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藝術讀書筆記

學識都 人氣:1.58W

愛是一門藝術。它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撒下種子,愛是人的本能。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愛的藝術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對你能夠提供幫助。

愛的藝術讀書筆記

愛的藝術讀書筆記一

最近朋友推薦了一本弗洛姆所著的《愛的藝術》。我不敢以讀懂愛的藝術自居,在這裏僅是帶着一種學習的態度梳理一下愛的藝術。

一、愛的知識

在作者弗洛姆的眼中,對愛情的定義是客觀而全面的。客觀是因爲他對於愛的理解是符合人性的,而全面則是他將愛放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考量。在書中無論是對愛的定義,還是對各種不同類型愛的闡釋都更側重於社會這個維度。在他的眼中愛情可以解釋爲在特定社會環境中人們對於給與得的認知。我認爲基於社會的角度去分析愛情是必要的。因爲每一個人都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活。愛是維持各種社會關係的紐帶。從弗洛姆對個人到族羣到國家到社會的進化這一過程的客觀描述中,表述了人爲什麼需要愛。掌握愛的知識,人將更容易擺脫孤獨、恐懼和自身的侷限,達到完整和統一。

二、愛的給與得

弗洛姆說:“愛情是一種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情緒,是人內心生長的東西,而不是被俘的情緒,一般來說可以用另一個說法表達,即愛情首先是給而不是得。”如果你讀過這本書,你會發現給與得充滿弗洛姆關於愛的每一個觀點。對給與得的關係的闡述,讓我們區分天真的愛同成熟的愛的不同原則。正如弗洛姆所說:天真的愛遵循我愛,因爲我被人愛(得先於給)的原則,成熟的愛遵循我被人愛,因爲我愛人(給先於得)。天真的愛源於需求,成熟的愛是基於貢獻。對於愛的給於對象的不同,弗洛姆帶我們領略了不同種類的愛:之於衆生的博愛,之於孩子的母愛,之於愛人的性愛,之於自己的自愛,以之於神明的神愛。

三、愛的實踐

如果愛是一門藝術,那就要求想掌握這門藝術的人有這方面的知識並付出努力。是的,不知道什麼是愛的人是蒼白的,不知道如何去愛的人是盲目的。從社會的維度去解讀愛的動力,是人們爲了擺分離、脫孤獨和恐懼,達到同社會或者說自然的一種統一性。這種動力是我們愛的勇氣,但同時也是對自我認知的侷限。弗洛姆說,愛是實踐就是對客觀的認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體驗的確認。他來源於你的的情感體驗,投射於你的思想,經過一系列的加工和處理,這個東西變成了我們所認知的愛。體驗需要客觀的認識,投射需要理智的確認。

四、以愛之名

愛是一門藝術。它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撒下種子,愛是人的本能。但讓我們感到悲哀的是,這種本能正在隨着社會的更迭和時代的變遷漸漸的退化,與我們生命的本質漸行漸遠。如果我們對自己及自己所生存的社會進行反思,就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道德和良性的社會關係正在以愛之名漸漸消融。愛變成了一個標籤,變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愛是我們生命過程的體現,更是體驗生命過程的通途。學習愛的知識,修煉愛的藝術,在愛的實踐中我們可以擺脫人性和社會的侷限是每一個人的必修課。我們愛,不是僅因爲我們值得,更是因爲以愛之名讓一切完整

愛的藝術讀書筆記二

“一無所知的人兒也就一無所愛,什麼都不做的人兒也就什麼也不懂。什麼都不懂的人兒是沒有價值的。懂得事理的人兒也懂得愛、觀察和發現……對事物本質瞭解得越多,也就越鍾愛……設想所有水果與草莓同時成熟的人兒也就對葡萄一無所知”

在本書的開篇,弗洛姆引用了帕拉塞薩斯(德國醫學家,自然科學家及哲學家)的這句看似與愛情無關的古話,卻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的觀點,若想獲得愛,則需瞭解愛。

弗洛姆是著名的德國(後加入美國籍)精神分析學家、社會學家和哲學家,他長期研究馬克思主義和弗洛伊德主義,試圖保存兩者的真理,用對方的原理修正進行另一方的理論,得出最後的綜合體。他論述最多的是人的存在、人的本質、人的愛、人的異化、人的解放問題。這本《愛的藝術》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專著。自20XX年問世以來已經被譯成20多種文字,至今暢銷不衰,被譽爲當代愛的藝術理論專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在本書的開始,弗洛姆即指出,愛是一門藝術,就像生活中的其他藝術一樣,要學習如何愛就像學習其他藝術一樣,先需瞭解愛的理論,再探討愛的實踐。弗洛姆所講的愛的實踐,絕非一般暢銷書中的夫妻情侶“相處之道”,而是就個人自身行爲進行的探討。

可是長久以來,爲什麼多數人認爲愛是不需要學習呢?弗洛姆在書中闡述道,大部分人認爲愛不需要學習的前提主要爲以下三點:第一,多數人寧願把愛當成被愛的問題,人們不斷付出努力獲得大衆的認可,使自己變的“可愛”,這樣迫使男性取得成就,獲得他自己所處的社會條件最大限度的地位和財富,女性通過修飾儀表健美等來吸引男性;第二,把愛的問題設想爲一個對象的問題,而不是能力的問題;第三,把最初墜入情網的經歷與愛的“久恆”之間的區別混淆了。這三點真是字字珠璣,就拿第一點來說,現在的八零九零後都是獨生子女,多少有些“自私”,常更渴望被關注被愛,而不願意付出自己的感情去關心對方,熟不知,“握緊拳頭,裏面什麼也沒有。張開雙手,你就擁有了整個世界。”持有“被愛比愛更幸福”這種言論的人,多數是不成熟的。而提到第二點,強調愛的對象就像在中國強調“緣分”。不少書中的“愛情警句”不斷地告訴大家,“世界上總有一個人在等着你”,其實不少任性的年輕人不懂得愛,總是錯過了一個又一個“對的人”。

在本書裏,弗洛姆也談到,在交易盛行和奉物質財富爲首要價值的資本主義文明中,人類愛的關係遵循統治商品交換和勞動力市場的相同規律,以“互利交換”的思想爲基礎,估計自己和對方在社會中的.價值,力圖做一個交易,此交易即稱之爲愛情。

弗洛姆認爲,以上提到的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愛。馬克思曾強調過知識和成熟在愛情裏的重要性,也曾在給朋友的信中談到,“你應該考慮在結婚以前成爲一個成熟的人”。弗洛姆的觀點類似,成熟的人格是獲得真正愛情的基礎,而成熟人格包括有冒險的能力、有勇氣,甚至準備迎接厄運和挫折。成熟的愛情是“我需要你,因爲我愛你”,而不成熟的愛情是“我愛你,因爲我需要你”。最重要的是,有成熟人格的人,擁有創造性的愛,具備愛的能力,願意爲被愛者的成長和幸福做積極的奮鬥,願意爲贏得他所愛的東西而勞作,真誠地愛一個人,就是關心他的生活,尊重他的潛力和他自身。這樣的愛,是一種“給予”,分享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東西,通過他的給,豐富了他人。他給並不是爲了得,但是通過他的給,不可避免地會在對方身上喚起某種有生命力的東西,雙方都因此而充滿快樂。弗洛姆認將“給”認爲是力量的最高表現,恰恰通過“給”,個人才能體驗到自我的力量,自我的“富裕”,體驗到生命力的昇華。

而與之最爲相反的是,極端的自私主義。極端的自私主義者,他們不是真誠地愛對方,而是爲了愛自我才愛他人,找到愛的對象是爲了滿足自我的“幸福”。這種愛,在對象能滿足他們需要時,還可以維持平靜的生活,而一旦對象無法滿足,或者他們自己產生懷疑、動搖,或是自我空虛,他們的愛就會碎裂,熄滅。所以,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弗洛姆在“愛的實踐”部分,主要強調了愛需要具備耐心、專心、勇氣、信仰,這些詞看似簡單且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只有身體力行,付出行動,才能收穫愛。在實踐部分,弗洛姆特意寫到,在開始愛別人之前,個人應具備“獨立的能力”,學會與自己相處。這倒是跟我們當下的流行的不少心理學觀點相符,瞭解自己,認識自己之後,我們才能更好的愛他人。

寫到這裏,談論什麼是真正的愛及如何獲得愛後,那我們爲什麼需要愛?爲什麼愛情是人生永遠的話題?因爲愛是對人類生存問題的答案。人最深切的需求即克服分離,從孤獨中抽身。而愛情是人類克服孤獨的唯一方法,人的愛情是一種積極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衝破人與人之間的高牆,分享彼此的祕密,人與人結合,使人克服孤寂和與世隔絕感。但也切記愛情與生活並不是脫離的,愛情依附於生活。魯迅曾諄諄告誡:“不要只爲了愛而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意義全盤疏忽了。人生的第一意義便是生活,人必須活着,愛才能有所附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