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返鄉創業事蹟材料

學識都 人氣:3.2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事蹟材料吧,事蹟材料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範事蹟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擬定事蹟材料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民工返鄉創業事蹟材料,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民工返鄉創業事蹟材料

農民工返鄉創業事蹟材料1

xxx、女、漢族、生於1972年7月,鎮村返鄉女農民工。2011年9月,她本着回鄉創業,爲家鄉發展做貢獻的宗旨,從山東返回老家創業。通過了解近幾年的各項惠民政策、實地考察、探索、鎮政府的幫扶,藉助村的天然優勢,她的養殖創業項目大獲成功,影響了附近羣衆創業的熱情,帶動了大家共同致富。兩年來該她多次獲得市、婦聯表彰。

一、毅然決然回鄉創業

她在外打工年頭不算短,工資待遇也相對豐厚,但她始終抱着一顆自主創業的心。她忘不了自己的家鄉,就很難對外面的世界有歸屬感。當初外出打工是因爲經濟實在困難,而在外這麼多年也多少有點積蓄,面對回鄉創業的艱難和經濟上的危險,她拒絕了家人的勸說,毅然決然的回到了家鄉。她說:“在外幹得再好也不如自己的家好!我能在外面幹出色,就能在家裏乾的更出色!”

二、開拓思維肯幹肯鑽

創業之路,且堅且險。剛回到老家的她,面對自己要從事的項目一無頭緒,以前的固定收入沒了,好不容易找到好項目,卻又缺技術和門路,最初的創業嘗試經歷了多次失敗,但她越挫越勇,每天都到村裏的圖書屋看書學習,通過圖書屋的電腦上網查資料、尋高人解惑。爲了解決飼料草的種植問題,她更是四處奔波,勞心勞力。她創業成功,政府的政策扶持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她自身開闊的'眼界和肯鑽肯幹的精神,才促使她從衆人之中脫穎而出,創造了屬於她的事業。

三、輻射全村惠及他人

“做事業不是一個人,沒鄉親們幫襯咋行?我一家富起來不算啥,要大家都跟着我一起富纔是真成功!”她的養羊場從最初的100只,發展到現在的小屋寒羊、波兒山羊近500只,佔地面積2000餘平方米,投資150萬元,建有標準化羊圈,功能齊全。她的養羊場聘請了附近的村民10餘人,帶動了周邊7戶村民種植飼料草,同時周圍的老百姓也爭相在她的場裏購買羊羔和母羊,學習她的技術辦起了小型家庭式羊場,從而帶動了周邊經濟發展,爲農村富餘勞動力提供了外出打工之外的解決通道,化爲了促進本地發展的巨大力量。

現在,她的養羊場規模還在不斷擴大,其輻射帶動作用也越來越強,談及“中國夢”,她說她的夢想就是養羊場有一天能夠變成涉及養殖、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大公司,走出村子的地域限制,帶領全村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農民工返鄉創業事蹟材料2

2012年10月,巨豐種豬專業合作社在路陽鎮文武村正式掛牌成立。老闆付小軍是地地道道的本地小夥,常年在外打工的他年初回到家鄉創業,他希望通過創業開啓致富之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帶動父老鄉親致富,爲自己的家鄉做出一點貢獻。

目前,巨豐種豬專業合作社投資額已達600餘萬,佔地6700平方米,先後招納30餘人到合作社工作,主要對象是返鄉農民工。養殖場主要引進沃爾多原種豬,年出欄種豬3000頭。在經營過程中,付小軍面臨許多問題,他講道在場地建設方面還有待加強,除了常規圈舍,在綠化方面,由於樹種、草源的缺乏導致綠化覆蓋面還不夠;在管理上還缺乏經驗,從一個普通的打工者到自己辦企業,身份的轉換可能在一時間還適應不了,在經營理念上還有待學習;由於養殖廠規模大,引進的原種豬價格貴,到目前,付小軍已經投入600餘萬元資金,資金週轉存在不小的困難。面對這些問題,付小軍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對待,在自身努力和路陽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幫助下,逐步解決了這些困難。

付小軍曾經也是一名打工者,知道打工者最看重什麼,所以養殖場在勞動用工方面特別注重。養豬場從四方面來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一是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保障勞資雙方的權利;二是勞動強度與工資成正比,保障員工應有的工資待遇;三是經常開展業餘文化活動,營造一個快樂、和諧、健康、積極向上的工作環境;四是開展知識講座,提高員工的技能水平。

何昌元是文武村1組的村民,也是養殖場的一名員工。47歲的何昌元有一位82歲高齡的父親,還有一個體弱多病的妻子和兩個在讀的孩子。他家在當地屬於特別貧困的家庭,也被納入農村低保戶中,但是補助金對於這個家庭來講無疑是杯水車薪,根本改變不了現狀。付小軍在瞭解何昌元家庭後,主動安排了何昌元和他的妻子朱文銀在養殖場工作,考慮到朱文銀的身體狀況,特別給她安排了一份相對輕鬆的工作。何昌元和妻子都在家鄉工作,不僅照顧到了年邁的父親,也掙到了兩個孩子的學雜費,雖然何昌元一家並沒有過上富裕的生活,但是通過路陽鎮黨委政府和付小軍的幫助,他們一家不再像從前那樣窮困潦倒,家徒四壁。何昌元一家都十分感謝路陽鎮黨委政府和付小軍,在工作中表現特別積極,髒活苦活都是第一個搶着去做。養殖場的員工和鄉親們都十分喜愛這位老闆,在付小軍幫助何昌元一家這件事上,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個年輕小夥對父老鄉親的熱愛,也看到了未來企業家的影子。

農民工返鄉創業事蹟材料3

農家娃當上“雞司令”

5月26日,沿漢江旁魚紫公路紫陽段行駛一個多小時,記者來到大巴山深處紫陽縣“養雞狀元”龍倫增的養雞場,見到了這個樸實的小夥子。在交談中,一連串的來電讓他的手機響個不停。一會兒是四川的老闆打電話訂貨,一會兒是西安的客商諮詢價格,一會兒是某個酒店經理要到養殖基地考察,總之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衝他養殖的土雞來的。

龍倫增,這位1988年出生的農家娃大學畢業後,先後在西安、天津的商貿公司上班,月薪都在4000元以上。然而,故土難離,在外漂泊的日子更堅定了龍倫增回鄉做“新農人”的決心。2014年5月,帶着在外攬下的第一桶金回到家鄉,龍倫增申請了8萬元大學生創業貸款,通過鎮政府流轉林地1000畝,建起了雞舍,引進首批土雞苗5000只,開辦林下生態養雞場,當上了“雞司令”並註冊了公司。

爲了提高養殖技術,他一邊通過書籍、網絡尋求解決辦法,一邊向養殖大戶、縣上及鎮上的農技專家請教。在苦心經營養殖場的日子裏,龍倫增集老闆、技術員、工人於一身,又要給雞餵食,又要尋找銷路,還要請工人師傅維護養殖場設施,整天圍着雞仔轉,忙得不亦樂乎。

隨着土雞的出欄,成品雞銷往西安、安康及四川等地。因爲是生態養殖,龍倫增也與這些老闆建立起長期合作關係。去年,四川一位客商看好放養的土雞肉質純正、味道好,將現存欄的5000只盤廂河土雞全部購買。於是,龍倫增決定擴大生產,追加投資50餘萬元,建起了兩個2000平方米的新圈舍,完善了育雛室、飼料倉庫、消毒通道、圍欄、大門等設施,又補欄1萬隻盤廂河土雞,依舊銷售火爆。

“作爲一名當代大學生,返鄉創業一直是我的夢想。我相信做農業是有前途的,我要給鄉親們做個表率”,龍倫增說,“下一步,我準備成立專業合作社,形成自己的品牌,延長產業鏈,走生態農業、公司加農戶、‘互聯網+’的生產經營模式,帶動廣大青年一起創業,帶領鄉親們和周邊農戶共同致富,讓盤廂河土雞走向各大超市、餐館酒店,走出陝西,走向全國。”

產業融合促進脫貧

在紫陽縣高橋鎮,李遠權算是遠近聞名的返鄉創業能人。他從初中畢業就開始涉足商海,幫父親在鎮上經營商店、開旅館。後來又帶領鄉親們外出打工,從採礦到包礦,一度將隊伍擴展到上千人。

紫陽有得天獨厚的富硒資源,李遠權時常琢磨,如果在這塊富硒寶地上建廠建園建社區,帶領鄉親們在家門口就業,儘快走上脫貧致富道路,豈不是一樁美事?用他的話說,就是想在家鄉幹一番事業。

2012年,李遠權回到家鄉,註冊成立了公司。起初,他抓住國家扶持現代農業園區的機遇,在高橋鎮建成了融農業生產、文化、旅遊於一體的“紫陽縣開源生態農業循環經濟園區”。公司成立以來,李遠權圍繞“硒”字做文章,逐漸發展成爲以開發富硒特色農產品、富硒食品,帶動當地農戶發展生態種植養殖的龍頭企業。

園區以農戶種植玉米和本土黑豬養殖爲載體,將原生態農業和循環經濟有機結合,走上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道路。其農業園區、產業聯合社、訂單農業,都成爲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依託。通過移民安置、土地流轉、玉米種植、黑豬養殖、工廠上班、園區務工6種方式,帶動高橋鎮10個村的羣衆共奔小康。

這兩年,李遠權及團隊通過調研和考察,經過技術攻關,還自主研發了“紫陽味道——深磨坊玉米營養餐”系列產品,目前可年產“黃金米”5000噸、“黃金米線”200噸、衝調飲品5000萬杯,年產值達到兩億元。

目前,200餘名農民成爲公司員工,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同時,李遠權還與600多戶貧困戶簽訂了玉米訂單收購協議,爲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談到今年的發展規劃,李遠權不緊不慢地說:“新增的兩條玉米加工生產線正在加緊建設中,投產後將與全縣5萬農戶簽訂玉米生產訂單協議,覆蓋貧困戶兩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