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學案導學”模式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學識都 人氣:6.86K

“學案導學”模式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學術論文]“學案導學”模式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將樂縣第一中學  李萍

 [摘 要] 學案是以學案教案爲載體,以導學爲方法訓能達標的教學活動。其突出優點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學行爲,注重學法指導。本文從“學案導學”模式的理論依據、學案的設計、學案設計的說明、學案的使用方法等四個方面探討了“學案導學”模式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可行性。
 [關鍵詞] 學案導學、主動學習、英語閱讀、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一直存在着以下現象:重教法輕學法,重提問輕思維,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傳授輕能力發展。教師始終扮演主角,學生只是教學活動中的配角,甚至是觀衆,這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扭曲了教學雙方的內在聯繫,破壞了學習過程體系的合理結構,無法激活學生學學習的內在心理機制,也就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了。那麼,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使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有機地統一起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呢?我們認爲實施高質量的導學學案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突破口和關鍵。
 學案導學,是以學案教案爲載體,以導學爲方法訓能達標的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突出學生自學能力,注重學法指導的教學策略體系。其突出優點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學行爲,注重學法指導,強化能力培養,把學生由觀衆席徹底推向表演舞臺。其操作要領主要表現爲先學後教、問題教學、導學導練、當堂達標。
 一、“學案導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1.辯證唯物主義認爲:內因是根本,外因是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這說明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起着引導作用,學生整個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發起的學習,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個體行爲,而學生的主動學習,自主探究是主體參與的最重要行爲。   
 2.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Bruner)的“發現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應是主動發現的過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創設問題情景,引發學生對知識本身發生興趣,產生認知需要,產生一種需要學習的心理傾向,激發自主探究的學習動機。  
 3.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bel)在其“有意義學習理論”(the theory of meaningful learning)的框架下深入研究了教材的意義性及其學習條件問題,並提出了著名的處理教材內容的先行組織者策略。他進而認爲,學生接受學習的過程不應是一個被動的過程,而應是一個新舊知識相互作用的過程。學生對學習新知識有三分生、七分熟的'基礎,學生既有原有的知識結構,又有對新知識的順應和同化的思維屬性,所以學生能自主探究、自主學習。
導學學案的設計
 在備課組集體備課的前提下,2人一組設計出學案。學案包括以下6個環節:
環節 內容 目的
I 學習目標 明確本課時學習任務
II 快速閱讀訓練 掌握大意,初步獲取信息
III 仔細閱讀訓練 進一步獲取信息,培養閱讀技能
IV 重點、難點導學及突破訓練 學習語言知識
V 達成訓練 鞏固語言知識
VI 能力訓練 提高語言語用能力
    三、學案設計的說明
    1.閱讀教學的目的有三個:一是獲取信息;二是學習語言知識;三是獲得閱讀技能。所以導學方案的設計始終圍繞這三個目的,爲這三個目的服務。
 2. 訓練是教師圍繞教學目標,通過具體內容,適當的方法讓學生以動口、動腦、動手,從而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陶冶情操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導學方案是以思維訓練爲主線進行設計的。
 3.關於學習目標的確立
 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遵循建立在所學知識基礎上的教學順序,找準教材與學生實際水平之間的溝通點、共鳴點,交給學生明確、恰當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感覺到只要盡力就可爲。切忌把學習目標訂得太高,讓學生無論怎樣“跳”也不可能夠得着,從而失去信心,直接影響後面五個環節得實施質量。
 4、關於快速閱讀訓練的設計
 快速閱讀是一種從文字中迅速全面獲取有用信息的科學方法,也是一種高效率的思維方法、記憶方法和教學方法。能否快速地閱讀,是衡量學生閱讀能力高低的重要標誌。在進行快速閱讀訓練設計時,教師可先設計一兩個指導性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有目的地去閱讀課文。然後設計6-8個問題,可以設計成判斷正誤,或有關主要內容和主旨的問題,也可以用WB中的問題來檢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總之設計的問題難度不宜太大,讓學生嘗試只要在快速閱讀一遍便可進行回答的成功感,營造良好的成功氛圍,培養學生的預習速度興趣。
 同時,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告知學生第一遍閱讀速度要快, 一般250詞的短文要在二、三分鐘內看完。閱讀時精神必須十分集中, 不必記憶細節, 忽略個別生詞及難懂的詞句, 重點把握全文總體大意。要留心反覆出現的單詞, 以及文章的開始段、結束段和每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因爲它們往往是對文章內容的最好概括。第二遍閱讀是尋找文章中某些特定的信息。閱讀時視線自上而下, 注意與who, what, when. where 有關的內容。對於why, how 等問題, 先找到文中與答案有關的範圍。  5.關於仔細閱讀訓練設計
 在通讀全文、掌握了文章主題思想的基礎上, 教師應指導學生抓住闡述和發展主題思想的主要事實, 或者按要求找出特定細節。這個環節中設置問題的難度應加大,不僅要讓學生獲取有關what,where,when, why, who, how  等基本事實,也要涉及文章的寓意(或稱隱含含義)要求學生在通盤文章的基礎上去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設計這類問題,可用suggest (暗示) 或should (理應)這類詞語進行發問。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在找到文章與答案有關的範圍之後, 就在此範圍中逐句閱讀, 對關鍵詞、句要仔細琢磨, 不僅要理解其表面意思, 還要通過推理和判斷, 理解其潛在意思。對於生詞要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對於難以看懂的長句, 對其作語法分析, 理解其意。
 6.關於重點、難點導學及突破訓練的設計
 這時整個導學方案的重點。課文重出現了重要語言點和新的語言點現象是通過本環節進行講解和訓練。但教師的講解不宜過多,可根據語言習得理論,把正面講解轉化成句型示範或有足夠思維量的問題情景,題型要多種多樣,如完成句子、單項選擇、句型轉換、英漢對譯、單句改錯等,把一個個的新知識點化解成由淺入深的問題臺階,指導學生一一解決,從而最終達到熟練掌握。
 7、關於達成訓練的設計
 達成訓練是鞏固所學知識以達到學習目標的訓練。爲了使學到的知識及時得到鞏固、消化和吸收,進而轉化爲能力,要精心設計有“階梯性”“層次性”的訓練,發展各類學生的潛能,昇華學生的理性認識。同時,選題要緊扣大綱要求,典型性強,輔以適量針對性的語法練習。也可直接把課本所附的練習置入本環節。
 8、關於能力訓練的設計
 要注意鞏固所學知識,要以本單元的知識爲點、通過橫向和縱向的聯繫,把相對獨立的知識系統化、網絡化,旨在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要注意加大習題難度,題型要與NMET接軌,以利於訓練和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總之,在導學方案的各個環節,都要儘可能多地設計具有一定思維量的問題,讓學生積極進行思維活動,並留有空白,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觀察、思維、聯想、歸納、討論、總結、回答並進行填寫、從而發展智力,提高學習能力。
導學學案的使用方法
 1、將“導學方案”印好,課前發給學生,發“導學方案”之前也可先介紹一下與本課內容有關的背景知識。如有必要,也可先教學幾個有礙課文理解的生詞,但不宜把全部生詞教給學生,要留一部分讓學生在閱讀時去猜測,以達到培養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的能力。
 2、學習目標作爲第一環節,要在上課一開始就開門見山向學生交待清楚。第二環節快速訓練和第三環節仔細閱讀訓練,可採用提問、扮演等多種形式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提問時以提問中、下等學生爲主,兼顧上游學生。只要學生基本答對即給予充分肯定;即使答錯也可不作深究,留下懸念,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第四環節重點、難點導學和突破訓練是課堂的中心環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或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討論、分析,最終由學生進行突破。確實需要教師解釋的,可適當用英語進行講解。第五環節達成訓練要讓學生當堂完成,並及時進行反饋矯正。第六環節能力訓練宜留爲作業,讓學生課後完成。

參考文獻
[1] 賈冠傑,《外語教育心理學》[M]. 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132-135
[2] 王才能, 《英語教學交際論》[M]. 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27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