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學識都 人氣:2.3W
    摘 要:以1988-2007年的統計數據爲基礎,以Eviews3.0爲分析工具,分析近20年來加工貿易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得出加工貿易對我國GDP的增長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GDP;加工貿易;經濟增長?
  
  1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我國的貿易方式也發生較大的變化。20世紀80年代,我國對外貿易以一般貿易方式爲主,加工貿易所佔比重較小。由於加工貿易發展十分迅速,到90年代中期,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中所佔比重平分秋色。目前,加工貿易額所佔的比重已經超過了一般貿易。長期以來,國內學術界對加工貿易作用的看法不一致。一種觀點認爲,我方從加工貿易中獲利較少,加工貿易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較小;但另一種觀點認爲,加工貿易的迅速發展是我國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發揮作用的結果,加工貿易發展對推動經濟增長有積極的作用。那麼,加工貿易對我國GDP影響作用究竟如何?本文將對此展開研究,使用線性回規模型對加工貿易和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關係進行實證分析,以用來說明加工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
  
  2 加工貿易概念的界定及發展?
  
  到目前爲止,關於加工貿易還存在多種不同的理解,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近半個世紀以來加工貿易快速增長,使其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很多文獻中對於加工貿易的.理解並不十分明確,甚至存在某種程度的偏差。有兩種概念較爲常見:一是從企業的業務形式的角度對加工貿易加以界定,認爲加工貿易是企業從境外保稅進口全部或部分原輔材料、零部件、無器件、包裝物料,經加工裝配後,將製成品復出口的經營活動;二是從貿易統計的角度出發,加工貿易被定義爲對外貿易統計中的一個特殊範疇。?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貿易有了巨大的發展,不僅增長速度超過戰前,而且高於世界生產的增長速度。國際間的貨物、資本、技術和勞動力的流動,對於世界經濟和各國的生產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隨着科技的進步、生產力的發展、國際貿易的擴大和跨國公司的興起,世界範圍內正逐步實現各種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國際貿易方式也隨之發生重大改變,由過去直接出口本國資源產品的方式,逐漸向大量進口中間產品和原材料,然後加工製造成品出口的加工貿易方式轉變。加工貿易已經逐漸成爲世界各國參與國際分工的重要貿易方式,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通過加工貿易方式,積極參與國際分工,有效地的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促進了本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3 我國加工貿易的現狀及對經濟的影響?
  
  我國加工貿易起步於上世紀70年代末期, 80年代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梯度轉移促進了我國加工貿易發展,1991年以來,我國加工貿易繼續快速發展,呈現下述特點:增長速度快、加工貿易依存度提高快,加工貿易進出口額在對外貿易總額中所佔比重大,加工貿易的淨出口大幅提高,地區發展極不平衡,外商投資企業是加工貿易的主體。我國開展加工貿易是國家在分析了我國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形勢後所做出的決策。1978年8月,廣東省簽訂了第一份毛紡織品的來料加工協議,在珠海創辦了我國第一家加工貿易企業——珠海縣香州毛紡廠,我國加工貿易從此拉開了序幕。?
  目前我國的加工貿易與改革開放初期已經產生了質的飛躍,其內容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事實上,加工貿易已成爲我國現代工業生產和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提高了我國工業對國際市場的適應性,增強了我國工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促進了我國的出口,並對我國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發揮了重大作用。?
  加工貿易的迅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的成長,成爲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1)加工貿易順差的持續增加,擴大了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海外總需求,推動我國按照參與國際分工的要求調整產業結構,提高了經濟運行效率。(2)加工貿易大帶動了我國製成品的出口,提高了中國企業的製造能力和產品的競爭力,帶動國內產品進入國際市場。(3)加工貿易引進了先進的技術,推動了我國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提升了我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4)加工貿易創造了數千萬的就業機會,培養了大量了解國際市場、掌握現代技術與管理的人才,爲我國工業化培訓了寶貴的人力資源。?

畢業論文蒐集整理:

加工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