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論文

學識都 人氣:2.78W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各地教師的重視,小學生如果對信息技術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信息技術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下面是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論文,歡迎閱讀。

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論文

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論文1

隨着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教育也被人們越來越重視。在這信息時代裏,信息的獲取、分析和加工能力將作爲現代人最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標誌。因此,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爲了適應當前的這種發展趨勢,教育界也進行了大改革,如教學內容的推陳出新,課程結構的調整優化等,這些都表明了文明的教育觀念在改變。就個人而言,缺乏信息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就相當於信息社會的“文盲”,必將被信息社會所淘汰。在短暫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瞭如下一些觀點:

一、引導創新,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啓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如果對信息技術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信息技術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記得一位名人說:“對知識興趣的第一個源泉和頭一顆火星包含在教師對課堂上所講解的材料,對材料加以分析的事實的處理方法中。”可見,激發興趣的方法有兩個,一是要深入挖掘教材,二是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選取適宜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是一門新學科,它不同於語文、數學等其它學科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可以借鑑,信息技術正處於摸索階段,但卻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大的發揮空間。我曾借鑑過本校的一些語、數老師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效果不能說不好,整個的氣氛都處於沉悶狀態。從事這門課,我慢慢的體會到只有深刻的瞭解了教學內容後,認真的備課,丟掉教材和教參,才能讓課堂活躍起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另外,我發現,在教學時應有創新,纔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教授畫圖軟件中的複製部分時,上課剛開始,我對學生說“魔術師能變出許多花,那我們只畫一隻蝴蝶,看能否變出許多的蝴蝶?”能,當然能。今天老師讓大家做個魔術師,,我們來變變變。此時激發起了學生的濃厚的興趣。再如,教《橢圓工具》時,我先讓學生說一說,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像圓形和橢圓形的嗎?學生大多說的是太陽、球、水果等,於是我提示學生:“有些東西並不是圓的或是橢圓的,但是我們是不是可以把它看成圓的或橢圓的。”一句話提醒了學生,他們的嘗試慾望更強烈了。於是,在學生的創作的過程中,我發現有的同學用圓和橢圓畫出了胖乎乎的熊貓,美麗的魚等。這樣,我很輕鬆的教學,學生們對本節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教師應採用多變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好奇心和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求知慾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各地教師的重視,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孩子天生好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網絡來激發學生興趣,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到本節課很新鮮。現在的教師不再像以前那樣,攜帶些教具,如:三角板,地球儀等等之類的教具。以往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手中的粉筆在黑板上把一條一條都列舉在黑板上,這樣的教學效果我相信反饋效率極低。由於學生每星期都盼望着計算機課,計算機課時本來就不多,老師如果一直講授着理論,學生會感到很厭煩。如果讓學生不感到厭煩與枯燥,我們可以採用活潑的教學方法來彌補。如在講授《信息與信息技術》着一課時,我知道很枯燥,所以我喜歡借鑑教參光盤中的一些資料,將一些生活中的圖片廣播給大家看,從直觀上來了解什麼是信息與信息技術。教學後,我發現這樣的教學效果很好。

信息技術課只有掌握了理論才能運用到實踐中。但是不可以讓學生一直練習着同一個內容,如果練習時間長的話,他們就會對所學的知識失去興趣與積極性。所以教師要安排好上課時的流程與作業的要求。如:《輸入文字》一課時,由於理論知識很多,難免學生會產生一種厭倦感,所以我把本節課的重點放在學生們的動手操作上,首先向他們講授單字是如何輸入的,當大家對單字的輸入有了一定了解並能掌握時,我再向他們講授如何快速的輸入詞語,不是像單字一樣一個一個的輸入,假如是詞語的話可以在一起輸入,爲了避免學生們的厭倦感,最後利用金山打字軟件測試大家的成果,也許學生們在輕鬆的氛圍中進行的練習軟件,這種教學卻讓大家在不知不覺中鍛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慾。

三、通過成功的教學,讓學生體驗快樂

假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失敗,那麼學生們的心理上得不到滿足和快樂。信息技術課中,如果想讓學生們體驗到快樂,有效的方法則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成功和失敗會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同時,這種成功或失敗所引起的不同情緒將會導致學生產生一種循環。因此,成功決定學生多表現出來的心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也是教育界的同行們的一致看法。如:學生在學習《收發電子郵件》時,我在最後一個階段安排了一些練習:1.利用你自己的郵箱給你敬愛的老師寫封信,老師看到會回信的哦!

利用你對收發郵件的瞭解可以發給你的好朋友。然後讓他們選擇對自身感興趣的進行練習,接着讓讓他們充分的利用時間進行學習。這樣學生在練習中鍛鍊了收發郵件,同時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們很認真的完成了練習,當老師回覆信的時候,學生們接收郵件看到信,學生們會在成功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學生們若對本節課感興趣,那麼課堂氣氛會很活躍,他們學習起來也不會枯燥,因此,我由此感覺到成功的重要性。

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論文2

伴隨着全世界經濟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已然成爲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在現代教育中推行以創新能力爲中心、科學技術爲手段的素質教育,是作爲教育工作者的一項歷史使命。本文從處理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和教學方法的積累運用兩方面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進行簡單的分析、論述。

一、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教育家誇美鈕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兒童心理學研究也指出:小學生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爲中心的探索活動方式。這就表明:“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應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筆者認爲信息技術課,不同於其他小學課程,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又有廣泛的實用性。

現在,計算機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學習並掌握計算機技術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共識,但計算機對操作者的較高要求又使一些人望而卻步。那麼,如何學好計算機呢?

我的指導思想是:興趣是第一老師,教學中應特別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挖掘學生的潛能。在保證傳授知識的準確性和知識體系的嚴謹的前提下,儘量用淺顯易懂的語言來教學,不論是講授理論知識還是實際操作方法,都儘可能先不要用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讓學生明白意思,讓學生感到計算機易學易用,打破對計算機的神祕感和畏懼感。等到學生對計算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之後,一些名詞和術語在潛移默化中自然會掌握。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計算機說到底是一種工具,要鼓勵學生把這種工具應用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學以致用”是學生成功體驗的最好方式。我發現學生在用計算機繪圖的過程中體驗到的快樂是什麼都取代不了的,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使我對學生未來的主動發展充滿了信心。

二、教學方法的積累運用

古語說師無常師,教無定法。教學方法是實現教育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手段,對於教學的成敗、學生智力的發展都起着重大的作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不但造成了學生學習負擔過重,更嚴重的是阻礙了學生智力的發展。教學是由教師和學生組成的雙邊活動,必須堅持“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思想,只有通過學生的各種主動心理活動,才能把書本知識轉變爲個體知識,並昇華爲創新知識,這個過程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必須通過學生自己獨立完成。但這個過程又不是自發地進行的,必須要有教師的啓發和引導,從而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語文、數學等學科是這樣,信息技術教學也不例外。作爲一個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在平時教學中嚴加積累,靈活運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積極地找尋國內外各種有效的教學法,取精去糟,是一個讓自己進步、使學生向上的好工具。筆者在實踐中感覺以下幾種教學法效果不錯,寫出來大家共鑑。

(一)寓教於樂教學法。

寓教於樂教學法就是在我們傳統的講授教學法的基礎上,教師對知識進行系統講解的同時,根據小學生特點,在課堂上加入一些趣味性、遊戲性的內容,從而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興趣,使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起來,從而促進小學生對教學內容愛學、好學。

如講解複製粘貼命令時加入一個“複製文字口訣”(操作之前要注意,先選文字彆着急,選定文字點複製,然後別忘定位置,定完位置選粘貼,立刻印出所選字,還有兩個快捷鍵,Ctrl+C,Ctrl+V幫助你)。這個口訣朗朗上口,小學生一學就會,然後再根據口訣講解知識點,這樣學生學起來就容易了,而且學生也願意學。再比如給學生講解字體顏色設置的時候,課前先在寫字板裏輸入一段兒歌,然後把字體顏色設置成與背景色一樣的顏色,上課時說給大家變個魔術,把這段文字選中或者改變字體顏色後,兒歌出來了,小學生看了認爲很神奇,這樣就把大家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然後再講解知識點,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學的認認真真,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探索式教學法。

探索式教學法就是針對某一特殊的教學內容,教師先進行簡單提示或不作講解,只是給學生一個任務,讓其自己完成,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探索知識,完成學習任務。採用探索式進行教學,多用於趣味性強,既有一定的難度,而難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學能力,使學生主動求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間的相互學習和相互幫助,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比如在講解五年級的flash《轉動的風車》時,教師只示範一個風車的葉片繪製,然後讓學生自己去討論、互助,繪製出其他的葉片,這時候不必要求學生死板不動,完全可以放開課堂,讓他們下桌活動。衆人拾柴火焰高,有很多的好作品就可以在“混亂”中誕生。有些動手能力強的同學甚至可以舉一反三,製作出各式各樣的風車,教師再加以鼓勵,就能讓學生們積極活躍起來,奇思妙想層出不窮。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

“驅動教學”是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郭善渡老師提出來的。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要求學生帶着一個明確的和規模適當的任務去學習相關知識。這種教學法適用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相對獨立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信息素質和創新素質,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

比如在講解小學四年級的用PowerPoint製作漂亮、精美的演示文稿時,教師直接展示製作好的作品,告訴學生他們也可以自己創作出更美麗的作品。剛開始有的學生可能摸不到思路,無從下手。教師可以先指定一個主題,例如“美麗的早晨”“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等。學生明確了一個學習任務,自然就會用心的去學、去做,從而變學生“被動的學”爲“主動的學”。

邊教學邊作總結,邊總結邊改進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計算機教學還有待我們進一步摸索。“實踐出真知”,站在一定的理論高度和在理論科學的指導下,我們還將認真去實踐,成功就在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