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

學識都 人氣:2.3W

從高等教育發展的特徵看,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的探索順應了高等教育發展趨勢,也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問題。工商管理類專業培養的是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除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理論和實務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具備企業經營管理的綜合素養和技能外,還要求其在分析和解決管理實際問題時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目前,工商管理類專業是中國招生人數最多的專業,80%以上的本科院校都設立了經濟或管理專業(辦學水平參差不齊),學生的就業壓力也較大。如何培養出有“特色”的管理人才,並使其走上社會後具有競爭優勢,其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我們的共識。然而,進入21世紀後,隨着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作爲向社會輸出高級管理人才的工商管理學科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多項調查顯示,目前社會對高校培養出來的(工商)管理類學生滿意度普遍較低,在校學生對學校(教學與管理)現狀滿意度也偏低。

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

就以筆者所在的南通大學商學院爲例,從2006年起開始實行工商管理“大類招生”,工商管理大類專業是指包括電子商務專業、會計學專業、市場營銷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工商管理專業等在內的大類專業,它的特點是:第一、第二學年各專業開設基本相同的'學科基礎課,設置一個大學科平臺,第三學年學生依據自身的發展規劃、興趣自主選擇專業的基礎上,進入各專業主幹課程的學習,經過幾年的實踐發現,這種“平臺+模塊”專業培養模式也顯示出其優勢,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出來,最爲突出的是重理論輕實踐,重學術輕應用,教育思想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相背離,系統的創新性教育體系還未形成。因此,如何對現有的工商管理類專業培養模式進行反思、培養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使工商管理類本科教育具有創新教育的本意和功能,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命題。具體來看,當前最迫切的是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爲導向,從基本教學入手,基於教師和學生互動視角來改革教學方法和理念。

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教學的主要特點是以培養創新型應用管理人才爲目標,而管理科學的綜合性、權變性與邊緣性又決定了工商管理類學生必須具有寬廣的專業基礎、紮實的專業素養和較強的綜合能力。同時,工商管理類教學還要注重學生思維方式和創新能力培養,以提高其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目前高校在工商管理類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使學生對於專業知識的建構過程出現障礙,進而影響了對實際問題的解決。

1.1 教學與實踐脫節,導致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能力較弱

在現有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偏重專業理論教學,通常以書本爲中心,採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向學生傳授,與實踐缺乏聯繫。雖然也設置了課程實踐環節以配套理論教學,但由於師資、教學資源及實踐課程學時限制,往往仍以課堂爲中心,與現實管理實踐聯繫較鬆,封閉程度較高,對於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效果有限。以參加創業計劃大賽的學生爲例,學生常常將《組織行爲學》、《市場營銷學》教材中的個人/羣體行爲理論、4P營銷組合的相關理論內容機械地搬至創業計劃書中,而不是通過對創業項目進行市場調查,聯繫項目實際,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策略。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雖然有案例教學環節,但由於缺乏系統性,僅僅就案例談案例,學生常常無法領悟案例中所含深刻理念,未能從思維方式上有所啓迪,導致學生螳螂學步,創新思維缺乏,理論聯繫實際能力較爲薄弱。

1.2 理論概念抽象,學生爲應付考試死記硬背

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進程,通常按照先介紹理論概念,再以案例介紹或概念內容展開的方式對概念進行解釋。這種方法固然可使學生對理論概念有所認識,但由於是學生被動接受,如果缺乏對概念知識的及時鞏固,隨着記憶曲線的消退效應(記憶遺忘規律),很快使案例與理論概念之間的聯繫被遺忘。這時專業理論概念又成爲完全抽象的名詞,而學生爲了應付考試,又不得不對這些概念不加理解地死記硬背。這種對概念的短期記憶,在考試完成之後,又迅速被遺忘,並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筆者在指導《組織行爲學》課程設計環節時,經常會發現學生對指導老師提到的專業名詞非常陌生,對課堂講授的專業基本方法的應用顯得非常生疏。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對很多專業知識點的掌握僅僅停留在表面。

1.3 教學內容跟不上現代企業管理髮展的要求

管理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管理知識和理念也處於變化和發展之中。然而,目前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教學內容則滯後於管理實踐的發展。以《組織行爲學》爲例,目前該課程的教材近十來年來變化幅度較小,儘管加入了組織心理、團隊理論、網絡組織與學習型組織、文化與組織變革等反映當代特色的內容,但在目前商業模式不斷創新,理念與行爲不斷變化的今天,僅是對原有課程教學體系修修補補,而不是從《組織行爲學》課程的整體結構進行創新與發展,顯然不能滿足現代企業營銷管理髮展的要求(而且與管理學內容重疊較多、特色不夠鮮明)。另一方面,由於歷史原因,我國高校工商管理課程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在應用環境方面,與當代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一些專業理論的指導作用還不是非常明顯。例如筆者在指導本校參加大學生創業大賽的工商管理類本科生時發現,許多參賽大學生在項目的事前策劃、創業計劃書撰寫以及實際參賽過程中,更多地應用營銷學課程中的“4P或4S”等傳統營銷組合方式,而極少將《組織行爲學》中的相關知識應用到創業大賽的整個系統過程中來(如個體行爲、心理契約、組織公民行爲、團隊合作、有效溝通、滿意決策、組織文化及變革等方面),說明學生對此類知識點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縱深度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