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衛校醫學科普論文

學識都 人氣:3W

導語:醫學科普知識教育承擔着宣傳和普及醫學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的任務。護理專業作爲一門學科,在發達國家得到了長足發展,已經從疾病護理擴展到心理健康、社會功能和預防保健等方面。

中職衛校醫學科普論文

1實施醫學科普知識教育的方法

1.1編寫醫學科普讀物

針對問卷調查結果,根據中職生認知水平和醫學知識本身難懂的特點,我們編制了《醫學發展簡史和趣聞》與《醫學科普知識》兩本科普讀物。其中《醫學科普知識》分爲人體構造、人體系統、生命的歷程、保健與護理4篇,是我校第一部醫學普及類工具書。

兩本讀物明顯有別於枯燥的專業課本,極大地體現了趣味性和科普性。兩本讀物分別用於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通過實例,由淺入深地介紹醫學知識並將醫學知識巧妙地融入教學中,力求生動易懂,把深奧的醫學專業知識變爲通俗易懂的醫學科普知識。兩本讀物不僅可以供學生自學,還可作爲教師的教學參考資料,從而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1.2實施醫學科普知識教育

1.2.1課程教學中實施醫學科普知識教育

針對中職生臨牀教學和職業教育的需要,我們對學生加強醫學科普知識教育。在內科護理學等課程的教學中,穿插兩本科普讀物所介紹的知識。同時,通過在學校網站上宣傳醫學小常識,開展醫學科普知識講座,組織醫學常識競賽來推廣醫學科普知識,培養學生對專業課程的興趣,加深其對課堂知識的'理解。

實施醫學科普知識教育後,及時對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習情況進行調查評估。將2010級護理雙證書15、16班學生分別作爲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在課堂教學中增加醫學科普知識的引入與講解,對照組不進行醫學科普知識教育。對比兩組期末內科護理學考試成績,發現實驗組平均成績85.50分,對照組則爲79.60分,90分以上的學生大多在實驗組。說明醫學科普知識教育有助於提高醫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認知能力。

1.2.2臨牀教學中實施醫學科普知識教育

我校全面整合研究資料,在臨牀教學中加強醫學科普知識教育並制定實施計劃和評價標準。對見習、實習學生開展20學時的醫學科普能力訓練,通過運用醫學科普知識提高與患者溝通的能力。

這樣既能提高學生醫學科普能力,又能完成既定的臨牀教學任務。此外,臨牀教研室多次組織學生進行模擬訓練和臨牀實訓。模擬訓練中學生扮演患者和護士,“患者”提出各種問題,“護士”給予解答。這種模擬訓練促使學生對理論知識和臨牀知識進行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的複習,有助於醫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和臨牀知識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在醫學科普能力模擬訓練和臨牀實訓結束後,組織患者及其家屬對實習生進行評價。具體實施辦法是:由患者及其家屬提問,學生解答,然後再由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評價。評估對象爲隨機抽取的我校2009級護理專業160名實習生,其中實驗組(在臨牀教學中實施醫學科普知識教育)80名,對照組(在臨牀教學中未實施醫學科普知識教育)80名。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的患者滿意度較高。

2加強中職生醫學科普知識教育的意義

2.1是學生髮展的需要

對於剛接觸醫學知識的學生來說,專業技術知識與醫學科普知識缺一不可。所以,醫學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提升學生醫學科普知識水平。中職生入學前接觸的醫學內容較少,醫學科普知識匱乏,直接影響了專業課的學習和理解,學生學習興趣大打折扣。而且醫學理論知識枯燥、內容跨度大,使得學生對最基礎的醫學發展史等知識不能很好地瞭解和掌握。因此,中職衛校加強醫學科普知識教育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2是護理專業發展的需要

護理專業作爲一門學科,在發達國家得到了長足發展,已經從疾病護理擴展到心理健康、社會功能和預防保健等方面。在我國,護理事業雖處於快速發展狀態,但發展極不平衡,尤其在西北等地區還處於萌芽狀態,很多基層醫院的護理工作者醫學基礎知識欠缺,遠遠不能滿足護理工作發展的需求。因此,加強醫學科普知識教育有助於培養護理專業人才,是護理專業發展的需要。

2.3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醫學科普知識教育承擔着宣傳和普及醫學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的任務。醫學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將這些領域的新知識、新理論、新觀念、新技術和新動態變爲更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識,以便被社會所瞭解,提高大衆對醫學的認知,爲護理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良好的科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