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德育調研報告

學識都 人氣:2.28W

大學生開張的德育調研活動在結束以後應該如何進行總結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信息,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大學生德育調研報告

1、主題簡介

“關愛弱勢羣體,共建和諧社會。”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來呼籲社會各界人士,關注弱勢羣體,關心他們的生活,讓孤寡老人充分體會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共同構建和諧社會

2、活動日程

時間:2017年8月10日——8月25日

地點:越秀公園、廣州火車站、沃爾瑪超市、天虹廣場

3、調查情況

(1)調查背景

400份問卷,其中有70%的人支持我們工作,另外30%不太願意支持。其中一些中年人會以無聊或者沒時間爲理由推脫,而一些老年人願意配合卻又不識字,所以這次調查基本上是在年輕人中展開。

大多數人是通過電視、網絡和報刊等媒體瞭解,他們覺得孤寡老人、殘疾人和遺棄兒童更應受關注,特別是需要精神上的關愛,他們認爲困擾弱勢羣體的原因主要包括人們的偏見、社會制度的忽略和自身的缺陷;調查顯示,如果有機會參加幫助弱勢羣體的活動,大多數人都願意去,並且都願意關心他們的生活;面對弱勢羣體,多數人認爲要有國家對他們的基本生活保障加上弱勢羣體自身的努力;而大學生則可以爲此多做宣傳,讓更多的人來了解弱勢羣體,關注弱勢羣體,構建和諧社會。

(2)調查目的

瞭解社會民衆、政府有關部門對孤寡老人、殘疾人和遺棄兒童等弱勢羣體的知曉、關注、扶助程度。

(3)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現場詢問法

(4)現狀與問題

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因爲智力障礙和殘疾被遺棄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陪護;而有少數小朋友過於活潑,不便於管教;這些弱勢羣體都缺少物質的供給和精神的關愛。

根據調查報告顯示,90%的人羣是通過電視、網絡、報刊等媒體瞭解弱勢羣體的情況,5%的人是通過去兒童福利院、敬老院等場所瞭解,剩下5%的人羣則是通過父母平時的教育獲得相關資訊。其中有90%的人羣認爲對鰥寡老人、殘疾、以及遺棄兒童迫切需要民衆、政府和社會的`關愛,並且認爲他們比其他的弱勢羣體更需要關注。

在關於困擾弱勢羣體的原因上,有110人認爲是因爲自身的缺陷,能力和知識不足等原因,有90人認爲是社會制度對他們的忽略,70人認爲是因爲人們的偏見和不理解,還有68人則認爲是因爲得不到應有的救助而造成的。

關於社會民衆對弱勢羣體的態度,有171人認爲是關注較少,77人認爲是非常同情,有36

人認爲是冷漠的態度,19人則認爲是不關注。對於弱勢羣體的需求問題,有187人認爲他們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關愛,還有117人則認爲他們更需要的是物質上的滿足。同時在關於弱勢羣體改變現狀的問題上,有121人認爲需要羣體本人的努力,112人認爲需要羣衆給與關愛,實施資助,86人認爲社會企事業單位給與一定的扶助,有139人則認爲需要國家對他們基本生活的保障。

對於保障弱勢羣體生活的要求人們是支持的,可採取不同途徑對他們實施扶助。192人認爲可以通過政府扶助社會救助,137人認爲要弱勢羣體自身努力,86人認爲可以請媒體進行報道,從而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還有57人則認爲可以讓公司企業對其採取資助的形式,從而保障他們的生活。同時對弱勢羣體進行扶助時應採取有效而易於他們接受的方式進行,有112人認爲舉行慰問活動是最好的,108人支持發放幫扶金的方式,96人認爲與可以採取與他們談心聊天的方法,89人認爲可以進行資金物品的捐贈。

保障弱勢羣體生存需求對於建設和諧社會有重要的意義,其中有167人認爲是有利於和諧社會發展的協調性的,104人認爲有利於促進社會的和諧,78人認爲有利於社會的公平,還有77人則認爲能使弱勢羣體生活更美好。

作爲當代大學生,關注弱勢羣體也是我們也應該積極響應。有177人認爲大學生應該要多做宣傳活動,讓更多人瞭解他們的境況,116人認爲我們應該要爲弱勢羣體呼籲,改變他們的生存狀況,108人認爲應該要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走進他們的生活。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成思危提出:“先富起來的人,應自願拿出一部分錢來扶助弱勢羣體”對此,有139人人文弱勢羣體的扶助應不止物質方面,精神方面也是很重要的。82人認爲次提議有利於和諧社會建設,促進共同發展,79人則認爲扶助與否全在於個人的自由。同時,這個提議應該要得到全民大衆的積極響應,調查結果顯示,有178人認爲可以開展志願服務、義工服務的活動來幫助他們。80人認爲可以開展文化衛生活動和社會實踐等活動,還有80人則認爲可以進行物資的捐贈。

對於我們正在進行的這項以“關注弱勢羣體,構建和諧社會”大學生德育實踐項目,有236人積極響應,有7人認爲毫無意義,4人認爲與己無關。

(5)解決方法

多開展宣傳活動、慰問活動、捐贈物資,多與弱勢羣體交流,國家政府機關應當制訂相應的扶持政策並落實政策,我們要給予這些弱勢羣體的不僅僅是需要物質上的溫飽,更是需要精神上的關愛。

4、總結

總體來說,針對社會弱勢羣體,我們要給予弱勢羣體物質和精神上的需求,更多的來開展一系列慰問活動,與電臺、網絡、報紙等媒體聯繫,對社會弱勢羣體的生存狀況和現實情況展開報導,加強與企業、公司的聯繫溝通,倡導他們在盈利後回報社會,切實擔負起扶住弱勢羣體的經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