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現狀分析探討論文

學識都 人氣:2.11W

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推動着教育事業的進步,藝術設計也隨之邁向了更高的臺階。藝術設計的發展不僅可以反映一個國家對藝術設計的重視程度,更能體現出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文明進步水平。

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現狀分析探討論文

1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現狀分析

高校藝術設計科教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現行的教育方式、理念在理論和實踐教中仍存在着一些問題。

1.1藝術設計招生人數過量

近些年來,各大高校對藝術類招生人數持續過量,這種趨勢反映出藝術類專業逐漸大衆化,但凸顯的問題更讓人深思。藝術類生每年交納相當可觀的費,基本費在6000-15000元之間,這是造成藝術設計類專業擴招的一個直接的經濟因素,高校在高額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不斷擴張藝術專業的招生規模。此外,各大高校爲了創建綜合類大紛紛設置藝術設計專業,使本來不具備藝術類專業招生能力的高校紛紛開始招生。校因爲師資能力不足、教設備的限制和生文化基礎的差異,導致藝術類教的質量難以改進。

1.2傳統的教

模型難以適應當今的發展要求首先,在教管理上,由於校是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起來的,藝術教育自身具有隨意性的特點,而校缺乏對藝術設計類管理的經驗,也沒有紮實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在對待外來藝術設計教育時,只是一味地吸收,沒有基於自身辦特點,盲目習,造成藝術類專業的教模式混亂,毫無特色。其次,雖然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已有百年的發展歷史,但現代意義上的藝術設計教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時間。爲了滿足社會對藝術設計類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關於藝術類辦招生的條例,因此各大高校相繼開設了藝術類專業,並且這種發展速度是史無前例的。然而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最初是從美術衍生而來的,不太注重其與社會技術經濟的聯繫,對這種教育理念的沿襲,使我國的藝術設計類教育很難突破原始模式的束縛。從整個藝術設計的發展歷程來看,我國的藝術設計屬於市場牽動模式。現如今,高校的藝術設計看似教豐富,事實上與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模式並沒有實質性的差別。許多人認爲高校添設了計算機的教就是實現了教的進步,其實不然,計算機的習僅僅是軟件的'習,社會經濟的進步並沒有得到真正的體現。此外,傳統藝術類專業的設置已經滿足不了當今社會的發展要求,而高校間雷同的專業設置一方面適應不了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導致出現了無謂的人才競爭現象。

1.3理論和實踐不符

我國藝術教育發展起步落後於西方先進國家,而且是在美術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藝術設計更加傾向於實踐中的應用,而多年以來藝術設計一直沿襲美術循規蹈矩、規範化的教風格,從而抑制了藝術設計專業的個性特色發展,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軌。例如,藝術設計中的工業產品設計、服裝設計都要求生深入實踐,切身瞭解實際生活中的藝術設計理念。然而多數校忽略了實踐教環節,僅僅是停留在畫板上,缺乏對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環節,最終使生無法得到有效的實踐培訓。特別是當前社會過分強調安全責任的背景下,很多校往往都不提倡組織生外出,而教師在教過程中,由於怕承擔責任,不會把課堂搬到實踐中去。很多老師都傾向於多在課堂上說理論,少到校外搞實踐。因爲這樣可以減少安全事故,也就不用擔什麼風險。再者,很多校和社會生產企業或相關實踐單位沒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使藝術設計類的生走上社會實踐的機會並不多。沒有去處,也就只有關在象牙塔中脫離實際地創作再創作。以上理論與實踐不符的現實,使生所的理論不能及時得到檢驗,生對相關知識也就不易消化吸收。同時,生的藝術創新靈感要從生活中來,而少了實踐,也就少了很多靈感產生的機會。如此教,藝術設計類的生實難成長爲真正的藝術設計人才。

1.4教師和生存在的問題

在高校藝術類專業中,任課老師很少真正瞭解社會中藝術設計的市場,並且在我國特定的教育背景下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並不能滿足現代藝術設計的新思想、新要求,以至於在教課堂上出現教形式單一、枯燥乏味,而生只能被動地接受,並且習水平得不到真正提高。除了教師質量的問題,高校藝術設計也缺少師資力量,尤其對一些新型的專業,在解決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上,高校一方面是直接聘用自身院校培養的畢業生或外聘畢業生,這部分教師有較高的歷,但缺乏實際教經驗;另一方面是聘用美術轉行到藝術設計的老師,這部分老師雖然有較高的藝術思維,但他們大都是以短期培訓、自的方式轉行到藝術設計,並沒有藝術設計的實踐經驗。這兩種現象都會導致高校整體師資水平下降。藝術類生選擇報考藝術進入大,往往不是真正出於對藝術的熱愛,而僅僅爲了能夠上大,導致生沒有必要的專業基礎知識準備,最終導致生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水平普遍偏低。通過調查數據統計表明,藝術類專業的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僅有10%左右的生能夠在工作中獨立完成工作,而在現實中,企業急需的是直接上崗的高能力人才,而不是花費大量時間資金對入職人員進行培訓。

2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模式的改進

藝術設計的發展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所以,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方向必須要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尤其是要更加重視高校的藝術設計教育模式改進。

2.1改革高校藝術設計招生規章制度

藝術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科,同樣需要專業基礎知識的儲備。從我國目前高校招生的情況來看,對藝術類考生文化課的要求力度遠遠不夠,這是造成生源差的主要原因。高校在招生時,可以引用一種適用於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方式,例如,在升考試時,增加對方案的設計、對設計思維能力的測試等環節。另外,對於高中文化課習水平低轉入藝術專業的生,高校在招生方式上可以選用預科,即對將要考取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生先進行一段時間的培訓習,再進行專業考試,這樣有了專業知識的儲備就能爲以後的藝術習生涯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2.2藝術設計應朝着特色辦的發展方向

高校藝術設計畢業生數量的不斷增多,加劇了市場上人才的競爭,因此特色辦成爲增強藝術設計畢業生競爭力的一個強有力的手段。高校對藝術設計專業實施特色辦,在同類院校中突顯自身的辦特色,這樣在高校之間纔有利於形成多元化的教育理念,纔有可能使我國的生具備中國特色的思維思考能力。例如,美國校長期受到美國民族自由開放意識的影響,使其藝術設計更加看重對生個性能力的培養;日本藝術設計理念重視對其民族文化的繼承,因其受傳統審美習慣的影響。因此,高校在藝術專業的設置上應該考慮到自身地域,結合市場的需求。高校特色辦可以在專業方向和課程結構上進行改進。首先,在專業方向上,高校應充分考慮自身所處的地理位置,利用區位優勢,來設置藝術設計專業。例如,意大利的藝術設計傾向於皮具、珠寶類;河北省紡織業、製藥業比較發達,高校可以根據地域特色開設藝術設計類專業;天津包裝、裝潢業發達,並且臨近北京,可以根據其優勢進行特色專業設置。其次,在課程結構上,要開設與專業方向有關的人文和自然科,舉辦講座等形式,爲培養複合型人才奠定理論基礎,還要加強對專業課程的專業化強度,借鑑國內外優秀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同時又要把專業課程與傳統課程進行整合,既要吸取傳統課程的優點,又要結合新課程的元素,把傳統精神和時代精神相融合。

2.3優化教條件

首先是師資力量的提高,教師水平在校教活動中起着關鍵性的作用,爲解決高校師資力量薄弱的現象,高校可以採取兩部制的模式,即一部分老師爲校固定老師,主要職責是對生理論知識的灌輸和傳授,另一部分爲聘請的設計師、專家者等優秀師資,負責開拓生藝術思維,對生進行設計指導,讓生充分了解市場對新型藝術人才的要求,兩部分老師有機結合起來,靈活安排生上課時間,這種模式不僅增強生對所專業的熱愛,而且有助於提升生的專業化水平。此外,校還可以與一些知名藝術設計公司進行合作,讓生參與一定的技能培訓。教水平的提升還與教條件的好壞緊密相關,在藝術設計教育中,除了老師的理論闡述外,更多的是老師的指導示範,因此,高校還要加強對教設施的建設投入,爲藝術設計專業提供硬件支撐。

2.4優化藝術設計課程體系

根據藝術設計的培養目標合理安排藝術設計課程體系是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二十一世紀需要有創新力和實踐力的人才,校應該根據時代對人才的新要求培養生能力。藝術設計一年級基本爲基礎課,包括對元素的觀察和思維模式習慣的養成以及對視覺語言的分析能力、素描和寫生的能力;大二年級是設計基礎課,包括對基本設計理念、方法、功能等的認識和理解;大三年級和四年級主要是藝術設計的實踐能力,例如廣告、網頁、傢俱、室內的設計等。在優化課程體系的同時還要優化教方式,讓生真正參與到藝術設計中去,而不是對老師作品的模仿,老師應該有針對性地提出設計主題,讓同分組討論設計,鼓勵生奇思妙想,最後觀摩評選,再由老師發表該主題的設計思路。老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內容選擇不同的教方式,在課堂教過程中重視與生的交流互動,從多角度培養生的藝術設計思維能力,不斷髮掘生創造的潛力。高校還可以採用生對教質量反饋系統,生可以匿名對任課老師作出評價,以此來作爲衡量老師教水平的標準之一。同時這個評價系統還能提高老師工作的自覺性,促使老師更好的關注教科研,提升教質量,提高生的專業素質能力。

3結語

總而言之,現如今的藝術設計教育面對的是知識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我國高校的首要任務就是創建自身辦特色,優化辦條件,積極推進藝術設計教育的改革,爲我國現代化事業培養新型的綜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