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透性腹瀉的藥物治療

學識都 人氣:6.91K

【摘要】 目的 滲透性腹瀉腹瀉的藥物治療方法。方法 分析回顧患者的發病病因以及臨牀診斷的病類型,進行臨牀實踐治療。結論 苯乙哌啶、匹維溴等治療滲透性腹瀉效果良好。

滲透性腹瀉的藥物治療

 【關鍵詞】 滲透性腹瀉 藥物治療

腹瀉(diarrhea)是指不正常地排出稀便(loose)或液態糞便(liquid stools),每日超過3次和(或)每日糞便量超過200g。腹瀉的含義包括排便次數、糞便的質地和糞便的容量三個方面。糞便的容量每日200g是一般正常人的上限,這與飲食習慣有關,變異較大,尤其是非西方飲食者,糞便容量可能超出此數。糞便的質地取決於糞便的非結合的遊離水量

一、發病機制

腸腔內有大量高滲性食物或藥物,使腸腔內滲透壓增加,從而影響水與電解質的吸收。因腸對溶質吸收障礙,使體液中水大量進入腸腔,腸內容積增大,而發生腹瀉。有關主要的病因見下表。本類腹瀉特點如下:

(1)禁食後或停止服用不吸收的溶質48小時後則腹瀉停止,是因腸腔不再有不能吸收的溶質,消除了高滲狀態。

(2)糞便“滲透間隙”(osmotic gap)增大。“滲透間隙”計算公式:290-2×(糞[Na+]+[K+])。公式中以有滲透性的主要陽離子鈉、鉀當量濃度之和乘2計算相對應的陰離子當量濃度。糞便在排出直腸時,滲透壓一般與血漿滲透壓相等(約爲290mOsm/kg),故以“290’’作爲正常糞便滲透壓參照常數。滲透間隙值是正常糞便滲透壓常數與糞便中有滲透性的電解質當量濃度之差,反映了糞便滲透壓。正常人該滲透間隙小於50mOsm/kg,單純滲透型腹瀉其差值大於125。

(3)糞便酸度增高,pH爲5左右。正常人糞便接近中性(pH爲7)。這種情況多見於糖類吸收不良所致滲透性腹瀉,其未吸收的糖類被結腸細菌分解爲短鏈脂肪酸,使糞便 pH降低。

二、診斷

診斷重點是:判斷腹瀉是急性腹瀉或是慢性腹瀉,功能性疾病或是器質性疾病,鑑別腹瀉是源於小腸吸收不良或是源於結腸病變,以及導致腹瀉的胃、肝、膽、胰和全身性疾病,確定引起腹瀉的常見病,也應熟悉少見的腹瀉病,尤其是惡性腫瘤之類疾病。

三、治療

止瀉藥物的應用

主要用於引起腹瀉的原發病作爲症狀性腹瀉的對症治療或輔助治療,或用於IBS等功能性腹瀉病。

1.抑制腸蠕動的.藥物 ①苯乙哌啶(diphenoxylate,商品名止瀉寧):直接作用腸道平滑肌神經末梢的受體,通過抑制腸黏膜感受器、消除局部的黏膜反射而減弱腸蠕動,並增加腸的節段性收縮,使腸內容通過延緩,有利於腸內水分的吸收。②洛哌丁胺(luopermaide,商品名易蒙停):化學結構、作用與苯乙哌啶相似,減少腸壁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鹼,抑制腸蠕動。③舒麗啓能(cerekinon):直接作用於胃腸平滑肌神經末梢的受體,不產生中樞神經系統的副作用。也直接作用於胃腸道上的鈣離子通道和鉀離子通道,對以腹瀉和腹痛症狀爲主IBS效果較佳。直接作用於胃腸平滑肌不會引發錐體外系反應等副作用,安全性高。

2.鈣通道阻滯劑 如匹維溴胺(pinaverium bromide,商品名得舒特)是高選擇性的胃腸道鈣通道阻滯劑,通過阻斷鈣離子進入腸壁平滑肌細胞的終末途徑,抑制兇鈣內流增加引起的腸分泌作用,防止肌肉過度收縮、減弱結腸動力和胃結腸反射,也可減少膽囊收縮素、P物質引起的腸道過敏。小檗鹼(berberine)兼有抗志賀菌、霍亂弧菌、溶組織阿米巴、藍氏賈第鞭毛蟲的作用和鈣通道阻滯作用,感染性腹瀉與非感染性腹瀉均可應用。鈣蛋白拮抗劑(calmodulin inhibitor)如氯丙嗪、三氟吡拉嗪、異丙嗪因有抑制細胞內調鈣蛋白活性作用,可抑制其腸分泌,因此可用於治療腹瀉。新一代5-HT受體拮抗劑、P物質拮抗劑具抗分泌作用,內源性內啡肽酶抑制劑能產生內啡肽促進腸道吸收,可望用於臨牀。

3.次水楊酸鉍(bismuth subearbonate) 其抗菌作用在於阻止細菌黏附或定植於腸上皮,從而抑制志賀菌沙門菌、空腸彎曲菌及大腸桿菌等生長,可能通過干擾細菌合成ATP和降低細胞膜的完整性而具有殺菌作用,能使腸毒素失活,實驗表明它能抗霍亂弧菌、大腸桿菌的腸毒素引起的腹瀉,可能有抗分泌作用。

4.生長抑素(somatostatin)及其類似物奧曲肽(octreotide) 能抑制胃腸運動,增加水和電解質的吸收,抑制多種胃腸激素的釋放,因此多用於分泌性腹瀉,尤其是用於胃泌素瘤、VIP瘤、類癌綜合徵、短腸綜合徵、化療所致腹瀉以及艾滋病相關性腹瀉等難治性腹瀉。

參 考 文 獻

[1]戴慎,薛建國.中醫病證診療標準與方劑選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2]方鶴鬆.中國腹瀉病診治方案.實用兒科雜誌,1998,13(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