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農民創業事蹟材料

學識都 人氣:3.1W

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同時,鼓勵農民羣衆自主創業,讓更多的農民通過直接掌握生產資料來創造財富,提高資產性收入在農民收入中的比重。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職業農民創業事蹟材料,歡迎閱讀。

職業農民創業事蹟材料

職業農民創業事蹟材料1

陳剛,男,生於1980年,高中文化。家住鬆滋市紅花村四組,家中五口人,現任鬆滋市紅花稻田綜合種養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

生在農村的陳剛一直想改變農村面貌,在農業上有所作爲,改變多年來農業單一產業結構。在黨中央幾年來的一號文件發展現代農業的號召下及強農惠農政策的引領下,在鬆滋市水產局的關懷和技術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多次外出參觀學習,於2014年8月牽頭進行低窪稻田改造,進行稻田綜合種養高效生態種養模式示範。

在稻田進行改造的同時,爲高起點高收益並輻射帶動本村本組及周邊羣衆,陳剛及早到潛江、公安等稻田綜合種養髮展較好的地區參觀學習,積極與市水產部門進行溝通,進行認真的謀劃設計,針對地少、經濟效益低,且易受水漬的特點。帶領紅花村部分農戶借鑑外地經驗,自發發展稻田綜合種養(蝦稻連作)養殖戶11戶,面積500畝。到目前爲止,蝦稻連作養殖戶單憑小龍蝦一項畝產量已近250斤,畝產值近5000元,畝效益(不含存田小龍蝦)4000元。且目前該模式養殖戶水稻長勢良好,畝投入上比同等其他水田的投入(肥料、農藥)減少近100元,預測畝產量達1200斤左右。

在稻田綜合種養髮展過程中,陳剛帶領農戶及時向鎮村兩級領導彙報,一是協助農戶調田,解決完善了部分發展中突出的水、路矛盾和條件;同時聘請鎮農技服務中心技術人員適時實地進行

水稻種植和綜合種養的指導;組織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爲養殖戶在綜合種養技術上提供了保障。

2015年的稻田綜合種養模式,在鬆滋市涴市鎮紅花村激起了強烈的反響,不僅提高了農田效益,而且降低了種田成本,減輕了村民的勞動強度,畝直接增產增收3000元以上。增加收益是一方面,更主要是帶動周邊村民樹立了學科學、用科學的管理理念,爲今後農業增產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2014年11月份陳剛參加了鬆滋市農業局在涴市鎮舉辦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班,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瞭解了國家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有關政策,學習了農業各方面的先進技術,不僅和省市縣農業專家建立了溝通幫扶機制,增進了感情,而且在思想和技術上有了質的提高,使他再次萌發了創業的念想,並註冊了鬆滋市紅花稻田綜合種養專業合作社。2015年計劃帶動全村發展稻田綜合種養面積1000畝。計劃用2至3年時間,在涴市鎮發展形成稻田綜合種養產業集羣,同時發展農業電子商務,造福當地村民。

職業農民創業事蹟材料2

翟玉軍,男,漢族,今年43歲,高中學歷,家住佛坪縣袁家莊鎮黃家灣村。2010年10月,他帶頭創立了佛坪鑫農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食用菌、木耳、香菇、平菇、猴頭菇、天麻、豬苓和脫毒魔芋的制種、人工栽培及技術推廣。2011年被漢中市農業局、漢中市科協授予“漢中市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稱號,  2016年被省農業廳認定爲陝西省高級職業農民。

立足農村、尋找發展新模式

翟玉軍高中畢業後,因家裏經濟情況較差,便毅然放棄上大學的機會,回到祖祖輩輩生存的鄉村裏務農。他從1992年就開始從事食用菌生產,並在自家地裏試驗栽培,技術日益成熟。魔芋、香菇產業在當地發展很快,但由於缺乏技術時常腐爛、減產,給農戶造成損失。2010年,翟玉軍趕赴湖北學習魔芋組培育種、高效栽培、病蟲害防控等先進技術,並和恩施州魔芋研究所達成協議,在本縣上沙窩村建成140畝魔芋良種繁育基地,帶頭推廣試點新品種、新技術大獲豐收,栽培猴頭菇試驗也獲得成功,當年10月又註冊成立了鑫之塬魔芋專業合作社,採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科學發展。2012年投資改造了現代化魔芋組培室一個,連棟溫室720平方米、年產60萬袋食用菌菌種廠一個、60噸保鮮庫一個,建成全縣最大的魔芋和食用菌研發、培育、生產、銷售基地,推動當地特色產業增量提質,個人年創收30多萬元,帶動當地羣衆科技致富,他領辦的合作社也榮膺“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稱號。

注重學習、帶動農村發展

2014年翟玉軍通過培訓考覈被認定爲漢中市中級職業農民。爲幫助他堅定投資信心、增強投資能力,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經營水平,縣政府制定出臺具體的激勵措施和扶持政策;縣農業局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加大對合作社發展的扶持力度;縣培育辦建立包抓幫扶機制,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對他的生產進行跟蹤服務指導,幫助解決生產難題、提升產業效益。同年,翟玉軍參加了省農廣校組織的高級職業農民培訓。通過系統的技能崗位學習和經營管理知識學習,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提升了境界,樹立了現代大農業的理念。積累了更多寶貴的知識財富,理論知識、實踐經驗都有了進一步提高,更進一步增強了他帶動一方百姓共同致富的.才幹。在培訓學習的同時,結交了許多創業青年朋友,利用QQ羣和微信進行交流,互通信息、資源共享,拓寬了發展空間。

做一個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是翟玉軍內心堅定的信念。2014年他所在的合作社發展魔芋栽培1000多畝,承擔了佛坪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15。4萬斤的魔芋良種供應任務。2015年,他領辦的合作社現已發展會員300餘戶,合作社年產香菇10餘噸、豬苓種子30萬斤、魔芋1000萬斤,在西安蔬菜批發市場和漢中市風景路蔬菜批發市場共設立3個直銷點,實現年產值600多萬元。通過自己的基地廠房和冷庫優勢,對產品統一收購包裝進行反季節銷售,大大提高了農民經濟收入。同年11月成立佛坪縣康之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經營魔芋良種繁育、魔芋種植、食用菌、藥用菌技術推廣與銷售。作爲中國魔芋協會會員單位,以科技創新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爲思路,圍繞全縣魔芋產業發展,引進中國科學院老專家技術中心富硒魔芋栽培技術進行千畝示範種植,努力將魔芋產業打造爲農民羣衆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產業,全面促進佛坪農民羣衆增收致富。

爲當好羣衆致富的“領頭雁”,他爲自己設定了更高的發展目標:一是建成一條年產100噸的魔芋深加工生產線,解決當地農戶社員魔芋的銷路,豐富市場農產品種類。二是打造佛坪地道農副產品山貨品牌,統籌當地特色山貨農副產品資源,構建電子交易平臺,實現農戶足不出戶的銷售渠道。

職業農民創業事蹟材料3

陽春三月,走進宏碩生態園,只見滿目春色,一派生氣盎然。梨園爆開滿坡的雪白,枇杷園裏掛滿晶瑩的果實,杏李、櫻桃、柑桔,以及大量不知道名字的時新果林,吐出清新和碧綠。果林間還有豬舍、沼氣池、漁池。這是一個集豬—沼—果—魚於一體的立體生態園。

生態園位於**市,他的主人就是遠近聞名的新型農民**市。

XX歲的**市,是**市李家鋪鄉廟基村農民。與其他農村青年一樣,**市高中一畢業,就外出打工了。憑着一股闖勁與豪情,走南闖北,開始了他的漂泊。他開始輾轉於城市各個工地,做了一名普通的泥水工。幾年過去了,**市空手而歸,他沒有撈到第一桶金,他只收獲了無限的憂慮。世界之大,卻沒有屬於自已的創業平臺,他做夢都想擁有自已的一片天地啊!

XX年春,打工回家的**市,在家鄉荒涼的山崗上踱步,他在思考,他的人生道路該怎樣走。走着走着,他不經意地看到了一片桔園。在他的印象中,這是1XX年由村裏開出的桔園,幾年過去了,卻是雜草叢生,毫無生氣,**市感到有些疼惜。多好的桔園,怎麼就荒成這樣了呢?這都是沒有技術,缺乏治理造成的。聯想到自已四處打工,尋求致富之路,可眼皮底下的桔園卻荒着,這不是一種諷刺麼?這一夜,**市失眠了。

第二天,**市作出了一個不平常的決定,他要承包這片桔園!

從此,**市白天培管桔樹,晚上鑽研果樹栽培,一心撲在了桔園上。一晃三年過去,**市的桔園卻沒有給他帶來收穫,反把自己幾年裏賣苦力掙回的一點辛勞錢也搭進去了。家裏人埋怨他把錢打了水漂漂了,村裏不少人也背後嘲笑他把錢扔在一文不值的荒山上。

**市有些不服氣,他在挫折中摸索,他終於把握了桔柑栽培技術。**年,他的果園了迎來第一個豐收年。曲折的經歷讓他深切感受到了知識的力量,一個夢想在他心中點燃了!他要上大學深造,全面把握農村實用技術,做一個新型的農民。**年6月,他自費來到湖南農大園藝系學習,李家鋪鄉政府資助了他,他的求學的夢想實現了!兩年間,他潛心鑽研,廣泛涉獵農村實用技術,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

學成歸來,他佈滿了自信。20**年,**市籌資買下了村裏200畝荒山,在原有桔園的基礎上,將其擴展成爲了一個生態園。這時,一個更大的夢想在他心中滋生,他想做一名現代莊主!

20**年,全國農村遠教試點在常德展開,一時間,摸慣了鋤頭把的農民有了摸電腦觸網絡的機會,時代的發展一下子將農民與現代網絡對接上了,這讓**市喜出望外!

寬帶網拉到了這山旮旯,遠教站點建在他的桔園裏,**市成了山村第一個“觸網”的人!遠教給**市插上了知識與信息的翅膀!只要流覽一下網頁,就能知曉各地農產品生產與加工信息,他利用遠教網絡迅速與全國各地的林果開發商建立了聯繫,他的事業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20**年底,**市的“宏碩生態園”正式啓動建立。

通過上網蒐集資料和向專家諮詢,**市以全新的視角開始了生態園建設。爲解決有機糞源問題,他建起了1000頭規模的良種豬場;爲保持良性的生態,他建起了100多個立方米的沼氣池,用豬糞作爲生產沼氣的原料,同時,經過消毒、殺菌過程,生產出了優質腐熟的有機。用這樣優質的有機糞栽種果樹,提高了果實的品質。他還廣泛利用生物防治,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進一步提高了果品的質量。

20**年,他再次買下了200多畝荒山,建起了時新果品試驗園,並與全國各果樹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取得了聯繫,共引進43個優良水果品種。

宏碩生態園,給周邊的老百姓帶來了直接的效益。他的莊園常年有10多名治理人員。農閒時,四周農民都來到他的生態園勞動,每年爲他們提供了上萬個勞動日。鄉親們既種好了自己的田地,農閒時又有了好的去住,既學到了實用技術,又增加了收入,一個個都喜形於色。平常,四周村民按需要在他的園裏培訓和勞動,年尾,利用一天時間集中結賬。這一天,**市的生態園裏喜氣洋洋,大家喜滋滋地領取一年的工資,也在這裏分享**市創業的快樂與激情。

做一個有知識的新型農民,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是**市內心堅守的信念。幾年來,靠了遠教這個好幫手,他精心組織對村民的培訓,手把手地傳授技術,帶出了20多個林果大戶。樟樹村的徐兆國,以前種植柑桔不理手,**市不厭其煩給他傳授技術,教他剪枝、嫁接,還從網上幫他蒐集資料。後來,徐兆國也摸出了一些道道來,規模由幾畝發展到十幾畝,產量也大幅度提升。如今,**市的生態園輻射到了渡口、靈泉、新洲等鄉鎮。20**年,他的生態園進一步輻射到了澧縣,在澧縣甘溪鎮,他還建立了一個近300畝的基地。

爲應對市場,**市組建了林果協會、養殖協會,爲果農、養殖戶提供各種技術和產品流通信息。20**年,本地柑桔豐收了,可價格只有兩毛五,**市天天守在電腦前,查找各地銷售價格。一天,他搜索到了河南、山東的價格,那裏每斤能賣到七毛五,**市喜出望外,立即組織了近百噸柑桔運往河南等地,一次就爲鄉新們增加了10多萬元收入。在**市的帶動下,村民們也都成了網迷,有事就上網查查,極大地方便了生產和銷售。

目前,**市“宏碩生態園”面積已達到了1000畝。年出欄生豬800多頭,優質水果收入達到了20萬元,水產收入近10萬元,每年綜合產值在100萬元以上,創利稅20多萬元。

遠教幫助**市實現了莊園夢,他也成了遠近聞名的新型農民。他多次被授予省、地、市實用技術人才稱號,還被吸納爲**市市政協委員。榮譽給了他信心與力量,他表示以宏碩生態園爲中心,生產綠色食品,取得綠色食品證書,把生態園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