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上市公司與非國有上市公司併購績效的實證比較

學識都 人氣:3.14W
國有上市公司與非國有上市公司併購績效的實證比較
[摘 要]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對2007年滬、深兩市的194起併購事件進行了實證研究,並對不同併購主體、類型和行業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併購事件的發生總的來說提高了公司績效,其中國有上市公司併購的績效顯著高於非國有上市公司併購績效;目標公司的股東在併購事件中獲得了比收購公司更高的併購績效;上市公司併購獲得的正的併購績效,絕大多數來自非競爭性行業發生的併購事件;外資併購則普遍獲得了較低的績效。
  [關鍵詞] 上市公司;併購績效;國有企業;改革;實證比較
  
  一、研究背景
  “併購事件的績效問題研究”是併購研究中的首要課題。過去的30多年裏,國內外學術界做了大量關於併購績效方面的研究,但是,至今尚未形成一致看法。
  以往我國學者研究併購績效的樣本大都取自1998-2005年我國資本市場中發生的公司併購事件,而未能準確地反映當今我國上市公司併購活動的實踐。
  筆者認爲對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的實證分析,應建立在2007年以後的併購重組實踐基礎上。而本文正是選取了2007年證券市場上代表性的併購樣本進行實證檢驗,考察新時期我國上市公司併購績效的變化情況,特別是將國有上市公司和非國有上市公司的併購事件加以區別,並進行對比研究,期望得到一些創新性的結論。
  
  二、研究概念界定與方法設計
  1.國有上市公司與非國有上市公司併購的概念界定。在本文中,由於資料的可獲得性、權威性以及企業的代表性,滬深兩市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被選爲研究對象的總體,筆者以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作爲劃分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的依據。根據深圳國泰安CSMAR數據庫和巨潮資訊網(http//)提供的上市公司股本結構、十大股東等數據,對國有企業併購與非國有企業併購做出如下界定:
  (1)在併購涉及上市公司流通總股本中,國有及國有法人股佔總股本51%以上。
  (2)併購涉及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需爲國有控股公司。
  滿足以上條件的公司,我們視其併購行爲爲國有上市公司併購;反之,則爲非國有上市公司併購。
  2.統計方法與工具介紹。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將併購事件首次公告日定義爲第0日,整個事件期爲(-40,40),即從公告日前40天到公告日後40天,共81天。清潔期爲(-241,-41),即從公告日前241天到公告日前41天,共200天。另外,在分析過程中我們將事件期進一步細劃爲兩類:第一類包括:(-40,-31)、(-30,-21)、(-20,-11)、(-10,-1)、(1,10)、(11,20)、(21,30)、(31,40)共8個事件階段。其中前4個爲事件前階段,後4個爲事件後階段。第二類包括:(-40,40)、(-30,30)、(-20,20)、(-10,10)、(-1,1)共5個事件階段。我們研究併購公告前後一段時期內收購公司和目標公司的股東能否獲得異常收益,並計算累計異常收益率(CAR)的大小,通過比較CAR大小來判斷併購績效高低。
  依據上述方法,使用Microsoft Excel2003和SPSS13.0軟件對上市公司併購事件的市場反應進行了實證研究。
  
  三、數據來源與樣本選取
  1.上市公司數據來源。我們所選用的上市公司數據主要來源於深圳市國泰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CSMAR系列研究數據庫上運行的市場交易數據庫、財務年報數據庫、年中季報公告日期數據庫、紅利分配數據庫、配股增發數據庫、兼併收購數據庫和股權分置改革數據庫,以及巨潮資訊網(http//)等多家證券專業網站公佈的上市公司基本信息整理而成。
  2.股價數據來源。本文事件研究中所採用的股價數據包括:滬深兩市目標公司每日收盤價,上證A股指數每日收盤價以及深成A股指數每日收盤價。全部數據來自大智慧軟件公司出版的大智慧軟件,以及從大智慧軟件公司網頁上下載的股價數據。
  3.數據篩選標準。在選取目標公司樣本時,採用以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