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油工業農民創業典型材料

學識都 人氣:1.08W

在創業的道路上,他善思勤奮,好學務實,在事業上闖出了一番天地,爲他的絢麗人生增添了濃重色彩。他十幾年如一日紮根於黃土地,在新農村建設時期,隨着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她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改變。她積極探索新時期農村致富新途徑,拓寬農業生產經營渠道,走大力發展養殖、加工業、發展之路,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率先垂範,領頭致富,她現在經營的麪粉加工業,20**年創產值2780萬元,實現純利潤41萬元,同時帶動周邊共966餘戶農民發展種殖業,富了自己的同時,也給了一方百姓的農業發展之路。

糧油工業農民創業典型材料

孔玉蘭同志是一個不甘平庸、勇於創新的人,她超前的思維:“地還得種,但不能光想着種地,農民也得解放思想,這樣生活才更有奔頭”,促使她毅然開始籌備資金,向親戚、朋友借錢,最初在家搞起了養殖業,建起了新新養豬廠,並安裝粉碎機。養豬,對於農家出生的孔玉蘭來說,一點兒也不陌生。但要辦好規模化養豬場,使之形成產業,讓更多農民通過生豬養殖增收致富,對於剛剛起步的她來說確實是一道不宜輕易逾越的障礙。爲了克服養殖技術匱乏這道難題,孔玉蘭先後向技術人員學習,到規模化生豬養殖場參觀,拜學者能人爲師,刻苦學習生豬養殖技術。同時,堅持自學不斷豐富養豬知識。她起早摸黑地幹,選出優良種豬,爲村裏鄉親培育優良豬種,教他們發展養殖業。由於實行了科學化、規範化、產業化管理,他的養豬業不斷壯大。敢於創新的她,不滿足現狀,白天忙於養豬、粉碎飼料,晚上不斷探索學習小麥加工知識。於1996年用養豬賺來的錢,又向親朋好友借來資金,辦起了家庭式的小作坊,可是,由於管理經驗不善、資金短缺,當年竟虧損 2萬多元。多年的過度操老,加上精神和經濟上的打擊,使她患上了神經衰弱症,嚴重的吼炎、當時說話都十分困難,她幾乎被困難擊跨。可是,一想起夢想還沒實現,看到鄉親們還期盼着她的帶領和幫助,她又挺起了腰板,暗自鼓勵自己一定要振作起來,一向堅韌的她鼓足勇氣,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又一次甩開膀子大幹。

幾年來,她刻苦鑽研,勤奮學習,科學管理, 於19xx年她將家庭式的小作坊發展成爲年產2萬噸的小型麪粉廠。不僅使自己走上了勤勞致富之路,而且心繫村鄰,不計報酬的扶貧幫困、帶動本村56戶農戶走上致富之路,贏得了本村村民的廣泛讚譽。在這期間她的長子看到母親非常辛苦,依然放棄高中學業,和母親一同擔負起麪粉加工廠的重擔。孔玉蘭對兒子說: “媽媽一定會讓你實現上大學的願望”但是這個諾言到現在也沒有實現,可令人欣慰的是,她的.長子通過他的言傳身教和實踐鍛鍊,現在已成爲玉新糧油工業公司的董事長。

孔玉蘭同志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她文化程度不高,但頭腦靈活,聰明智慧。她看到奇台是國家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國家級糧食生產大縣,西北灣鄉又是優質產量地區,對面粉加工業非常有力,她大膽構思、敢於創新,於20**年—20**年再次擴大生產規模,從民間借款、自籌資金600多萬元,投入擴大生產規模。從無錫布勒公司購進先進的長粉路制粉工藝,生產技術具有國內領先水平,並修建了四層面粉加工生產車間及庫房、辦公設施共佔地面積:11488平方米。孔玉蘭她只有小學文化程度,也沒有受過經濟管理培訓,但她有經營管理的天賦,一個年加工量3萬噸、年收入近6000萬元、擁有職工50多人的公司,在她的精心策劃下,管理的井井有條。先後榮獲自治區糧食行業協會“放心糧油”企業、新疆農業“名牌產品”、昌吉州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昌吉州農業產業化重點骨幹企業、連續四年榮獲自治州:“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榮獲自治區2009—20**年“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州級“先進企業”、“產品質量信得過”企業,州級“光彩之星”企業,縣級食品衛生a級單位。

十幾年求索,十幾年奮鬥,使孔玉蘭成爲農民企業家、創業能人,20**年被自治區婦女聯合會評爲:“自治區巾國創業帶頭人”榮譽稱號,20**年榮獲:昌吉州婦女聯合會“十大優秀母親”,20**年榮獲:昌吉州“十大種植女狀元”,20**年榮獲:“新疆十大傑出母親”20**年榮獲西北灣鄉人民政府農牧民黨員“雙帶”標兵稱號。

孔玉蘭在榮譽面前不驕不躁,永遠保持着優良的傳統作風。她更加熱情待人,樂於助人,先後共收養了4個子女,1978年5歲的張鳳萍由於家中孩子多負擔重,她的生母請求孔玉蘭來撫養張鳳萍,她不顧自家拮据的生活,爽快接受了這個孩子,抱回家中當親身女兒一樣看待。

19xx年她看到西北灣小屯村王萍,由於父親病故,母親和兩個哥哥還有一個妹妹都是弱智,全家靠國家救濟、民政福利來維持生活,因無人計劃,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看着飢餓的王萍,她又將王萍領會了家,使王萍過上了正常人生活。又把王萍的三哥王林、和智力殘缺的兩個哥哥按排在公司救濟,使他們有了生活的來源。

19xx年,幼年失去父母的王希東,單身一人從甘肅來到新疆,無家可歸,她又將王希東領回家,給他找了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使王希東有了按身之地。她爲收養的孩子分別在縣城的陽光小區、裕景小區爲他們買了樓房,購置了傢俱,爲他們成家立業一手操辦。

近三年,她在企業安置城市下崗工人和本村的貧困戶35人,每年慰問本村困難戶,五保戶,爲他們送麪粉、大煤、給現金,2萬餘元,從1996年開始每年爲西灣學校贊助大煤10多噸一直到西灣小學搬遷到鄉鎮學校爲止。在西灣修路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她又捐出1萬元幫助修建公路。汶川大地震發生以後孔玉蘭拿出了兒子、媳婦和她當月工資1萬元捐獻災區,在她的感召下,公司職工捐了八千元支援災區。

孔玉蘭,在創業的道路上,將中華名族對她道德情操的陶冶,表現日常生活中,而體現出人格的昇華。用一個普通農民無私的情懷,奉獻着博大的愛心,用實際行動譜寫了‘爲國教子,以德育人’的美好篇章。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幾年的辛苦得到了回報,現在孔玉蘭經營的麪粉加工企業,截至20**年底擁有總資產1538萬元,年產量達到 28000噸,銷售收入達到6000萬元,年創利稅63萬元。爲國家排憂解難,儘自己的能力按置下崗職工12人,按置閒勞力農工30人。在她的誠信經營下,她所生產的“鈺新”牌面粉贏得新老用戶的好評,產品遠銷全疆各地,產銷率達到100%。

小富不驕,富而思進。近年來政府提倡將小麥生產基地,轉換爲麪粉加工基地,根據政府資源轉換優勢,孔玉蘭吃透政策,瞄準市場依託奇台的優質小麥品質優勢,根據政府資源轉換精神,加工企業發展前景廣闊,她要抓住這一歷史的機遇,使“鈺新”牌產品有普通麪粉向營養強化麪粉、專用粉轉變,爲實現這一目標,她計劃設想在20xx年前,要在設備更新上下功夫,需要引進新技術、新工藝、先進的設備,研製開發“鈺新”牌綠色營養強化麪粉、專用粉。爲確保企業專用粉系列產品的加工產業及經營的發展,她將制定:全優質、出精品、創經典這一目標,將企業做大、做強,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爭當改革的實踐着、推動着,不斷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爲企業的發展注入活力、添加動力,

孔玉蘭沒有辜負自己,沒有辜負父老鄉親,沒有辜負對她給予厚望的領導,她用實際行動書寫了自己五彩的人生。她是一位傑出的女性,她忘我的創業精神和質樸的助人爲樂,感動和影響着身邊的每一個人。讓發生在孔玉蘭身邊一個個動人的創業場面在我們心中永久的定格。並作爲一種動力激勵我們,將這種勤勞刻苦、腳踏實地的創業精神繼續傳承、發揚光大!

別人問她農家樂能賺多少錢?其實她已經預測過了是賺不了多少錢的;那有人又要問了,賺不了多少錢你開它做什麼?她告訴他們農家樂是她喜歡做的事,如果經營好了,解決溫飽問題是可以的,也可以給村裏的姐妹提供就業崗位。這就是潤城鎮上莊村創業婦女韓紅霞。

當她每每算起利潤的時候,腦子裏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能賺錢,當然更好;倘若賺不了多少錢,讓客人喜歡這裏,讓更多的人知道上莊,喜歡上莊,這樣就成功了。

三年前,考上莊開發旅遊業,韓紅霞思做農家樂,那什麼是農家樂?農家樂,就是要讓來這裏旅遊的客人有地方玩、吃綠色有機菜、呼吸新鮮空氣。三年過去了,她依然在堅持着,但是農家樂於卻不可同日而語。今天,如果再道何爲農家樂,她會說:欲求神仙之生活,不得不遠離城市之喧囂。這遠離,就叫作農家樂。野馬般的思緒再度脫繮,拉回來。

做什麼確定了,那就開始實施吧,時間表正式開始。20**年10月份確定搞農家樂,要做就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否則無法留住自己的客人。她開始籌集資金、外出考察、設計房間,緊貼潤城特色飲食,“王府八八宴飯店”應運而生。

由於精選食材、服務貼切、味道正宗,如今長治、晉城、陽城等周邊遊客專門慕名而來。可以說這裏的農家樂正是唱響潤城傳統飲食“八八”的主陣地,紅霞和她的創業故事也爲上莊人津津樂道。

走進橫江鎮羅雲村“紅達食品加工廠”,見到這裏小有名氣的賴大林,很難相信眼前這位土生土長、樸實無華的年輕人就是擁有投資超過200萬元,提供 80人就業的“小老闆”。經過進一步交談了解,使我對這個曾經的打工仔,後來的小老闆,如今的回鄉創業楷模敬佩不已。

“人的一生就是在坎坷中奮進,有了目標就要努力去實現。”這句話是賴大林淡定的處事原則,也是他勾勒人生成功座標的祕笈。賴大林出生在橫江鎮羅雲村,自小家境貧寒,爲了減輕家中的負擔,好強的他懷揣着滿腔的熱血,毅然選擇了遠赴福州打工。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他什麼苦都吃過,什麼活都幹過,最後,他還是看準了米粉這個行當,堅強不屈的他經過幾年的打拼,一點一滴的積累着米粉加工的技術和經驗,隨着技術的日漸成熟,他把自己打工攢下的“第一桶金”,在福州開起了米粉加工的小作坊,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創業。

憑着農家漢子特有的韌性和幹勁,他的米粉加工廠在福州逐漸有了名氣。正當事業蒸蒸日上時,20**年的金融風暴使米粉加工行業開始變的蕭條起來,賴大林的米粉加工小作坊,也變的步履維艱。不能就這樣看着幾年辛苦打拼的事業“蕭條”下去,執著的賴大林當即決定帶着技術和資金回到家鄉考察米粉行情。

在返鄉農民工情況摸底中,橫江鎮、村幹部瞭解到他的情況,對他的返鄉創業給予了全力支持和幫助。不僅幫助他解決了1000平方米的建廠用地,還幫助解決購買房屋所遇到的問題,特別是得知他辦廠資金上有缺口時,鎮領導主動找到他,爲他辦理返鄉農民工的認定,並很快貸到一筆無息貸款。經過幾個月的努力,20**年的12月,躊躇滿志的賴大林第二次走上了他的創業之路。

如今,賴大林的米粉加工廠的廠房已經建起了2層,還購置了一幢兩層的辦公樓,工廠已經初具規模。他還滿懷信心的告訴我們,他的米粉加工廠準備配備兩條生產線,工廠將通過質量體系認證,確保生產出最安全、最綠色的米粉,力爭使米粉走出石城、走向全國。

看着自己的“紅達食品加工廠”紅紅火火,這位樸實憨厚的農家漢子動容的說:“政府對我的幫助我銘記於心,鄉親們的支持我很感謝,我相信還有比賺錢更有意義的事,就是努力回報自己的父老鄉親,帶領大家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