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觀念下的中文教育反思

學識都 人氣:6.46K

20世紀中國現代文學史寫作大致有二種範式:階級論範式和現代性範式,這二種文學史範式基本上成了書寫現代文學史的藍本,在特定時期和歷史階段也體現了應有的學術價值。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現代文學觀念下的中文教育反思

 【摘要】現代文學屬於我國的文學形態,充滿着人性關懷的同時還蘊藏了諸多歷史意義,我國現代文學的內在靈魂則以人文精神爲主,可以說,我國目前所有高校大學生的現、當代文學教學均需要對人文精神進行滲透與弘揚。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做好高校文學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已經成爲各大高校文學教學的重點。筆者將分別從人文精神在現代文學教育中的重要性、淺談我國現代文學教育實施對策,兩個部分進行闡述。

【關鍵詞】現代文學;反思;對策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中現代文學的教學過程中面臨最大的困境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其一爲難以實施人文精神教學,其二爲當代大學生對我國現代文學作品的閱讀積極性普遍較低。如果高校文學教學工作者想要解決這兩個困境,關鍵在於如何對實際課程教學中的重點們進行探究,通過培育學生具備人文精神,增加其對中國現代的文學興趣,進而纔能有效避免學生三觀出現偏差,影響其自身的全面發展。

一、人文精神在現代文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人們常說的人文精神也被叫做人文主義,這一說法最早起於西方,該詞語的本意指的是通過多年哲學探索而培育形成的一種崇高精神。人文精神包含的主要元素共有三個,即理性、人性以及超越性。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理性說明了人據別思想考的能,因此會思考,可以不斷追求事物的真理。從人的本質角度出發,人性說明了凡事皆可以以人爲重,尤其是對他人的尊重,這是一種崇高的人性精神。而超越性則是根據宗教意義來進行說明的,指的是人們對生命意義會不斷追求。現代的人文精神指的是一種人文的、自由的精神,此類精神被人們當做萬物生存最具價值之處,並且認爲在大自然中人的存在不但屬於自然規律,而且也屬於一種精神意義,應當尊重並且肯定他人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總之,現代的人文精神指出了人的生存不但只是爲了追求外在的物質,而還要追求生命及本身內在的含義。在我國目前的社會發展中,可以說人們精神起到了精神支柱的作用,也爲人們長久生活的環境、社會發展等提供人道、正義以及理想等支撐,引導人們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所以,在高校文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大學生具備崇高的人文精神已經逐步成爲我國素質教育重點。

二、淺談我國現代文學教育實施對策

(一)培育大學生文學修養並激發其追求文學體驗的.動力

我國的現代文學僅有百年之久的歷史,所以在高校文學教育過程中可以應用的知識資源、審美資源相對有效。在實際教學的時候,教育重點並非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將文學知識交給學生即可,而是通過文學教育的手段激發出大學生探究文學中措蘊藏的現代精神及歷史祕密,進而提高大學生學習文學知識的興趣。衆所周知,興趣纔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激發出大學生對於文學知識的熱情和興趣,才能提高其學習文學的原動力,這樣學生才能根據自身文學審美探究與學習。

(二)鼓勵學生鑑賞半政治化的文學美,同時樹立公民意識

要培育大學生對我國現、當代文學學習興趣,老師應該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鼓勵學生鑑賞半政治化的文學美。很多大學生缺乏專業的中文訓練,因此常常只關注到文學中強烈的政治色彩與革命意味,並沒有着真正體會到其中的藝術性與審美內涵。比如:很多學生在鑑賞與政治有關的文學類作用之時,往往會與作家當時生活的背景聯繫起來,進而聯繫到當時的政治背景等,由於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學生往往只注重作家的生存境遇而並沒有關注這類文學作品的藝術性。

(三)鼓勵學生追求真善美,幫助其樹立正確三觀

在我國現代文學與當代文學中,對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始終貫穿於文學作品中,老師在實際教學時,可以根據作者對生命的選擇並以此爲榜樣,培育學生具有正確的思想觀念以及道德觀念、價值觀等。我國的現、當代文學發展時間並不較長,甚至很多還帶有歷史光環,因此老師在教學時可以積極採用歷史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文學產生理解與認可。比如很多學生往往只關注到歷史的一面,容易因歷史而文學作品本身的價值,老師需要通過講解歷史知識,讓學生明白這類文學作品中蘊藏真善美,使學生明白作家在極危險的政治背景下與艱苦條件中,依舊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促使學生更好地體驗並積極探尋該種精神,從而對文學作品有更深層次的瞭解。這種勇於追求真善美的也是當下最值得追求的人文精神,通過培育這種人文精神,使學生明白我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和吸引力。

(四)促進教師文學素養,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文學是一種藝術,它以語言文字作爲工具。形象地反映客觀現實,並且給人帶來美的享受,教師必須對大學文學教育內容有着充分的認識,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這樣才能爲更好地開展文學教育。教師是教育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學教育的引導者。要想做好文學教育,首先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深厚的文學素養,教師必須的廣泛地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感受不同的各有特色的文學教育,並且學會將領悟到的文學價值與課本文本以及課堂教育相結合。而且教師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有利於觀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達的能力的提高。

結束語

在當今社會發展當中,人文精神始終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與議論,因此高校也承擔了培育大學生的人文精神的責任。高校在進行中國現代文學教學時通過滲透人文精神,可以幫助學生尋求適合自己學習的方式,通過自身對文學作品的獨特見解,提升自己的藝術魅力和藝術見識。

參考文獻:

[1]蔡江珍.中國現代文學與文學教育問題[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12:85-87.

[2]郝超,蘇燕.關於“大學語文”課中現代文學的教學反思[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02:116-118.

[3]周菊霞.試分析中國現代文學課程教學策略的創新[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09:29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