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心理諮詢師與心理諮詢的誤解

學識都 人氣:7.13K

導語:關於心理諮詢,社會上流傳着一些不準確的說法,它誤導普通大衆,也誤導心理諮詢師。下面是最爲典型的十大錯誤的說法,且看著名認知療法專家郭召良博士是怎麼給你分析的。

對心理諮詢師與心理諮詢的誤解

1.有病的人才去心理諮詢

尋求心理諮詢的人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心理健康的正常人。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了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學習問題、人際交往問題、戀愛問題、婚姻問題、家庭關係問題、子女教育問題、職業選擇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正常人生活的一部分,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是他們尋求心理諮詢的主要動機。

那些極少數的具有問題的患者如有強迫症、恐怖症、性心理障礙的患者,則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這些疾病由對心理諮詢和治療有相當研究和實踐應驗的專家進行治療,往往在精神病醫院進行治療。因此,尋求心理諮詢的人是正常人,而需要心理治療的人才是心理有問題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有嚴重心理問題的人往往不認爲自己有心理問題,而不會去尋求心理諮詢或治療。他們可能會認爲是其他有問題如人格障礙患者,他們可能因爲具有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把幻想當成現實,對自己的症狀缺乏自制力。精神病患者都不會認爲自己有問題。

2.心理諮詢就是聊天

談話是心理諮詢的主要形式,並不是一般意義的聊天。心理諮詢的談話可以分爲以診斷求助者心理問題爲目的攝入性談話,和以糾正求助者錯誤認知觀念爲目的的諮詢性談話。它和漫無目的的聊天有本質的不同。

除了談話以外,心理諮詢還有其他方法和手段比如心理測驗、音樂干預、繪畫干預、角色扮演、團體活動等形式。

可見,聊天既不是心理諮詢的表象,也不是心理諮詢的本質。

3.心理諮詢就是給人建議

心理諮詢工作的基本理念是“助人自助”。

通過心理諮詢過程,糾正求助者錯誤地認識觀念和提高求助者的認識能力,透過求助者自身認識和觀念的改變來協助求助者解決問題。心理諮詢工作者的一個信條是“每個人都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求助者的問題只有求助者有能力、有資源來解決,而求助者的能力和資源只有求助者自己最瞭解,因此解決問題的方法主要靠求助者自己發現。

心理諮詢的目標並不是給求助者提建議,而是讓求助者看到自己的問題,認識到自己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諮詢師的任務是引導求助者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4.心理諮詢可以一次解決

心理問題無法通過一次心理諮詢就能解決。

這是因爲導致心理問題的解決有一個自然的過程。不能期望一次諮詢就可以解決問題,比如導致心理的錯誤觀念的轉變、不健康的行爲方式的消除、童年不幸經歷的創傷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得到解決。因此,對心理問題的解決具有一定程度的耐心是必要的。

心理問題解決需要多長的時間一般而言取決於兩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個因素是求助者的配合程度,如果求助者沒有解決問題的意願,或者對諮詢師的要求不積極配合,這就會拖延心理問題解決的時間。第二個因素是病程和泛化程度。心理問題形成的時間越長需要的時間越長,心理問題對工作、學習、生活、家庭等生活方面影響越大,解決起來需要的時間就越長。

5.諮詢師可以用幾句話告訴你怎麼辦

有的來訪者給心理諮詢機構打電話,訴說了自己的問題後,希望心理諮詢師告訴他怎麼辦?結果,心理諮詢師卻告訴他說心理諮詢是一個過程,需要多次諮詢才能解決。不知患者是沒有花時間解決的心理準備,還是不想花那麼多錢去心理諮詢。往往就會希望心理諮詢師能夠用幾句話告訴他,自己該怎麼辦?

既然心理諮詢是一個過程,就說明這個問題很複雜,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得清楚的。要說一兩句話能說得清楚,你也未必能夠領會和應用。比如說,你想減肥,你問人家是如何減肥的,結果他告訴你“管住嘴邁開腿”六個字。你明白該怎麼做了嗎?怎麼管住嘴,哪些該吃不該吃,吃多少,什麼時候吃,管不住嘴該怎麼辦?這一系列問號的`答案又是什麼?

可見,你希望自己的問題能夠用幾句話就可以解決的期望,其實是不現實的。從內心接受心理諮詢是一個過程的事實,心理問題的解決就有希望了。

6.我希望免費給我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不能免費。保密和收費是心理諮詢行業的兩大基石。

如果心理諮詢師不能爲諮客保守祕密,諮客不信任心理諮詢師,諮詢工作就無法開展。如果心理諮詢不收費,心理諮詢師就沒有收入來源,他們就需要另外找工作養家餬口,用業餘時間獻愛心給大家做諮詢。你想想,用業務時間做諮詢,就必然沒有足夠的精力去鑽研業務,提高自己的心裏諮詢技術水平,心理諮詢師業務水平就得不到提升。

當然,心理諮詢不是不可以免費,這需要看情況而定。對某個諮客而言,一兩次免費心理諮詢是可以的,但心理諮詢是一個多次諮詢的過程,後面階段的收費就是必然的。對有經濟困難的來訪者而言,全程不收費也是可以的,但對絕大多數諮客而言,收費是必然的。

在心理諮詢需要收費的情況下,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求助者就需要支付一定的諮詢費。如果僅僅想省錢而希望免費的諮詢的話,就沒有必要了。心理諮詢行業中有一句話“有付出纔有回報”,如果你沒有付出金錢,你會視心理諮詢師給你建議爲草芥,不認真接納和改變,你的心理諮詢也不會有多大效果。

對於心理諮詢付費,有多少支付能力是一回事,有多大支付意願又是另外一回事。支付能力弱的諮客,心理諮詢機構往往會根據情況予以減免,而缺少支付意願的諮客,諮詢機構就愛莫能助了。

7.讀心理諮詢書籍 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

 心理問題的解決首先需要正確診斷。求助者由於缺乏專業知識和能力,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性質、類型和病因缺乏正確判斷,往往導致求助者誇大或者錯誤診斷自己的心理問題,結果是自己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反而增加了新的煩惱。許多求助者就是因爲對症狀的診斷不了解而隨意給自己診斷爲強迫症、恐怖症等帶來更大的煩惱。

其次,心理自助書籍往往對心理問題提出一般性的解決方案和策略,這種策略對讀者缺乏針對性。每個人問題的形成原因、每個人的性格和能力、每個人解決問題的資源都是不同的,每個人問題的解決方案往往不可能照搬書上的解決方案。

正因爲此,尋求心理諮詢有能有助於求助者心理問題的解決,而不是去閱讀心理自助書籍。

8.有心理問題不要緊

心理問題的治療不如生理疾病那樣迫在眉睫。生理疾病由於有比較明顯的症狀使得患者無法或者不願意忍受,從而產生強烈的求治動機。心理疾病則由於沒有那麼明顯而急迫的症狀表現,往往患者會因爲各種原因而拖延治療。

其實,心裏問題對患者生活、工作和家庭的影響大大地超過生理疾病的影響,嚴重的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比如一個具有抑鬱個性的丈夫可能導致夫妻關係不和睦、工作中同事關係不好、工作效率低,凡是和他有關的人都可能受到他的心理問題的影響。而如果丈夫生病住院,則夫妻關係、同事關係等方面不會受到影響。顯而易見,心理問題比生理問題更應該受到重視。

9.搞心理諮詢的人都是有心理問題的人

從事心理諮詢職業的動機比較多樣。有的人的確因爲過去曾經罹患心理疾病,對心理疾病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深有體會,從而立志從事心理諮詢;有的人因爲給與他人幫助而感到快樂,喜歡助人的職業,選擇作心理諮詢師;也有的人因爲看到心理諮詢行業有發展前途而從事心理諮詢行業。

心理諮詢師作爲一個人不可能完全沒有自己的心理問題,他們有心理問題也會尋求更高水平的心理諮詢督導的指導。不管怎樣,作爲職業要求,心理諮詢師不會因爲自己的問題影響心理諮詢工作的開展。

10.沒有生活經驗,就不能做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工作主要是靠諮詢師的諮詢理論和技術,而不少靠諮詢師的生活經驗。因爲心理諮詢師的工作不是要給求助者以具體的指導,而是通過心理諮詢的技術啓發求助者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這個過程中是否具有與求助者相同的生活經驗不是必要條件。

當然,諮詢師是否具有相應生活經驗對心理諮詢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如果諮詢師缺乏相應生活經驗,諮詢師可能會需要更多時間和求助更爲詳細的敘述來理解求助者的問題。也就是說,諮詢師缺乏相應經驗並不影響求助者問題的解決,但是會影響諮詢的效率。

TAGS:心理諮詢