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學相關論文

學識都 人氣:1.32W

今天,整個世界已經是市場經濟爲主體的社會了;這其中以金融市場最爲特殊;金融市場是市場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爲大家提供了金融市場學論文,一起來看看吧!

金融市場學相關論文

金融市場學相關論文篇1

摘要:隨着時代的變遷,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根據金融市場的需求,金融工程應運而生,金融工程的意義在於對金融效率的不斷追求。金融工程是金融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融工程最爲直觀的體現在於對金融效率的提高,金融工程在對金融機構效率的作用主要在於微觀效率的提升,金融工程不僅可以延伸出新型金融產品,還可以對金融機構長遠發展有重大意義。金融工程刺激了金融市場的競爭機制,並且開拓了市場規模,增進了金融效率。並且使得投資更加便利,多元化。在金融市場不確定因素很多,所以風險管控是必須的,本文就金融工程風險管控現狀進行分析,從而探討未來金融工程發展方向。

關鍵詞:金融工程技術;風險管控;風險評估與防範

金融工程最早來源於上個世紀50年代,可以算是最早出現的金融市場概念,並且大量應用於金融工程學術研討之中,許多金融工程技術理論也從中獲得啓發,但是金融工程概念繁多,比如國外金融工程學科教授約翰·芬伲迪是最早引出金融工程概念的人,他所持有的觀點是研究、開拓新型金融工具的系統觀念。其他學者還有洛倫茲·格里芬和約翰馬歇爾,他們的著作也都對金融工程概念完善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國清華大學宋逢明教授是國內金融工程學術奠基人,宋逢明教授對金融工程進行了系統性的劃分,首先是廣義,廣義概念代表的是對金融市場風險進行有效管控,使得金融市場結構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種有效金融工具。而狹義的則代表了技術層面上對於風險規劃的技術與工具之間的把握,這是其內在涵義。雖然衆多學者論斷不一,但是金融工程的深層次意義在於對金融市場創新性的升級,併合理把握互聯網金融的脈搏,增強企業發展與實力,提高業務開展,並對於風險管理水準成長加強,從而有效興盛金融行業的進步。

一、金融工程概述

金融工程是由西方社會最先提出的概念,其核心價值在於幾點,首先是風險因素,因爲網絡金融組建難免會產生多重風險因素,利率和金融資產價格是一方面的風險原因,除此之外還有宏觀經濟產生的影響以及企業運營之中內部所產生的各種管理問題,這都是其中不可避免的風險因素。所以,從風險把握上來說,在金融工程的趨向是對金融行業風險進行管理,並且能夠對企業管理進行升級,增進企業的進步發展。而從制度環境的角度來說,金融工程是與企業大環境下的制度息息相關的,制度環境是金融工程萌發與開展的最基本動因。再從金融理論來說,金融理論最爲重要的就是金融工程理論,不僅是金融工程開展的基石,更推進了金融工程的進步。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新技術不斷髮展,網絡時代各種電子產品與軟件也與金融工程不可分割,大大增進了風險管控的能力。因爲金融市場信息不平等,風險配置和金融比較利益的驅使,使得金融工程發展產生了成長。

二、金融工程技術

金融工程因爲其廣泛的應用價值,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發揮巨大作用。比如套期保值,這方面是以清除風險存在而達成的,由一些工具來消減風險,從一些個案中我們可以得到啓示。比如說互聯網金融綜合協議,會讓互聯網金融不受由其他因素影響。

還有投機,金融工程在這個方面會有很不確定性的風險因素,不過金融市場需要更加繁盛必須有投機,不僅讓投機者收入受益,還可以讓金融市場更加靈活,但是投機所要承擔的風險也是十分巨大的。再者就是套利,因爲每種商品價格的不一,導致的就是套利,這是因爲金融市場的規律作用。構造組合也是一種應用,因爲交易即爲風險,從而需要評估,所以一家公司收入貨幣爲一種,那麼公司資金流通也就是這一種貨幣,倘若有一種協議,對貨幣的變更予以制訂,那麼就會讓公司的資金流通更叫便捷快速,隨之而來的風險也會大大降低。

三、網絡金融風險管控現狀分析

正因爲網絡金融的不明確因素太多,則要在風險規避上提出基本的要求,一般要求的就是保護措施和變動的利益性。保護措施就是我們要再金融交易之中對風險進行把握,運用風險型工具降低風險,這樣就可以避免風險。變動的利益性指的就是在互聯網中,會產生各種情況,這種變動最根本的遠就是爲了避免利益損失,在某些特殊情況之中,應當重視期權的風險管理,但是期權的管理也會有着風險,不過這是由企業來抉擇的,各家企業不同的管理模式也會對風險的管理產生差異化。

在風險管理之中金融工程有着明顯的優點,相對於傳統網上銀行的風險管理工具,金融工程有着更高的準確性與及時性。

因爲網絡金融的不斷進步嗎,其準確性和及時性在增強。比如期貨商品,因爲期貨的價格走勢是預期現貨價格,是左右股價變幻的重要因素,所以根據期貨價格進行變幻,由此可見,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會產生平行的變化。成本優勢也是金融工程的優點之一,是與之相聯產品的高槓杆,可以在投入少數錢就能夠左右大筆交易的工具,這樣就會大大縮減公司套期保值的成本。還有靈活性,在金融市場中可以由交易者根據自身意願進行拋補。然而金融工程工具其本身風險管理方法是五花八門的,各種管理方法對金融的作用也是不相同的,正因爲如此我們就要正視金融風險的存在。在國際上金融工程風險主要的方面就是在於市場、信用、法律等等,各種風險所造成的的作用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具體案例具體分析。

1.市場變化。市場的變化最爲直接的就是價格的變化,是由於某些金融工具沒有產生自身功能所產生,所以要對金融工程工具作出風險評估,這樣才能消除不平穩因素。要對於到市場的價值,有着深刻的瞭解,如果對市場沒有做出正確的評測,那麼市場的風險性就會大大增加。並且對於金融工程工具的使用方法也要做出重點評測,要對金融工程工具的使用方法作出定期檢測,對於檢測要完整。交易者承受能力也是原因之一,對於交易者的能力也要進行預防。

2.信用評估。信用對於交易帶來的影響,大多數是因爲違約所造成的的。違約也是由很多方面所造成的的,可能是因爲多方資信的問題,還有可能是所產出價值等決定,在交易當中對於交易場所也要予以重視,對於所以交易者都要慎重,交易者所帶來的集散效應是十分顯着地如果。還有在於交易之中的擔保方法,擔保性越高,對風險產生的影響就越小,對於對方信用等級也要予以重視,交易風險性是隨着信用等級來產生的。所以在交易之中,交易保證是不可或缺的。在元化投資之中,有些投資我們可以進行組合,並且加以限制,如此會對風險管理作用發展產生優化。

3.資金管理。在資金管理方面,要提前預付,如果有其他方法也可以在特定時間能進行。金融市場風險是不可預估的,這是因爲流動性所造成的的,正因爲如此就要對流動性予以評判,如果對流動預估錯誤,對資信狀況不甚瞭解,就會導致風險的發生。

4.操作風險規避。對操作性的要求,如果操作人員素質達不到要求,也會導致風險的產生,出了硬件設施的故障之外,對操作人員的標準也要重視。對於操作人員,管理者要選擇較高素質,只有業務水平過硬,才能使風險降低,從而對風險性進而掌控。

四、結語

本文在文獻資料之中吸取了西方金融先進思想,對風險管控現狀方面作出研討,從而希望能夠使中國金融工程與風險管控得以發展。但是對金融工程與風險管控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雖然中國金融工程發展迅速,但是對於風險管控方面還有很多要完善,我們要對金融技術、法律規定和網絡經濟技術進行升級,合理提出新型方案,以此對金融工程衍生工具和風險把控上作出防範,減少不穩定因素的產生。本文對金融工程作出了具體分析,從合理性規劃出發,不僅要對風險作出正確把握,還要防範於未然,作出評估與防範,只有這樣不斷完善管理,才能夠促進金融市場的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瑜潔。淺談金融工程在金融風險管理中的比較優勢[J].時代金融,2015(27)。

[2]蔣燕。金融工程在現代銀行風險管理體系構建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05(09)。

[3]陳忠陽。金融工程與金融風險管理[J].國際金融研究,2001(04)。

金融市場學相關論文篇2

摘要:本文通過金融工具創新發展歷程和美國次貸危機根源的剖析,闡述金融創新工具的風險和功能。文章進一步說明我國的金融工具創新在深度和廣度上還遠遠不夠,金融市場和金融工具創新還存在缺陷。在此基礎上,文章提出促進我國金融工具創新的發展策略的建議。

關鍵字:金融創新工具;金融風險;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已經逐步演變成席捲全球的金融震盪,並向實體經濟蔓延,導致全球經濟增長緩慢。很多人將這場危機歸因於美國的金融工具創新,但單純歸咎於金融工具創新是有失偏頗的。金融工具創新是金融市場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的金融工具創新仍然不足,其發展不應因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而受到影響。我們需要在全面正確認識金融創新工具的風險和功能基礎上,制定正確的發展策略。

一、金融工具創新的發展

金融創新是政府、金融當局或金融機構爲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市場的競爭,更好地實現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防止或轉移經營風險以及降低成本,通過變革現有金融制度、建立新的金融組織、開拓新的金融業務和創造新的金融工具,對金融內部各種要素進行重新組合,創造一個新的、高效的資金營運方式或營運體系,從而獲取現有的金融體制、金融業務和金融工具所無法取得的潛在利潤。金融工具創新是微觀層面的金融創新,是金融創新的主要表現。

金融工具創新是金融發展的需要。從金融工具創新的過程來看,金融市場的發展歷程就是金融工具創新的發展歷程。

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許多國家日益加劇的通貨膨脹和不斷增大的利率、匯率的波動,加大資產價格的波動幅度,進而加大金融頭寸的風險,金融機構產生價格風險轉移創新的需求,貨幣互換、利率互換等各種能夠在各金融機構之間相互轉移金融工具內在風險的創新工具得到發展。

70年代後期的高利率大大增加傳統交易的流動性的機會成本,同時投資者出於對銀行信譽的擔心或期望更多收益,投資選擇由存款轉向流動性較小的資本市場工具,因此產生對流動性創新的需求。貸款證券化等增加流動性的創新,提高原有的金融工具變現能力和可轉換性,極大的提高金融資產的流動性。同時一些國家金融當局對銀行增加資本的要求,導致對股權融資的強烈需求,於是產生附有股權認購書的債券等股權創造型創新工具。

80年代以後,世界能源市場衰退和發展中國家債務危機影響到許多國際銀行的信用度,金融頭寸的信用惡化促使投資者產生信用風險轉移創新的需求,對信貸需求總量的增長則增加信用創造創新的需求,出現分散投資者獨家承擔貸款風險的票據發行便利以及用短期信用來實現中期信用等信用創新型工具。

同時70年代以來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的改善和金融競爭的加劇也促進金融創新的發展。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的改善大大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有力地刺激金融工具創新。不同國家的金融系統之間、各國金融系統中同類金融機構之間以及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的加劇促使各金融機構通過金融工具創新繞開資本充足率、法定準備金率、存款利率等方面的金融管制要求,開拓新的盈利市場,改變從單一的傳統業務中獲利的局面。

二、從美國次貸危機看金融工具創新與金融風險

1999年美國國會通過《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廢除《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對金融業經營模式的大部分限制條款,結束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經營的格局,推行金融自由化,金融工具創新有極大發展,增強金融機構的服務功能,提高金融機構和投資者規避風險、謀求盈利的能力,推動相關金融市場的產生和發展和金融市場的國際化。但是次貸危機表明,金融創新工具是一把雙刃劍,如果金融創新氾濫、監管缺失,不但不能減少市場風險,反而可能放大市場風險。

1997年底,JP摩根將資產負債表上的100億美元貸款打成資產包後分割出售給其它的金融機構,收回貸款進行新的投資,加快資產週轉率,提高實際的資本充足率,規避《巴塞爾協議》中關於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的規定,並將這部分貸款的風險轉嫁給其它金融機構,“次貸”就是在這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房利美和房貸美專門收購商業銀行的住房按揭貸款,並以貸款產生的預期現金流爲基礎發行公司債券。爲迅速提振由於互聯網泡沫破滅和“9.11”打擊而低迷的經濟,美聯儲從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13次下調聯邦基金利率,使之從6.5%降至1%,市場上的資金供應變得異常便宜,華爾街自然不能放過這樣的機會,次貸及其衍生產品大受歡迎。貸款機構及華爾街將次級房屋按揭貸款支持證券用金融工程的方法加以估算、組合、包裝,以票據或證券產品形式在抵押二級市場上出賣、用高息吸引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投資者購買。低利率、“零首付”、“零文件”等優惠的貸款條件和住房市場的持續繁榮吸引中低收入者紛紛入市購房,超過900萬的低收入家庭擁有自己的房屋,但次級抵押貸款中質量低下的部分使得整體按揭支持證券變成非流動性。同時,華爾街在對“信用違約互換(CDS),擔保債務權證(CDO)和住房抵押貸款債券(MBS)”等金融衍生品的追逐中,逐漸形成高達20-30倍甚至更高的槓桿率,不但放大金融風險,也對風險的估算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於計量技術落後,各金融機構無法估量次貸衍生結構型產品的風險敞口規模,導致風險不斷累積。金融機構間鉅額交易量將它們拴在一起,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格局。

隨着美國經濟的反彈和通脹壓力增大,美聯儲從2004年開始啓動加息週期,在一年半時間內17次加息,由於次貸通常比標準抵押貸款的利率高2%-4%,並採取可調整利率,利率上升使得借款人還貸負擔加重。而隨着房地產市場的逐步降溫,借款人已經很難將房屋賣出,或者賣價已經不足以償還貸款度。這樣,逾期還款和喪失抵押品贖回權的比率上升,引發次貸市場的嚴重震盪。資金鍊條在次貸環節斷裂後,違約風險通過次貸衍生產品迅速放大,衝擊整個貸款市場的資金鍊,最終導致金融危機。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住房按揭貸款衍生品中的問題是引發金融危機的'導火索,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還包括美國金融秩序與金融發展、金融創新失衡、金融監管的缺位、宏觀經濟政策失當,流動性過剩以及全球經濟失衡等。金融工具創新只是導致金融危機的一個原因,把導致世界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歸結爲金融工具創新是片面的。

三、我國金融工具創新的不足與進一步發展的必要性

隨着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金融工具創新也在逐步進行,開發出商業票據、債券、股票、商品期貨、保險、基金等金融工具,在短時間內就建立起由銀行同業拆借市場(1984年)、股票市場(1991年)、銀行間外匯市場(1994年)、銀行間債券市場(1997年)、期貨市場等組成的比較齊全的金融市場。美國金融危機並沒有引起我國金融劇烈震盪,是因爲我國金融當局非常注意金融風險,對金融創新一直持謹慎的態度。但是這決不是說我們要遠離金融創新,實際上我國的金融創新在深度和廣度上都遠遠不夠。主要表現在:①金融產品比較單一,還停留在基礎產品的創新上,在金融衍生產品創新和組合產品創新方面剛剛起步;產品開發中模仿式創新多、自主式創新少。居民和機構對投資工具的需求還遠遠沒有滿足。②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結構失衡,企業融資結構失衡。西方市場經濟發達國家企業主要通過資本市場融資,銀行業務主要是流動資金貸款和消費貸款,中長期貸款較少;住房、汽車抵押貸款等中長期貸款,大部分以住房抵押證券,資產支持證券等資產證券化形式推向資本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採用債券形式融資。金融工具創新不足導致我國企業融資和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因缺乏資本市場融資的渠道,主要依靠銀行貸款,導致風險向銀行體系積聚。

我國金融產品和服務手段,越來越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居民和機構投資需求、金融國際競爭的新要求,金融創新有待進一步發展。不能因爲美國金融創新出問題,就全面否定金融創新的必要性,不能因爲美國金融危機爆發而變得就因噎廢食,裹足不前。從長遠來看,金融工具創新是金融業持續發展的動力,對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金融工具創新能夠豐富我國金融市場上金融商品的種類,完善我國由同業拆借市場、商業票據市場、大額存單市場等貨幣市場以及國債市場、公司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資本市場構成的金融市場體系。

其次,金融工具創新可以滿足市場參與者不同的金融需求,增加金融市場主體的選擇餘地,增加金融市場主體規避風險、投資盈利的機會和手段,進而吸引更多的金融市場投資者,擴大我國金融市場的規模,能夠推動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

四、促進我國金融工具創新健康發展的策略建議

金融業是現代經濟運行的血液,是資源配置的核心,金融創新是金融發展的動力,可以規避實體經濟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風險,本身值得鼓勵和提倡。因此要通過充分的市場化機制鼓勵金融創新,通過發展衍生金融產品的市場來對衝和減少金融市場風險;同時要注意從美國金融危機中吸取教訓,審慎穩健的推進創新。

1.培育金融市場的發展,改善金融創新的生態環境,促進我國金融工具創新。金融工具創新需要一定的載體,因此,要培育金融市場的發展,完善金融工具創新的法律支持和稅收支持,改善金融市場條件。要進一步加強金融機構的改革和發展,增強金融機構進行金融工具創新的內在動力,同時健全金融機構自我約束和風險防範機制。要通過深化金融改革逐步實現利率市場化,擴大金融工具(特別是衍生金融工具)的需求,爲金融衍生品的發展提供基礎和依託;要穩步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完全實現人民幣的自由兌換,提高銀行和企業對包括外幣對外幣,人民幣對外幣的遠期、期權和互換交易等外生衍生品的需求;在適當的時候,修改有關法規,允許我國金融機構綜合經營銀行、證券、保險業務,降低銀行風險,便於其保持穩定的經營業績和持續經營,增加其競爭力;大力發展各類投資基金,保險公司,工商企業,銀行和證券公司等國內機構投資者,穩步引進海外機構投資者。

2.建立市場主導型的金融工具創新機制。金融主管部門要適度放寬金融創新政策和具體業務制度方面的限制,擴大商業銀行根據市場需求自主創新和根據市場自主定價的權力,對一些金融產品在相應管理規定未出臺前,允許金融機構進行業務試點辦理,然後逐步完善有關管理規定。要大力發展包括現貨市場、股票市場、期貨市場、期權市場以及多種結構性產品在內的金融產品和工具,適應不同狀態下企業融資需求,滿足投資者規避風險、套期保值的投資需求。

3.要注意把握金融創新和風險控制的平衡,注重風險控制。銀行等金融機構要審慎推行和設計金融創新工具,加強審覈衍生品的初級產品,掌握好基礎資產的質量,以優質的資產來衍生新產品;要避免過度使用複雜的金融創新技術和過度依賴數學模型,控制好金融創新的規模,追求真實的風險收益結構;要不斷提高風險控制和風險防範能力,做到金融創新和風險控制和風險防範能力相匹配。

4.要加強對金融創新風險的監管,不能讓金融創新對經濟與金融發展的貢獻建立在高風險之上。在金融工具創新的同時要創新金融監管體系,要提高金融監管的技術性,確保金融監管及時跟上金融創新的步伐;要保持適度監管,既要通過金融創新促進經濟發展,又要保證整個經濟的穩定;要加強對交易合規性的監管,保持市場良好秩序;要加強信息披露和提高透明度;要建立和完善銀行、證券、保險等專業金融監管機構和財政部、中央銀行等宏觀管理部門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和金融風險監測體系,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和法律風險實行綜合監控,在發展金融混業經營的過程中,要注意風險在不同業務領域的傳遞,注重構建不同業務之間的風險“防火牆”。

參考文獻

[1]費利穆鮑意爾,費德利鮑意爾:《金融衍生品--改變現代金融的利器》,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年5月。

[2]陶廣峯張宇潤:《金融創新與制度創新》,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

[3]葉永剛:衍生金融工具/21世紀高等學校金融學系列教材,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年。

[4]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課題組:《我國金融市場體系的協調發展研究》,《2004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重點課題獲獎報告》226-245頁,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年。

[5]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課題組:《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研究,《2005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重點課題獲獎報告》388-414頁,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年。

金融市場學相關論文篇3

一、概述

金融市場學課程,是學習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一個入門課程,幾乎所有開設經濟管理專業的高校在教育中都安排了教育任務,但是由於授課老師教育質量水平和教育方式方法的影響,學生對金融市場學的認識和最終的學習效果不盡相同,隨着高校課改工作的不斷深入,金融市場學的教育方法改革工作也正在穩步展開。

二、金融市場學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教育思想陳舊

之所以經濟管理專業將金融市場學列爲經濟管理專業的入門課程,主要是因爲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經濟管理體系在國民經濟建設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這個體系的建設,與非公有制經濟實體所做出的貢獻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由於受到計劃經濟體制下固態思維模式的影響,很多任課講師對非公有制經濟一直持排斥態度,以至於在講金融市場學的時候,更多的內容側重於“金融”,而刻意的忽視“市場”,這種教育方式不僅誤導了學生對金融市場學的正確認識,還使學生對了解整個金融經濟體的構件格局產生了影響,實屬人爲因素。

(二)教育環境單一

金融市場學的學習過程,不僅要根據教材內容進行課堂解析,還要針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詳細的講解一些經濟管理或者是金融市場中的案例,這些案例的時效性很強,甚至是有的相同的經貿業務在不同的金融環境下最後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這就需要老師緊扣時代發展的主題,選擇較爲新穎的教育案例給學生進行講解,而不是一成不變的照本宣科。那種單一的教育環境下的實際授課效果,非但讓學生達不到對經濟管理學有深刻的認識,反倒會對學生今後的專業知識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

三、金融市場學教育新方法

(一)將實踐教育列爲重點

金融市場學中的理論內容固然重要,但是就目前我國的實際經濟管理格局而言,目前還處在一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階段,在資本市場和經濟金融環境中存在很多變數,要驗證所學理論知識是否正確,需要通過一定的實踐來完成。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必須要將實踐教育列爲重點內容。這樣做一是能把理論結合實踐的教育模式發揮到最大效果,二是能讓學生在實踐崗位上總結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對以後的職場規劃能有很大的幫助,三是對非公有制經濟體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所起到的作用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對客觀的瞭解我國經濟管理組成能有很大的幫助,四是能讓學生既能把在課堂理論過程中在實習實踐中得到明確的解析,還能把在實習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存在的困難再帶回課堂上進行分析;五是通過這種主觀能動性學習的轉變,還能鍛鍊學生的自我掌控能力和一定的社會交際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的。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組織這種實習實踐學習過程中,校方最好是能讓學生接觸較多的經濟實體,不要侷限國企和金融經管單位,因爲受到體制的影響,這些單位中許多經濟數據的上報過程較爲漫長,而學生的實習實踐週期受到一定的時間限制的,儘量找一些民營經濟體或非公有制經濟體給學生創造學習的機會爲最佳。在這些經濟體內,會計和金融措施應用較爲靈活,能讓學生在較短的實習實踐過程中最大化的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二)增加案例教育內容

在課堂教育階段裏,理論知識是需要有實際內容來驗證的,所以穿插着理論知識,期間要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大量的實際案例來作爲印證。這其中也包括學生通過實習實踐總結出來的問題,這種問題是學生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接觸到的,講解起來既得心應手又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任課老師在選擇案例的時候,不要單純的考慮既成事實的成功案例來進行講解,還要綜合一些經管和金融操作中不成熟甚至是失敗的案例拿出來講解,因爲無論是貿易還是金融經管過程,都存在着一定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只有最大化的規避了這些風險,才能使其獲得利益最大化的成功。另外,任課老師在進行案例備課的時候,一定要參照離教育環境最近的時間段來進行選擇,這樣有的放矢是爲了能配合理論的時效性,讓二者產生自然的融合,如果拿二戰時期的經濟環境來套用美國次貸危機下的金融措施的話,那就貽笑大方了。與此同時,要充分地考慮中外不同經濟背景和時代背景下的案例因素,不考慮經濟基礎而單純的講解外國成型的金融案例的話,那對於綜合分析整個經濟管理背景是不利的。

(三)與其他課程做好銜接和融合

金融市場學是經管和金融範疇裏的一個基礎課程,無論學生的日後專業方向是財政學、會計學還是金融學、經濟學,都要將金融市場學作爲基礎,經濟管理專業沒有一個特定的學科分類概念,其中很多知識是互通的,所以在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授課老師可以嘗試着將一些其他學科的內容與之想融合一起學習。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對專業知識有一個初步的瞭解,還可以通過其他專業知識的學習,來印證金融市場在整個經管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能樹立學生更強的學習信心,增加學生對金融市場學甚至是經管專業的學習興趣。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金融市場學專業的新的教育方法,實際教育效果的好壞需要經過實踐來進行驗證,課改資源的進一步整合,會給學生帶來更加寬鬆的學習環境,這樣就能爲社會和國家培養更多的經濟管理專業優秀人才。

金融市場學相關論文篇4

摘要:金融市場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本文深入探討了在新形勢下如何開展金融市場學課程的實踐教學,得出了實施實踐教學的重難點、實施步驟、評價標準等;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了促進實踐教學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金融論文、課程、應用技能

1.把實踐教學放在第一位

由於所教授的學生大部分是高職類,學生在進入學校的第一節課就是學習目標的確認――以就業爲導向。學校也注重學生在專業技能方面的培養。因此在學期開始的時候,授課的內容就是讓部分有條件的學員在證券公司開設股票賬號,把學生置於真實的金融市場環境中。很多學生擔心自己對於股市的陌生而不敢操作或者說相當謹慎,害怕賠錢。對於教學而言,教師並不鼓勵他們進行真實交易,只是希望他們在交易之前進行股市行情分析,懂得一些投資的技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於學生對於很多金融市場的名詞非常陌生,沒有信心或者沒有辦法去進行交易操作,因而教師讓學生把這些概念全部記錄下來,並在課堂上和同學一起交流,從而引起他們對於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興趣。同時,因爲在證券公司交易大廳這樣的環境裏,學生接觸了許多投資者,有成功有失敗,活生生的案例呈現在他們面前,這樣做的效果比剛開始就引入基本概念、理論基礎知識要有效得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較爲濃厚。雖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能力並勇於到證券公司開設真實交易賬號的學生不多,但是班級裏面只要有一個人這麼做了,其他沒有付諸行動的同學都會爲這位同學出謀劃策,形成一個集體參與的氛圍,有利於發揮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這樣就達到了把實踐放在教學第一個環節的目的。

2.注重有針對性的案例教學

在設計實施性教學計劃的時候,特別要注重案例教學,並且所提供的案例要有針對性。例如爲學生提供一個有趣的金融市場運行情景,爲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情景,如:進行投資的必要性?人民幣升值對於百姓和社會的影響?如何利用金融市場規避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如何對於某公司股票進行價值分析?等等,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願望並通過嵌入式教學與合作討論式學習,引入和複習相關的基礎理論與基本模型,幫助學生親身體驗和完成從“識別目標”到“提出目標”再到“達到目標”的全過程,把講課內容與“提問―思考――解決”這一模式有機結合,這種模式強調對目標的追求,學習的基本機制是“容錯”,通過實驗、失敗、仿效學習,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的才能,尊重個體的差異性,對於學生的觀點要表揚創新,合理引導失誤之處,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技能。

3.側重於解決現實生活中經濟熱點問題

由於金融市場的發展較快,書本上所講授的知識已經無法緊跟金融市場發展變化趨勢,成熟的基本理論較多,最新發展的現狀介紹較少。

4.開放式的課程教學模式

金融市場學這門課程的教學,教師不應該只有一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既可以請其他專業課程教師來講解部分章節,實現教師資源互補,又可以請相關行業的專家和專業技術人才來以專題講座的形式給學生做介紹,因爲這些銀行行長、證券公司經理、保險公司講師或者其他金融業的一線工作人員,就自己的實際工作能讓學生了解金融市場業務發展狀況,對於金融理論的動態有很好的把握,從而讓學生對於以後的擇業有初步的瞭解,及早做好職業規劃。

當然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還需要教師注重教學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多媒體課件的開發,語音圖像等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的廣泛運用,能夠很好地解決傳統授課方式的枯燥乏味的問題。有效利用互聯網這一高效的資源庫,學生可以上網瀏覽全國範圍內金融市場課程優秀教師的多媒體課件、視頻錄像,採百家之長,避免個體教師在知識或授課方式上的不足;同時利用網絡,學生可以和社會各類型的人士利用專業論壇BBS討論、博客博文等載體進行實時或非實時的交流,開展自助式的學習。這種學習的方式更有針對性,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個性化的學習困難,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適當引導學生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去僞存真,否則網絡上的錯誤信息會對學生的學習和今後的工作產生誤導。

以上關於金融市場學教學方式的新探索,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變爲“實踐―案例―創新―基礎知識講解”這一逆向教學模式。在上面的四點中,沒有重點關注基礎知識的講解,不是否認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反而更應該突出基礎知識,因爲沒有紮實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師和學生就沒有辦法去發現金融市場中和經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更不要說去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了。因此,教學模式的創新離不開紮實的基本功,更離不開學生對於金融知識的渴求,只有學生有了學習的需求,教師的種種教學模式創新纔有意義,否則就是紙上談兵。教學模式的改革,新方法的運用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需要更多的教師和學生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