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專業藝術教育模式的思考論文

學識都 人氣:2.38W

內容摘要:

工業設計專業藝術教育模式的思考論文

中國農林類高等院校是爲我國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教育機構,目前已普遍設立設計專業。由於農林類大學往往行業特色鮮明,但藝術氛圍薄弱,所招收的設計專業學生多數爲非藝術類考生,藝術素質普遍較薄弱,因此藝術教育是專業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基於現實情況,農林類院校的藝術教育不應沿用藝術院校的傳統模式和方法,而要面向專業培養目標,基於學生的基礎和特點,對教學計劃與內容進行精心設計,採用一種面向創新設計的、圍繞專業特色的,並貫穿專業教育始終的藝術教育模式。

關鍵詞:

工業設計;藝術教育;中國農林類高等教育

近15年間,中國設計教育經歷了蓬勃發展,目前已有千所高校開設了設計專業。目前,開設工業設計專業的高校達239所,且絕大多數爲綜合類院校或理工類院校。目前,全國41所農林類院校中2/3以上已設立設計專業。由於農林類大學往往行業特色鮮明,幾乎所有學科、專業最初都脫胎於農業或涉農專業,設計專業面臨規模小、易處於邊緣化等問題。農林類院校所招收的設計專業學生多數爲非藝術類考生,藝術素質普遍較薄弱,視覺表達能力較差。如對學生開展的藝術教育方法不當,不僅效果不佳,還容易使學生失去專業興趣,影響學生創新設計能力的提升。

一、中國農林類高等院校工業設計專業藝術教育的現狀

工業設計是藝術與技術交叉融合的應用型專業,機械工程和藝術學被作爲專業的兩大主幹學科,呈現了設計中功能與形式密不可分的依存關係。中國高等院校的工業(產品)設計專業自20世紀80年代創建以來,一直呈現“工學”與“藝術學”的雙軌式發展。儘管業內已有普遍共識,認爲設計中工程與藝術發揮同樣至關重要的作用,賦予普通的人造之物以“藝術化的情感外衣”是工業設計有別於工程設計的核心因素,但是由於專業設置學科平臺、招生方式、師資來源以及所面向設計對象等諸多差異,各院校的實際培養方案中,工程素養與藝術素養的培養往往難以真正平衡,通常呈現藝術院校重藝術素養、理工類院校重工程素質的情況。而對於數量佔絕大多數的非藝術類院校下的工業設計專業來說,如何調動教學資源,改革教學模式,在相對有限的學時內快速提升學生的藝術素質、美學修養及視覺表達能力,是專業教學中的一大挑戰。

(一)中國農林類院校工業設計專業的設置情況

中國農林類高等院校是爲大農業培養高級專業人才的教育機構,主要以農學和涉農類專業爲優勢,設計專業往往依託學校某一個或多個優勢學科創建。2014年,我國農林類高等院校共41所,其中近2/3已開設設計類專業,且所開設計類專業分佈學院差異較大,多數分佈在機械、機電、林學、建築、景觀和傢俱等傳統工科院系內,也有少數獨立的藝術、設計學院(系)。在開設的專業類型中,分佈最廣的是與植物種植關聯緊密的園林、環境設計以及傢俱設計。此外,共有19所院校開設了工業(產品)設計專業,可見,農林類院校設置設計專業已較爲普遍。從辦學情況上看,農林類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多數開辦在2000年後,普遍規模較小,師資、軟硬件條件還不夠成熟。基於辦學現實條件,多數農林類院校工業(產品)設計專業將面向大農業、特色化辦學作爲其發展方向,常以傢俱設計、農產品包裝設計、農業裝備外觀設計爲主攻方向。在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方面,農林類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與其他理工類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設置大致趨同,只是普遍會根據其依託的優勢學科和專業特色設置特色課程,或在基礎專業課程中加入特色內容。引導學生將所學用於農業相關學科、領域中,通過交叉融合、協同創新,參與到現代農林業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中。

(二)農林類院校工業設計專業藝術教育的現狀

中國農林類高等院校設計專業的辦學現狀使工業(產品)設計專業的藝術素質教育情況,既面臨與其他理工類院校工業設計專業相似的問題和挑戰,並且又因其更加鮮明的行業特色,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第一,農林類院校整體環境藝術氛圍較差。由於行業特色鮮明,學校整體的藝術素質教育較爲欠缺,不僅與藝術院校差距較大,與其他綜合類大學相比,整體人文環境也有不足。第二,農林類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學生普遍招收普通理工類考生,在入校前大多無美術基礎,甚至大多數學生在中學階段缺乏藝術類通識教育,藝術素質普遍偏差。進入大學後面對素描、效果圖表達、造型基礎等藝術類基礎課,不少學生感覺困難,甚至產生自卑情緒,對專業學習喪失興趣。在筆者所任教的院校中,每年約有5%的學生申請轉出工業設計專業,主要原因就是無法適應部分藝術類課程的學習。即便許多對設計抱有濃厚興趣的學生,也提出藝術類課程的學習和訓練方式與以往基於邏輯思維和理性認識的學習方式差異較大,學習效果不佳。第三,與藝術類院校或設有獨立設計學院的院校相比,農林類院校工業設計專業的藝術類課程比重偏低,主要開設藝術史論、美學等藝術理論課程,以及素描、色彩、效果圖表達(或設計草繪)、造型基礎(或三大構成)、裝飾設計等藝術實踐課程。同時,按照工科學生的培養要求,還開設數學、力學、機械設計、計算機語言等相當比重的科學、工程類課程。對學生而言,相對薄弱的藝術基礎和有限的藝術類教學時間,增大了提高藝術素養和掌握藝術表達技法的難度。同時,學習難度較大的理工類課程,更容易導致學生疲於應付,缺乏自主地開展專業實踐和設計創新活動的動力。因此,農林類院校工業設計專業的藝術教育是專業教學中的一大難點,面對以上問題和挑戰,如何基於學校特色和學生特點,利用相對不足的教學時間提高學生藝術素質,使其掌握必要的表達技能,需要教育者精心設計,改革創新教學模式,找到行之有效的措施與方法。

二、中國農林類高等院校工業設計專業藝術教育模式的思考

(一)農林類高等院校工業設計專業的藝術類課程應面向創新設計

工業設計專業的目標在於培養創新型設計人才,所有教學活動都應圍繞這一目標展開,藝術教學也不例外。在傳統的藝術觀念中,藝術或被視爲“對自然的模仿”(亞里士多德),或“有意味的形式”(克萊夫貝爾),或“人類情感符號形式的創造”(蘇珊朗格)。因此藝術專業除了對學生的創作技能的訓練,更多強調藝術家的'情感、思想和意識形態的表達。而對工業設計專業而言,培養目標決定教學內容,開設藝術類課程主要承擔兩大作用:第一,整體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趣味,爲更好完成設計“形式賦予”的創造性活動奠定基礎;第二,鍛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視覺表達能力,使學生掌握從事設計實踐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必須建立一種面向創新設計的藝術教學模式。首先,將整體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趣味作爲藝術教育的首要任務。設計創新依賴於設計師開闊的視野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優秀的審美鑑賞力,只有設計師具有相應的藝術素養,纔可能以藝術化的手段創造更加宜人、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第二,適應學生特點,改革傳統藝術類課程的教學模式。不強調藝術的情感宣泄或意味表達,而是引導學生理性、客觀地認識和掌握對象的造型規律和結構特徵,鍛鍊其形象思維能力,爲設計思維的視覺呈現奠定基礎。教師可在部分課程中加入創意設計主題,鼓勵學生髮揮創意想象,學習從形象——意象——形象的思維過程和將抽象概念轉換爲可視形象的方法與技巧。第三,針對工科類工業設計專業的藝術類課程學時相對偏少的問題,藝術教育應作爲專業教學與訓練的重要環節,貫穿整個培養過程。組建設計工作室是一種促進學生拓展專業學習時間和內容的有效組織手段。農林類院校往往教學制度管理嚴格,難以像藝術院校那樣完全以工作室制度替代傳統的以班爲單位、統籌安排的封閉式教學模式,但可作爲一種補充。各年級學生按照興趣選擇由專業教師負責的工作室,利用課餘時間進入工作室自主學習,參加學科競賽或項目實踐,在無形中使其專業學習時間成倍增加,專業學習內容得到極大拓展。

(二)農林類高等院校工業設計專業的藝術教育應體現專業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