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狼圖騰讀後感

學識都 人氣:3.18W

導讀: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視頻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下面是狼圖騰的讀後感,歡迎閱讀!

關於狼圖騰讀後感

狼圖騰讀後感1

《狼圖騰》這本書,我早有耳聞。暑假中我把這本書徹底讀了一遍。讀完後,我心中思緒萬千。這,纔是真正的精神盛宴。

我認爲,中華文明的信仰一直缺少着一種重要的東西——狼的精神。長期以來人們對狼有誤解,它在人們心中一直是陰險狡詐的負面形象,就連字典裏也全是“狼心狗肺”、“狼狽爲奸”之類的詞語。不過,這本書卻徹底改變了我曾經有些愚昧的想法。

在蒙古人心中,狼就是神的化身,是智商和體能,聰明與智慧,忠誠與狡詐等一系列完美的結合。這個古老的種族,在千萬年的演變中不斷完善自己,因而得以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成爲草原霸主。我彷彿穿越了千年迷霧,也同作者一起揭開了狼與蒙古人身上不可思議的謎團。

可以說,是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的性格,狼的團隊精神和家族責任感造就了不可一世的蒙古騎兵,造就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國家。蒙古人在長期的與狼鬥智鬥勇的過程中近乎完美地學到了狼的精神,這也是蒙古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爲何文化水平低下,卻在戰爭中所向披靡,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的原因。《孫子兵法》享譽世界,但孫武也許不知道,其實狼幾萬年前就把“圍魏救趙”、“聲東擊西”的戰術運用到實戰中。

中原華夏民族信仰的是保佑大地風調雨順的龍圖騰。長期的耕作,使我們逐漸喪失了狼性,喪失了血性,變成了羊。這也是爲何古代聞狼煙就兵敗如山倒,清政府如此腐壞無能的原因。縱觀歷朝歷代,但凡明君,無一不喜歡打獵,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們正是爲了培養“狼性”。即使在高度信息化的現代戰爭中,一個民族的精神纔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所在。如果龍圖騰中能加入一些狼圖騰的信仰,那麼我們也許不會有那段屈辱的歷史……

狼是草原上不可缺少的物種,是它控制了草原上羊、兔、馬等物種的數量,保證了草原生態的平衡,是它逼迫着蒙古馬日夜奔跑,產生了世界聞名的馬種,亦是它成就了傳奇的蒙古民族。

我似乎能與作者一同進入草原,草原狼的精神喚醒了我沉睡的心。現在,儘管一望無際的草原不復存在,草原狼已日益稀少,面對這曾經輝煌的歷史曾經破碎的'山河,我還是真心的希望呼喚起中華民族內心的狼性。

狼圖騰讀後感2

這個夏天,在校長的推薦下,有幸讀到了這樣一本書———《狼圖騰》,一部因狼而起的關於遊牧民族生存哲學重新認識的大書,它直逼儒家文化名族性格深處的弱性,更顯示了我們正視自身弱點的偉大精神,《狼圖騰》讀後感。讀了這本書,覺得狼的許多難以置信的戰法很值得借鑑。聯繫到我們的教育工作,談談我幾點最深的感受。

其一,在狼性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伏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立足草原。聯想到我們的教育工作,每一堂課,我們同樣一樣,不能打無準備之仗,鑽研教材,備課,上課,課後反思,學生的反饋等等,也是有據可依,有規可循。要想上好一堂課,我們必須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準備,去組織,去學習,關於這節課的知識,自己先要進行拓展,才能給學生上好課,走上講臺時候,我們心中應該有了一份詳細的規劃。

其二,最佳時機出擊,保存實力,麻痹對方,並在其最不易跑動時,突然出擊,置對方於死地。這讓我想到了對學生的思想工作,很多班主任老師或許會抱怨,現在的學生有思想,有個性,很難調教,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最佳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讓他們心服口服,或者說在課堂教學中,在某個小事中突然出擊,或許他們更能明白,比起那些天天在耳邊說道的,我覺得這個方法更能讓他們接受,讀後感《《狼圖騰》讀後感》。

其三,最值得稱道的是戰鬥中的團隊精神,協同作戰。一個班集體當中,最重要的也是團隊精神,班主任就應該充當一匹狼王,要培養學生這種團隊精神,在每一次活動中,讓學生理解、滲透。這是一個合作雙贏的社會,團隊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加強學生與人協作交流的意識,以後才能更好的立足社會。

當然,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觸遠遠不止這樣,狼圖騰的精神,將會帶領着我不斷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摸索,去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