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三農問題的思考論文

學識都 人氣:1.94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一篇什麼樣的論文才能稱爲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對三農問題的思考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對三農問題的思考論文

一、“三農”問題怎麼了

“三農”是當今我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解決好“三農”問題,才能使我國經濟正常發展。要解決好“三農”問題,弄清“三農”問題之間的相互關係,才能弄明白“三農”問題的關鍵,在解決“三農”問題的過程中,才能抓住重點,事半功倍。

“三農”是指農業、農村、農民,因爲這三個名詞或三種事物間都有一定的關係,或者是說它們前面都有一個“農”字,所以,人們把它合起來稱爲“三農”。但是,詳細考慮一下,“三農”問題雖然相互之間有一定的聯繫,但是,又不是屬於一個大問題中的三個小問題,沒有辦法把它們合併在一起,它們又是各自獨立的。

“三農”之所以成爲“三農”問題,不是說它們現在的情況非常良好,而是說它們都存在着不能不重視和不得不盡快加以解決並且如果不重視和不盡快加以解決就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的問題。“三農”問題到底已經怎麼樣了?有些人用一個判斷詞和一個形容詞和它們分別組合在一起說:農業真危險、農村真窮、農民真苦,說明“三農”問題現在的境況,說明“三農”問題的嚴重程度。如果這種形容是貼切的話,解決“三農”問題對我們來說,確實已經是迫在眉睫和刻不容緩的事情了。

但是,“三農”問題是怎樣出現的暱?在三個問題中,是相互之間沒有任何關係,各自單獨出現暱,還是互爲因果先後出現的暱?如果是前者,每一個“三農”問題中的重要問題或者是關鍵問題是什麼暱T如果是後者,又是誰先影響了誰,關鍵的原因是什麼暱?是農村真窮導致了農民真苦、農業真危險,農業真危險導致了農村真窮、農民真苦,還是農民真苦導致了他們不想幹農業,導致了農業危險和農村真窮暱?

二、農村在“三農”問題中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

農村爲什麼窮?是因爲它是農村嗎?是因爲它是搞農業的人住的村子而窮了嗎?詳細分析起來,農村在農業和農民二者中,只是結果而不是原因。農村所以成爲農村,是因爲是農民住的村子,才叫做農村。農民所以成爲農民,是因爲他從事了農業生產。如果他們不從事農業生產,而是從事了商業,那他就只能是商人而不能是農民;或者他從事了工業生產,那就只能是工人,也不是農民。農村只是一個居住着什麼性質的人的地方的名詞,而它本身不對任何一個個人起限制作用,所以,我們不能說居住在農村的人都一定是真實地進行農業生產的農民。不但他們可以不進行農業生產,可以進行其他的工作(那樣的話,他們就不是實際的農民,而是名不副實的農民,而且,還可以從農村走出去,到城市裏去居住,成爲城市市民。農村真窮,其實也只不過還是說農民真窮的。農民真苦,也可以說是農村真苦,但是,還是說農民苦的。再者,如果農民富起來了,農村自然也就不窮了。在事關經濟的問題上,“農民”和“農村”說的是同一個問題,只不過是着眼點不同罷了。因此,“三農”問題之所以會成爲“三農”問題,只不過是加了一個“農村”問題,以此概括地全面一點。但是,在實際上,卻沒有說出更多的問題,而只是說了兩個問題,是農業問題和農民問題,而農村只不過是一個陪襯。農村問題,並非“三農”問題要說的主要問題,所以,“三農”問題就只是兩個問題了,我們只用說農業問題與農民問題就可以了。

因此,上面假設第一個因果關係問題,是農村真窮導致了農民真苦、農業真危險的假設,是不存在的,農村真窮不是導致農民真苦、農業真危險的重要原因或者關鍵問題。

三、中國農業在正常發展着,不存在根本上的危險性

我們再來看農業。

“農業真危險”是不是農業生產本身的原因導致的暱?農業生產發展本身的因素有許多,比如土地的多少、科學技術的應用、生產工具的先進與落後,是不是有足夠的就業者在進行農業生產等等其他的一些因素。但是,這四個方面是起着最關鍵或者最重要的作用。

說到土地,中國同其他國家比起來,不是絕對的多。但是,從改革開放以來的現實看,我國的土地可以基本供應我國人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糧食生產基本上是安全的。1980年進行了經濟體制改革之後,不但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而且經常面臨賣糧難的問題。只要政策得當,結構合理,在不斷髮展中,糧食及其他農產品的自滿自足是沒有困難的。

說到科學技術,自從建國以後,在農業方面,發展也非常迅速,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一天比一天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糧食畝產在不斷增加。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種子得到了改良,化肥、農藥、滅草劑等得到更加廣泛的使用,糧食單產由解放初期的x、二百斤到五百斤,再由五百斤到一千斤,並且還在不斷上升着。雖然,同發達國家比起來,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發展的速度是不慢的,並且,還在迅速發展着。可以斷定,在不久的將來,趕上發達國家是沒有問題的。

我們再來看農業的生產力。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後,農業生產機器在農業生產中基本上代替了人力和畜力。拖拉機、收割機、水泵等在絕大部分地區成爲農業生產必不可少的工具,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如果條件允許,一個農民駕駛着拖拉機或者收割機在一天8個小時的勞動中至少可以耕種50畝以上的土地或者收割50畝以上的莊稼。農業生產力還在飛速發展。

最後,我們來看有沒有足夠的勞動者在農業生產中就業。

建國以後,雖然我們準備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把我國建設成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強國,但是,以農業爲基礎是我們的基本國策。後來,一度要求全民大搞農業,農業生產有着充足的勞動力。改革開放以後,農業人口的比例有所減少,但是還是相當多,佔了總人口的2/3以上。農業生產中有着足夠的勞動力。我們只是看農業生產這一個方面,這不能是“農業真危險”的原因,只要科學技術和農業生產力在發展,不管在已經只需要1個人就足以種植得非常好的500畝土地上有1個勞動者,有10個勞動者還是有100個勞動者,勞動者過多隻能是勞動者的勞動繁重了與輕鬆了的差別,但不能產生土地效益的差別。如果有土地生產效益差別的話,也是微不足道的。至於農民本身所產生的問題,只能是在分析農民問題時的事情。

通過以上分析,在當前並沒有農業危險的跡象。雖然,我們在以後的分析中,會看到農民真苦導致農民沒有農業生產的積極性,甚至拋荒土地,但是,這種現象不是因爲在農業生產上就業的人數不足,反而是因爲在農業生產上就業的人數太多了。所以,不屬於我們在這裏研究的重要問題,而是要放到研究“農民真苦”的時候再研究。所以,農業生產本身是不存在“農業真危險”的基本原因。

至於農業與農村、農民之間的相互影響關係是存在的。農業怎麼樣了,就決定了農村和農民是怎麼樣了,這是一個正比例關係的問題。農業生產正常發展,決定了農村和農民的景象非常正常。所以,“農業真危險導致了農村真窮、農民真苦”的推論是不能成立的。

四、“農民真苦”是農民自身的問題

我們再來看農民。我們先從農民本身來研究。導致農民貧窮和富裕的`內在因素有哪些暱?有勞動對象也即耕地的多少與肥沃程度問題,有使用的生產力問題,有科學技術的問題,有農民的勞動生產素質問題。

我們先來看耕地問題。

在一個國家或者地區裏,雖然因爲荒蕪和開墾能夠減少和增加耕地的數量,但是,因爲總土地面積有限,增加不是無限的。再加上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限制,就決定了即使能夠無限量的開發,也只能是在滿足需求的數量上,多餘的土地就會自動退出耕地而荒蕪。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因爲農產品的數量劇增,產生了賣糧難的問題,在“退耕還林”之前,有一些劣等土地就退出了耕地而荒蕪了。因此,耕地面積不是可以隨意增加的。但是,這不影響農民的耕地多了,農民的收入就高經濟就相對富裕;耕地少了,農民的收入就少經濟就相對的貧困。耕地的肥沃程度也是如此。當前中國農民的耕地數量雖然因爲各種不同的原因而不同,但是,在現有的農業生產力下,耕地同農民所使用的生產力比較起來,相差相當的遠,因此,農民的收入雖然有着差別,但是,他們的農業生產收入同他們使用的生產力相比起來,差距非常大,只有1%-2%。所以,從整體來看,農民是非常窮的。

在農業生產力問題上,我們在上面已經有所分析。同科學技術一樣,都在迅速地發展着。其實,科學技術的應用同樣也是生產力的增加。生產力的增長,可以使農民在單位的耕地上和單位的勞動時間中增加效益。因而,生產力的提高,科學技術的應用,如果沒有其他的原因起作用,我們就只能得出結論,農民也會富裕起來。所以,我們可以說,農民的貧窮與生產力有關,也與生產力無關。說與生產力有關,一是說在生產力的增長中,農民的生產活動發生了不小的變化,經濟也有所變化;二是說生產力的增長還遠遠不夠。說與生產力無關,是因爲農民的收入同生產力的增長遠遠不成比例,農民沒有得到應該得到的效果。

科學技術問題也是如此。但是,科學技術在另一方面也就是農民的勞動生產的素質問題。同樣,從一般情況上說,農民的生產勞動素質越高,則農民收入越多、經濟越富;反之,則農民收入越少、經濟越窮。這只是一般情況,是說在耕地相當的情況下。在耕地太少的情況下,甚至還有可能減少農民的收入。在用人力畜力的情況下,農民有足以滿足自己耕種的30餘畝土地,有耕牛和簡單的生產工具,農民耕種一畝地不投入任何資金可以收穫糧食300斤,每斤按0.6元計,有0.6元x300斤=180元的收入。在使用拖拉機、收割機、優良種子、化肥、農藥的情況下,因爲農民只有3~5畝土地,沒有辦法用拖拉機與收割機等,只好請他人爲自己耕種收割。所以,耕種一畝地需要耕種和收割費用60元,優良種子、化肥、農藥等240元的情況下,可以收穫800斤糧食,有0.6元x800斤=480元的毛收入。如果減去投入部分,還有480元-60元-240元=180元,和過去的人力、畜力時的情況一樣。但是,由於土地太少,在過去需要投入3~5天就可以耕種好一畝土地的情況下,現在就得用30天左右。所以,實際的效益減少了,農民就更加貧窮了,不得不靠爲他人打工來維持生活。

這樣看來,“農民真苦”與農業的關係不大,關鍵的問題是農民自身的問題。

五、農民自身的問題在於農民太多了農民自身的關鍵問題在什麼地方?

在農民自身的內在因素裏,有土地問題,有生產力問題,有科學技術問題,有農民的生產勞動的素質問題。現在究竟是什麼因素使農民的收入過少而經濟貧窮?

在前面,從分析中我們已經看到,如果沒有什麼另外的原因,生產力、科學技術、以及農民的生產勞動素質都和農民的收入或者富裕程度是正比例關係,即,它們愈提高,農民的收入就愈提高,農民就愈經濟富裕。現在就只有土地問題在這幾個問題中起到了左右它們的作用。雖然說,土地數量多了,農民的收入就多,就富裕,但是,土地少了,不但使農民的收入少了,富裕程度減少了,而且也降低了生產力、科學技術、以及農民的生產勞動素質的效果,因而也抑制了這幾個方面的發展,所以,土地問題又可以起相反的作用,因而,土地問題就是最重要的問題。

這個問題簡單地分析一下。因爲土地太少,不但農民買拖拉機和收割機供自己生產不合算,而且也使拖拉機、收割機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在小塊土地上耕種、收割回頭多,機器空轉多,行駛和操作都放慢了,特別是在地塊之間的頻繁移動,更是浪費時間與勞動力。在土地非常之少時,農民使用科學技術和提高自己的農業生產勞動素質都會形成收益小於投入,是不合算的。所以,土地數量問題在這裏起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要解決好“三農”問題,重要的是農民所能耕種的土地數量問題。

但是,我們在前面談到土地問題時曾經說到,可以供農民耕種的土地的數量不但受到土地面積限制,而且也受到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限制。如果農民耕種的土地過多,農產品自己消費不了,而又沒有足夠的國際市場,不但會成爲農民收入的障礙,而且,也會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現在,美國給農業以大量的扶持和補貼,表面上是解決了就業問題,在實際上是美國經濟的一個包袱。在中國,對農產品的需求基本上已經飽和,而全體農民的耕地距滿足的數量相差很遠。假定說我國能夠滿足全體農民的耕地需求,農產品過量供給將會給中國經濟帶來一場災難。

那麼,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暱?

其實,解決農民和土地之間的關係問題並不是只有一種辦法,而是根據不同的情況要有不同的辦法。如果農民和土地都沒有任何限制,可以自由縮減和膨脹,那麼,如果土地多了,可以增加農民洳果農民多了,可以增加土地。這是可以自由選擇的。如果在既定的生產力下,需要的農民一定,土地可以自由增加,那麼,就只有增加土地;反之,如果土地x定,農民少了,就只有增加農民,農民多了,就只有減少農民。土地的多少是一個相對的量。100萬畝土地怎麼樣?是多還是少?如果面對的是一個農民,就是絕對的多洳果面對1000萬農民,就是絕對的少。在中國目前情況下,在現有土地上生產的農產品基本滿足了需求,所以,即使真的需要增加和能夠增加土地,也不會有多大餘地。如果滿足現有農民生產的需求,需要增加百倍上下土地數量。這樣,不管從哪一個方面來講,都是行不通的。所以,根據現實各方面的情況,不能說是土地太少了,只能說是農民太多了。所以,農民太多才是“三農”問題的關鍵問題。

六、農民太多致使農民貧困

中國直到現在還是一個小農國家。“三十畝地一犋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是對過去的小農生產的形象寫照。新中國在建立之後,就開始建立了東方紅第一拖拉機廠。以後,農業機械廠、化肥廠、農藥廠等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在大集體時代,如果說拖拉機、收割機的使用還不普遍、還不配套的話,那麼,在改革開放30餘年後的今天,拖拉機、收割機、優良種子、化肥、農藥就已經普遍使用了,中國農業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生產。

或許有人說,我國90%以上的農戶還沒有自己的農業機器,所以,還不能說農業生產已實現機械化,他們所據有的生產力還是非常低的。

但是,由於中國農業生產的特殊情況,我們不能根據農戶佔有的農業機械的比重來斷定農業的生產力。因爲單個農民所有的土地太少,有農業機械的農民在自己土地上的使用率非常之低,這就使有農業機械的農民把爲其他農戶耕作作爲主要任務,因而也使沒有農業機械的農戶都使用農業機器耕作。因而,除去條件惡劣,不適宜使用農業機器的地區,大部分可以使用的土地都使用了。農民自己沒有,就僱用他人的農業機器使用。所以,可以說,中國農業的生產力是拖拉機耕種、收割機收割、用化肥施加肥料、用農藥消滅害蟲的生產力。

我們只假定,一個農民,開一臺收割機一天可以收割50畝莊稼,開一臺拖拉機,在一天也可以耕50畝土地。在10天收割500畝莊稼之後,再用10天時間,就可以把這500土地耕一遍。那麼,剩下的10天時間可以作一些其他的工作,如平整土地、扒畦播種等。其他的事情如中耕、除草、滅害蟲,甚而灌溉等等,可以用2~3個月時間。這樣,每季耕種護理收割就是4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全部任務。一年兩次種植,輪番作業,500畝土地,用8個月的勞動時間可以完成。

根據北方的情況,種一畝地,所需要種子在秋季種麥時要多一些,在夏季種秋時要少一些,平均每畝按25元算,兩季需要50元左右。所施用的化肥每畝地每季需要一百多元,兩季按250元。每季每畝使用農藥,滅草齊等約爲50元,兩季共100元。這樣,兩季共需投入種子、化肥,農藥等共計爲50元+250元+100元=400元。我們再拿出80元予付澆地灌溉以及集體提留的開支。這樣,一畝地在一年兩季的耕作中共計投入480元左右。

在這樣的生產力下,每畝地的收穫就大大提高了。在南方,水稻高產,每畝每季可收水稻在1000斤以上。在北方,現在每畝收小麥也可達到1000斤左右。我們算的低一點,按每畝麥子收800斤計算。如果是大米,價格比較高,可以達到0.8元以上。但我們不按大米算,按北方的小麥和玉米的價格計。在有些時候,玉米每斤的價格不低於小麥的價格。我們折中算,均按每斤0.6元計,那麼,每畝季可收穫800斤糧食,這樣,0.6元x800=480元。

這樣,我們在一年的耕作中怡好投入了一季收穫的糧食的價值。剩下了一季收穫的糧食爲整整一年耕作的純收入,正好也是0.6元x800=480元。一個農民,一年的純收入是480元x500=240000元=24萬元。

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民能貧窮嗎?

但是,我國人均土地佔有量在1.5畝。在一般情況下,一個農戶5口人,佔有土地的總數就是1.5畝x5=7.5畝。這只是平均數。大多數地區只有一畝土地甚至只有5分土地。這樣一個5口之家就只有5畝地或2.5畝土地。如果每畝收入480元,這三類不同的5口之家的總收入,依次爲3600元、2400元、1200元。

農民在收割、耕種時,x季得用1個月的時間。一年耕種、收割兩季,就需要用去兩個月的時間。這裏,7畝和5畝土地沒有多大差別。因爲他們自己並不實際進行收割、耕種的操作,只是在進行查看莊稼成熟與否以及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等方面的事情,所需要的次數是相同的。但在實際上,這種勞動完全可以不要。在種500畝土地的農民那裏,都是供應商直接送去的,並且由於數量大,所以價格也低。其餘就是尋找、等待、侍侯有拖拉機、收割機的農民爲自己耕種收割的非耕作空忙。農民用兩個月的忙碌完成了請有農機的農民爲自己一年兩季的耕作。

有拖拉機、收割機的農民爲他幹了多長時間暱?如果我們按拖拉機每小時耕種5畝土地,收割機每小時收割5畝莊稼算,那麼,給有7.5畝土地的農民收割了1.5小時時間的莊稼,耕種了1.5小時時間的地,共3小時的時間,兩季6小時;給有5畝土地的農民收割了1個小時時間,耕種了1個小時時間,共2個小時時間,兩季4小時;給有2.5畝土地的農民收割了0.5個小時時間,耕種了0.5個小時,共1個小時間,兩季2小時。收割一畝小麥和耕一畝地都需30元至35元。我們按30元計,每畝一季需付出30元+30元=60元,一年兩季,就要付出60元x2=120元。這樣,有7.5畝土地的農戶得每年爲耕種收割付出900元;有5畝土地的農戶得每年爲耕種收割付出600元;有2.5畝土地的農戶得每年爲耕種收割付出300元。

農民耕種的土地太少,所以不能用賣糧的錢來付這筆費用,只有靠打工。在一般情況下,每月除去住宿吃飯能餘下300元。如果按這樣算,那麼,900元就需要打工3個月,600元需要2個月,300元需要1個月。這樣算起來,加上耕種收割所忙碌的2個月,種7.5畝土地的農戶用了2個月+3個月=5個月的勞動完成了一年兩季的農業耕作任務,實際是用5個月勞動進行了6個小時的農業勞動;種5畝土地的農戶用了2個月+2個月=4個月的勞動進行了一年兩季的農業耕作,實際上是用4個月的勞動完成了4小時的農業勞動;而種2.5畝土地的農戶則是用2個月+1個月=3個月的勞動完成了2個小時的農耕勞動。這種勞動的實際效率是非常低的。可以說,只在1%左右。種7.5畝土地的農戶的勞動效率最高,收入是3600元+5個月=720元/月;種5畝土地的農戶的勞動效率次之,是2400元+4個月=600元/月;而種2.5畝土地的農戶的勞動效率最低,是1200元+3個月=400元/月。從平均的角度來看,農民當前的實際收入只是他們使用的生產力應該得到的收入的1%左右。如果按全年普及,月收入則更少。不足人均1.5畝土地的5口之家或者沒有5口人的農民之家的收入就更加少了。這樣,農民的生活就不能不貧苦。

由於農民在農業生產上的實際收入太少,不足於順利進行農業生產和滿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所以不能不依靠出去打工取得收入來彌補不足部分;另x方面,打工的工資雖然比起在工業、商業、服務業等就業的非農業人口要低許多倍,但是,比起進行農業生產的收入要高得多,所以,有的農民就寧願拋荒土地也要去打工。但是,不是因爲農民文化和技術的缺失(而這個方面只能是一個次要的原因),主要原因是由於他們剛剛進入城市並且是一個在城市中沒有可靠的地方立足的人,他們必須儘快找到工作纔可以在城市中生活下去(雖然說只是城市需要他們作爲勞動的後備補充力量才能夠暫時在城市中存在,如果不是如此,他們是不能在城市中立足的),所以,他們和用人者比起來就更加不對等,再加上他們的農業生產收入太少,工資的底線要求太低,這些條件決定了他們打工收入(工資非常低下。他們雖然收入不高,還得從中付出住房費(由於他們大量涌入城市,城市的房租也飛漲了、城市暫住費(名曰辦暫住證成本費或者手續費)、交通花費等等,能夠剩下的就更加少了。當然,他們也可以不去打工,而是搞養殖、搞手工業、搞多種經營、搞特產種植等等。一方面,雖然在這方面種類不少,但是,比起9.3億農民來說,就顯得特別的少了。所以,競爭激烈,很難長久贏利而不虧損。在全體農民都只有3~5畝土地的情況下,就非常容易因爲搞特產種植、多種經營激發糧食安全問題。另一方面,由於農民資金少,還有幾畝土地必須照料,不能池有不敢的因素)專營,所以成本高、收入低。因此,雖然農民進城打工、搞養殖、搞手工業、搞多種經營、搞特產種植等在順利的情況下,比不搞要好,但是,正是他們的這種“半抱琵琶半掩面”的不能專營的處境,使得他們的收入非常低下,他們非常貧窮。

農民有“業”嗎?有。但是,他們的“業”太少了,不能滿足他們勞動的需要。所以人們不把農民的勞動看作工作,看作職業,因而他們的勞動沒有高低,沒有區別,也沒有人考慮他們的職稱。因爲“不”需要。農業是“業”嗎?是也不是,鬧不清楚。沒有人把去進行農業生產看作就業,但是,還是把沒有“業”可從的或者已經失去“從業”資格的人塞到農業上來,或者用以後的好工作、高收入作爲籌碼吸引人們暫時到農業生產中去。農民永遠不會失業,儘管農業只是滿足了農民1%左右的勞動需要。農業有科學嗎洧。但是,是硬塞進去的,所以,它在不科學中旋轉。特別是在農業中缺少了經濟科學,使資金浪費了生命,難以變成生龍活虎的資本,因而也枉費了勞動,使勞動的效率非常低。農民就是在這樣的幾乎是冰冷的沒有生氣的一潭死水中拼命掙扎,爭取生存的契機,越來越同現代化拉開了距離,被邊緣化,成爲本來不應該貧窮的貧窮人。

七、“三農”提法的不良後果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爲,中國確實存在着“三農”但是,不存在什麼“三農”問題。當然,如果我們細緻地去考察,在“三農”中,不只是“農民”存在着貧窮問題,“農業”也存在着發展問題,或者說存在着趕上發達國家的農業現代化生產的問題;而“農村”暱,雖然貧窮可以說和“農民”的貧窮是統一的,但是,不是還存在諸如民主問題、社會和諧問題、文化教育問題、醫療衛生問題,優化環境問題等等問題嗎?爲什麼說不存在“三農”問題暱?事實雖然如此,但是,我們認爲,關於“農業”“農村”問題,是和其他許許多多方面的問題一樣,不是應該提到重要地位必須下大力氣作爲非常重要的亟待解決問題。就象城市,難道我們不能總結出諸如城市建設、城市市民收入等等幾個城市問題嗎?但是,這些問題,是日常的需要解決的正常工作問題,不是國家發展的當前最爲有重大影響的問題,所以,我們沒有像提出“三農”問題那樣提出“X城市”問題、“X文化”問題,“X工業”問題、“X服務業”問題、X等等其他問題。況且,在分析中我們也可以知道,即使“農村”“農業”真正存在了非常嚴重的問題,也是“農民太窮”引起的。例如醫療問題吧,如果農民的收入和市民的收入一樣,那麼,問題還會有那麼嚴重嗎?雖然說,我們在醫療問題上需要儘可能多給農民以幫助,但是,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要解決根本問題只有提高農民收入一個辦法。所以,“三農”問題歸結起來只是一個問題,就是“農民太窮”的問題。其實,在我們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農民太窮”只是問題的表象,而不是問題的原因,根本的原因只是農民太多了。解決農民貧窮的辦法有許多個,但是,我們的救濟、反哺、免稅、普惠等等只能或多或少地緩和一下農民的眼前困境,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解決農民和土地之間的關係問題纔是最爲根本的辦法。

把“三農”和“三農”問題等同起來,就含糊了事物的本來面目。使人們難以分清主次不能抓住重點,而把人們的認識約定到邪路上去。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會用錯力量,因而不是事半功倍而是事倍功半。“三農”問題的提法使人們緊緊地把農民、農村、農業結合在一起,難以使農民脫離農業、農村的約束。如果我們只是提出“農民”問題,就非常容易看到是農民的經濟貧窮問題,就非常容易看到農民太多了,就會把解決農民太多的問題放在第一位,從而抓住問題的要害,把主要力量放在問題的要害上,就能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從而加速瞭解決“三農”問題的進程。

提出“三農”問題是有它的歷史意義的,是對“農民”問題的初步認識。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對“三農”問題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以更加有利於解決“三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