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際英語旅遊文本的不可譯性的解決方法論文

學識都 人氣:5.07K

摘要: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 推動了我國各行業領域的發展, 尤其是在旅遊行業中, 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前景, 吸引了很多國外遊客。但由於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存在明顯的文化差異, 旅遊文本翻譯時存在很多困難, 影響了旅遊業的發展。跨文化交際視角下旅遊文本的不可譯性主要原因在於文化差異下語言詞彙的空缺及語言障礙, 解決策略可參照類比、相融等方法。

跨文化交際英語旅遊文本的不可譯性的解決方法論文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旅遊文本; 不可譯性;

A Study on the Untranslatability of Tourism Tex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uang Tingting

Taiyuan Tourism College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China, especially making the tourism industry obtain good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attract many foreign tourists. However, due to the obvious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ethnic groups, the difficulty in the translation of tourism texts has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Seen in the ligh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untranslatability of tourism text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vacancy of language vocabulary and language barrier from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is respect, the coping strategy can refer to the method of analogy and integration.

Keywor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ourism text; untranslatability;

跨文化交際所包含的內容比較多, 包括語言交際、非語言交際、文化習俗等各方面內容。由於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思想存在明顯的差異性, 大大增加了文化傳播與表達的難度, 在進行文化交流時存在一定的不可譯性。但隨着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 使得各國文化開始交融, 通過探究不同文化之間的異同點, 有利於找到翻譯規律, 實現文化內涵從不可譯向可譯性的轉變。同時, 還能強化各國之間的交流, 推動旅遊行業快速發展。

一、旅遊文本的概念及特點

旅遊文本是旅遊一線人員接觸到的文本內容, 包括景區介紹、旅程安排、消息通知、旅遊廣告及其他相關事宜的資料。由於不同國家的文化、思想、內涵等存在差異, 在編制旅遊文本時也有不同的風格與特點。例如, 英語旅遊文本比較注重簡潔, 經常用一些簡單的語句來敘述內容。在描繪景物時, 以客觀的景物特點進行表達, 使文本更具感染力和想象力, 有利於吸引遊客的興趣。而漢語旅遊文本則注重修辭手法的運用, 通過華麗的詞藻來描繪客觀景物, 並加上主觀感受, 以突出景區之美, 從而吸引遊客的興趣。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 文本具備表達、抒情、宣傳等功能, 國內外學者根據旅遊文本的特點進行了研究, 從而確定了其實際功能是宣傳, 將語言文字作爲宣傳的載體, 促使遊客根據文本內容進行遊玩, 充分實現文本的價值。因此, 在翻譯旅遊文本時, 應儘可能表述精準, 並利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繪, 以激發國內外遊客的求知慾和探索欲, 推動我國旅遊產業快速發展[1]。

二、跨文化視角下旅遊文本的不可譯性

跨文化交際視角中文化的概念是爲了使自己的活動被他人所接受、所必須瞭解的一切組成, 有別於遺傳的.東西, 是學習的知識。交際的概念則是一種符號活動, 是一種將意義賦予言語符號或非言語符號中的動態編譯碼過程。翻譯是跨文化交際的媒介, 將簡單的文字賦予文化的涵義, 即跨文化視角下的翻譯。

跨文化視角下的旅遊文本因其存在中西文化差異, 源語相關語境在譯語文化中缺失, 從而造成文化的不可譯性。旅遊文本負載大量的具有鮮明本國文化特色的詞語, 在翻譯過程中難以從另一語言找到對等的詞彙, 便造成了文化的缺失, 形成旅遊文本的不可譯性。

三、跨文化視角下旅遊文本不可譯性的原因

旅遊文本的翻譯過程中因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 譯者卻未能做到對其深層次的分析與理解, 導致跨文化交際的文化傳播障礙。筆者淺析旅遊文本不可譯的成因, 探討針對性的翻譯方法, 以更好地實現旅遊文本的跨文化交際翻譯。

(一) 不可譯性問題的原因

1.文化差異

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 具有歷久彌新的特點, 在不同的時代展現不同的文化特色。翻譯旅遊文本時, 無法利用簡單的短語、詞彙來描述傳統文化的特徵, 導致文化內涵缺失, 影響了文化的傳播效果。例如, 在旅遊文本中描繪歷史人物時, 包公、狄仁傑、楊家將等通常需要將其精神、貢獻等進行翻譯。由於中西文化的差異性, 部分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不同, 容易產生文化的不可譯性

2.詞彙空缺

在文化差異的根源下, 每個國家的語言和文化都有不同的特點, 有其相對應的關係, 其文化與語言是互爲契合的關係。但在使用其他國家的語言進行表述時, 很難保證有代替的語言, 當沒有合適的語言時, 則稱之爲詞彙空缺。例如, 我國的小吃種類比較豐富, 包括麪條、餃子、菜品等。其中, 麪條一般可以用“noodle”來進行翻譯, 但對於“剔尖”“貓耳朵”“頭腦”等地域特色小吃則沒有相應詞彙來翻譯。又如, 譯者將“dumpling”翻譯成餃子, 但在英語中“dumpling”是“湯糰”, 與我國傳統的美食文化存在差異。而很多英語中的內容, 也無法用漢語來表達, 這些詞彙空缺都是跨文化交際視角下旅遊文本不可譯性的原因[2]。

3.翻譯流程限制

每個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 包括宗教、習俗、環境、制度等, 使中西文化之間存在較多的差異性。在對旅遊文本原文進行翻譯時, 需要遵照一定的翻譯流程, 並根據翻譯結果來分可譯性和不可譯性。其中, 不可譯性主要體現在解碼和編碼過程這一問題上。譯者在進行文本翻譯過程時, 經常會遇到障礙性問題, 包括語義障礙、表達障礙等。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在文本翻譯時, 就是將文化轉換爲語言。當文化所承載的內容越多時, 語言信息量就越多, 其翻譯難度也就越高, 主要體現在歷史典故的翻譯上。比如, 對山西曆史的成語典故“剪桐封地”進行翻譯時, 需要解碼成語中的歷史人物的典故再編碼翻譯, 很難通過英語來直接簡單表述。

(二) 跨文化視角下旅遊文本不可譯性的解決策略

1.類比法

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 很多文化都與歷史典故有關, 可通過典故來了解人物的精神和品質。用英文進行翻譯時, 往往只能注重字面上的表達, 很難體現我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導致旅遊文本出現不可譯性的特點。因此, 要求相關學者在旅遊文本翻譯時, 採用類比法的方式, 在其他文化中找到與中國文化、典故相同或相近的事件, 有利於緩解中西文化差異, 便於外國遊客瞭解, 以推動我國旅遊產業快速發展。例如, 對廬州景區進行表述時, 需要將包拯的人物形象、性格特點等進行翻譯。但絕大多數外國遊客對中國文化缺少認識, 很難理解旅遊文本的內容, 對當地旅遊業的發展造成影響。因此, 翻譯時可採用公元紀年法來記錄包拯生活的年代, 對其職位可稱之爲“法官lawyer”, 再對其精神、品格等進行塑造, 有利於外國遊客迅速瞭解包拯的形象。這種翻譯方法有利於外國遊客快速理解和吸收我國的傳統文化, 以彰顯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2.文化相融法

通常情況下, 旅遊文本進行翻譯時, 需要完成漢英之間的轉換。雖然中西文化差異較大, 但文化具備包容性的特點, 可與其他文化互相滲透。全球化理念下, 中西文化正在逐步相融、互爲影響。因此, 在翻譯旅遊文本時, 應將包容性特點充分展現出來, 既可以保障旅遊文本的翻譯質量, 又可以提高文化宣傳效果。例如, 在旅遊文本翻譯工作中, 基於包容性特點的文化相融法直觀表述各個事物, 在外國遊客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翻譯並傳遞文化。餃子是我國傳統美食中的典型代表, 國內很多景區在對“餃子”進行翻譯時, 都直接譯成了“jiaozi”, 不做任何解釋, 隨着文化的交融, 外國遊客已逐步接受其文化內涵。但這一發展過程很緩慢, 需要不斷加強中西文化的融合力度, 促使外國遊客更願意瞭解和認同我國的傳統文化, 從而逐漸消除旅遊文本不可譯性的限制, 以保障翻譯質量和效率[3]。

3.加註法

隨着文化間的交融, 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受到侵蝕, 中國現代青年人熱衷“萬聖節”“聖誕節”等西方節日, 而外國遊客卻並不十分了解中國傳統節日, 顯然我們在旅遊文本翻譯過程中缺失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因此, 在旅遊文本中翻譯“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時, 需要譯者加註對應的時間、節日活動內容, 便於外國遊客直觀瞭解我國的傳統文化, 消除不可譯性的障礙。另外, 基於新時期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的形式, 對於旅遊文本翻譯中出現的歷史人物, 如“楊家將”等也需要使用加註法“The stories of“Generals of the Yang Family”, a military family, narrated that the Yangs sacrificed themselves to defend their country in Song Dynasty.”將其歷史時期加註, 並將其犧牲自我、保家衛國的文化精髓傳播給外國遊客。

目前, 旅遊已成爲跨文化交際的主要方式之一, 有利於外國遊客認識和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 不斷提高我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效果。因此, 旅遊文本翻譯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但由於不同國家、民族之間存在文化差異性, 在翻譯時存在不可譯性的特點。要求相關人員創新旅遊文本的翻譯方式和技巧, 使其符合外國遊客的文化思想觀念, 以保障翻譯效果, 推動我國旅遊產業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邢衛家.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旅遊翻譯——以五臺山旅遊文本爲例[J].智庫時代, 2017 (7) .

[2]李岱菊.從跨文化交際視角看中文旅遊文本翻譯的不可譯性[J].瀋陽工程學院學報, 2012 (1) .

[3]劉成萍, 向程.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漢英旅遊翻譯原則及策略探究——以康巴文化在甘孜州旅遊文本中的滲透爲例[J].紅河學院學報, 2015, 13 (2) .

範文一: 跨文化交際英語論文(熱門推薦6篇)

範文二: 跨文化交際英語旅遊文本的不可譯性的解決方法

範文三: 跨文化交際英漢翻譯的障礙與技巧

範文四: 闡述跨文化交際公示語漢英翻譯的完善策略

範文五: 茶文化對學生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