻能生存,但我堅信孔子說的,這只是僥倖而已,因爲按事情發展的邏輯推理,這種靠僥倖避免災禍的人遲早還是要跌跟斗的,這就如“高官落網”一樣,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

除了品質人格問題,追求仁德的另一部分便是要博學於文。要重視全面發展,如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太多的智慧蘊藏於《論語》中了,而我相信隨着歷史文化的積澱,經典會讓我們更回味無窮的!

一桌,一茗,一書,讓我們共同品味《論語》中的經典文化,共同感悟無窮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