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人力資源管理外包理論

學識都 人氣:7.74K

摘要:人力資源外包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一種趨勢,歐美企業成功的人力資源外包案例使我們看到人力資源外包在中國發展的美好未來。本文從經濟學理論層面探析人力資源外包,希望可以給企業人力資源外包以理論支持。

淺析人力資源管理外包理論

關鍵詞:企業 人力資源管理 人力資源外包
  
  “外包”就是資源外取,最早應用該戰略手法的是世界最大的IT承包公司——EDS的創始人羅斯·佩羅,其在20世紀70年代後半期到80年代初因外包其他公司的信息系統,而使公司迅速崛起。同時其有效地代替客戶,完成客戶的原內部職能的經營手法,也在信息產業內部迅速流行起來。此後,外包戰略逐漸在生產、物流、營銷等衆多領域內被廣泛使用。人力資源外包是各種業務外包現象中的一種,隨着人力資源部門由行政性角色向戰略性角色的轉變應運而生。它是指企業把一些重複的、事務性的、不涉及企業機密的工作,如員工招聘、培訓與教育、福利、工作分析與崗位描述、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等外包給從事該項業務的專業機構,而對其他一切涉及企業機密的職能依然由本企業內部的相關部門來完成和管理。
   美國著名的管理大師P.德魯克曾指出:“在10年至15年之內,任何企業內只做後臺支持而不創造營業額的工作都應該外包出去。任何不提高向高級發展的機會和活動、業務也應該採取外包形式。”
   如今,人力資源外包風靡了整個世界,這一當前國際流行的思潮也影響到國內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本文從經濟學理論層面探析人力資源外包,希望給時下企業人力資源外包以理論支持。
  
   一、交易成本經濟學理論
  
  根據交易成本理論,通過制度和合約的安排,企業內的某些職能工作也可以通過市場交易來完成,當然也包括人力資源管理的某些職能。這就爲人力資源外包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論依據。
  交易成本經濟學爲理解人力資源外包在何種情況下能夠爲企業帶來利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分析框架。交易成本理論認爲企業在獲得資源投入時,必須對治理結構進行選擇。當企業依賴外部服務商時,則把市場合約作爲治理結構形式。當依賴內部員工時,則把組織等級制度作爲治理結構的形式。當獲得投入的質量相同時,企業將選擇總的交易成本最小的治理結構。上述交易成本包括:單位價格,與形成和維持合約及僱傭關係有關的預期成本、與監督質量以及績效相關的成本。交易成本還包括服務商的機會主義行爲所帶來的成本。交易成本經濟學理論認爲,治理結構不同,產生的交易成本也不同。
  通過外包獲得專業人力資源服務所產生的交易成本與企業自身履行人力資源職能產生的交易成本是不同的。當市場治理結構能夠更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而且給組織帶來的不利影響更小時,通過人力資源外包就更有可能達到期望的結果。
  
  二、資源觀經濟學理論
  
  安德魯斯在關於戰略理論的論述中提出了企業資源的概念,開啓了資源觀經濟學的先河。“資源是在特定時期構成企業強勢和弱勢的任何有形和無形資產”。首先,資源是針對特定的企業而言的,不同的企業資源是有差異的,某種資源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是一種資源,但對於另外一個企業卻不一定。其次,資源可以是任何有形和無形的資產,例如,機器設備、資金、品牌、專利技術等。
  人力資源管理外包過程也就是發揮資源選擇機制的過程,企業應該確定哪些資源是要自身經營的,哪些資源是要向外界尋求合作的;企業獲得和控制這種資源的可能性和成本;以及這種資源能否爲企業帶來長期的'利益等問題。如企業和專業的人力資源提供商合作,利用專業人力資源公司的人才庫和先進的人力資源理念和績效考覈體系。
  
  三、核心競爭力理論
  
   1990年,Gary Hamel和aoad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了題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文章,發明了“外包”這個詞。所謂“外包”,即組織把某個項目或者工作內容交給專門從事這種工作的公司。通過外包那些企業自身缺少核心能力或能力不強的部分,企業可以專注於能創造價值的核心競爭力。其核心思想是:企業在內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爲取得更大的競爭優勢,僅保留其最具競爭優勢的業務,而將其他業務委託給比自己更具成本優勢和專有知識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