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校科研管理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論文

學識都 人氣:2.23W

一、引言

分析高校科研管理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論文

在我國,高等院校已成爲國家科技創新的主力,在推動國家科技的進步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以高校爲主體的國家“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又稱“2011計劃”)的實施,高校科學研究工作已進入內涵式發展的新時期,這就要求高校的科研管理水平必須不斷提高。而科研管理是一項集合學術管理與行政管理的系統性工作,肩負着爲科學研究提供綜合性服務的重要義務,其管理人員素質的高低也往往決定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

當前高校科研管理人員主要分爲兩部分:一是在校級科研管理部門任職的專職人員與“雙肩挑”教師;二是二級學院主管科研的副院長及科研祕書。而就隊伍的整體情況而言,存在着專業化程度低、缺乏專業培訓、服務意識淡薄等問題。因此,提高高校科研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建設一支高水平的科研管理隊伍已成爲高校的一項重要工作。

二、高校科研管理人員的能力要求

面對新興學科不斷涌現、學科交叉融合加快、項目申報數量增大、項目管理信息化程度加深、成果保護與宣傳日益重要的新形勢,高校科研管理人員在工作中必須具備的素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必備的現代化辦公能力。在信息化時代,高校的科研管理已經基本實現了無紙化,甲方科研信息的發佈,科研項目的申報、檢查、驗收、結題等工作的開展主要依賴計算機專業軟件以及科研系統等工具,網絡渠道已成爲科研信息蒐集、整理與分析等工作的主要渠道。同時,由於科研管理人員承擔着學校及學院領導層決策的信息服務與支持的職責,往往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彙總與製作各類科研數據統計報表、彙報材料,等等。因此,熟練掌握與運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使用科研信息系統、Office辦公軟件等工具已成爲高校科研管理人員的基本要求。

(二)基本的科技專業知識。科研管理人員應該具備一定的科技專業技能,對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對所管理的學科現狀及未來發展有所把握。例如,學校層面的科研管理人員經常需要面對文、理、工、法多學科的管理工作,有必要了解不同學科的科研特點及管理要求。而學院層面的科研管理人則必須對本學院的學科方向、項目特點及人才隊伍具有較深刻的認知。同時,在項目管理過程中,需要具備一定的財務、知識產權以及英語等知識,這些能力對於項目推進、對外交流與宣傳、成果認定等日常工作非常重要。

(三)必要的溝通與公關能力。在工作中,科研項目資助方與部門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部門與科研人員之間的信息傳遞、分工與協作,科研管理信息的上傳下達,科研人員的成果與訴求的反饋,均需要工作人員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能靈活處理好各種關係,爲科研管理創造良好的環境。而一旦工作遇到問題與發展瓶頸,則需要科研管理人員具備一定的公關能力,這是對科研管理工作人員的高層次要求。例如,理工科院校往往文科項目相對薄弱,不僅要求管理人員需要吃透上級部門的政策和條例,還需要積極進行科研項目的公關工作,爲本校相關學科的發展爭取更多的支持。

(四)絕對的職業道德素養。科研管理的本質角色爲服務管理,具有服務對象廣、工作計劃性強、事務繁多等鮮明特點。在日常工作中,科研管理人員既要管理好科研項目的各個環節,又要爲廣大的科研人員服務,這就要求在工作中必須任勞任怨,認真對待每一個任務,不能自做決斷、敷衍了事,要以人爲本、公平與熱情地對待每一位科研人員,並高度重視工作的時效性,不隨性拖延,做好關鍵時間點的把控,使科研材料與信息能夠及時傳遞到位。同時,由於科研工作往往涉及知識產權或祕密事項,要求管理人員不得借職務之便剽竊、泄漏科研信息,保護科研工作者的階段性成果與知識產權不受侵犯,尤其是對於涉及國家核心科技與軍事工業的項目,避免泄密事件的發生。

三、高校科研管理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職業化程度較低。當前,高校的科研管理崗位基本分爲專職科研管理崗與兼職科研管理崗。學校與學院的領導崗位、特別是一把手基本由兼職人員擔任,也就是所謂的“雙肩挑”人員,雖然他們對科研及管理工作具有較好的認知能力,但由於其自身承擔一定的學術壓力,管理與科研很難兼顧。而學校與學院的科研管理專職崗位一般由行政人員擔任,學歷基本限於碩士研究生及以下,這些人對科研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理解較淺,對提交的申報書、結題報告等材料不能進行客觀評價。還有一些學院的科研管理崗位由科研人員兼職管理。除此之外,高校普遍缺乏科研管理人才的職業化培養機制,人員崗位更換頻繁,人才梯隊建設較差,導致隊伍的結構不穩定,專業化管理水平長期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缺乏科研管理培訓。儘管很多高校已將科研管理崗位的任職資格設定爲碩士研究生及以上,並招聘了一定數量的高學歷人員充實隊伍,但普遍缺乏必要的崗前專業培訓,新上崗人員往往得不到系統的科研管理培訓,高學歷的要求反變成形式主義。新入職人員上崗後,一方面不瞭解所接觸學科的特點,無法進行專業性判斷;另一方面不熟悉工作的階段性特點,被動工作,不能合理分配時間以更好地發揮服務的職責,造成“忙起來沒完,閒起來無事可做”的現象。而隨着科研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新系統的投入與升級日趨頻繁,決策信息支持與服務的職責日益凸顯,專業化培訓的必要性越來越強。但大部分高校缺乏此類培訓,很多科研管理人員不會使用新系統,無法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不能滿足工作要求,導致工作效率與效能的低下。

(三)服務與學習意識淡薄。受傳統行政與“官本位”思想的影響,部分科研管理缺少服務特別是主動服務的意識,表現出對待上級部門與領導的服從,對服務對象的冷漠與不配合,以及對責任的消極逃避。而對於“校-院”二級管理體制下二級學院科研管理人員,既要受本學院的行政領導,又要接受學校科研部門的業務指導,經常造成其主要工作停留在日常性事務的被動處理,僅僅發揮上傳下達的“傳話筒”作用,缺乏積極主動性,忽視對相關政策方針的學習,無法爲科研人員提供高層次的服務。

(四)考覈與激勵機制匱乏。由於高校的主要社會功能在育人與科研,高校把絕大部分的資源向教學與科研工作者傾斜,即便是科研任務繁重的研究型大學,也認爲科研管理人員是爲科研服務的體力工作者,科研管理人員的`管理工作得不到充分認可,用人機制、培訓機制、績效考覈機制長期無法建立健全,職業發展通道不暢通。再加上科研管理工作事務繁雜、工作量大的特點,導致科研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對前途沒有信心,無法專注於工作,不利於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科研管理人才的斷層甚至已在部分研究型大學出現。

四、對策建議

(一)建立職業化科研管理隊伍。學校層面,要着力於打造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科研管理隊伍,一方面根據科學管理對於人員學歷要求較高的特點,嚴把管理隊伍的入口關,積極吸納優秀人才,構建知識結構多樣化、年齡結構合理的科研管理人才隊伍,滿足不同學科科研管理與服務的要求;另一方面加強科研管理隊伍內部的經驗交流與輪崗鍛鍊,定期組織經驗交流會、研討會,科研管理人員之間相互學習與借鑑,並通過輪崗使管理人員能全面瞭解學校科研狀況及不同崗位的科研管理流程。學院層面,要設立專職科研祕書崗,安排固定的行政人員長期從事本學院的科研管理工作,並儘量避免由科研人員兼任科研祕書的現象。

(二)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培訓制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培養機制,爲科研管理培訓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進行培訓工作,培訓的各個環節全程留痕,有要求、有考勤、有成績、有檔案;另一方面要制定系統的培訓計劃,就培訓內容、培訓時間、授課人員做出合理安排並形成固定模式。例如,定期組織不同主題的培訓,如學校的科研製度培訓、管理能力培訓、辦公自動化培訓、檔案學培訓等,可邀請權威的領導或專家進行授課,幫助管理人員提高工作認知、更新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水平。

(三)不斷提升個人綜合能力。科研管理人員應主動學習計算機與網絡知識,掌握、熟悉辦公自動化軟件應用,提高運用網絡進行現代化科研管理的能力。例如,能熟練利用計算機網絡平臺進行科研項目的申報、評審、檢查、驗收與成果申報,能多渠道地蒐集與檢索有用信息並通過網絡辦公平臺進行發佈與推送,爲科研人員及領導提供決策參考。要加深對所管理的學科科研工作的理解與認識,掌握一定的知識產權知識,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能夠較好地把握與分析學科及團隊的科研能力與優勢,更好地服務於科研工作。此外,要加強管理學理論的學習,不斷提升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社交與公關能力,提高管理與服務的效率與水平。

(四)完善考覈與激勵機制。提高科研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必須建立健全合理的考覈與激勵機制。學校應建立考覈量表,對科研管理人員的工作進行科學評估和評價,對考覈結果配套相應的獎懲措施,如一定的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要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暢通職業發展的通道,使優秀的科研管理人員能得到晉升,解決科研管理人員的後顧之憂。此外,還應該利用學校豐富的教育資源,爲年輕的科研管理人員提供繼續深造、提升個人學歷水平的機會,必要的時候予以一定程度的傾斜,爲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科研管理隊伍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

五、結束語

科學研究的迅猛發展爲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對科研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爲高校科研管理人員,在工作中應不斷加強學習,本着高度的敬業精神,努力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突出現代化辦公能力、科技專業能力、管理與溝通能力等。同時,高校也應進一步加強專業化隊伍建設,在專業技能培訓、考覈與激勵等方面爲科研管理人員提供更好的條件,以建立一支業務水平高、綜合能力強、人員相對穩定的科研管理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