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中·日《學校體育學》的比較研究

學識都 人氣:7.75K

論文關鍵詞:學校體育學 終生體育教育法 教授法 學習指導目標

試析中·日《學校體育學》的比較研究

論文摘要:本研究通過中國《學校體育學》和日本《體育科教育法》的比較研究,從學校體育的指導忍忽。目的任務以及教材內容結構體系三個方面,分析了各自的長處和不足.通過研究,可以認爲我國學校體育學教材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以及教育,體育岌展的要求。其體表現在從乏貫穿始終的明確的指導忍怨,目的任務過於抽象,針對性不強,難於操作;教材內容結構體來不夠合理,嚴重脫離學校體育實際。

1問題的提出

《學校體育學》作爲研究學校體育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學科,是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主幹學科。加強學校體育學科建設,對於培養合格的體育教師,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實現教育、體育的目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我國體育學院通用教材《學校體育學》從1983年問世以來,已經經歷了11個年頭。我國第一本《學校體育學》的問世,標誌着我國學校體育研究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11年來,它從無到有,並不斷髮展完善,對我國學校體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學校體育學》在我國還是一門年輕學科,又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加之11年中我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對生活的態度和追求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對學校體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體育學教學實踐也證明,現行《學校體育學》教材建設必須吸收外國的先進經驗,彌補自己的不足。爲此,本研究力圖通過中·日學校體育學教材的比較研究,發現我國現行《學校體育學》教材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爲我國學校體育學科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 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日本爲比較研究的對象。日本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幫,在傳統文化方面與我國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大和民族又有自己的特點,這就是善於吸收別國的先進經驗。可以說,日本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吸收引進國外的科學技術發展起來的。日本文化既有東方文化的特徵又有西方文化的印跡,特別是在體育方面日本受歐美的影響較大.而我國學校體育學的前身體育理論主要是在學習前蘇聯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這種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學校體育學顯然已不能反映國際學校體育發展的趨勢。因此,以日本作爲比較研究的對象,不僅可以瞭解日本學校體育的現狀,而且可以間接瞭解世界學校體育發展的趨勢。

2. 2研究方法

2. 2. 1文獻資料研究法

本研究主要採用文獻資料研究法。中國以體育學院通用教材《學校體育學》1991年本爲主,結合其它有關學校體育學方面的教材。

 以日本前明峯雄,江橋慎四郎主編的《體育科教育法》爲主,同時參閱大阪體育大學的《體育科教育法》講義,以及其它有關學校體育的資料。

2. 2. 2經驗研究法

根據多年學校體育學教學實踐的體會,其他任課老師的意見,以及學生的反饋信息,並結合在日留學期間對日本學校體育的瞭解,進行綜合比較分析,發現我國現行《學校體育學》教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

2.2. 3研究內容

本研究着重學校體育的指導思想,目的任務以及學校體育學教材內容的結構體系等三個方面進行比較研究。

3結果與分析

3. 1學校體育的指導思想

3.1.1日本

從日本《體育科教育法》教材和《學習指導要領》中,可以看出日本學校體育具有明確的指導思想,並貫穿於教材和學校體育實踐的各個環節之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 1. 1. 1把學校體育真正作爲教育的組成部分,立足於教育目標的實現,着眼於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生活需要的人。

日本《體育科教育法》中,專門講了爲什麼把“教授法”改爲“教育法”.日本人認爲“體育”不是掌握各種運動技能,而是以各種身體活動作爲手段或媒介,參與培養身心全面發展的人。要通過運動學習。掌握社會生活和健康生活的能力,掌握運動生活的智慧和技術,必須要研究新的方法。“體育科教育法”正是基於這種認識而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