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專業對不對口,當個蘿蔔佔個坑

學識都 人氣:1.36W

“能有工作就不錯了,哪還管專業對口不對口!”畢業於北京某名牌高校行政管理本科專業的小徐對記者提出的問題反應很強烈,“不是我不想找專業對口的工作,問題是我能找到嗎?我學的是行政管理專業,哪個單位需要我去搞管理啊?我曾經從報紙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比喻,說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就像是中彩票一樣難。”畢業兩年的小徐已經換了兩份工作,目前是一家廣告公司的業務員。

不管專業對不對口,當個蘿蔔佔個坑

專業對口是很多畢業生對工作的基本要求,可嚴峻的就業形勢,確實不容畢業生們耐下心來,去尋找專業對口的好工作,而只能是先“當個蘿蔔佔個坑”。

就如某報社人力資源部主任所說,“現在沒有專業對口不對口的工作,主要是看你有沒有能力做好這份工作。我們每年收到的畢業生求職簡歷多得不計其數,但我們並不是只招新聞專業的畢業生,只要是投來簡歷的,我們一般都會給他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從這位主任的話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兩個有效的信息,那就是畢業生找工作逐漸開始不顧及專業,而用人單位也開始“不拘專業降人才”。

專業不對口當然很難受

小劉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現在是北京市某機構的公務員。“我覺得專業對口真的很重要。”小劉說,自己在工作中越來越感覺到專業對工作的重要性,“我感覺自己很累,爲什麼呢?我目前所做的是與經濟方面專業有關的工作,單位裏學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生對外貿口的經濟統計數據非常有把握,學國民經濟專業的對地方的經濟形勢有很好的分析能力,而我是學新聞的,由於專業所限,我總是不能建立起一種主動的思維模式,只能被動地接受。我越來越感覺到找工作專業對口的重要性。”

大學時讀英語專業的小李畢業後,回到家鄉當了一名獄警。“大學同學畢業後大都去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發展。我也很想到大城市發展,但因爲父母的強烈要求,我只好帶着遺憾回到了家鄉。因爲家鄉所在的城市外資企業寥寥無幾,非師範專業的畢業生想進學校當老師也很難,於是在父母的斡旋下,我最終成了一名女獄警。”講起自己當獄警的原因,小李忍不住笑了。

目前的小李心態很平靜,“工作中很少能用到英語,感覺還是有點遺憾。我現在總是想,如果我找的是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會怎樣呢?至少是心情會不一樣吧?”小李說自己閒暇時還會看看英文小說,“現在的社會發展這麼快,即使是在小城市,也許有一天能用得着呢!”

“逃離”專業對口的工作

海利畢業於華東理工大學機械專業,畢業後進入一家國內知名汽車公司做機械設計員。由於能力出衆,兩年後他跳槽到了蘇州的一家日資企業,做了該公司的中方經理。“大學畢業時,我倒是做了專業對口的工作,可人的發展總不能侷限於自己的專業,畢竟大學不是技校,我們也不是單純爲了掌握一門技術而上大學的,遇到了有利於自己發展的好機會還是要好好把握”。從專業對口到專業不對口,海利在這個變化過程中,實現了自己事業的一次小小飛躍。海利認爲,機械專業並不屬於很容易就業的專業,自己畢業時能找到專業對口的好工作,和大學時的優異表現有很大關係,後來的發展則完全靠機遇和能力,“好專業並不意味着好工作,而不好的專業也不意味着不能找到好工作,從個人發展的角度看,綜合能力還是最重要的,和所學專業的關係應該並不是很大”。

來自青島的小王說:“我的專業是行政管理,但現在進政府機關太難了,需要層層考試選拔,而一般的企業又不需要這方面的人才。另外,我也並不是很喜歡這個專業,我覺得自己沒有‘從政’的天賦。”

他剛畢業時就應聘到一家外資企業做銷售員,工作兩年後,由於發現自己對市場的變化比較敏感,他辭去了銷售員的工作,註冊了自己的商貿公司,開始涉足外貿服裝領域。“雖然工作與所學專業並不對口,但卻讓我找到了自己夢想開始的起點。”小王興奮地說,不過,他也承認大學時所學專業的積累對自己幫助很大,在管理公司的過程中,還是會用到一些學過的知識。“無論大學時學什麼專業,其實就是一種積累,能否有發展的前途,並不完全是由所學的專業決定的”。

後續學習比專業對口更重要

針對大量畢業生無法找到專業對口工作的現象,一位業內人士認爲,“大學生就業還是應當儘量選擇專業對口的工作。我所說的專業對口,並不是說工作和所學能夠完全吻合,事實上,兩者完全吻合的現象也是不存在的。我印象中的專業對口,應該是畢業生找到的工作與自己的所學有一定關聯,又符合自身發展的需要,其實後續的學習遠比專業完全對口重要得多,畢業生只有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才能符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纔有可能在今後的工作中取得成就。”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微觀經濟研究室博士後李壽喜則認爲,大學生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有選擇地使自己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大學生即使不是專業所需,儘量多學習一些經濟學的知識,在當代經濟社會裏思考問題纔會更加全面而有邏輯。只有這樣,當你走出校門時,你能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才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徵,才能夠確保工作,進而確保薪資收入。”

李壽喜表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還是結構性的問題。大學的辦學方向還存在問題,很多高校對就業市場形勢的變化不敏感,不是面向實踐和市場來調整課程設置和培養方向,一些專業性要求比較高的崗位往往供不應求,而一些熱門專業卻由於過分熱門而走向供過於求。“儘管市場來配置人才資源也有很多弊端,轉型期的就業市場總有不如意之處,但比起過去不管專業對口不對口,你必須‘服從分配’的那個年代,社會肯定是進步了。”李壽喜這樣認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