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讀後感(15篇)

學識都 人氣:1.14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成語故事》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成語故事》讀後感(15篇)

《成語故事》讀後感1

讀了成語故事這本書,我學到了許多成語,也理解了他們的意思。

在這些成語故事裏面,我最喜歡“杯弓蛇影”這個成語了。它講的是應郴請杜宣來喝酒,一張弓的影子映入了杜宣的酒杯中,杜宣以爲是蛇嚇得汗如雨下。但不能不喝,杜宣喝了幾小口就走了。杜宣回到家中又感覺到蛇在肚中蠕動,難受到喝水吃飯都困難。杜宣吃了很多藥,病情也沒好轉。應郴來到杜宣家問他怎麼會鬧病,杜宣就事情的來龍去脈給應郴描述了。

應郴回到家,在廳堂裏思考,北牆上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坐在那天杜宣的位置上,取來一杯酒,也放在原來的位置上。果然發現不細看,酒杯中弓的影子確實像一條蛇。應郴把事實告訴了杜宣,杜宣的病很快痊癒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要想一想爲什麼。要通過調查實踐去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或真相,去尋求正確的解決方法。

《成語故事》讀後感2

假期中,我讀了這本《成語故事》。這本書講述了成語背後有趣的典故。有些成語簡潔明瞭,有些成語意義深刻。如:口蜜腹劍、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唐玄宗時期的宰相李林甫品德很惡劣,他一方面巴結皇帝及其身邊的人,另一方面對其同事和下級官員又大耍兩面派手法。對於那些有權有勢的人,他就拉攏、結交,結黨營私。而對於有學有識或被皇帝重用、厚待的人,他則一手遮天,千方百計阻撓皇帝對他們的任用。李林甫就是這樣一個陰險狡猾,詭計多端的人,因此人們都稱他是“口有蜜、腹有劍”。現在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嘴上花言巧語,實際上居心不良,嘴甜而心毒。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典故講的是緬伯高帶了一批禮物和幾隻可愛的白天鵝去見唐太宗,半路上,他發現天鵝的羽毛髒了,就把天鵝放出來洗一洗。誰知,天鵝竟全都飛走了,只剩下了幾根羽毛落在地上。緬伯高只好撿起了一根羽毛,寫了一首詩,繼續趕路。見到唐太宗,他硬着頭皮把這些東西交上去,但唐太宗沒有責怪緬伯高,反而給了他許多禮物。現在,人們常用這個成語比喻禮物雖輕,但含有很多情意。

這本書我要收藏起來,它的用處可大了!

《成語故事》讀後感3

我從小就愛聽故事,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成語故事》,我一下就被它的內容吸引住了。讀完這本書後,讓我懂得了許多學習的道理。

“半途而廢”這個故事讓我深有感觸。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東漢時,有個人叫樂羊子,在外出學習過程中想家了,就中途放棄學業回了老家。到家後,他的妻子聽了他回家的原因,拿起一把剪刀,將織布機上未織完的布一刀剪斷。樂羊子覺得剪斷的布很可惜,妻子卻說:“一匹布是一根根絲線積累起來的,我將它剪斷,從前的努力就白費了。中斷的學業又何嘗不可惜呢?這和剪斷織絲又有什麼兩樣?”樂羊子聽了,恍然大悟,又回到老師那,繼續學習。

這個成語故事比喻做事沒有恆心,任務沒完成就放棄。它讓我明白了:學習不能中斷,有的時候,你離成功也許只有一步之遙,你放棄了,是多麼的可惜。

《成語故事》讀後感4

讀了《成語故事》這本書,裏面的`故事我非常喜歡,篇篇動人的故事吸引了我,段段中華歷史震撼了我。

其中,《雪中送炭》這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宋朝,太宗趙光義是個比較關心窮苦人的皇帝。有一年,下大雪了,天氣非常寒冷,他在皇宮中突然想起了窮苦百姓,於是就派官員拿着糧食和木炭送給京城那些窮苦人和孤苦伶仃的老人,讓他們有米做飯吃,有木炭生火取暖。這件事在當時轟動了整個京城,雪中送炭的故事也就由此而來。雪中送炭這個成語表面上的意思就是在寒冷的大雪天,給人送去木炭取暖,讓人感到暖和,比喻在別人處於極端困難和危險的境地時,給予物質上的幫助。讀了這個成語故事,不時讓我想起在四川發生的地震災害中,許多人失去了家園,還有人因此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在這危難的時刻,全國各地的人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紛紛捐款捐物,支援災區,爲災區人們送去溫暖。

我相信,災區人民在全國人民的關心支持下,一定會戰勝困難,迅速展開恢復重建工作,災區人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成語故事》讀後感5

在暑假裏,我讀了《成語故事》這本名著。其中,我最喜歡孺子可教。

孺子可教說的是張良因行刺秦始皇沒有成功,逃到下邳隱蔽。但有一天,他在下邳散步時,遇到一個老者。他看到張良走來,就叫道:“喂,你去把我橋下的鞋子撿起來!”張良聽了很不舒服,但礙於老人的年紀,就去橋下給老人撿鞋。老人見了,非但不道謝,還大大咧咧的讓張良把鞋給他穿上。張良想,鞋都撿了,就不計較了。便幫老人把鞋穿上。老人連一句感激的話都沒說,就走了。五天後,老人把自我用畢生心血寫成的《太公兵法》交給了張良,讓他好好鑽研,張良對此深表感激。

由此可見,張良的確是“孺子可教”啊!我們也要學習張良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當然,我喜歡的故事還有很多,如:鷸蚌相爭、愚公移山、水滴石穿等。

成語故事讓我學到了很多精神,你也能夠看看哦!

《成語故事》讀後感6

今天,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葉公好龍》。

這個故事主要講:古時候有一個人叫葉公。葉公非常喜歡龍,又因爲他生活在富貴家庭中,家裏所有的東西都是上等的,所以他的衣服上、帽子上、鞋子上、家裏的柱子上、被子上、枕頭上……家裏上上下下的東西,都刺有龍的圖案。一轉眼,五年過去了。這五年裏,葉公一家平平安安,生活地非常幸福。可是,葉公一家並不知道: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公一家既然這麼喜歡我,那見到真龍……豈不是更喜歡了嗎?好!就這麼決定了,我明天下凡去見一見那個名叫葉公的人!第二天,真龍來到了葉公的家裏,透過窗戶看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葉公,葉公也被這如此巨大的呼吸聲吵醒了,一看,兩眼直冒金心,嚇暈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只是表面上喜歡某樣東西,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某樣東西,所以小朋友千萬不要學葉公哦!

《成語故事》讀後感7

你們是否想過與書交朋友呢?我的答案是:可以。因爲我有一段與書的故事。

在我8歲時一個假期裏,爸爸問我畫蛇添足是什麼意思,我想了半天都想不出來,我便從我房間裏的抽屜中找出《成語故事》這本書,翻開目錄,找到“畫蛇添足”的那一頁,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過了一會,我胸有成足的來到爸爸的面前,將“畫蛇添足”的意思和由來都講給爸爸聽了,爸爸聽了以後,豎起大拇指誇我懂的多。

就這樣,我迷上了成語故事,只要有時間我就會把《成語故事》這本書拿出來看,後來,我知道了許多成語故事的意思和由來。《成語故事》像一條船載着我到成語的海洋遨遊,它像一位不會說話的老師,默默的教我學習成語。它還像一把金鑰匙,讓我打開了學習成語的大門。生活中,我們不能缺少書籍,讓我們都與好書交朋友吧!

《成語故事》讀後感8

在我的書櫃裏,有一本書最顯眼,它是一本《成語故事》。自從我讀了這本《成語故事》,感觸特別深。

這上面的故事十分的多,常常使我彷彿置身於書本的故事之中。這本書有這些故事:千鈞一髮、量體裁衣、畫龍點睛等 …… 可是我最喜歡的卻是 “ 程門立雪 ” ,下面就給大家說說吧!

宋朝時,有一個叫程頤的老師。有一天,外面下起了鵝毛大雪。程頤老師的弟子去拜訪老師,而這時老師正在屋裏睡午覺,弟子爲了不影響老師休息,便沒有進去,而是站在門口靜靜地等候着。程頤老師一覺醒來,雪已經下了一尺多厚了,弟子們便都成了幾個白茫茫的雪人。古人是多麼的尊師重道啊!

讀《成語故事》的好處很多,不但能豐富知識,還能從中得到快樂。從程門立雪中,讓我明白了尊重老師;從守株待兔中,讓我明白了做人不能貪小便宜;從拔苗助長中讓我明白了做事不能急於求成 ……

讀書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我愛讀書,我願永遠與書做伴侶!

《成語故事》讀後感9

《成語故事》這本書,內容豐富,平且配有插圖,使我更容易理解。

裏面的成語故事有300多條,例如有不可救藥,愛屋及烏,初出茅廬,南柯一夢……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黔驢技窮》,故事講的是在古時候,貴州這地方沒有毛驢,有一個人就從其他地方呆了一頭毛驢來到貴州,並且把它放在山底下,當地的老虎看見驢子長得比自己還高大,以爲是什麼怪物,不敢接近它,只是藏在樹林深處偷看。有一天,老虎正在偷看驢子,驢子突然大叫一聲,老虎以爲驢子發怒了,要咬自己,嚇得趕緊逃走了,後來,老虎經過長時間觀察,發現驢子沒有什麼特殊本領,便一步步靠近驢子,驢子大怒,並用蹄子踢它,這時,老虎終於看透了驢子,原來驢子的本領不過如此啊!於是,跳起來把驢子吃掉了。這個故事比喻只有一點本領也用完了。所以,我們在做事情時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必須要經過長時間觀察和深入瞭解,才能獲得成功。

《成語故事》讀後感10

書是知識的海洋,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這個寒假我讀了《感恩父母》、《成語故事》這兩本書,我非常喜歡《成語故事》,因爲這本書看起來特別有意思,我們的學習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成語,有些成語的字我認識了,也學會用了,卻不知道它們從何而來,比如"朝三暮四"這個成語,這個寒假,我向媽媽提出了這個問題。媽媽讓我到成語故事裏去尋找答案。

帶着疑問,我打開了書,哈哈,這下它們的來歷我全知道了!我就說一下"朝三暮四"這個成語的來歷吧,古時候有一個老人養了一羣猴子,因爲他養的猴子很貪食,所以他想了一個辦法來教訓猴子。

一天,他對猴子說:"明天給你們吃栗子,早上三個,晚上四個。"猴子聽了發起怒來,他又說:"好吧,那就早上四個,晚上三個。"猴子聽了,高興得翻跟頭,其實都是一樣的,只是老人變換了手法。

"朝三暮四"的來歷是不是很有趣?夠幽默搞笑吧!而且,看完這本書後,我學會了許多以前不會的成語,更瞭解了它們的來歷。在今後的說話寫作運用上都會有許多的幫助,我今後做事一定要一心一意,不能朝三暮四。

《成語故事》讀後感11

今天我讀了《鐵杵磨針》這個成語故事,讀完以後我明白了好多的道理。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唸書,常常逃學,在風和日麗的一天,李白又沒去上學,他跑到外面去玩耍、路邊的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麼好的天氣,這麼美的景色,如果整天在屋裏讀書多沒意思?走着走着,來到一個破茅屋門口,看見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說:“老婆婆,您在做什麼?”“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擡起頭,對李白笑了笑說道。接着又低下頭繼續磨着。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當然!”“可是,鐵杵這麼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爲什麼不能磨成繡花針呢?”“可是,您的年紀這麼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故事雖然不長,但是道理卻很深刻。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如果在學習上能認真、努力、有恆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成語故事》讀後感12

《成語故事》一直吸引着我,一拿到《成語故事》這本書,我就迫不及待地看起來。“臥薪嚐膽”“程門立雪”“守株待兔”等一個個精彩的故事,蘊含着豐富的知識。是我們小學生必讀的書。

我對其中一個“聞雞起舞”的成語故事感受很深。這個故事講述了我國晉朝的祖逖,爲了復興晉國,報效祖國,他每天聞雞起舞,刻苦練功,寒來暑往,從不間斷。終於練就了一身本領,實現了報效祖國的願望。

祖逖這種精神震撼了我,他的精神同學身上所缺乏的。我們每天躺在溫暖的被窩裏,如果不是怕遲到還真不想起牀,學習上遇到困難,如果不是老師“硬逼”着,又有幾個同學願意學習?打開作業本,又有幾個同學是認真的。跟先人祖逖比比,我們真的太慚愧,我們這麼怕苦,能學好本領嗎?現在不學好本領,更待何時?

因此我們要從現在開始認真的對待學習,有朝一日報效祖國。

《成語故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華。《成語故事》使人受益淺深,我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以後,我不但要取得養料,還要讓我的同學去閱讀。長知識,學精神。

《成語故事》讀後感13

暑期裏做生日時,父親送我的生日禮品是一本書《成語故事》。

看了這本書,我不僅知道了很多成語,並且知道了他們的來歷。看了這本書,我還了解了很多我國曆史上的知名人士,例如“磨杵成針”裏的李白,我還學過他的《靜夜思》和《望廬山瀑布》呢。三顧茅廬裏有三國諸葛亮和三國劉備。我最喜歡聽父親講三國演義了。書裏也有許多寓言故事。例如夸父追日、盤古開天闢地這些。

一個個成語小故事,好像打開了一扇扇歷史時間的窗子,使我領略到了在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藝術。

成語,可謂是中華漢字的精華,每一個成語都是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懸樑刺股”、囊銀映火”告知我想勤奮好學,不可以“玩物喪志”“愚昧無知”;辦事不可以“急於求成”,應當“由淺入深”;和盆友要“患難與共”“風雨共舟”;看待他人要“和人友善”,不可以“心懷叵測”。

我謝謝《成語故事》來教我這麼多到大道理!

《成語故事》讀後感14

暑假中,我看完了《成語故事》,我最喜歡“鑿壁偷光”這個故事。

“鑿壁偷光”是講西漢時候有個叫匡衡的人,非常喜歡讀書,但他家裏很窮,買不起蠟燭,晚上沒有照明的,也就沒有辦法讀書了。匡衡的鄰居是個大富翁,每天晚上都點燃很多很多的蠟燭,家裏照得像白天一樣亮。匡衡起初想到大富翁家裏去看書,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被拒絕了,也許是大富翁瞧不起窮人,也許是大富翁要收照明費。後來,匡衡想了個好辦法,他偷偷在牆壁上挖了個小孔,大富翁家的光亮就照到匡衡家裏了,他就用透過來的的燈光認真讀書。他書越讀越多,得到的知識也越來越多,後來成了個大學問家。

“鑿壁偷光”這個故事告訴我,無論條件多麼艱苦,都要努力去學習知識。我現在的學習條件比匡衡好得多,真應該像他那樣刻苦學習。

《成語故事》讀後感15

今天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一葉障目》,這個故事說的是,從前,楚國有個書呆子。一天,他看到一隻螳螂躲在一片樹葉下,捕捉到了一隻知了。書呆子興奮極了,因爲他聽說螳螂捕蟬時爬過的葉子有隱身功能。於是,他摘下了那片樹葉。可一不小心,那片葉子掉在了地上。書呆子只好把地上的落葉全帶回家,一片一片試驗。他用樹葉遮住眼睛,一遍遍地問他的妻子是否看的見自己,他妻子開始說看的見,最後厭煩了,說;“我看不見你了。”書呆子樂壞了,拿起這片樹葉來到一家店鋪前,然後當着店主的面 拿 走了店裏的東西。店主毫不客氣地把他抓住,送到官府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不要被局部現象迷或,認不清根本的,全局的問提。當我們取的好成績時,不能一葉障目,同時還要發現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