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飲食文化論文

學識都 人氣:2.74W

許多吃慣了中餐的人偶爾去吃一頓西餐,換個口味倒也無妨,但是要讓他們轉變飲食方式就難了。爲什麼呢?就是因爲中西方的飲食文化差異太大,許多人不能一下子接受得了。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嗎差異有什麼呢?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了一些。

中西飲食文化論文

民以食爲天,飲食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一個極爲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同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其中所包含的民間文化的遺傳信息十分豐富。任何一個民族的飲食文化包括這個民族的飲食特點與飲食習慣,這種特點與習慣又肯定能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這個民族的血統、生存歷史和生存環境。

一. 中西文化歷來是世界文化的兩大派系,而飲食在兩個文化中部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從而造就了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在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方飲食習俗,不論在其觀念、性質,還是在其方式、對象等諸多方面,所存在的差異是非常鮮明的。飲食文化包括食物的加工、消費和享受三個方面。本文主要從這幾個方面來談談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

二. 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

1. 飲食觀念的差異。

中國人的飲食強調感性和藝術性,追求飲食的口味感覺,而不注意食物的營養成分,多從“色、香、味、形”等方面來評價飲食的好壞優劣,追求的是一種難以言傳的意境。簡單地說,中國人吃的是口味,“味”,是中國飲食的魅力所在。中國人飲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飢,同時還滿足對美味的渴望,帶來身心的愉悅。對比注重“味”的中國飲食,西方的飲食是一種理性飲食觀念。西方人喜好小而精。對於烹飪食物,營養性和美味性就是他們的出發點和目的地。他們全力開發和研究食物在不同狀態 下的營養差異,特別講求食物的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各類無機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熱量的供給是否恰到好處以及這些營養成分是否能爲進食者充分吸收,有無其他副作用。這種價值理念的差別形成了中餐過分注重飯菜色、香、味的特點,而西方人則自始至終堅持着從營養角度出發,輕視飯菜的其他功能

2. 飲食內容的差異。

中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飲食結構以穀類即澱粉爲主,肉吃的較少,糧食較多,再以蔬菜搭配,蔬菜可以說占主導地位。據西方的植物學者的調查,中國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種,比西方多六倍。現在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也注重了平時生活中肉的攝取量,但還是以蔬菜和豆製品爲主。而西方人比較注重動物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取,飲食結構上,也以動物類菜品居多,主要是牛肉、雞肉、豬肉、羊肉和魚等。因此肉食在飲食比例中一直佔到很大的比例。西方人還喜愛冷食、涼菜,從冷菜拼盤、色拉到冷飲,餐桌上少不了冷菜。西方人多生吃蔬菜,不僅西紅柿、黃瓜、生菜生吃,就是洋白菜、洋蔥、綠菜花、西蘭花等也都生吃。而中國人喜歡熱食,除正菜前的小碟是冷菜外,主萊都是熱的。在中國人看來,熱菜涼了,就少了許多味,趁熱吃才能吃出菜的味來。

3. 飲食方式的差異中西方的飲食方式有很大不同。

在中國,無論是家庭用餐還是正式宴席,都是聚餐圍坐,美味佳餚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共享一席,人們相互敬酒、勸菜,要藉此體現出人們之間的相互尊敬、禮讓的美德以及和睦、團圓的氣氛。特別是在各種年節裏,更是借飲食而合歡。這種會食方式,是中國飲食文化上的一個重要傳統。中國人進食的過程中無須他人事先進行食物的分配,而是各取所需。而西方人在家庭聚會或是正式宴席上,也會圍坐在一起,但他們的食物是單盤獨碟的,,有專人先行分配食物,是一人一份的定量供應。大多數宴席是不必固定座位,可以自由走動,不僅可以充分滿足個人對食物的喜好,還便於社交,便於個人之間的情感與信息的交流,而不必在餐桌上將所有的活動公之於衆。這種用餐方式充分體現了西方人對人性、對自我的尊重,強調了個人的獨立和自主。 此外,在餐具方面,差異就更甚明顯。中國人使用的是筷子、湯匙,吃飯也用碗盛;而西方人呢,則是盤子盛食物,用刀叉即切即吃,喝湯則有專門的湯匙。

4. 飲食習慣的差異。

從烹調過程來看,中國人愛加醋、姜、蒜、蔥、辣椒等佐料,他們認爲這些佐料不僅可以提味,而且可以殺菌、消脂、增進食慾,幫助消化等。西方人的佐料沒有我們的這麼豐富,但也不乏優點,他們烹飪時不愛放味精,因爲味精含鈉,攝入過量有損健康; 許多中國人習慣每日購買新鮮食品烹飪,當天吃什麼纔會買什麼,不會買很多儲藏起來;但西方人往往一次性購買一週的食品貯存在冰箱裏,每日食用冷凍食品,且經常食用罐頭和醃製品。

5. 菜名的'差異。

中國的很多菜名中往往包含了很多的歷史、文化的信息。如“東坡肉”,傳說是根據宋代的打文豪蘇東坡流傳下來的食譜烹製的,“宮保雞丁”,“宮保”是官員的職位。有的菜名還與典故、傳說有很大的關係,如“霸王別姬”。“佛跳牆”則是傳說,這道菜的香味引得寺廟裏的和尚紛紛跳出院牆。隨着飲食文化的不斷髮展,菜餚的內容也在不斷的變化。相比之下,西餐的菜名要簡單得多,炸雞腿、香辣雞翅、炸薯條、漢堡包、海鮮湯,幾乎無一不是以原料加上烹飪方法來命名的。還有一些西餐廳裏經常出現的菜餚如意大利麪條、意大利比薩餅等也是如此。這在中國人看來就沒有了詩情畫意的“味道”在其中了,但卻符合西方人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省去了不必要的思考時間,簡化了吃喝的過程。

三. 結論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造就了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而中西飲食文化差異則來自於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處世哲學。

今天,東西方各具特色的飲食已成爲人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情。我們在大街上隨處可見法式大餐、麥當勞、肯德基等西方的飲食,而中國菜館也開遍了全世界。隨着經濟全球化及信息化的迅速發展,飲食文化的交流正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並在全球經濟文化融合過程中扮演着越發重要的角色,它已經成爲了一種日益增強的文化影響力,正發揮着比其他任何全球化單一力量大得多的作用,也在悄悄地改變着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