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音樂欣賞中的中國古典音樂教學論文

學識都 人氣:1.47W

論文關鍵詞:

試論音樂欣賞中的中國古典音樂教學論文

欣賞 中國古典音樂教學 情感導入 情境創設 綜合

論文摘 要: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學習領域,在學校音樂教學中,音樂欣賞教學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音樂是善於表現人們的情感,並能引起情感共鳴的藝術形式。音樂教學要創設與樂曲表現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綜合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藝術通感能力。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學習領域,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的創作、演唱、演奏最終是爲了聽。在學校音樂教學中,欣賞教學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各項音樂教學活動都是圍繞着欣賞來進行的。

“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來不斷滲入,很多新的價值觀和文化元素甚至以一種‘強勢文化’的形式衝擊着現代人羣。在我國部制定的《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地提出了關於文化傳承和弘揚音樂的要求”。[4]念着RAP踏着青春動感腳步而來的周杰倫;火辣的、席捲了半個地球的“韓流”,我們的下一代面對如此強烈的聽覺、視覺衝擊,還能容下自己本民族的音樂文化嗎?

先進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但這並不能抹煞本民族文化的燦爛成就,相反,我國民族文化結晶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需要而且應當被我們後人所繼承和發揚。培養學生熱愛民族的音樂藝術,激發學生對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這是音樂教育的目的之一。中華民族具有豐富多彩、悠久的民族音樂文化,在音樂教學的歌唱等活動中只能接觸到其中的一少部分,音樂欣賞則可以讓學生熟悉、瞭解民族音樂文化。音樂教師在這個傳承與發揚的過程中,應該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欣賞中國著名的.古典音樂《陽關三疊》、《漁舟唱晚》、《梅花三弄》時,我們採用情感導入、情境創設、藝術綜合三種教學手段讓學生理解、接受和喜愛民族音樂。

一、情感導入

《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教育以爲核心,主要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在音樂教學中要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首位,突出情感。”[2]可見,音樂是善於表現人們的情感,並能引起情感共鳴的藝術形式。教師應有立足於學生情感、以人爲本的教學思想,真正寓美育於音樂教學之中。

學生對通俗、流行音樂有濃厚興趣,課本上的內容已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瞬息萬變的精神需求,既然我們無法阻擋流行音樂對校園音樂領域的侵入,何不順水推舟,用一些優秀的、適合學生的流行音樂,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探討,並教會學生選擇健康的、適合自己年齡的音樂。對於校園流行音樂,與其進行適得其反的遏制,不如正面引導。

《陽關三疊》又名《陽關曲》、《渭城曲》,是根據唐代詩人王維所作的七言格律詩《送元二使安西》譜寫的一首著名的藝術歌曲,原詩是:“渭城朝雨浥輕晨,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表現了詩人對即將到關外的朋友戀戀不捨的情誼,寄託了對友人無限的關愛之情。

本課的導引,我是這樣設計的:

導引:播放通俗歌曲,周華健演唱的《朋友》。

師:你們怎樣理解“朋友”這個詞語?

生討論並舉手回答。

師:現在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古人對朋友的情誼。

播放合唱《陽關三疊》,對比:古人和現代人對待友情的方式。

古人——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現代人——一生情,一杯酒。

古人一句“勸君更進一杯酒”既顯出豪氣,又道出對友人的不捨,如今的“一生情,一杯酒”,又是對友情的一種感悟:朋友之情猶如杯中之酒,越久越濃。二者都把友情寄託在了酒裏。

在對本課進行了如此的感情鋪墊後,學生已然接受,再對此曲進行分析,如曲中意境、何謂“三疊”等,學生們對古曲還會有排斥嗎?

在本堂課中,我用學生容易接受的通俗音樂作爲導引,爲他們在古典與通俗間架起了橋樑。

二、情境創設

音樂教學中的情境創設,是一個吸引的過程,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感染學生,使他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投身到音樂實踐中去,促進情感體驗。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在《關於教學內容》的幾點提示中指出:音樂教學要創設與樂曲表現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富有感情的表現力,調動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習音樂的信心,使他們在欣賞過程中受到美的愉悅,美的薰陶。

如:《漁舟唱晚》可以用三幅畫將整首樂曲連接起來:第一幅:湖濱晚景;第二幅:漁歌飛揚;第三幅:湖邊月色。

教學過程:

1。結合三幅畫聽全曲,併爲樂曲分段。

2。分段聽賞,體會每段畫面和情境的不同。

第一段:安靜;第二段:熱鬧;第二段:安靜。

3。用手裏的樂器和模仿每段的音響效果。

第一段水聲較弱,用報紙模仿水聲。第二段學生可以自己設計船槳划水聲,啓發學生還會有什麼聲音,可以有人聲,有很多船靠岸,船上人的講話聲。

4。用自己設計的音響效果和音樂。

用圖畫和音響讓學生身臨其境,理解曲中意境,對於學生來說,要理解中國古典音樂,這應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綜合

在教學中提倡綜合教學法,把其他學科如文學,當然更少不了音樂的姊妹藝術如舞蹈、戲劇、影視、,有機融合於音樂教學中,“即以共同的要素實現各學科的溝通和連接,這種綜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藝術通感能力,而達到超越種種感官的特異性而上升到相互溝通和相互替代,比如聽到音樂產生視覺表象,看到形狀色彩,產生冷熱輕重的感覺”[4]。

詩、畫、樂合爲一體的教學,如:《梅花三弄》。

導引:

1。播放羣舞《梅花》。

師:大家看出這段舞蹈表現的是什麼嗎?

生:梅花。

師:你們見過梅花嗎,它有些什麼特點?

學生接着會答出梅花的形態、顏色。教師再以梅花在冬季開放來引出梅花具有的堅韌品質。

2。出示梅花圖片,學生在視覺上被梅花所吸引。

3。古今有許多以歌頌梅花爲題材的藝術作品,如詩詞:陸游的《梅花絕句》:“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遲。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毛爺爺的詞《卜算子·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師:讓學生背誦王安石《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惟有暗香來。”

師:我們欣賞了這些表現梅花的藝術作品後,來聽一段音樂《梅花三弄》,大家注意這首樂曲表現的梅花的高貴品質,並注意這首樂曲的主題。(欣賞)

師:聽賞完這首樂曲,大家來討論一下梅花的品質。

生:不畏嚴寒,迎雪怒放,剛毅堅貞。

師:再聽一遍全曲,注意主題反覆了幾次?

生:主題反覆三遍。

師:對,這也是“三弄”的來由。

復聽全曲,進一步理解曲中意境。

四、聽賞有關梅花的作品。

《紅梅贊》是在江姐走向刑場所唱的,這首歌用梅花比喻共產黨人的高貴品質:越是面臨危險,越是信念堅定。《梅花三弄》的難點在於它是表現意境而非表現情境,前面之所以用了很長篇幅的兩種藝術形式來導引,就是爲了讓學生先理解意境,再沿着這個方向聽賞音樂。

其實在這三種教學方法中,都少不了應用其他姊妹藝術,如在欣賞《漁舟唱晚》時,可讓學生先吟誦白居易的《暮江吟》。又如在欣賞《陽關三疊》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準備一些表達友情的詩句,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等。這些都可以和音樂教學融會貫通,幫助音樂教學更順利更有效地開展。

參考文獻:

[1]曹理,繆裴言。中學音樂教學論新編[M]。高等出版社,19XX。

[2]教育部司。音樂課程標準[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3]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音樂教材六年級下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4]鄧曉霞,楊寧。中國音樂欣賞與相關知識在教學中的綜合與延伸[J]。兒童音樂,20XX,(4):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