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書筆記3篇

學識都 人氣:8.23K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展示給讀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以下是由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出來的邊城讀書筆記範文,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邊城讀書筆記3篇

邊城讀書筆記範文一

總覺得《邊城》這樣的書,是該靜下心來好好讀的。無奈我平日沒有足夠的時間細細品味,也便不想去讀。那日閒來無事,偶然捧起這本書,竟在恍惚之中被領進那如夢如幻的世外桃源。

邊城依山傍水,風光旖旎,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只留下靜謐安詳。一脈清流緩緩流淌,洗淨人們心上的垢污,小小山城裏淳樸赤誠的民風撼動着我的心,不由讓我生出幾分羨慕。

溪上總泊着一隻渡船,老船伕一輩子毫無所圖,只是一心一意地用這隻渡船載渡來往的客人。他與這渡船定是產生了感情的吧。渡船同他來回渡客,靜靜感知周遭發生的一切。這渡船承載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往來的遊客,也承載着這小城的記憶,還有專屬翠翠和老船伕的故事。翠翠一定曾在心底將滿腹的心事說給這渡船聽。渡船不能言語,可它定能明白翠翠的心。

溪邊一白塔,默然聳立,在高處俯視這個小城和城裏的一切。它不忍看着那純真可人的翠翠在渡船上爲等待心上人的歸來黯然落淚,終於在暴風雨中轟然倒塌。那場雨帶走了守護着翠翠的白塔,帶走了陪伴翠翠多年的渡船,也帶走了翠翠唯一的親人。老船伕終日爲翠翠的婚事擔憂,卻沒來得及看見翠翠擁有幸福,就帶着對孫女的掛念離開了人世。

同時愛上翠翠的兩兄弟天保和儺送沒有反目成仇,選擇了不同的方式爲自己爭取翠翠的心。二老的歌聲有如山間的竹雀。自他開口的一刻,大老已經預知屬於自己的命運。大老決然出走,卻被無情的茨灘漩水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而自責填滿了二老儺送的心,他放棄了與翠翠的愛情,放棄了那個深深惦念着他的人兒。

這個悽美動人的故事沒有華麗的筆觸,從頭至尾都是淡淡的細膩真實,卓然清麗的`美感使我的心頭空落落的。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我彷彿看見翠翠已成長爲溫婉清新的成熟女子,坐在船頭癡癡等待心上人的歸來。

記憶裏仍有那個女孩的影子,黑黑的皮膚,觸目爲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分外綽約動人。

邊城讀書筆記範文二

今年冬天的太陽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渾身舒坦。剛吃完中午飯的我,便坐在椅子上,看起了《邊城》。

這部小說是沈從文先生寫的,初讀之下,會覺得語言很平淡,情節甚至算得上是平凡的,但細讀之下,又會被小鎮的悠閒適意,爺爺的樸訥,翠翠的可愛以及字裏行間的自然、優美、詩意所吸引。讀着讀着,似乎自己也融入了這個很多年前的故事中。

小說開頭向我們展現了在青山綠水間有一個淳樸的白髮老船伕,一個穿着碎花布衣的天真少女和一條忠心的黃狗,沒有喧囂,沒有張揚,生活簡單而寧靜,在我們看來或許有些枯燥乏味,但對於一直生活在青山綠水間的他們仍然把這日子過得滋味十足。

本該一直這麼悠然度日,但卻在一個熱鬧的端午節,翠翠走上了愛情這條“路”……

那次盛會上翠翠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儺送不期而遇,儺送在翠翠的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更巧的是,儺送的兄長也喜歡上了翠翠。兄弟倆沒有按照當地風俗以決鬥論勝負,而是採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達感情,讓翠翠從中選擇。儺送是唱歌的一把好手,天保自知比不過弟弟,心灰意冷,斷然駕船遠行去做生意,但不幸溺死於湍急的渦流之中。由於天保之死,儺送十分責怪自己,很內疚,便自己下桃源去了。

而悲劇還未停止……

夜裏下了大雨,夾雜着嚇人的雷聲。爺爺說,翠翠莫怕,翠翠說不怕。兩人便默默地躺在牀上聽那雨聲雷聲。第二天翠翠起來卻發現船已被沖走,屋後的白塔也沖塌了,翠翠嚇得去找爺爺,卻發現老人已在雷聲將息時死去了。雖然兩兄弟的父親在老船伕去世後解開了心中失子的疙瘩,答應只要儺送願意就娶翠翠做兒媳。於是翠翠開始了漫長的等待,還記得原句是這樣的------“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爲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青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要有多悲哀纔會如此……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邊城……

邊城讀書筆記範文三

邊城此文讀來鄉土氣息極重,我十分喜愛,可能因爲從小也是長在鄉土氣息重的縣城有關。讀此文,就如聞到了故鄉的氣味。

三四年的邊城,如魯迅的藥,冰心的小桔等其他現代小說般,十分多的象徵,且善用象徵,十分的妥帖,不像如今排山倒海,不入流的東西們般,牽強附會,全是噱頭。

但是作爲一個水平有限的學生,分析它的象徵,實在一件過於高難度的行爲,況,70年來,人們所通讀透解,加上沈從文先生自己也提過一二,具體他指的是何物,所以我若排除人們所公認的象徵,去努力發現新的象徵,必然落入晦澀牽強的套路。

故此,我將試着談論我的感受,沈先生的作品所瀰漫出的沁人泥土味道。

邊城,出這樣一個名字,沈先生顯然是想表現不爲功利所染的淳樸風土人情。文中所出現背景和事物大都爲自然物或與自然融爲一體的東西??自然和人互相握手的產物,河流,山,渡頭,渡船,竹林,茅屋,小鎮。文中的人也是不功利的。爺爺擺渡死不肯收錢,反而到處請人喝酒,買豬肉互相推錢,小鎮裏婚嫁自由,只要兒女們喜歡。即便是文中最有錢的順順,也是一個不十分在意錢的人,慷慨得很。而小鎮裏,有錢人家的兒子喜歡窮人家的姑娘,拋了門當戶對的聘禮,要娶窮人家姑娘,也不是什麼新聞。可見,邊城,這樣一個地方,是重義輕利的,不爲商業氣息所薰染變質。

最有說服力的,就是文中所說的寄食者(妓)文化,也如此的與衆不同。即便社會上最勢利的東西的產物,小鎮裏最勢利的角落,也因人的淳樸,也是如此的敷衍着勢利,而盡力過着如此人性化的生活。甚至,樓上的歌聲,也就是她的生計,可以因爲河上的一個口哨,而嘎然而止。

文中處處不點出邊城的不功利,人人以反功利爲榮。從中透露出沈先生對此的喜愛。

下面我重點分析一下爺爺的重義輕利。孫女倆生活拮据,可爺爺卻爲人如此的“不愛錢”,似乎與錢有仇般,處處與錢爲難。實際上,爺爺是傳統的邊城人思想,以不愛錢爲榮。

文中幾處自豪的提到茶峒人平素品德,而正因爲爺爺的性格正符合茶峒人的道德觀,所以爲人們所推崇,提起渡船,無人不知那個豪爽老人,當然,可以說每個人都擺渡,所以知道她,但是,從文中人們對老人的熟悉和態度可以看出,人們對他性格的尊敬,甚至他去買東西,“一定有許多鋪子上商人送他糉子與其他東西,作爲對這個忠於職守的划船人一點敬意”。

文中有個細節,翠翠不願去看熱鬧,要與爺爺守船時,爺爺便拿茶峒人品德去壓她,以使她乖乖去玩。爲什麼要品德壓一個女孩子呢,因爲對爺爺自己,這是最具權威性的東西,所以下意識的拿來“恫嚇”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