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畢業論文

學識都 人氣:3.1W

一段充實而忙碌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大家都知道畢業生要通過最後的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是一種比較正規的、有準備的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形式,那麼畢業論文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文化畢業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文化畢業論文

文化畢業論文 篇1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團文化基礎

大學生社團是大學校園第二課堂中最爲活躍的因素之一,因此也是大學育人的重要載體之一,對大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具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與優勢。我們認爲社團文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是指以大學生社團爲依託,以社團文化爲根基,在社團文化環境下,以社團文化主體、社團價值觀念、制度規範、社團活動各要素關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從而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實現大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與綜合素質的顯著提高。具體說來,社團文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三個層面的涵義:其一,社團文化影響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對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心理健康教育通常包括調適性和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兩類:前者主要面向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並通過心理治療解決大學生心理障礙;而後者則面向全體大學生,主要採用心理輔導的方式提高心理素質,完善人格。而社團文化影響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引導全體大學生從羣體互動到自我管理的過程中,逐漸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發展自我與調整自我,是對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

其二,社團文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因不同類型的社團及其文化特質之間的異同而表現出同一性與獨特性的相互結合。從社團的基本功效來看,大多數社團及其文化內涵存在相通之處,如有利於增進人際交流與互動、開闊視野、增長見聞、提升能力等。但是,社團由於其成立的宗旨、所遵循的信條與原則、社團主體構成、社團活動的內涵和形式等的不同而形成了諸多不同類型的社團,同時也彰顯出了不同的社團文化內涵。顯然,在不同社團文化影響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既體現出相應的教育共性,又表達着不同的育人重點。如,學習科研類社團文化側重於向大學生傳遞知識文化價值,文體藝術類社團文化則傾向於向大學生傳遞美與德的實質,而志願服務類社團文化更致力於向大學生傳遞愛與奉獻的精神等等。其三,社團文化影響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象既包括社團成員,又包括社團文化輻射範圍內的其他大學生。社團文化對大學文化和社會文化有強大的吸收力,並在吸取大學文化和社會文化精髓的過程中發展自身,從而爲社團內部成員提供優良的文化資源;同時,社團文化對大學文化和社會文化又具有外向的輻射功能,因此在社團文化的輻射滲透過程中對社團實踐範圍內的其他大學生也具有心理輔導的間接功能。

二、社團文化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功能表現與實現方式

社團文化在大學生和社會之間搭建起了一個廣闊的平臺,是大學生步入社會的橋樑和通道。通過社團文化,大學生逐漸掌握融入社會所必要的知識、技能與生活方式,從而在自身心理髮展與社會需求之間形成動態的平衡與協調。換言之,社團文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主要是從大學生社會化的層面展開的,主要表現爲如下三個方面:

1、社團的價值觀念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社團爲大學生提供了參與社會實踐的廣闊平臺,而社會實踐活動又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環節與手段,在促進大學生了解國情、掌握民情、適應社會、奉獻社會、培養品格、養成意志力、增強社會責任感的過程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從社團文化的構成要素層面來看,培養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主要是社團實踐活動中所蘊含的深層價值觀念作用的結果。如前所述,社團的價值觀念是社團文化的核心要素,是指導社團實踐活動的信念、信條與基本原則,是社團各成員的精神寄託與思想共識。通常說來,社團價值觀念作用於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既需要通過社團負責人與管理者的公開倡導,需要通過社團標識等物質載體的積極彰顯,又需要通過社團實踐活動的自然傳承與潛在暗示。其中,這種潛在的暗示是使大學生迅速接受並認同社團價值觀念,且以此爲依據做出行爲反應的育人方式。譬如,大學生參與到青年志願者協會和大學生義工站等志願服務類社團活動中,便會在不斷了解社會與民衆需求的實踐活動中持續地受到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社團文化浸染和暗示,從而自然而然地提升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時其社會責任感也會隨之不斷增強。

2、社團活動的組織和參與對大學生社交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的提升具有較大影響力

衆所周知,人際溝通不暢、社交能力薄弱是心理健康的主要障礙之一。此外,美國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研究指出,專業知識在一個人成功中的作用只佔15%,而其餘的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顯然,較強的社交能力、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是衡量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否的重要標準,而且是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所需的核心能力之一。但是,當前的大學生多是90後獨生子女出身,在進入大學之前的生活空間相對狹窄與封閉,而進入大學之後,學習環境和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如果不能及時地調整和適應,將會不利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如前所述,大學生社團通常是由擁有共同的愛好、興趣、特長和理想的大學生組成,而社團活動是社團成員組織開展的活動,是社團運作的核心部分,又是社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換言之,社團活動的過程、形式和影響力承載社團文化、彰顯社團文化、傳播社團文化,是社團文化關照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方式之一。社團活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的作用具體表現如下:

(1)社團活動的組織和參與爲大學生創造了自然、輕鬆、平等、和諧的良好氛圍,容易使大學生從孤僻、害羞的情緒,從不敢、不願、不善與人交往中擺脫出來,學會正確的人際溝通方式,提升社交能力,培養團隊協作能力,甚至學會正確地處理與異性之間的關係,解決情感矛盾。

(2)社團是大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社團的例會、講座與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積極組織和參與社團活動是大學生,尤其是一些因家庭經濟及其他原因帶有自卑心理的大學生髮掘自身價值、產生自信、調適心理的重要手段。

(3)大學生社團是大學生自我發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羣體性組織,在組織與參與社團活動的過程大學生需要面對諸多困難,甚至需要獨立解決很多複雜問題。顯然,這個過程同時也是大學生磨鍊意志,增強承受挫折能力,提升心理能量的重要手段。

3、社團榜樣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學業觀具有良好的感染和帶動作用

大學生在經歷過高中階段高強度的學習,經歷過緊張的高考之後進入到大學,極容易從心理上放鬆對學業的要求,表現爲失去學習目標與動力,無法正確掌握自身學科的學習方法,懶散且不嚴謹等。如果持續這種狀態,成績低下必將是無法避免的結果,失落感、迷茫感、自卑感、焦慮感、情緒低落等心理問題也很容易侵蝕大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極其不利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與成長成才。社團是大學校園的第二課堂。除部分專門的學習科研類社團能夠通過社團活動等方式直接爲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共同交流學習方法以外,社團榜樣對普通社團成員在學業方面的感染和帶動也是使大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獲得學習動力,明確學習目標和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手段。社團榜樣是社團文化的主體,因此社團榜樣的感染與帶動又是社團文化影響大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發展的主要手段。所謂的感染和帶動,是個體對某種心理狀態下意識的自主服從。在優秀的社團負責人和管理者、成績卓著的社團活動組織者與參與者指導下,一則社團將會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和創新文化,從而對社團成員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再則社團中的大學生往往會爲榜樣個體的人格魅力、組織才能、學習能力等所折服,從而主動擺脫消極的學習生活態度,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形成積極向上的學業觀。事實上,無論是社團價值觀念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及其組織和參與社團活動中對自身社交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的提升,還是社團榜樣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學業觀的感染和帶動,均表明社團文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功能的實現是社團羣體互動與個體自我教育相結合的產物。具體說來,社團文化背景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是在社團實踐平臺上,在朋輩之間的羣體心理健康互動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心理狀態與心理行爲邏輯的修正,並最終通過自我認知、自我調控、自我激勵和自我發展的過程緩解心理壓力,排除心理障礙,達到心理健康的目標。換言之,社團文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實現是社團文化向大學生個體滲透的過程,更加是個體接受社團文化從而自我內化與積極調整的過程。

三、推動社團文化健康發展,創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模式

社團文化作爲社團成員在長期的社團活動中形成的共同價值觀念、制度規範和行爲方式等的總和,它的形成不是某個社團成員的完美傑作,也不是某個特定活動的產物,而是需要長期的凝聚和積累,在幾代社團成員的交替和傳承過程中得到發展。正因爲如此,才更加有必要着力培育積極向上的社團文化,以此作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根基與土壤。

1.增強社團文化主體的文化創造力,豐富社團文化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

大學生社團的存在、運作與發展需要在社團活動中樹立創新意識,創造性地開展社團活動。在大學生社團中,社團的發起人、組織者與參與者是社團活動的行爲主體,同時也是社團文化的創造與創新主體。推動社團文化的發展創新,需要社團成員,尤其是社團的骨幹成員,在社團活動的內容、組織形式等諸方面大膽謀劃、推陳出新。另外,社團雖然是大學生自發建立起的基層羣體性組織,有其獨立發展性,但是社團的發展仍然需要有效的指導和扶持。換言之,社團文化的發展與創新,除受到社團發起人和主要參與者的文化修養與個性魅力影響外,還會受到指導教師、社團管理者以及所在院校文化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增強社團文化主體的文化創造力以豐富社團文化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不僅需要加強對社團發起人及其主要參與者進行社團文化培育與傳承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的培訓,需要提高社團指導教師在指導社團文化建設與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方面的能力,而且需要將社團及其文化建設與大學精神、社會主流文化相融合作爲社團管理者工作的基本原則。

2.加大社團核心價值觀念的宣傳力度,增強社團文化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通常說來,文化育人是一種以潛移默化感染作爲基本理念的育人方式,而對文化進行宣傳正是實現這一育人方式的必要手段。如前所述,我們認爲社團價值觀念是社團文化的核心要素,而且社團文化影響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象既包括社團成員,又包括社團影響範圍內的其他大學生。因此,爲增強社團文化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重點在於宣傳社團的核心價值觀念,主要路徑如下:一是,加強社團核心價值觀念的內部宣教活動,將社團所秉承的價值理念滲透到社團活動的各個細節,從而提升社團成員的社團活動參與意識和社團文化建設的主體意識;二是,充分利用校園廣播、刊物與網絡環境介紹社團的發展歷史與所倡導的價值理念,擴大社團核心價值觀念的對外影響力,使廣大社外大學生在關注社團發展的過程感受社團的核心價值觀念,從而受到感染與教育。

文化畢業論文 篇2

【摘要】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日本語言文化淵源深厚,本文主要介紹了日本語言文化中的禁忌和委婉表達,通過對這兩種形式的簡要闡述,來強調人們在跨文化交際中,理解和領悟日本語言文化,掌握日本民族習俗。

【關鍵詞】

日本語言語言禁忌委婉表達語言文化

前言:

語言是社會生活約定俗成,逐漸沉積下來的產物。不同語言襯托出不同的語言文化,語言的產生和發展變化離不開本國民族與自然地理、風土人情以及社會文化的內在聯繫。掌握一種語言,就需要學習使用這種語言的民族習慣和歷史文化背景,才能學以致用。日本語言學家森田良行曾經指出,研究一門語言,其文化背景是不能脫離的,否則很難掌握這種語言的精髓。所以,在日本語言的教學過程中,強化語言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日本語言是高級語言,日本語言的基本特徵是具有隱含性、曖昧性以及非邏輯性表達方式,另外,日本語言的發展離不開其文化因素,爲研究日本語言文化,必須瞭解日本語言的獨有風格和日本語言的文化思想源泉。

1.日常生活中日本語言禁忌表現

1.1日本語言中的稱呼禁忌

日本有句諺語叫做“名示體”。在古代日本人認爲,一個人的靈魂附在自己的名字上,造成各自的人格有所差異,如果說出主人的名字,其靈魂就會脫離人體擴散到大氣中,被惡魔帶走,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名字與自身安全、身體健康以及命運有着很大的聯繫。因此,爲了保護所敬畏的人,人們不會直接稱呼別人的名字。與此同時,古代日本人爲了保護自己,一生中會出現很多次改名現象,從出生、成人到死分別都有幼名、成人名以及戒名。

日本語言的稱呼禁忌一般表現在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的稱謂,由於日本原始社會對神祕力量的崇拜和敬畏,下級和晚輩不能直呼上級和長輩的名諱。時至今日,在日本,年長的女性,也不能直呼其丈夫的名字。他們往往去掉姓氏互相稱呼。

1.2日本生活中的禁忌

在古代,人們不知道幼兒是怎麼生育的,因此,人們潛移默化的認爲,這是神的力量在起作用,日本人稱其爲“產神”,他們認爲產神具有保護嬰兒與傷害嬰兒的兩方面性質。正因爲當事科學不發達,嬰兒出生後死亡率高,因此,在嬰兒出生的過程中,不僅在日本,在中國也存在很多禁忌。日本人在產婦面前忌諱說有關“死”的字眼,中國人也是。在日本,也有爲老人祝壽的風俗,他們也不希望將老人與“風燭殘年”、“體弱”、“年邁”等詞語聯繫起來,因此,這些詞語就成爲祝壽的禁忌語言。在中國,年輕人人給老人祝壽時,也很忌諱說“死”、“沒了”、“完了”等詞語,因爲“鍾”與“終”是諧音,因此給老人送禮物時禁忌送鍾。

2.日本語言中的委婉表達

2.1委婉表達語言的由來

對於任何一種語言,委婉表達都存在於其中。英語中“euphemism(委婉表達)”意思是“好聽的一句話”,源於希臘語言文化。在中國,“委婉表達”的意思是指“聲音婉轉而動聽,態度真誠”的意思。日語語言中“委婉表達”的意思是“將一種語言婉轉含蓄地表達出來”。在日本人之間的日常會話以及日本語言文學作品中,我們發現,委婉表達在日本語言中非常多。在日本,人們爲了拒絕別人的邀請或者建議,又不想違揹他人的意圖或者好意,日本人不會公然與別人發生碰撞,他們往往不直接拒絕,而是用最間接的方法,拐彎抹角的進行委婉而含蓄的拒絕他人。在日本,存在着各種各樣的拒絕語言,在這裏也就不一一列舉了。

2.2委婉表達產生的社會文化環境

2.2.1日本民族重視集體協調

在日本,委婉表達一詞離不開他們長期所處的社會自然環境以及文化形態。日本人重視集體協調,他們往往會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完全是由於他們所處自然地理與生產方式決定的。日本是一個被大海環繞的國家,許多日本研究者將這種地理因素叫做“自然地理的鎖國”。日本政府曾經公佈鎖國令,除中國和朝鮮以外,使日本在200多年的歷史中沒有與其他國家進行交往。17世紀到8世紀末,日本與外部世界長期隔絕,使日本內部形成一種統一的民族風格。日本是一個以農耕、漁業爲主的國家。

而且,日本人吃的大米,產於佔國土總面積70%的山地,爲使處在地勢較高的農戶與處於地勢較低處的農戶之間不產生用水問題上的矛盾,日本政府規定,在山地種植大米必須擁有集體觀念。這種生產理念使得日本人民養成注重集體利益和站在他們立場上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的日本民族是一個和諧的民族。

2.2.2日本民族重視以和爲貴的思想觀念

日本人很重視“以和爲貴”的傳統思想觀念,爲尋求集體利益的內部協調,日本民族與外界始終保持着和諧友好的關係,他們更加註重委婉表達,措辭含蓄。日本政府在憲法中制定了“以和爲貴”的道德祖訓。“村”是日本人民生活和生產中的一個小範圍羣體。如果有人脫離這個組織,就要受到其他人的恥笑;嚴重者將要受到一種制裁。所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日本人很重視周圍人的意見和建議,他人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日本人往往不以自己的思想觀念來看待問題。

日本語言的具體表現就是委婉表達。這種表達方式反映了社會與語言的內在聯繫,在日本語言文化交際中,將委婉表達使用得當,在不違背別人意願的基礎上又滿足自己的觀念,已經成爲日本語言的一種趨勢。所以,在日本社會生活中,委婉表達的探討以及使用有助於培養跨文化交際人才,有助於日本語言教學和研究。

結論:

日本民族的集體意識已經成爲日本社會生活的共同心理,日本人的優良傳統文化和思想淵源成就了日本獨具一格的語言體系。然而,伴隨着日本現代社會環境的變化又出現了新的語言文化,但是,在日本,傳統的語言文化價值觀以及由於注重集體意識而來的語言特色,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對日本語言起着指導作用,永遠不會被其它文化影響所磨滅。

文化畢業論文 篇3

摘要:通過茶文化這一有效媒介進行對外漢語教學,對於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提高對外漢語教學的效果非常有益。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說茶史、講茶用、學茶詩、聽茶歌、觀茶舞、採春茶等一系列的活動引起外國留學生對中國茶文化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並通過親身體驗真切感知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教學中也應注意留學生所在國的文化歷史和民族禁忌、選取適當的.教學材料並做好社會實踐的安全教育工作,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茶文化;對外漢語教學;應用

1.引言

總書記要求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在“一帶一路”戰略決策的大力推進中,我們學院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在“留學江蘇”活動中走在前面,在近幾年中先後有來自泰國、哈薩克斯坦、老撾和南非的數百名留學生來我校進行短學習或者接受學歷教育,我們學校也在2016年被江蘇省教育廳評爲“留學江蘇”先進集體,成爲江蘇省高職院校中唯一的獲此殊榮的高職院校。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我們如何讓他們儘快地瞭解中國文化、體驗中國文化並儘快融入中國文化呢?經過幾年的教學摸索與實踐,將中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通過課堂教學、課外體驗可以讓外國留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中國的文化有一個比較好的認知,從而爲留學生漢語的學習、中國文化的進一步瞭解打下良好的基礎。

2.茶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茶,在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通過“茶”這一媒介,通過設計一系列的課堂教學活動和課外體驗活動,可以讓留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課外實踐等活動對中國文化有一個更爲直觀、全面的認識與把握,爲他們更好地學習漢語知識,瞭解中國悠久的歷史與文化,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與平臺。

2.1說茶史,瞭解中國悠久的歷史茶的歷史

在中國源遠流長,其起源有“神農說”、“西周說”、“秦漢說”和“六朝說”,通過追溯茶的起源,可以讓留學生對中國歷史的悠久有更爲直觀的認識。在講述茶的歷史時,可以將“神農嘗百草”、“西周的分封制”、“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及六朝故事等向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對這些時代故事、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有更多的瞭解。同時,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漢語水平進行適當地拓展,如可以將中國古老的神話傳說如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等放在一起講述,也可以將“封神演義”、“荊軻刺秦王”等文學歷史故事娓娓道來,讓學生通過了解茶的歷史,對中國歷史、中國故事有更多的瞭解。

2.2講茶用,傳播中國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

茶的起源,除了有“時代說”,還有“功能說”,大致又可以劃分爲“祭品說”、“藥物說”、“食物說”、“同步說”和“交際說”,而在對茶的功能起源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結合中國的“茶”的藥用功能,對中國傳統中醫文化進行適當拓展。可以結合屠呦呦因爲青蒿素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獎的實例讓學生對中國傳統的中醫文化有初步的瞭解。

2.3學茶詩,體驗中國詩歌魅力

茶詩,是中國詩歌當中的一個分支,在浩如煙海的中國詩歌典籍中,茶詩所佔的比例可能微不足道,但其在藝術上的成就卻不能小覷。據統計,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七首寫到了茶。而陸羽的《六羨歌》:“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杯,不羨朝人省,不羨暮人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皎然的《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將茶與佛教緊密結合,讀來禪味十足:“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另外,古代大詩人白居易、蘇軾、黃庭堅都留下了很多關於茶的詩歌。通過向學生講解中國的茶詩,讓學生對中國文人墨客的博大胸懷和閒情逸致有了更爲深刻的瞭解和體驗,並可以根據學生的中文情況,進行適當拓展和發揮,將中國的唐詩、宋詞、元曲進行大致的介紹和說明,激發學生學習中國詩歌文化的熱情。

2.4聽茶歌、觀茶舞,感受中國聲樂之美

茶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歌舞題材,是由茶葉的生產、引用這一主體文化而派生出來的一種中國茶文化現象。在我國很多省份的地方誌中,都有很多茶歌的記載。在我國有很多以茶爲主題和與茶相關的歌曲,比如《採茶歌》、《請茶歌》、《茶山小調》等。在教學中,通過視頻播放採茶歌的MTV,讓外國留學生對中國的民歌小調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並可以通過學唱的形式,讓他們更多瞭解中國的聲樂舞蹈之美。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進行適當的拓展,比如向學生介紹中國傳統民歌《茉莉花》、介紹中國的十大古曲、中國的京劇、黃梅戲等。

2.5採春茶,體味勞動之美

學生在對茶的起源、茶的功能、有關茶的詩歌、有關茶的歌舞有了初步的瞭解之後,結合江南地區多茶場的實際,組織學生到常州附近的茶場去進行採茶社會實踐,讓學生在茶場通過自己採茶來親身體驗中國的鄉村之美、勞動之美。並在體驗結束後組織學生現場觀看茶農炒茶、製茶的過程,並讓學生現場品嚐用他們採摘的茶製成的茶葉泡製的茶水,讓他們對中國的茶事有更多的瞭解。當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茶藝表演、欣賞茶的繪畫、品各種茶等各種活動讓學生更深地融入到茶的世界,更多地瞭解茶的知識和文化,從而讓他們儘快感受到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早地投入到中國文化的學習中去。

3.茶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茶雖然是進行中國文化教學的非常好的媒介和平臺,但是在我們的對外漢語教學中也要根據外國留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不要求大求全,而應當以學生的漢語水平實際和學生的興趣愛好爲基礎,力爭取得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3.1教學中要注意留學生所在國的歷史文化和民族禁忌

入鄉隨俗,在教學中講述中國的歷史時,要注意歷史上中國和這些國家的關係和交往的歷史,儘可能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爭議或者糾紛。中國的歷史淵源流長,和周圍的國家有友好的交往史,但是在有些朝代也有些紛爭或者矛盾,教師在講解這部分的歷史或者相關的歷史傳說時,要考慮到相關國家留學生的歷史認知和感受,不可以因爲講述不當而引起不必要的糾紛或者矛盾。對於部分不適合講的內容,教師可以不講或者一帶而過,萬不可爲了知識的完整性而對相關國家的歷史或者民族禁忌不聞不問、自行其是。

3.2教學資料要根據留學生現有的中文水平適當選取

由於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漢語水平不一,教師在選取教學資料和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全面考慮到學生的漢語水平,選取的材料要和他們的漢語水平相一致或者稍微高於他們當前的漢語水平,這樣在漢語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中才能充分調動大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並讓學生全程參與課堂活動。否則,如果選取的材料過於簡單,則學生難以學到新的知識,不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如果選的材料太難,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整個課堂教學則會成爲教師的一言堂或者個人表演,學生無法跟隨教師節奏進行學習或者參與課堂活動,這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帶來不利的影響,也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課堂教學效果。比如,在課堂教學中選取茶詩時,所選的詩歌不要太難太偏,可以選取一些比較簡單、口語化的白居易的《兩碗茶》“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來講解則相對比較簡單,學生也容易理解,

3.3在進行採茶等社會實踐活動時,要做好留學生的安全工作

安全無小事,通過現場採茶對調動外國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有益的“接地氣”的活動,也非常有利於他們走進中國鄉村,體驗中國鄉村文化,感受中國美麗鄉村、見證中國鄉村發展。但是在進行社會實踐時,教師一定要做好留學生的安全工作,包括採茶前的安全教育工作、採茶前的着裝、採茶中的巡視並做好相關的應急預案。如留學生要穿長衣、穿防滑鞋、隨身攜帶必要的防蚊蟲叮咬的一些外用藥等,以及在採茶中遇到蛇、蜈蚣等正確的處理方法等。千萬不可以沒有做任何安全教育和防護工作就冒然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如果遇到學生被蛇咬等突發情況則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恐慌,甚至其他學生也會因此帶來意外的傷害。因此,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和提前做好預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4.結語

隨着中國對外交往的增加和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實施,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來中國進行學歷提升或者短暫研修,作爲教師,如何根據留學生的實際選擇適當的媒介和手段進行對外漢語教學,讓學生儘快瞭解中國文化、熱愛中國文化從而融入中國文化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本文僅結合我院幾年來留學生的教學實際,通過選用在江南地區非常常見的茶這一媒介,將茶的歷史、故事、詩歌、歌舞等很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融於其中,讓學生在所聽、所見、所感中感受中華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漢語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漢語和了解中國文化的積極性,爲中國文化走出中國、走向世界盡一份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潘鄭重,彭慶鋒.探尋跨文化英語教學中的茶文化交流[J].福建茶葉2017(3)189-190.

[2]王玲.中國茶文化[M].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1992:28.

文化畢業論文 篇4

摘 要:語言是一個民族智慧的結晶,語言的學習不僅需要言語訓練,更要加強對語言產生民族的文化進行全方位的瞭解。日語的文化交際能力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日語學習者的學習方式。只有語言的文化交際功能得到突顯,才能使語言作用於不同文化間的障礙解除。因此,本文以學習日語文化交際能力的方式爲題,進行日語人才培養策略的探討。

關鍵詞:日語;文化交際能力;學習方式;探討

前言

語言的文化交際功能來源於語言與文化間密切的關係。語言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而文化是一個民族語言的來源。在不同的語言當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民族間的文化差異可以體現在語言之中。所以說,語言不僅是人類用來進行交際的工具,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在進行日語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之時,要擺脫傳統的日語學習觀念,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使日語學習者具備較高的日語文化交際能力。這也是日語教學者與日語學習者的共同期望。

1.日語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日語學習的目的就是可以利用日語進行流利的交流,實現交流的目的。但是,日語的學習如果僅以詞彙量和語法學習水平作爲衡量日語文化交際能力的指標,是不盡合理的。因爲一位日語學習者只掌握了大量的日語詞彙和日語語法,是很難完成正確的交流的。在交流的過程當中,如果出現了語法運用上的錯誤,對方可以大方的諒解將日語作爲外語的交流者。而如果日語的語言使用不恰當,則會產生文化上的衝突,對方則可以認爲日語學習者存在價值觀念上的問題,其語言的不當表達屬於不友好的表現。這些都是日語文化交際能力不強所導致的現象。所以,加強日語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有助於實現日語使用者之間的良好交流,更有利於中日兩國和諧關係的打造。

2.日語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原因

在我國的日語學習者當中,經常會出現語言運用上的失誤,這使得日語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已經成爲了日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下面,我們來對日語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原因,也就是我國日語學習者出現日語語言使用不當的原因進行分析:

2.1日語教學內容存在漏洞

在我國的日語教學當中,教師大多以日語詞彙的積累與日語語法規則作爲主要的講解內容,日語教學的專業性較強。而對於日語所承載的日本文化,沒有進行過多地涉獵,對於日本社會的現狀分析較少,使得學生對日本文化不甚瞭解,不懂得日本的社會禮儀與社交忌諱。日語教學內容的漏洞,使得我國日語學習者的語言運用失誤現象常出。

2.2日語教學活動依賴教師

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學習活動的重擔大多壓在了教師身上,學生在日語學習當中缺乏一定的學習主動性,將老師的引導作爲學習日語的唯一動力,老師在主動地講,學生在被動地聽,沒有得到語言文化交際能力訓練的機會。填鴨式教學只能使學生記住一些重要的知識點,對於其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沒有明顯的作用。

2.3日語教學教材內容單一

我國的教育深受應試教育思想與觀念的影響,在教材的編排上,以考試重點內容爲主。因此,我國的日語教材當中主要涉及日語的詞彙知識與語法知識,很少包含日本的社會文化。這樣的教材與學生的日語學習興趣點相差甚遠,極大地降低了學生學習日語的興趣與熱情。

3.日語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方法

提高日語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水平,就要採取正確的學習方法。下面,是本人就日語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方式提出的幾點建議:

3.1靈活文化導入形式

文化的導入形式,對於課堂整體氣氛的活躍與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有着決定性作用。因此,廣大日語教師要肯定課堂導入對於日語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採用多元化的課堂導入方法,提高日語教學成效。本人建議日語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之時,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法:第一,進行課堂融入。也就是說在進行課堂教學之時將相關的日本社會知識引入,在引入之時要對中日間不同的文化特點與風俗進行對比,此時就可以利用競賽或者討論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去發現中日社會文化間的不同,提高學生在學習活動當中的參與程度。另外,在進行日本社會禮儀的融入之時,可以鼓動學生進行實體模仿,到教室前爲同學做真實的演繹。這樣的文化導入形式不僅提高了學生對於日語的學習熱情,還使學生將日本文化落實到實際行動上,有利於其吸收與運用。第二,進行專門講解。在進行日語知識講解的同時,教師可以對日語知識涉及的社會文化知識進行及時的講解,在講解之時採用靈活的講解手段,豐富學生的視野。比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爲學生播放視頻,讓學生清晰地瞭解日本語言當中蘊含的日本文化。

3.2改革文化課程設置

在我國的教育體系當中,日語課程一般被安排在大學的後兩年當中,並且日語教學的內容多與歷史性的文化講解相關,這與目前的社會發展形勢是不相稱的,學生對這些知識也沒了解的慾望。所以,改革日語文化課程的設置成爲了培養學生日語文化交際能力的必然之舉。各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課程進行調節,在配合日語教學的基礎之上,將日本文化課程前移,在大學的前期階段開設日本文化選修課程。這樣,學生在掌握一定的日本文化之後學習日語會更加得心應手。

3.3改良日語教材內容

目前,我國的日語教材當中多以日語的詞彙與語法爲重點,對於日本文化的涉獵很少。其次,對於中日跨文化交際與中日社會文化對比的教材還處於空缺階段。所以,要想使我國日語學習者的文化交際能力提升,就要對日語教材的內容進行合理的改良。使日語的基本知識與日本社會文化的教育同步進行,讓學生在領悟中日兩國文化差異的同時去發現語言的差異,實現學生日語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4.小結

綜上所述,日本作爲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友好鄰邦,對於我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有着一定的積極作用。日語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是實現中日兩國友好往來的基礎。因此,本文對我國日語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希望我國的教育部門從大局出發,進行有效的教育改革,實現我國日語學習者日語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蔣慶榮.略論日語文化交際能力的習得方式[J].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3(6):11-12.

[2]郭舉昆.共同學習的原理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探索日語課堂教學的新模式[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3,5(4):22-23.

[3]黃曉娟.動機的原理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探索日語課堂教學的新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6(7):17-18.

[4]羅堅.中日文化差異對日語學習和交流的影響[J].科教文匯.2009,5(33):23-24.

TAGS: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