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課堂改革切入論文

學識都 人氣:5.56K

培養高技能的實用型人才,既是國家對高等職業院校的要求,也是民辦高職教育正確的目標定位。這在理念層面已經達成共識,然而在操作層面還存在一些誤區。

從課堂改革切入論文

照搬普通高校本科的教學模式,就是誤區之一。因爲照搬的結果,勢必丟失高職教育培養實用型人才的特色,從而毀掉自身賴以生存、賴以發展的根基。

對於這樣的誤區,必須遠離而去。如何遠離?我們認爲,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校本科教育不同,它是以社會需要爲目標,以就業爲導向,以產學結合爲關鍵的。基於此,我院新聞系制定了“重視理論,強化實踐,面向基層,適應社會”的辦學指導思想,爲實踐教學的強化理清了思路。怎樣強化?經過不斷探索與反覆論證,選定了從課堂改革切入。因爲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的主渠道,抓住課堂改革也就抓住了龍頭。

把課堂搬到社會

把課堂搬到社會是造就人才的正確選擇,這對於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高職院校,顯得更加重要。對此,我院新聞系加大了校外教學實訓的力度,2002級實訓課佔總課時的34.6%,2003級的實訓課比例達49.9%。同時,明晰了搬向社會大課堂的主打內容,突出了新聞採、寫、攝影、攝像技能訓練,報紙編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技能訓練,抓住了實訓的根本。

我院新聞系沒有套用現成的一些實訓模式,而是創出了特色:首先,在指導思想上,按“教書育人”四個字對實訓進行了總體設計,要求學生既學會做人,又學會做事;要學會做事,先學會做人。其次,在具體做法上,一是擯棄了“抱着走”、“扶着走”的老套路,提倡學生自己走、自己闖;二是建立反饋機制,不斷優化實訓。

我們認爲,教學實訓,不是課堂教學的附加物與外在部分,而是課堂教學的有機構成。那種輕視教學實訓的觀念或者圖形式、走過場的做法,是對“課堂教學”內涵的曲解。

將社會引進課堂

如何使多年來脫離實際的教學常規來個實質性的突破?我們認爲突破的途徑很多,但改變現有教師的.構成與更新教師的觀念是重中之重。

在民辦高職院校師資的構成中,一部分是普通公辦高校教師,另一部分是畢業於公辦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來自社會其他方面的較少或很少,因此長於理論而短於實踐是其特點。再則,他們對那種從理論到理論的教學模式,形成了一種由來已久的“習慣”,大都疏於實踐環節和具體操作。所以說,改變教師的構成與更新教師的觀念不僅是重中之重,而且也是當務之急。

增加既有教學素養又有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是使教師結構趨於合理的基本途徑。現在,我院新聞系已擁有既從事過多年高校教學工作,又來自新聞媒體或者有過媒體從業經歷的專兼職教師18名,佔專業課、專業基礎課教師的35%。

增加實踐環節,則是更新教師觀念的主要做法。我院新聞系的做法是:聘請陝西省報刊審讀員、老編審爲學科帶頭人,適時爲該系教師帶來新聞媒體的新情況、新動態;教師們將實際操作中的好經驗、活知識與鮮活範例帶進課堂,變“一支粉筆一本書”的模式爲理論講述與經驗傳授的有機結合,等等。

這些突破常規的做法,對那些從學校到學校,沒有新聞媒體工作經驗的教師在觀念上有很大的觸動。觀念的更新促使他們對舊的教學模式的革新,目前,越來越多的教師改變了黑板上教新聞的做法,在增加社會活知識的同時,注重了隨講隨練,講了就練,少講多練,加大了技能訓練的比重,社會就被這樣引進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