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旺季留心招聘“陷阱”

學識都 人氣:1.97W

“3.15”之際大家都在議論打“假”,其實在職場也不例外,身處求職旺季還需留心招聘“陷阱”,尤其是提防“智力陷阱”和“信息陷阱”。智聯招聘近日推出的職場誠信調查顯示,那些單純騙取求職者錢財的招聘陷阱還比較容易識別,而那些利用隱蔽手段騙取求職者智力成果和個人信息的陷阱卻讓人防不勝防。

招聘“陷阱”花樣翻新

求職旺季留心招聘“陷阱”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不少用人單位緊緊抓住求職者急於就業的心態,頻頻設置招聘陷阱。招聘中以不同名目收取費用依然是最常見的招聘陷阱之一。調查中,42.4的求職者表示曾經遭遇過以保證金、服裝費、培訓費等名義騙取費用的情況。儘管隨着各類騙取費用的招聘陷阱的曝光,求職者的警惕性有所提高,但是面對名目繁多的費用項目,加之招聘方的“花言巧語”,求職者往往還是“難逃一劫”。爲此,職業顧問提醒廣大求職者,國家明令禁止在招聘過程中收取任何費用,求職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千萬別被招聘方“忽悠”了。

騙取廉價勞力也是職場比較常見的招聘陷阱,主要包括試用期陷阱和智力陷阱。試用期陷阱又分爲兩種形式,一是以各種理由告訴求職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是無奈之舉,從而再以很少的薪水繼續招聘同樣也不會熬過試用期的新人,周而復始,降低成本;二是非法延長試用期,遲遲不給員工轉正。其實關於試用期,有關法規早已做了明確規定,廣大求職者完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與試用期陷阱相比,智力陷阱更隱蔽,更冠冕堂皇。以考覈爲藉口,堂而皇之地佔有他人的勞動成果,其性質也更爲惡劣。目前,很多中小企業甚至個別大型企業都利用求職者在應聘考試中急於表現自己的心理,將公司接下的項目作爲考試題目直接交給應聘者完成,在不付出任何成本的情況下騙取應聘者勞動成果。在調查個案中,諸如在應聘中爲人免費翻譯文章、策劃文案、設計程序的例子比比皆是。

騙取個人信息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的招聘陷阱,即騙取求職者個人資料出售以求牟利。這類企業的特點通常是:要求求職者填寫非常詳細的'個人信息,甚至遠親近鄰都要填寫,比戶籍登記還要複雜。因此,職業顧問特別提醒廣大求職者,當求職單位要求求職者填寫過於詳細的個人資料時,求職者一定要小心謹慎,以防上當。

“和諧”職場誠信不能少

求職過程中的不誠信,不僅僅發生在企業對求職者方面,也同樣發生於求職者對企業方面。調查顯示,許多職場人都表示,自己身邊或多或少地出現過求職欺騙。在求職者中,弄虛作假最嚴重的就要算“假經驗”了,緊隨其後的就是“假學歷”和“假證書”。職業顧問認爲,誠信對於求職者是十分重要的。在此前智聯招聘對於企業HR的調查中,80以上的企業都表示,對於求職者的個人品德方面,最看重的就是誠實。因此,一旦這種欺騙行爲被企業發現,求職者將不但失去一份理想的工作,同時也將失去企業對自己最起碼的尊重。

職場是職場人工作的地方,職場氛圍直接關係到職場人的工作狀態與工作心情,創造一個誠信、和諧的職場,需要僱主與每個職場人的共同努力。

調查顯示,職場人心目中的欺詐行爲依然主要來自於僱主一方。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老闆爲了不付賠償金,想辦法擠兌員工自己走;公司對於員工的晉升、漲薪從來都是暗箱操作;老闆總是開空頭支票,畫餅充飢。但是,職場人本身在職場生活中也存在着不誠信的行爲。如找發票虛報報銷數目、剽竊他人成果以及泡病號、假請假等等。由此可見,在職場人要求僱主誠信的同時,自己也同樣要誠信;而在自身權益受到侵犯時,應該勇於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