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院校音樂教學革新初探

學識都 人氣:7.19K

伴隨着音樂教育和音樂鑑賞在中職院校中的深入開展和實施,其價值和意義已經得到了普遍的認可,絕大多數學生因此獲得了多方面的提升。

中職院校音樂教學革新初探

摘要:

音樂鑑賞是中職院校音樂教育中的一門重要課程。長期以來,該門課程一直沿用着傳統的聆聽式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鑑於此,文章從教學方法的含義談起,總結了音樂鑑賞課程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並就幾種新型教學方法的運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

中職院校;音樂鑑賞;教學方法

音樂鑑賞因其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多方面的便捷性和實效性,成爲中職院校音樂教育中的一門重要課程。特別是近年來,國家教育和文化部門大力開展與推動中高等院校的藝術教育工作,音樂鑑賞課程的價值和意義得到了凸顯。然而在這種良好勢頭的發展背後,仍有多方面不足制約着音樂鑑賞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需要及時完善與革新。

一、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及中職院校音樂鑑賞教學方法的不足

所謂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施教者爲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所採用的各種方式方法。可以看出,教學方法直接關係到“怎樣教”“如何教”的問題,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伴隨着現代教育的發展,很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教學方法進行了歸類,具體的方法也從單一的講述法,逐漸發展爲討論法、演示法、任務驅動法、自主學習法等多種類型。根據學科性質和學生實際條件的差異而選擇最爲合適的教學方法,將會對教學效果起到決定性影響。

因此,教學方法應得到充分的重視。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聆聽是最重要的感知和體驗方式。也正是基於這一特點,長期以來,聆聽一直是音樂鑑賞課程最重要的教學方法。然而其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具體表現爲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整個過程較爲程式化,難以保證教學效果。上課伊始,教師簡要介紹作品後,便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播放。但是臺下學生的接受狀況不盡相同,有的學生會認真聆聽和感受,有的學生則可能因爲不是自己喜歡的類型而無動於衷,使教學有效性大爲降低。

其次,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現代教育觀認爲,學習是學習者在教師的引領下主動建構的過程,如果能夠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教學將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傳統的聆聽法始終是教師在主導整個教學過程,缺少對學生興趣和主動性的激發,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最後,這種教學方法難以體現出音樂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教學方法將音樂教育和音樂鑑賞簡單視爲一項知識和技能的教學。近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音樂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文化。之所以開設音樂鑑賞課程,不是爲了讓學生記住幾個音樂家和作品的名字,而是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音樂背後的情感、文化和內涵,從而獲得多方面的陶冶和整體素質的提升。這一點從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也有所體現,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目標的論述中,將情感、態度、價值觀列爲首位。所以,要通過新的教學方法的運用,體現出音樂教育和音樂鑑賞的本質。

二、新型教學方法在中職音樂鑑賞中的運用

(一)對話教學法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領者,學生缺少表達自己學習意願和感受的機會。現代教育觀認爲,學習是一個師生、學生之間討論和交流的過程,只有通過平等、積極、有效的交流,才能完成對知識的建構。對話教學法就是一種注重對話和交流的方法,特別適用於音樂鑑賞。因爲音樂鑑賞本身就是一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個性化活動,沒有標準答案,每一名鑑賞者都會形成自身的理解和感受。以對話的形式進行交流,對自己和他人都是一種極大的豐富。

具體來說,在聆聽作品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表現的機會,讓他們講述作品的背景、創作者的信息、作品的主要風格等,然後再聆聽作品。在聆聽結束後,教師先不對作品進行總結,而是舉辦一個討論會,對作品本身進行討論,如對作品風格與自身感受的描述等,這既可以由教師指定學生髮言,也可以由學生自主發言。因爲每個人的感受都不盡相同,所以每個人的發言對於他人來說都是一種豐富和借鑑,同時也滿足了學生的表達慾望。

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總結和完善。在結束了對作品的討論之後,教師要定期與學生就學習意願和感受進行交流,如最近選擇的作品是否爲學生所喜歡,以怎樣的形式更好地開展教學等,教師彙總完畢後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可以看出,對話教學法能夠解決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言堂的狀況,給學生以更多表達和表現的機會,有效提升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也自然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學科綜合法

音樂並不是一門孤立存在的藝術,而是文化集合體,與歷史、文學、宗教、地理等多種學科文化都有着密切的聯繫。傳統的教學中,一方面將音樂視爲一門知識和技能,忽略了其文化屬性;另一方面,因爲採用單一的聆聽教學法,而學生的知識和閱歷水平有限,難以感知和體驗作品背後的文化和內涵。而學科綜合法則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教學方法。其真正將音樂作品視爲一個文化集合體,從大文化的角度對其進行審視、理解和感受,既能夠從多個角度拉進學生與作品的距離,還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如音樂與美術的融合。音樂是聽覺藝術,美術是視覺藝術,兩種看似不同表現和感知方式的藝術,其實大有淵源。以印象派音樂和印象派繪畫爲例,法國音樂家阿希爾-克勞德•德彪西是印象主義音樂的代表,其在創作中追求一種朦朧、瞬間和夢幻之感。

而在同一時期,西方美術界也有印象派,兩者在名稱上的相同並不是一種巧合。其實德彪西與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等是摯友,經常在文化沙龍中討論藝術創作。印象派繪畫對瞬間光色變化的展示和追求,給了德彪西以極大的啓發和借鑑。他嘗試用音樂的形式對其進行表現,也由此開創了音樂上的印象主義風格。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從美術的角度切入,先給學生展示一些印象派繪畫,講述其特點和風格,再引導學生欣賞印象主義風格的音樂。

以視覺印象爲基礎,在通感的作用下,學生自然會獲得更加真切的聽覺感受。又如音樂與文學的融合。音樂史上很多音樂作品都是由文學作品改編而來,如交響詩《羅密歐與朱麗葉》、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等。將音樂和文學作品有機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的情感和意境。以中國鋼琴作品改編曲《春江花月夜》爲例,其原作是唐代大詩人張若虛的詩歌,描繪了春天江水涌動、海上生明月的壯美景象。在音樂鑑賞課上,教師必須先對詩歌本身進行解讀,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風格、情感和意境。此外,還有音樂與歷史的融合、與地理的融合等。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有機選擇,使學科綜合的價值和意義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三)參與教學法

參與教學法是指學生在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支配下,與教師、同學一起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相對於傳統的聆聽法來說,參與教學法真正將學生視爲學習的主體,教師從原來的引導者變爲合作者。每個人都有參與的機會,都可以展開與他人的合作,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多種收穫。具體來說,參與教學法有兩種形式:一是問題式參與,即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讓問題成爲學生學習的驅動力。教師可以根據作品的實際情況,選擇難度適中並帶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由此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如對《黃河大合唱》的欣賞,重點在於感受作品表現出的愛國情感,並對合唱這種藝術形式有初步瞭解。所以最有針對性的兩個問題就是作品的情感和合唱的特點。

讓學生帶着這兩個問題去聆聽,之後再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最終形成的認識和感受要遠比教師講、學生聽更爲深刻。二是發現式參與,是指在教師的暗示和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考慮到學生的水平,通常以小組的形式實施較爲適合。首先是發現問題,即通過作品的鑑賞要解決哪些問題,以明確學習任務;其次是小組分工,有的學生負責資料收集,有的學生負責觀點闡釋;再次是與其他小組進行交流,既要充分表現出自己的觀點和認識,也要充分借鑑他人的成果;最後再由教師進行總結和補充。可以看出,參與式教學法轉變了師生的角色,將“要我學”變爲“我要學”,自然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比較教學法

比較是一種積極、理性的思維方式,很多深刻的體驗和認知都是通過比較獲得的。在音樂鑑賞過程中,通過對不同風格、體裁、內容、情感等作品進行比較,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分析和評價音樂作品的能力。傳統教學中因爲教學方法較爲單一,沒有充分體現出音樂作品的關聯性,更多的時候都是就作品談作品。通過比較,能夠探索出更多的內容,如相同作品不同形式的比較。很多經典曲目都有多種音樂形式的表現,從而帶給觀衆豐富的審美體驗。以《黃河大合唱》爲例,這部作品被譽爲是民族的最強音,由此改編而來的鋼琴協奏曲《黃河》也是中國鋼琴作品中的扛鼎之作。

對此,教師可以分別播放大合唱和鋼琴演奏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對於同一表現對象,不同的音樂形式分別有着怎樣的特點,從而在比較的過程中獲得對作品更加深刻的認識。又如相同情感類型不同作品的比較。情感是音樂的靈魂,所以很多作品表現的都是同一種情感。如對祖國的讚美和熱愛,聲樂作品中就有著名的“世紀三部曲”,分別是《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和《陽光路上》,分別讚頌了中華兒女在三代領導集體的帶領下,建設祖國、走向復興的偉大征程。因此,比較教學法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和渠道,能夠使其獲得對音樂更加深刻的認識和體驗。

三、結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伴隨着音樂教育和音樂鑑賞在中職院校中的深入開展和實施,其價值和意義已經得到了普遍的認可,絕大多數學生因此獲得了多方面的提升。在這種良好的勢頭下,理應對教學過程中的不足進行冷靜的分析和思考,以揚長避短。本文所探討的教學方法問題,正是當下音樂鑑賞教學中的瓶頸所在,亟需得到突破和革新。希望本文對問題的總結和探討,能夠起到一定的啓示和借鑑作用,爲中職院校音樂鑑賞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趙靜,周梅.大學音樂鑑賞教學的幾點思考[J].北方音樂,2016(7).

[2]徐蓉.關於音樂鑑賞與提升品位的幾點思考[J].戲劇之家,2015(15).

[3]鄭偉.音樂鑑賞力的培養源於對鋼琴作品的欣賞[J].科技展望,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