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程倫理教育內容的確立依據論文

學識都 人氣:2.9W

一、問題的提出

高校工程倫理教育內容的確立依據論文

我國工程倫理教育出現時間較晚,內容相對滯後的,學界在工程倫理教育內容上沒有達成統一的共識。戴維斯將工程倫理教育的主要內容概括爲:“明確工程師的社會責任、職業行爲規範、工程環境倫理。”姜卉認爲,“工程中的倫理問題,倫理衝突和倫理決策過程”應成爲工程倫理教育的內容。陳愛華將其內容歸爲“工程倫理責任,工程倫理原則及規範教育,工程倫理風險以及規避工程倫理風險的道德選擇教育。”高校工程倫理教育內容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明顯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內容多有重複,大多是基於倫理角度來闡述工程師在工程實踐中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二是對內容的探討還不夠普遍和深入,從文獻資料的整理來看,多見於工程倫理教育措施的研究,少有工程倫理教育內容的探討。任何教育活動的開展,都需要科學、合理地確定教育內容。沒有科學與合理的教育內容,任何教育都難以達到預定的目的,工程倫理教育也是如此,只有明確了依據,才能在工程倫理的教育過程中,更能主動、更能客觀地對教育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

二、確立高校工程倫理教育內容的依據

1、工程倫理教育學科特點

工程倫理學是倫理學的一個分支,也是職業倫理學的一種,它融合了工程技術學和倫理學,是一門關於工程界職業道德的交叉學科。人們從事工程實踐活動是爲了實現人類需求的目的,利益就構成了工程技術和倫理道德的關係,因此,工程倫理學是關於工程倫理道德的本質、作用和發展規律的學科,是處理工程實踐過程中人與人、社會、自然相互關係的學科。可見,工程倫理教育是一門將工程技術實踐與倫理道德相融合的交叉學科,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它具有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並舉、工程專業知識和倫理道德知識相結合的特徵。工程科學是被量化的硬科學,而人文倫理更多的涉及到一些精神上的、不可量化的軟因素,正由於兩種科學之間的隔閡,才造成了兩種文化之間的衝突。

對學科建制的探索是我國學界在工程倫理教育研究中的焦點,就目前學科性質展開了討論:如李伯聰從工程倫理的學科定位和發展方向上將其區分,狹義的工程倫理是對工程師職業倫理的`研究,廣義的工程倫理是對工程實踐倫理的研究。李世新從工程倫理學研究的對象和範圍將其理解爲兩個進路,即工程師倫理道德觀念的微觀層次和工程師倫理準則的宏觀層次。然而,工程倫理學研究的共同缺陷在於學科意識不強,理論建構不足。具體表現爲:在學科體系的設置上不重視,學科專業劃分過細,內容過於死板,各專業學科過分側重工程科學知識.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忽視人文倫理、科學工具等方面的綜合知識。同時,教材內容更新不夠,新興專業學科的教材無法滿足當前需要,教材內容缺乏反映學科發展前沿的有關新科學、缺少工程思維方法等。鑑於此,第一,提高學科建設的重視程度,必須在思想上予以重視,將工程倫理教育及課程的改革納入到學科建設中去。第二,重視學科理論體系的建構,必須在體制上予以支持,利用專項資金完善高校工程倫理教育學科體系以及內容革新的規章制度。第三,重視學科思維方法的培養,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使學生兼備科技素養和人文素養。

2、工程倫理教育培養目標

戴維斯認爲工程倫理教育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道德敏感性,增加學生對職業行爲標準的瞭解,改進學生的倫理判斷能力,增強學生的倫理意志力。”高校工程倫理教育的目的必須依賴多個具體的目標來實現,最終使現代工程師具備道德自律的意識和能力,具體來說,使理工科大學生系統的學習工程倫理教育的理論知識,通過工程實踐的鍛鍊來幫助大學生確立正確的工程倫理觀,從而更好的解決工程中的倫理困境問題成爲高校開展工程倫理教育的最終目標。自教育部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來,工程倫理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儘管在對於解決工程人才培養模式上,許多學者己經給出了許多建議,但目前一些高校工程教育的目標定位仍不夠明確:在課程的設置上,通常以通識教育取代職業道德教育,並沒有將其作爲必修課納入到課程體系中去,內容也沒有緊密的結合工程教育和倫理教育的目的,教學效果達不到要求,教學目標很難實現;在課堂教學上,教師缺乏明確的目標意識,開展的教學活動很難適應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確定高校工程倫理教育內容之前,必須要認清工程教育培養的目標是什麼、怎麼實現、如何保證所選擇的內容能實現目標的問題,而後教師才能決定教學內容“教什麼,學什麼”和教學目標“教到什麼程度,學到什麼程度”的兩個問題。有學者指出,高校工程教育應以市場需求爲導向樹立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因此必須注重“市場”和“教育”的引導和保證作用。市場的要求,明確了工程人才培養的目標,即培養出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前瞻性”是確立工程教育內容的前提;教育就是針對人才培養目標建立工程倫理教育的教學內容,“方向性”是保證工程教育內容實現的依據,拉塞克說,“教育能夠而且應該在發展倫理以及培養社會未來所必需的性格、品質方面負起責任。”將二者緊密結合起來,高校才能造就“工程師搖籃”這一目標。

3、工程倫理教育實踐需求

工程倫理教育的實踐需求解決學生在未來工程實踐中需要什麼,反映在教學內容上就是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應該“教什麼”和“怎麼教”的問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學什麼”以及“怎麼學”的問題。就目前來看,高校開展工程倫理教育課程,其實踐需求有以下兩類:第一就業需求。每年從高校畢業的大學生中就有一部分走上工作崗位,對於工程類專業的學生,他們在工程實踐中都會遇到一些如工程技術和倫理道德的問題,如果具備了紮實的理論專業知識和較高的人文素養,不僅備受企業青睞,而且在工程實踐中處理工程問題也遊刃有餘。因此,強大的就業需求要求工程倫理教育內容必須有專業知識和人文知識的支撐。第二,職業資格需求。工程領域的職業執行資格證書是工程從業人員走上工作崗位的“敲門磚”,作爲理工類學生往往都要通過一些培訓來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如安全工程師、建造工程師、房地產估價師等都需要參加工程類的考試,其中考試內容也是與工程實踐相關的。結合高校開展工程教育的現狀,發現工程倫理教育的內容與實踐需求仍有差距,具體表現爲:多注重課堂教學,少工程實踐教育活動;多注重工程技術學習,少教學實驗和工程技術訓練;多注重理論性概念,少具體操作方法等等。內容與實踐嚴重的脫節,直接導致學生責任倫理意識差,很難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在工程倫理教育的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安排上,必須以就業和職業資格需求爲導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切實提高高校工程倫理教育的實效性。一方面,高校要建立工程實踐基地,教師要有工程實踐經驗,學生要有工程實踐能力。高校要增設工程倫理教育的實踐內容,不斷整合各種資源,開展各類有關工程道德實踐的校園文化活動,建立校內工程實踐中心和校外工程實踐基地等。另一方面,教師利用多種形式拓展工程倫理教育內容的空間,開展產學研結合的教學模式,不斷豐富課堂教學方法。此外,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完成專業技能知識的學習和工程實踐能力的訓練,提高自己工程倫理責任意識,培養較強的責任觀念。

三、高校工程倫理教育的具體內容

基於上述的三個因素,高校工程倫理教育的具體內容形成了三個層次:(1)工程倫理理念教育。加強高校對學生正確的工程倫理理念教育,提高大學生辨別和認識工程道德實踐的能力。(2)工程倫理理論教育。加強高校工程倫理教育內容的課程體系建設,培養大學生工程技術理論專業知識的能力。(3)工程倫理實踐教育。加強高校工程倫理教育的課外實踐內容,培養大學生處理工程實踐的正確判斷和選擇能力。

高校工程倫理教育內容的確定,是一項艱鉅複雜、與時俱進的任務,只有綜合高校工程倫理教育開展的情況和理工科大學生的實際進行深入全面地分析,才能從根本上把握高校工程倫理教育內容的各個方面。同時,工程倫理教育內容的確定並不是被量化的某種模式,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高校和學生都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我們應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爲指導原則,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爲改革藍本,探索一條適合當代市場經濟發展、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工程倫理教學目標之路,一條適合本地區、本行業長效發展的工程倫理教育手段之路,一條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的工程倫理教育內容之路。基金項日:陝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陝西高校科技倫理教育實現路徑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