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小教專科畢業論文

學識都 人氣:2.58W

小學教育專科是電大開放教育試點的一個專業,隨着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教師的教育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下面我們來看看電大小教專科畢業論文,歡迎閱讀。

電大小教專科畢業論文

  試論創新學習方式

摘要:

創新學習方式已成爲教育的主題,教育者應該將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以實現學生積極地學,主動地學,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文章認爲,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機制,才能在傳統“授受型”教學向“多元化”課堂教學轉變中,營建學生自主學習的立體空間而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自主學習   立體空間   論述

現在教學,主張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呼喚學科本位的復歸,創新學習方式已成爲教育的主題。這種創新表現在“獨白式”的課堂教學方式已遠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與要求。現在的課堂應是一個互相“對話式”的課堂,“對話的過程即是主體之間在經驗共享中的相互造就過程”,這就要求課堂教學鼓勵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髮展一種“對話”關係,在教學中進行知識、情感的相互碰撞與啓發。新教材最大的特點就是擺脫了“以學科爲中心”和“以知識爲中心”的課程觀念的束縛,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即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這就要求教育者將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以實現學生積極地學,主動地學,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這不僅需要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也需要學生轉變他們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轉變學習方式從根本上說就是從傳統學習方式轉向現代學習方式,它的基本特徵是: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問題性。從本質上說,現代學習方式是以弘揚人的主體性爲宗旨,以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爲目的,由許多具體方式構成的多維度,具有不同層次結構的開放性系統。它倡導把現代人文主義精神帶入課堂,變它主學習爲自主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一、 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遞,同時又是師生情感互動的過程。我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創設一種開放的、浸潤的、積極互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以新知識爲工具形成對相關知識的探索。

(一)創設民主和諧的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有了積極性,才能事半功倍。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採用語言激趣,設置懸念,創設情景,猜謎語,講故事,做遊戲、等教學方法,做好導向作用,讓學生探究潛能與慾望有所指向。如教學《雨點》一課時,教師在黑板上板書簡比畫,分別畫出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另外教師還準備了四張雨點睡覺、散步、奔跑以及跳躍樣子的圖片。“同學們你們看天空下起了雨,它們有的落在池塘裏,有的落在小溪裏,有的落在江河裏,還有的落在海洋裏。你們知道老師手中的“雨點”落在了哪裏嗎?”老師向學生展示手中的圖片,接着請同學上來把圖片粘在黑板上相應的位置。之後老師讓學生模仿雨點睡覺、散步、奔跑以及跳躍時的樣子。學生的學習興趣油然而生,就順即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二)民主和諧的課堂活動方式。

在課堂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主動性,利用表揚、課堂小組競賽、課堂交流等多樣化的手段,調節、控制課堂氣氛,使課堂教學活而不亂,穩而不死,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以《螞蟻和蟈蟈》這節課爲例,教師要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方式,一直讓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分角色表演蟈蟈和螞蟻。讓學生通過親身體會螞蟻的勤勞和蟈蟈的懶惰,以及冬日裏螞蟻們圍在火爐旁享受着豐富的食物的幸福和蟈蟈露宿在雪地裏的痛苦。使學生明白:只有辛勤的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的生活。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小學生愛表現自我、自我意識強的心理特徵,多爲他們創設“自我表現”的機會。

有時在學生遇到困難而向老師提問時,教師會讓其他學生來幫他解決,說一句:“誰願意噹噹小老師,來幫助某某同學解決一下?”學生就會利用這次機會向別的同學解答知識,既展示了自我,鞏固了自已,還幫助了別人。

教師要平時根據教學內容特點,事先編擬一組融知識性、啓發性、趣味性於一體的小題目,進行課堂小組和個人搶答競賽,評價按男生與女生、小組與小組間進行記分,並進行階段、學期的“競賽標兵”“優秀小組”評比,課堂上有時學生爲某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討論異常激烈;針對部分學生存在的“害羞”“怕說錯了大家笑”等畏懼心理,教師要經常給他們提供一些機會,讓他們回答的問題稍簡單一些,當他們回答正確時,鼓勵全班同學爲他們鼓掌,逐步地讓他們體驗成功,從而使其從“我怕說”逐步走向“我想說”“讓我說”。

(三)民主和諧的評價方式

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的做法進行評價時,要處處以學生爲本,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不是要老師喊口號,而是讓這個觀念深入人心,運用到平時的教學當中。

孩子都是家中所有長輩的掌上明珠,捨不得讓孩子受一點委屈,孩子也不再把老師當成至高無尚的崇拜者了,他們會與老師講道理,這無疑會給教師的教學帶來相當大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在處理問題時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的感受,給學生申辯的權利,用藝術的手法,用合理的手段來處理問題。

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採用多變的評價方式,如老師評,學生評,等方式,這樣既豐富了課堂,活躍了氣氛,又使學生在他評自評中得到反思,取得進步。這些無形當中也改變的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從一味地從教師那裏獲取知識,變爲從多方面獲得知識。

這些做法都充分體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處處以學生爲本的教學思想。教師只教學的組織者,與學生共同完成課堂的教學目標。

教師要更加註意學困生的評價方式,要處處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不能以學習成績的優劣來決定對學生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一般來說,學困生往往有更強自尊心,有的學生在自尊心受到傷害後還易做出過激的舉動,因此說,在學困生的問題上,教師要用熱心,溶化他們心中的冰;用愛心保護他們脆弱的自尊;用恆心,促使他們大步前進。

二、 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機制的構建

自主、合作與探究是新課程標準中的核心要義,其中指出“自主學習是指教學條件下的學生的高品質的學習”,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髮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其實,教學不僅不能等同於發展,而且也可能妨礙和阻滯發展,成爲摧殘、貶抑、泯滅學生髮展的力量。只有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的挑戰的教學,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只有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也只有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那些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纔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 體會自主能動性

1.課前嘗試——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空間

爲了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學習轉爲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在課外自覺地預習新知,教師可以改變以往把預習階段放在課堂起始階段的習慣,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預習過程要求做到讀、思、記,相結合:即讀所學內容,明確大致所學內容;思考課本上的“觀察與思考”“練習”等,自己先行解決問題;記,即記下要點、疑點、難點。這樣課堂上學生就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討論、交流與表達,學生的主動性和目的性明顯增強。這樣,學生爲了解決自己遇到的難題就會更加努力地去學習。課堂學習的效率也會提高不少。這種嘗試可適用於各個年級段,只要老師能合理運用,就一定能夠使自己的課堂有一個大的改觀。

另外,在學生預習課本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儘可能多的利用互聯網、電視、報紙、雜誌等方法收集一些課外知識來充實自己,這樣會使課堂更加生動,學生理解知識也會更加透徹,課堂學習效率也會提高。例如,在講林則徐火燒毒品這一篇課文之前,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蒐集有關“禁菸”這一歷史事件的背景,起因和過程以及造成的歷史影響等,學生在學習課文的時候不僅能對林則徐這一歷史人物理解得更深刻,也能1840年戰爭這一歷史事件有更深的體會,更能激發出學生的愛國熱情。

2.課前交流——讓學生相互啓發

在學生已經初步獲得知識和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在下一節課的開始,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圍繞以下4個方面進行交流:

(1)通過課前預習,你已經知道了什麼?

(2)關於本課的知識,你還想知道什麼?

(3)通過獨立思考和再次學習,你又知道了什麼?

(4)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大家討論。這樣,在面臨一個新課題時,不總是由教師設計好複習題或準備題,而是讓學生自己主動地、有選擇地針對新知識,喚起腦中的知識儲備去同化新知,爲新知的建構準備了合適的“土壤”。同時,能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啓發,教師的“導”纔有依據,纔有效果。

(二) 自主探索——留給學生釋疑的空間

1.進一步的探索中心問題

怎樣讓學生既能體驗到初步感知的成功,又能進一步地掌握新知,教師通常的做法是出示一個或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先對自己做一個小小的測試,這個問題要精心設計,要能緊扣課程標準的要求,緊扣教材,努力使問題具有:

(1)開放性。所提問題條件可以多餘,也可以不足,解決問題的途徑有多種,答案不是惟一的,因爲凡是生活中真實性的問題,很多時候它都具有開放性的特點,而體現開放性的特點,是不想用標準的程序和標準的`答案來束縛學生的思維空間固化學生的想象才能,而是想促進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培養創造性思維。例如,低年級的《狼和小羊》一課,教師不要過早地點評狼和羊這兩種小動物,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從這個小故事中,你想對狼和羊說些什麼,有些學生可能痛恨狼,因爲狼太狡猾太會狡辯;也有些學生可能會責怪羊,因爲它太愚蠢了竟然還和狼講道理;不管怎樣,教師都不要過早地束縛孩子的思維,只是要在必要的時候給學生以引導,畢竟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還比較差,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

(2)探究性。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維價值,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間,不能是簡單的設問;同時解決的方法不能是簡單的模仿,需要學生開動腦筋,能激起學生主動的探究。再如《狼和小羊》,在講完這節課以後,教師可以讓學生髮揮想像,如果狼再見面到小羊的家人時,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從學生想像出的這個小故事可以看出,課文中所闡述的道理到底有沒有深入學生的心裏。

(3)現實性。呈現的問題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是學生非常熟悉和親切的,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知識就在探究性。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維價值,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間,不能是簡單的設問;同時解決的方法不能是簡單的模仿,需要學生開動腦筋,能激起學生主動的探究。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潛力,努力讓他們成爲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師要做好一個引導者,爲學生創設一個自主探索情境,建立誘發自主探索動機的最佳“心理場”。 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生自己探索是一種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一般來說,獨立思索後,有些知識大部分學生難以理解時,必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使人人都獨立思考,人人都發表意見,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合作學習有互學、互查、互議、互評等方法,又有同桌、小組、全班等合作方式。組成小組的成員最好能素質互補、心理相通,這樣有利於對外競爭、對內合作。另外,可通過師生討論規定幾條小組合作規則,如,學習合作中不講無關的話,要求人人蔘與討論,認真傾聽他人發言,不隨意批評別人等規則,在這個基礎上創造性地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人擁有的潛能,使他們都成爲有創造性的人。要注意的是:

(1)教師不要總怕學生做不好,而應該讓學生自己克服困難。只有當學生遇到困難“爬”不上去時,才適當加以點撥,教師的主要力氣是花在學生何時需要幫助、需要怎樣的幫助和如何幫助學生方面。我們要重視由不知變有知的過程,而不能把答案做爲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

(2)讓學生相互合作。交流與合作是新課標倡導的“主旋律”,在建立學習小組的過程中,我讓學生自由結合。小組中的成員分工由他們自己解決,要求分工合理,每人都應承擔一定的任務,併爲小組爭光,爲小組承擔責任。

(3)讓學生體會學科的思考方式。

(三) 自主延伸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會他們自學的能力。教學的最大價值莫過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把學生的課內興趣向課外延伸,能用所學知識來分析事物,能自覺地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課堂上,要時常給學生留一些“疑問”,逐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使他們留心生活、關心社會。

總之,新的課程標準、新的教材,需要以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去構築和支撐。在傳統“授受型”教學向“多元化”課堂教學轉變中,營建學生自主學習的立體空間,努力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我們任重而道遠! 我相信只要我們教師轉變觀念,有意識地在課堂控制中運用各種策略,培養學生勇於發現、積極探索、大膽創新的能力,那麼課堂教學就能勃發出生機和活力,就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爲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發展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丁錦輝  《上好一堂課的22個要素  》光明日報出版社 2006.5

[2]張春明  《小學教學評價 》 光明日報出版社 2006.8

[3]高公鑫  《老師們,請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中國教育曙光網 2007.10

[4]徐世貴  《新課程教學設計》  遼寧人民出版社 2002.1

[5]嚴先元  《新課程教師怎樣上課》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