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奢侈品消費特徵

學識都 人氣:1.88W
中國消費者奢侈品消費特徵
    摘 要:全球最大的市場研究機構之一TNS最新發布的奢侈品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大部分中產階層對奢侈品抱有積極的態度,奢侈品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大有可爲。近幾年,不少國際知名的奢侈品品牌逐漸進入中國市場,也帶動了中國奢侈品市場的蓬勃發展。中國正日漸成爲世界奢侈品的主要市場。從東西方奢侈品消費動機的比較入手,着重回顧奢侈品消費在中國的發展,由此歸納出中國消費者奢侈品消費特徵。關鍵詞:奢侈品;奢侈品消費動機;奢侈品消費特徵
  
  1 奢侈品的涵義
  
  “奢侈消費”常常被人們認爲是炫耀消費、過度消費。然而在經濟學的意義上,奢侈品本身並不是一個明顯的貶義詞。從收入增加與需求增加的關係來看,人們的消費品一般可以分爲三類,一類是需求增加與收入增加有相應發展關係的必需品;一類是需求增加隨收入增加而減少的劣等品;另一類就是需求增加超過收入增加的奢侈品。
  經濟學中,奢侈品的定義正是相對於必需品來說的。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只是給出了必需品的`定義,然後將所有不屬於必需品的物品歸爲奢侈品。根據經濟學上的定義:隨着收入的增長,商品的需求量也在增長,但需求的增長幅度高於收入的增長幅度,該商品就是奢侈品,其恩格爾曲線呈下凹形。
  社會學中,Kapferer認爲:“奢侈品代表的是美好的事物,是應用於功能性產品的藝術。就像光可以帶來光明一樣。它們提供的不僅是純粹的物品,他們是高品位的代名詞。”它包含一系列有形價值和心理價值,如炫耀性價值、惟一性價值、社會價值、享樂價值和質量價值等。
  
  2 中外奢侈品消費動機的比較
  
  2.1 西方消費者奢侈品消費動機
  Vigneron Franck and Lester W. Johnson(1999)在研究西方消費者奢侈品消費動機時,採用與自我取向相關的概念——自我知覺(Self-Conscious)來對消費者進行心理細分,將消費者分爲兩類:公衆性自我知覺者(Public Self-Conscious)和個我性自我知覺者 (Private Self-Conscious),與此對應參照羣體的影響分爲兩類:人際影(Interpersonal Effects)和個我影響(Personal Effects),前者影響西方消費者奢侈品的3種奢侈品消費動機:炫耀(Conspicuous)、領先(Snob)、從衆 (Bandwagon);後者影響2種消費動機:享樂(Hedonist)、追求精緻(Perfectionist)。圖1可以清楚地描述西方消費者奢侈品消費動機結構。
  
  2.2 中國消費者奢侈品消費動機
  消費文化是引導和約束消費行爲的規範,而消費文化受消費者所處文化價值觀的影響。中國文化價值觀植根於儒家文化。因此,中國消費者奢侈品消費動機也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與西方消費者在消費動機上表現出一定的差異。   (1)個我性自我和公衆性自我的影響。
  個我性自我概念和公衆性自我概念的消費者在消費時所追求的消費動機是不同的:個我性自我的消費者強調內在自我,因此也偏愛產品或品牌的享樂價值,這種追求享樂價值也是奢侈品消費的主要動機,因爲享樂價值在於個人對產品的享樂和體驗;公衆性的自我概念強調了個人的公衆角色,個人的公衆感知是自我識別的中心,對面子的重視,更多的突出產品的象徵意義而不是享樂,尤其是產品的公衆性象徵意義。
  (2)禮品消費。
  儒家文化下奢侈品的獲得方式一般通過禮品的方式實現,禮品是建立和保持儒家社會關係的重要紐帶,奢侈品被認爲是合適的禮品。因此,奢侈品的獲得一般通過禮品交換的方式。並且在中國文化下,在選擇奢侈品作爲禮品時,更強調產品的品牌、生產商和生產國。
  
  3 奢侈品消費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奢侈品消費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劃分爲4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8-1997)改革開放,更高層次需求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