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究活動中實施有效交流的策略論文

學識都 人氣:1.47W

摘要 新課程標準強調,《科學》課程的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就探究的程序而言,交流與表達只是作爲探究流程的一個階段,但具體到《科學》課程的課堂教學中,交流卻是貫穿探究的主線,直接影響着探究的進程,決定探究的嘗試和效果。學會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課程中應該獲得的一種技能,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彙報交流活動很難較好地落實。很多時候,科學探究僅僅是走過場而已。本文對有效交流的現狀作了認識歸因,並對如何實施有效交流提出了一些策略。

科學探究活動中實施有效交流的策略論文

關鍵詞 科學探究 有效交流

一、探析課堂交流之惑

學會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課程中應該獲得的一種技能,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彙報交流活動很難較好地落實。什麼原因使學生在交流活動中不能很好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思想,不能從與同伴的交流中相互獲得更多的信息呢?是因爲他們膽小,不敢表現自己,怕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還是因爲他們不會對記錄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總結?我利用空閒時間通過與學生交談,並結合在課堂上的認真觀察,歸納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

1、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導致無法表達。小組合作實驗,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實際上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參與的機會往往更多,扮演了一種主導的角色,動手差一點的學生成了聽衆,往往得不到獨立思考的機會,而直接從中獲得的都是信息能力較強學生的意見和思想,致使能力不強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立的觀點和思想,受益不大。同時,小組實驗活動時,有的組會爲誰記錄、誰發言而爭吵;有的小組組內的相互討論,沒有很好的開展起來,有的小組雖然開展了相互討論,但說的卻是別人說過的話題。這些現象影響了一部分同學參與的積極性,在相互交流討論時沒有開動腦筋,這也就造成一些能力弱一些的學生,有時會把思考交流的機會讓給他人,不主動重視與其他同學的交流。

2、學生不科學的整理彙報方法影響交流。從學生的彙報中,我發現學生對自己的記錄資料沒有一個很好的總結,不會將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歸納。學生通常會將實驗結果用文字寫成很多小句子,彙報時學生的語言顯得羅嗦,既浪費時間,又不能清楚的表達意思。有時學生記錄的資料繁多,尤其是高年級同學,他們通過書籍、網絡等方式查找的信息資料很豐富,但他們不能從中找出關鍵的內容,而是拿着資料從頭到尾念一遍,雖然彙報了,但是主題不突出,結果不能使其他同學較大的收穫。

3、學生的自卑感抑制了口頭表達的意願。有些同學在小組中私下交流時,可以興致勃勃地參與討論,但是一旦要他當衆發表見解時,卻支支吾吾,缺乏自信。這些同學其實是有自卑感,覺得自己表達意見的能力較差,認爲要表達是件很難的事,不知道要怎樣才能講述清楚,怕自己的發言不好被同學取笑,總是躲躲閃閃,不願意站起來回答問題,久而久之,對自己的表達缺乏自信。

4、教師的不良情緒影響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經常會出現許多突發事件,教師課前無法預設,有時難免產生不良情緒,尤其當學生出現非期望行爲時,教師更難保持良好的教態。老師的這種情緒會讓學生精神緊張,造成心理負擔;原本情緒振奮的學生也因此而畏縮,生怕自己的錯誤回答更讓老師生氣,於是更多的同學產生了消積態度,不願意舉手進行彙報。

二、有效交流的實施策略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親身經歷、主動探究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科學》學習中要讓學生養成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的行爲習慣……”學生只有在合作交流、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的氛圍中,《科學》學習才能成爲學生主體性、能動性不斷生成、發展、提升的過程。合作交流中,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並教育他們敢於修正自己的不正確的見解。而訓練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是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重要基礎。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可以採用以下幾種策略。

(一)落實學生在探究合作學習活動中的參與度,讓學生有話可說。在小組的合作活動前,提出明確的教學要求,如“交流時,組長指定輪流發言”、“認真聽取小組每個同學的發言”、“有不同意見的可以提出來討論”等,讓每個學生真正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而不是一個“旁觀者”。

教師還必須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活動進行現場的觀察和指導,爲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引導。比如:合作學習活動開展順利時,應及時給予表揚,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合作討論中聲音過大,或個別組有學生講空話時,及時給予提醒;教師在巡視中要及時鼓勵學習困難及不敢表現的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當活動過程中出現問題或討論偏離主題時,教師應及時予以引導。在活動過程中,及時進行評價是相當重要的。評價既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肯定,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討論結束時,不僅要注重學習結果的.彙報,更要注重對合作過程的評價。根據每次合作活動,還可評出智慧獎、質疑獎、傾聽獎等,這樣使合作學習更積極向上,使學生更樂於參與。

(二)指導學生的整理、總結、歸納方法,讓學生學會交流。《測量一杯水》的實驗活動中,讓學生從三個時間段來測量一杯熱水溫度的變化,將測量結果記錄下來,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記錄的簡單數字畫出統計曲線圖,曲線圖將三個數據的特點清晰呈現出來,學生很快地從圖表中找到溫度變化的規律,更加容易理解科學知識。

當然增強學生對信息的處理還有不少辦法。教師在平時可以多做一些輔助訓練,就某一主題,選擇一些有信息和無效信息讓學生辨別;也可以把學生收集的信息進行交流,自己篩選重要的信息資料,編寫爲遊戲的內容,並在遊戲交流中,讓學生認識不足。通過反覆訓練,`學生逐步習慣了自主的有序思維,隨着思維的發展真正形成爲研究問題而收集信息的技能。

(三)選擇靈活多樣的交流方式,讓學生樂於交流。交流是口語交談中最常用的表達方式。自己表達清晰、讓大家聽清楚則是交流的關鍵。交流中要把枯燥的“說”與“聽”,變成生動活潑的“宣傳”與“接受”,從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更豐富的內容,調動學生交流的積極性、主動性與自覺性。我們可以依據學生記錄方法的不同、年齡特徵及個性差異,來選擇不同的交流方式。

1、扮演角色。爲了使學生更好地展示交流,產生情感體驗,讓他人更好地瞭解自己的意見、決策,讓學生扮演某些角色,在課堂上進行表演,學生會更有情趣。在《有趣的食物鏈》這一課中,帶領學生玩“弱肉強食”的遊戲,讓兩名學生分別扮演一種食肉動物和一種被捕食的動物,並蒙上眼睛,由學生自己來選擇動物名稱,在其他幾名同學圍成的一個3米的圈裏,食肉動物依靠聽力辨別方向、捕捉動物。我想,在這樣的氣氛中交流學生能夠深刻地認識動物之間的關係。

2、編講小故事。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編成有趣的小故事,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更加鞏固了所學知識。如在學習《水》這一單元時,最後請學生以《我是小水滴》爲題,把有關水的綜合知識編成小故事。學生們積極踊躍、自主選擇,編的故事也是各不相同,包括水的性質、水的用途、水與生命、保護水源等內容,編得惟妙惟肖,而且題材多樣,有神話、童話、記敘等。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培養。

3、參觀展覽式。抓住學生的好奇心這一特徵,利用參觀展覽會的方法,進行信息交流。方法爲引導學生把自主收集到有關各種相關信息利用簡筆畫、圖表、箭頭等形式,記錄在一張白板紙上,成爲簡易展板。每組只留一名學生充當解說員,更多的學生可以自主去其他組,以參觀者的身份去了解別人的展板,也可以以一個詢問者的身份對解說員提出疑問。同學們在相互解疑問難過程中,以欣賞的眼光、詢問的話語中進行自主交流從而達到資源共享。給學生一張大白紙,給學生支配的空間,學生參觀展覽的慾望會更強,彼此的交流會達到極好的效果。

4、信息發佈會。信息發佈會,作爲小學生科學學習的典型經歷活動方式,是給學生提供一種機會,讓他們根據主題蒐集整理資料,在全班學生面前,以各自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師要營造一種民主、科學交流的氛圍,讓學生嘗試、體驗科學交流活動的精神享受與樂趣。例如,四年級有些同學在家裏種植了幾種花的種子,已經開始發芽了。學生記錄了自己種植的過程以及觀察到的現象,讓他們各自將自己的記錄彙報給大家,有的學生在彙報交流植物的生成過程中還配以圖、文字說明或實物。這樣的彙報交流,既能使彙報的學生提高交流能力,又能使其他同學在交流中獲得知識。

5、辯論會式。辯論會是學生日常學習活動中常見的方式。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機會進行正常的辯論,營造平等、和諧、相互尊重的氛圍,使學生既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又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特別是要給那些不愛發言、不善發言的學生以發言的機會,激發他們交流的意願和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

(四)提高教師素質,爲學生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贊可夫的心理實驗表明,教師良好的情緒,會使學生精神振奮。課堂教學過程不僅是在特定情境下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也是一個師生進行情感交流、認知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教師上課時精神抖擻,帶着極大的教學熱情去感染學生,將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的心理處於最佳狀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每個細小動作和微妙的神態暗示、富於積極的情感性鼓勵語言,都能點燃學生的情感之火,調節學生的情緒變化,使學生保持旺盛的樂學情緒,在輕鬆愉快的思維活動中,達到師生心靈與情感溝通,起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積極作用。

四年級的科學內容需要更多的科學知識,學生們也能積極去查找有關的資料。在課堂遊戲中,開始有的同學還不敢上臺來,怕被同學取笑,我及時鼓勵他們“這是遊戲,我們重在積極參與,說不好沒關係,只要你有勇氣上臺來,就值得驕傲。”這回他們勇敢多了,也體會到遊戲的樂趣,都爭着想上臺來試一試了。當有同學彙報得不全面或不清楚時,我投以信任的眼光,用“說得不錯,繼續說下去”、“如果有條理會更好”等激勵的語言鼓勵學生說下去,使學生樹立起表達的信心,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內在潛力,使其思維得到充分鍛鍊。

一節《科學》課程的成敗,雖然主要表現在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過程上,但更重要的方面卻在教師絕妙的教學過程設計,因此要講究課堂教學藝術即“妙手巧法”,才能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地提出問題、自主地確定研究方向,並積極主動地和同學合作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學會、提高自己的交流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