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國有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

學識都 人氣:2.7W
淺論國有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
【摘要】文章在對我國商業銀行大力發展中間業務的必要性進行論述的基礎上,分析了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發展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中間業務;高素質從業人員
  
  中間業務是指商業銀行不直接運用或很少運用自身貨幣資金要素,依託業務、技術、機構、信譽和人才等優勢,以中間人的身份代理客戶承辦收付和其他委託事項,提供各種金融服務並據以收取手續費的業務。新經濟的發展爲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帶來了極大的想象和發展空間,伴隨着全球範圍內金融自由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和銀行再造理論的廣泛應用,中間業務已成爲國際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和核心業務之一,是新興的“朝陽”業務。同時,由於中間業務對服務客戶、聯繫客戶及促進傳統資產負債業務發展的重要作用,加之其較強的盈利能力,因此中間業務的發展水平已成爲衡量商業銀行綜合實力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
  一、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的客觀必要性
  2006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WTO後的五年過渡期正式結束。隨着國務院正式頒佈修訂後的《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正式實施,中國銀行將從這天起,在地域、業務種類、客戶對象等各方面對外資銀行全面開放。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
  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銀行傳統存款利差收益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小,銀行傳統的經營觀念也越來越不能滿足客戶的金融需求。因此,銀行應該大力發展中間業務,以此來推動銀行發展、增加銀行經營效益的。中間業務發展的規模越大,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就越高,知名度就越響,市場競爭力就越強,所獲得經營效益就越多,而且中間業務是連接傳統業務與新興業務的紐帶,是完成金融產品營銷鏈的基礎,所以發展中間業務是適應社會經濟、市場形態發展的客觀必然。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是世界銀行業的總體趨勢,它對我國商業銀行加快體制改革步伐、增強國際競爭力尤爲重要。在居民投資意識空前覺醒,銀行儲蓄髮生“大搬家”,外資銀行大舉進軍中間業務的現階段,發展中間業務直接關係到銀行能否持續發展。
  二、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存在的問題
  (一)經營觀念陳舊,市場營銷乏力
  長期以來,國有商業銀行在金融業處於壟斷地位,受傳統銀行經營理論影響較深,在經營觀念上存在偏差,沒有對商業銀行業務進行準確定位,普遍只重視開拓存貸業務,或單純將中間業務作爲拓展傳統業務市場的工具,而沒有從經營戰略上把中間業務作爲支柱加以發展。營銷乏力,使中間業務尚未全面地滲透到社會公衆生活中去,一方面造成銀行推出的部分中間業務客戶不瞭解,另一方面客戶需要的產品銀行又不能提供,嚴重限制了中間業務的發展。國有商業銀行對中間業務的發展與營銷均缺乏總體的發展目標和規劃。
  (二)業務品種單一,創新能力不足
  中間業務多爲創新的產物,業務品種衆多,而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開展的中間業務服務,仍以傳統的接受客戶委託,不佔用自己的資產和收取手續費爲特色。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已開辦的中間業務品種達420多種,但從整體看仍以傳統的結算、匯兌、代理收付等業務品種爲主,諮詢類、承諾類、代客理財等新興、高附加值的中間業務品種較少,金融衍生工具則基本是空白。
  (三)規模有限,利潤貢獻低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取代利差收入成爲其經營收入的重要來源,這是當今銀行業發展的趨勢,發達國家銀行已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基本完成了這種轉變。據統計,美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佔全部收入的比重已由80年代的30%上升到目前的38.4%,日本銀行由24%上升到39.9%,英國由28.5%上升到41.1%。相比較而言,我國國內商業銀行不過5%~18%,中間業務利潤顯得捉襟見肘。究其原因,是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規模有限,市場佔比不高,加之由於國有商業銀行多將中間業務視爲表內業務的一種附屬,作爲發展和吸引存貸客戶的一種手段,收費低廉,有些甚至是無償服務,來吸引和得到更多的活期存款,這樣就限制了中間業務規模的發展。因此,一些行爲搶佔市場份額,不惜代價去競標某些代理業務,採取降低收費標準的手法,如開展免交保證金和手續費的保函業務等。這樣的經營觀念不僅降低了銀行收益,增加了經營風險,而且不利於中間業務市場的發展壯大,造成了中間業務收益對銀行利潤貢獻低的局面,所以國有銀行在推出中間業務的時候總要考慮利潤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