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音樂,不同感受-談談小學低年級音樂創作能力的培養

學識都 人氣:7.76K

【摘 要】新的《音樂課程標準》要求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爲重點,建立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本文針對在小學低年級音樂創作課中,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好奇、好動、豐富的想象力及表演慾望),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具有創造精神。
【關鍵詞】音樂創作能力 感受
        在音樂創作課的這種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音樂創作的流動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公正、客觀、理性的科學精神,更培養了學生敢於探索、敢於創新、標新立異、敢爲人先的創新品格。因此,音樂課堂教學就是教師要運用音樂材料引導學生在音樂創作活動中,啓發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藝術表現,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其實,音樂創作說到底就是一個音樂思維過程,它應該自然而然地產生於我們的生活中,就像語言一樣。
        對於現在的小學新課改中,“創作”這個字眼兒成了人們的一個時尚的話題,但怎樣才能上好低年級的音樂創作課,還有待於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去探索。其實無數事實證明,小學生是最具音樂創作的能力和創作慾望的,只要將學生的好奇心轉化爲學生學習的動機,正確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徹底推翻所謂“填鴨式”、“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以喚醒和優化孩子們的音樂力量和音樂趣味。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想像—幻想—童話—創造,這便是兒童所走過的發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
        一 概念
        創作作爲一項音樂教學內容是近幾年根據人才培養的新的符合時代需求的目標而設立的。音樂創作的本義是根據音樂藝術的規律,創造性地設計出新的音樂作品。在小學教學中的創作,指的是在發展學生創造精神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各種有創造性的音樂活動均可被稱爲創作教學。
        二 研究的理論依據
        1.新的音樂課程標準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爲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就是說,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爲重點,建立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
        2.音樂創造能力
        音樂創造能力是指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開展能動性的思維活動,進行新穎、獨特的、有創造性的音樂活動的能力。它不僅僅指創作活動,也包括音樂學習的各個領域,如歌唱、演奏、欣賞等活動中的創造性的教學因素等。
        三 談談在小學低年級音樂創作課中的策略實施
        對於現在的小學新課改中,“創作”這個字眼兒成了人們的一個時尚的話題,但怎樣才能上好低年級的音樂創作課,還有待於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去探索。其實無數事實證明,小學生是最具音樂創作的能力和創作慾望的,只要將學生的好奇心轉化爲學生學習的動機,正確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徹底推翻所謂“填鴨式”、“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以喚醒和優化孩子們的音樂力量和音樂趣味。 
        新的課程改革爲了每個學生的發展,其宗旨則是學生的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創作潛能。《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課程的價值體現的第二個方面是“創造性發展價值”,視創造具有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徵而使教學充滿魅力。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創作實踐,教師和學生都要破除創作的神祕感。在教學中要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學活動,不要操之過急。創作中,要關注學生的參與,重在發掘學生的創造性潛能,不要對創作結果要求過高。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好奇、好動、豐富的想象力及表演慾望),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具有創造精神。

同一音樂,不同感受-談談小學低年級音樂創作能力的培養

       四 在原型中創作——啓發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藝術表現
        創作性的發揮必須在學習結果的多樣性上。僅僅教會學生唱好一首歌這一單調的教學手段只會扼殺學生的創作熱情。在音樂創作中,教師要啓發學生創作性地進行藝術表現,不要用“標準答案”去束縛學生。同一練習,也可能有多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