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論文:淺談中國倫理思想與古代山水畫圖式

學識都 人氣:9.71K

 [摘要]中國倫理思想深刻影響中國的政治、文化、教育、藝術等許多方面,傳統山水畫藝術的發展也與其有着密切聯繫。本文根據中國古代山水畫論、風水理論及山水畫作品等相關資料分析論證古代倫理思想對中國傳統山水畫圖式的構成所產生的深刻影響,以及對古代山水畫形式語言的形成和發展聽起的積極作用。

文學論文:淺談中國倫理思想與古代山水畫圖式

論文關鍵字: 倫理思想 山水畫理論 風水理論 山水畫圖式

中國古代倫理思想的主體是儒家倫理思想,它強調上下尊卑的有序及各安其位的思想觀念。儒家經典《易經、繫辭》就開宗明義指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天尊地卑”的 自然之道即爲“貴賤位矣”的根據。《序卦》說:“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惟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措。”它認爲人類生活的社會之序即源於天地運行之序,人倫道德原則也同自然規律相一致,尊卑貴賤的綱常倫理的道德秩序,即天道,整個人類社會的一切以及人類所賴以生存的客觀世界,都是遵循天道而產生的。這就使君貴臣賤、父尊子卑、男尊女卑等綱常倫理的道德體系,有了天經地義的原則。

天道、人道相通,天人合一爲世界整體運動中的一部分的觀念,使儒家認爲人的生死、以及夫妻、父子、君臣、仁義道德等各種關係與行爲,無不與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相關聯對應,具有可與自然事物類比的屬性、作用及序列關係。人類生活的社會秩序,即源自於天地運行的秩序,人之德即源自於天之德,人道與天道密切相關。儒家的人生理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無不關照着形而上學的哲學目的:追求與天道自然諧調與合同的完善生活結構與精神準則。而這種人生追求引向了審美,則社會性倫理道德美,也無不被賦予了道德意志和情感內容的天地自然相關聯,孔子“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比德山水”之說就將人世間的倫理追求在山水審美中反映出來,以自然山水比附於人,通過自然山水寄託其人格精神,這些比附體現出儒家在對待和評價自然物方面的倫理化思維特徵。這種以倫理觀念對自然的取譬、親附的態度和表達形式,深刻影響了古代山水畫的創作理論和創作實踐。我們從大量的中國古代山水畫論和山水畫作品中,即可看出這種深刻影響。這方面的論述可謂不勝枚舉:

“觀者先看氣象,後辯清濁,定賓主之朝揖,列羣峯之威儀;”(唐·王維《山水論》)。

“凡畫山水:先立賓主之位,次定遠近之形,然後穿鑿景物,擺佈高低。”(北宋·李成《山水訣》)。

“大山堂堂、爲衆山主,所以分佈以崗阜林壑,爲遠近大小之宗主也。其氣若大君赫然當陽,而百辟奔走朝會、無僵驀背卻之勢也。”(北宋·郭熙《林泉高致》)。

“先察君臣呼應之位,或山爲君而樹輔,或樹爲君而山爲佐。”(明·沈灝在他的《畫座·位置》)。

“章法者,以一幅之大勢而言。幅無大小,必分賓主。”(清、鄒一桂《小山畫譜》)。

以上山水畫論中,關於章法構成的論述,如:大小、尊卑、遠近、主次、上下、呼應(顧盼)等關係,都是以倫理秩序的思想觀念爲指導的。這種觀念是山水畫家們自覺遵守的原則,他們之所以遵守這樣的原則,正是因爲他們認爲這樣的形式安排,是符合尊卑有序的自然之道的,因而是和諧的、美的。我們從傳世的山水畫作品中可以看到李成的《晴巒蕭寺圖》、范寬的《雪景寒林圖》、郭熙的《早春圖》、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等等大量的山水畫作品的章法處理都呈現出賓主分明,衆山拱伏主峯的景觀,都十分注重山峯的主客、賓主之位置經營,以及相互朝拱環抱、顧盼有情的畫面形象。從而將人世間的倫理追求在山水形式美中反映出來。事實上,大小、尊卑、遠近、主次、上下、呼應(顧盼)等秩序關係,與繪畫的形式語言恰恰是相通的,大小就包含有對比和變化,如有長短變化,粗細變化,有面積變化等。遠近與前後、空白、空間、強弱、虛實、濃淡、層次有關,層次可以形成秩序。上下與開合有關,開合既有天地的概念,也是章法構圖具體安排。上有天、下有地,天地之分一上一下,一開一合、上下合一、開中有合、閤中有開。開閤中有呼應、有動靜之變,呼應使開合融會貫通,於變化中求得統一、和諧。天地之分有尊卑、有主次、有陰陽,主次與秩序有關。秩序的層次迭加,產生空間、節奏和韻律美感等等。因此,宇宙的大美、形式美等都源於秩序。

另外,從南宋“一角半邊”式的山水畫開始,明顯的倫理形式已趨淡化,山水畫的圖式在發展和演變中漸趨多樣,形式語言更加豐富。但倫理因素在中國山水畫形式中或隱或顯,或多或少依然存在。

中國古代山水畫理論和獨特圖式的形成與風水理論也有一定聯繫,它們無論在哲學思想的淵源上,還是在選擇和構建理想環境景觀的價值標準和景物構成模式上,都有不少相同之處。並與風水理論相互影響、相互借鑑和相互融會,使山水畫的美學思想更加豐富,對山水景物構成和山水畫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爲什麼山水景物構成的觀念和形式與風水理論有關聯呢?這是因爲以山水自然爲觀照對象,擇吉而經營宅居環境的風水地理的“山水之術”的起源與盛行,也與儒家倫理思想有關。孝敬父母,這本是天下人都應遵從的準則之一。但是,儒家特別重視喪葬之禮,以厚葬爲孝道。父母死了,要舉行隆重的喪事,甚至要守孝三年。並且相信墓地選擇的好壞,關係到子孫的繁衍。風水術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風水的核心內容就是人們對居住環境進行選擇和處理的學問。

儒家倫理思想的精髓在風水理論上都有體現,儒家的三綱五常是封建時代所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範。三綱是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五常是仁、義、禮、智、信。風水也講究三綱五常。風水理論中的三綱是氣脈、明堂、水口。五常是龍、穴、砂、水、向。

風水講究中庸。建造房屋,在空間上要適中。自己的房屋不要高出,也不要低出;不要前出,也不要後出,更不要與衆人的房屋相背。忌諱屋角對人,也忌諱別人的房屋角對自己的大門,也不許別人的房屋比自家的'房屋過高或過前。這些都是不偏不倚的中庸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