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學識都 人氣:3.17W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督工作計劃,3月21-22日,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組成人員,在市人大常委會塗振錕副主任的帶領下,對我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情況進行調研。調研組聽取了市環保局、經貿委、公安局、住建局關於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情況的彙報,實地察看了市區的三鋼燒結廠和鍊鋼廠、三化熱電廠、時代錦園後山建築工地,XX縣華港電源公司、三林木業公司、廣益紡織公司,XX縣青山紙業公司、大亞木業公司、建沙水泥廠等企業和項目,並與部分企業有關人員進行座談,向有關部門諮詢瞭解具體問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關於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年來,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圍繞落實污染減排目標,認真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從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入手,通過嚴格環保準入、淘汰落後產能、加強環境整治、強化環境監管,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主要表現在:

(一)加強污染排放總量控制,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基本穩定。市政府每年與與各縣(市、區)政府、市直有關部門、減排企業簽定減排目標責任書,組織實施年度污染減排工作計劃,層層分解落實減排任務,大氣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8.23萬噸減少到2010年的5.76萬噸,削減30%,超額完成省下達的削減16%的“十一五”減排任務,爲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打下堅實基礎。在全市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市區空氣質量逐年改善,10個縣(市)環境空氣質量穩定保持在國家二級標準以上。

 (二)加大落後產能淘汰力度,污染物排放強度有所下降。認真執行國家產業政策,落實經濟補償、差別電價等政策措施,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降低單位gdp污染物排放強度。“十一五”以來,先後淘汰關閉了一批能耗高、污染重、效益低的小火電、小冶煉、小造紙、小水泥等落後產能,其中淘汰小火電機組35.8萬千瓦,關閉3萬噸以下小煤窯42家、產能60萬噸,淘汰落後冶煉產能50萬噸、落後造紙產能1.73萬噸;完成拆除水泥立窯94座,淘汰落後水泥產能834.7萬噸,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40萬噸,減排二氧化硫0.8萬噸、粉塵11.6萬噸。

 (三)加強重點污染源治理,重點行業污染減排效果明顯。一是實施火電行業“上大壓小”。“十一五”期間先後關閉了大田益源熱電、永安華電4臺10萬千瓦以下小機組,三化2#煤粉爐、青山紙業3#、4#煤粉爐;2011年關閉了永安億力熱電2臺2.5萬千瓦小機組。在“上大壓小”的同時,通過實施脫硫電價政策,火電廠脫硫工程取得積極效果。二是開展鋼鐵行業污染治理。“十一五”期間,完成三鋼焦爐煤氣脫硫脫氰設施和三鋼、閩光冶煉燒結機脫硫工程建設,三鋼“燒結機煙氣選擇性脫硫技術”獲2008年度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三是加強燃煤鍋爐污染防治。對全市重點企業燃煤鍋爐進行污染治理,改造和完善燃煤鍋爐脫硫除塵設施。三化、青山紙業、福建紡織化纖、永安智勝化工四家企業自備電廠完成脫硫工程治理。

 (四)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XX市區空氣質量持續好轉。一是積極推進“退二進三”、“退城入園”戰略,對三明立豐印染、三農公司等企業實施整體異地搬遷,同時嚴格環境准入制度,從源頭上減少污染源。二是加強重點企業污染整治,近年來三鋼、三化投資3.37億元,完成三鋼焦化廠、燒結廠、轉爐車間和三化合成氨廠、熱電廠等重點污染源治理和環保項目建設,拆除了污染嚴重的4臺小燒結機及1~4#小轉爐。三是防治機動車尾氣和建築工地揚塵污染。抓好廢舊機動車淘汰,建立車輛尾氣定期檢測制度,加快市區公交車更新步伐。“十一五”期間市區報廢老舊機動車1300多輛,2006-2011年先後更新277輛公交車,有效減少機動車尾氣污染。開展機動車環保標誌合格核發工作,全市已核發機動車環保標誌1.6萬輛。組織建築工地安全文明施工專項整治,以創建文明工地促進建築揚塵污染治理。通過綜合整治,市區空氣質量呈現穩中向好態勢,2010年XX市區空氣優良率爲90.4%,比2005年提高9個百分點,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2011年繼續保持在國家二級標準。大氣主要污染物濃度逐年下降,2010年市區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年均值較2005年分別下降18.2%、22.9%。

 (五)加強大氣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環保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在全市佈設34個環境空氣監測點位,市區、永安、XX縣建設了8座空氣自動監測站,實時監測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加強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建設,全市59家國控、省控企業安裝了在線監測和自動監控設備,市區的三鋼、三化等5家重點企業增設了視頻監控設備,對主要污染源進行實時監管。同時,加強環境執法監察和日常監督管理,開展環保專項行動,有力地震懾和打擊了環境違法行爲。

二、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一)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遠。三明是老工業基地,冶金、化工、建材等傳統工業能源結構以煤爲主,污染物排放總量大,環保歷史欠賬多,加之長期形成的粗放式增長方式沒有得到根本轉變,致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和粉塵等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2010年,我市地區生產總值佔全省gdp的7.1%,但全市煤炭消費總量673萬噸,工業廢氣排放總量2287億標立方米,分別佔全省的的11.3%%和16.9%%;工業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50990噸、氮氧化物33358噸、煙塵25686噸、工業粉塵19566噸,分別佔全省排放量的13.6%、9.5%、14.9%和22.9%。近年來,隨着經濟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加快,一次能源消費量增長,產生大量新增污染物排放,細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重金屬等城鄉區域性污染問題將日益凸顯。

(二)結構性矛盾突出,大氣主要污染物治理任務艱鉅。從三次產業結構上看,我市一二三產業比例不夠協調,“十一五”末三次產業比例爲17.0:49.6:33.4,計劃“十二五”期間調整到9:52:39,一批重點工業項目將相繼實施。隨着第二產業比重繼續上升,總能源消耗仍將居高不下,加之產業結構調整緩慢,大氣主要污染物總量削減困難。從工業結構看,我市高耗能行業比重大,對能源和資源的依賴性強,高新技術產業、低碳工業所佔份額較少;原料類、初加工產品多,產業鏈短、終端產品少的問題沒有根本改觀。部分新上項目能源資源消耗大,落後工藝、落後產能比重仍然較大,企業裝備水平較低。由於高耗能行業仍居於主導地位,我市結構性污染問題依然突出,大氣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單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爲2.54千克/萬元、氮氧化物2.37千克/萬元、煙塵1.17千克/萬元、工業粉塵0.58千克/萬元,分別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0倍、1.4倍、2.2倍和3.5倍,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強度爲全省最高,工業粉塵排放強度爲全省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